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57|回复: 0

评:谁来填平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代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中级会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09
发表于 2004-8-31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浙江在线

  在越来越热火的网络世界里,年轻人成了主导者,他们中的部分人排斥传统,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语言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但是,正因为这种网络文化“低龄化”现象,也使许多成人止步于这个虚拟世界之外。在现实主流文化与虚拟网络文化的冲突下,网络代沟正在变得日益明显——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网络趋之若鹜的同时,在许多成年人看来,这个虚拟世界里更多的东西是低级趣味、无聊和浪费时间。他们并不愿意进来,也希望最好将孩子们阻止在这个世界的外面。他们站在围城外指责,却没有想过自己尝试进入这个世界进行引导。在现实主流文化与虚拟网络文化的冲突下,网络代沟正在变得日益明显。

  看不懂的“接头暗号”

  暑假里,赵大伯见孙子在网上聊个不停,就好奇地上前瞄了一眼。不过这一看让他好一阵担心,因为孙子聊的话就像“外星人的语言”,他压根就看不懂。赵大伯满脸紧张:“难道这是什么组织的接头暗号?就说这句吧,你来看看是什么意思?”

  孙子的聊天记录上显示:“泥表酱紫PMP,小心偶给泥彩色笔。8147,偶只是粉想让泥开心。偶有事,==。”

  你能看懂这段话吗?反正赵大伯是一头雾水。

  其实,这种由汉字、字母、数字交杂在一起的句子不是什么“黑话”,而是在网络尤其是杭州的聊天室里颇为流行的聊天语言。它的意思是:“你不要这样子拍马屁,小心我给你颜色看。不要生气,我只是很想让你开心。我有事,等等。”

  笔者做了个微型调查,拿着这段“鸟语”向10位家长“讨教”,结果只有一个家长连蒙带猜说了个大概。

  这就是让很多人看不懂的网络语言。有人统计过,网上聊天室里比较常用的网络语言已经有2000多条,而且随着网民队伍的壮大和短信聊天的加入,还在滚雪球似地往上翻。2001年的6月,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收录了1305条网络词语。汉语使用中的这种新变化,引起了语言专家的关注。

  用QQ、MSN方式进行网上聊天、看从痞子蔡开始的网络小说、到各种各样的论坛去灌水,这些网民们上网最常做的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现今网络文化的一种主流趋势。为了提高聊天速度,网民们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新奇的“网语”,这种“另类表达”因为简捷直观,而且通俗、风趣、幽默、个性化,很快就成为网虫们的通行语。

  但是,这些在网民们当中流行的通用语,并没有在大部分成人中间实现“扫盲”,反而成了大多数中老年人进入网络的最大障碍。提意见叫“拍砖”,强烈支持叫“狂顶”,看不懂叫“晕”,尴尬叫“汗”……这一连串的用词让许多成人面对屏幕不知所云,同时也产生了疑惑:是谁在创造这些语言?

  网络成了年轻人的“专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1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30岁以下占全部上网人数的70.1%。

  可以说,处在“海绵期”的年轻人正是运用“另类网语”最大的一个群体。在他们的世界里,一个重要规则就是打破现实生活中的原有规则。崇尚创新、反对传统是这个年龄的本性,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得到了尽情舒展的舞台。在网络这个属于低龄人的虚拟世界里,形成了一套年轻人特有的价值体系和游戏规则。

  不过,与网络文化在年轻人当中的普及程度相比,大多数中老年人对现有网络是“浅尝辄止”。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对北京6个城区学校的4000名左右学生进行了调查,抽样结果显示80%多的被调查学生家中有电脑,但是其中47%的家长并不会使用。而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占全国人口10%以上的老年人却是网络最边缘的一群,全国22个大城市的老年人上网比率却不超过1%。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的5月27日,密云县文委曾在708人中选出11名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组建一支专门的网吧社会监督员队伍,对县城内的10家网吧进行监督。然而监督工作一开始就遭遇了尴尬,因为这些老人根本看不懂网页内容,无法判断网页是否健康。作为一名网吧监督员,退休前曾是一所中学副校长的魏有清老人坦言道:“这是外行在监督内行”。

  是因为中老年人对网络的“浅尝辄止”导致了网络文化的低龄化,还是因为网络文化的低龄化妨碍了中老年人进入网络世界,这个话题今天看来似乎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论题一样没有最终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网络文化的这种低龄化现象,已经成为许多成人进入网络世界的障碍。

  杭州某中学高二学生小孙告诉笔者,他父亲平时也上网,但最多只是看看新闻、玩玩电脑游戏。那些在小孙看来能真正代表网络文化的内容,父亲却因为“不知其所云”,上过几次以后就再没有兴趣去接触了。

  事实上,像小孙父亲这样虽然会使用电脑,却因为看不懂网络里的“游戏规则”,而一直游离在网络主流文化之外的家长并不在少数。甚至还有的中老年人,因为无法对网络里“低龄化”的内容产生认同,对网络形成了怀疑或排斥的心态。他们认为网络内容大多数相当无聊,是“小孩子玩的东西”。

  于是乎,上一辈人指责现在的年轻人总在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年轻人说上一辈根本就不懂网络文化,更不懂得欣赏现代人的幽默感。低龄化的网络内容,让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沟通上遇到了新的问题。

  “低龄”文化筑起网络“围墙”

  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人们曾高声宣扬网络“沟通无极限”。但如今网络这种新的传播沟通形式,却并没有最大限度地缩小不同时代人们的观念差距,反而在许多时候在不同年龄人群当中划出了一道道潜在的鸿沟。

  说到网络代沟问题,有网页曾做过这样的描述:“80年代出现的是新人类,90年代有人标榜自己是新新人类,2000年以后我们宣称我们是新新新人类。”从这个“新”字数量的递增中,我们嗅到了时代变化无比快速的讯息,也看到了代沟在不同年龄层中间的普遍性。今天的“代”已经不能用过去的几十年为单位来算了,对许多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来说,大三四岁的同代人也许就与自己有着某些观念上的代沟。

  不过对网络代沟问题最为苦恼的,还是那些四五十岁的家长们。随着网络知识在青少年当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网络的介入给子女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困难。因文化差异而缺少共同语言、家长对孩子言行不能理解而产生争吵、沟通障碍而引起孩子离家出走……一系列因为网络引起的代沟问题在生活中升级。

  今年3月中旬,江西省修水县山口镇13岁少年邱林在偷家里的钱去网吧上网遭到父母打骂后,悬梁自尽。此后不到一个月,修水县三都镇中学17岁的初三女生余星星因去网吧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遭到母亲打骂后服农药自杀身亡。

  就在人们为这两名少年的离去扼腕痛惜之余,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大部分“网络问题少年”的家长都不会使用电脑。余星星的父亲余修江说,自己对上网根本不懂,女儿上网做什么他也不知道。对此教育专家指出,家长越是缺少网络知识,这样的家庭越是容易出现“网络问题孩子”。

  用文化多样化填平“代沟”

  庄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网络文化就如同“能攻坚强”的水一样,已经渗透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情感之中。大禹用疏浚的方式使洪水奔腾入海。解决网络代沟的问题何尝又不是这样?

  在浙江大学负责学生工作三十多年的张英华老师没想到,自从她在学生的“校友录”网页上留言之后,她和这个班同学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张老师说:“其实我并没有改变自己,只是在网络里我能更主动地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学生就更快地了解了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其实,从20世纪以来任何一种媒介的出现,人们在最初的时候都有同样的担忧。比如20年代的电影,到后来的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机,每一样新媒介出来,人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如果我们能用平常心来对待网络,把网络看作是像电视、广播一样普及的传媒方式,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文化的建构工作当中,也许网络文化并不会像现在这样显得那么难以理解,监管工作也会变得更容易控制。

  从中国和美国网民的年龄构成对比中也可以发现,两国在16-24岁这个年龄段上网人群比例差别并不大,但是在35-44以及55-64岁这两个年龄段,美国是中国的两到三倍。

  中国社科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卜卫研究员提倡在国内实行“网络素养教育”,这种教育除了培养孩子接近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还将面向父母。因为如果父母没有相应的网络素养,他们就没有能力去理解孩子们的想法,更谈不上什么沟通和指导。据了解,在美国很多机构就通过散发家长手册来进行网络素养教育。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家长或中老年人能够走进网络世界,去了解这个新鲜事物。说不定哪一天,在网上畅行的中老年人也会创造出网络世界新的文化,引导网络文化走向健康。

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 余华 实习生 龙晓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1-16 0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