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89|回复: 16

[讨论] 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复制链接]

12

主题

27

帖子

3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32
QQ
发表于 2009-4-20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最早写于我的个人Google平台——http://sites.google.com/site/friendsfancy/h/designer
    首先我要明确这不是做科学研究,只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来浅显得感受一下优秀策划师的不同,可能我的表达比较主观,所以如果有不太准确的地方,还请读者见谅。
    衡量一个程序员的能力水平,让他写段程序,做个实例就能判断出一个大概;衡量一个美工的能力水平,也只需让他按一定要求做个图来探探功底,也很容易辨别;唯有判断一个策划人是否优秀是最难的。那如何判断一个策划人的能力呢?有什么标准吗?我想标准也许是有的,但多是一些概念上的标准,尽管国外一些知名企业已经根据经验设计出了很多测试题,但那也只是整个人才测试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同样国内一些公司也开始注重对测试题的研究了,至于准确性有多高,我们还不敢妄下结论,因为关乎测试题本身的质量,以及对被测试人能力的反应准确度,甚至测试人的理解程度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毕竟不是1+1等于几的数学题。
    而当我们研究几个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游戏策划师以后,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共性,而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判断策划人能力的概念标准。具体展开的话,不外乎创造能力、思辨能力、联系能力等等。这样的概述太笼统、简单,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所以还需要下面的说明。

创造力的形成

     英国的林恩教授在全球性的智商测试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东亚人群,即中日韩三国国民平均智商居世界首位。他的研究成果虽然备受质疑,但我认为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我想没有人会否认中国人聪明,要知道中国人在世界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得的奖状是一箩筐、一箩筐往回搬的。然而我们平常所说的智商又不等于创造力,与欧美国家比较一下发明创造,我们就不能再为自己感到任何骄傲了。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创造能力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甚至在同等智力的前提下,还没有日韩高,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首先与天分是有些许关系的。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中,一方面,虽然赋予了天分很小的比例,却没有完全否认它;另一方面,能力的后天培养至关重要。与此类似的就是一些星座说、血型说等普遍适用性的理论,其实如果仔细类比一下,就能发现那些理论并非完全荒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企业对血型说的深信不疑了。
    其次,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与孩提时的表现关系甚大。孩子的新意与模仿、创造是层出不穷的,所以孩子的创造能力远远高于成人,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应用经验,所以孩子的创造力往往又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就不足为怪了。而孩子到成人时,有了社会阅历却丢了淳朴的创造力,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由此映射,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创造型人才一般都会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童年经历,也许是特定的生活环境发挥了他们创造力的用处,在孩子时就对创造力进行了无意识的锻炼;也许是他们成长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童真与情趣,也就是保留下了不少的创造力。
    再次,就是教育方式问题了。我们的很多教育方法无益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与西方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差不多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知道我们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除了几道计算题,恐怕就剩下死记硬背了。所以,我们的学生成绩高,创造能力低是有着深刻现实原因的,除了上面的自然退化外,那就是在学生时代得不到创造力的开发与锻炼。
    最后,我们要谈那99%了,爱因斯坦虽然天分极佳,但是如果没有以后的学习思考,也不会达到日后的科学造诣与高度。爱因斯坦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失败的例子恐怕就更多了,在学校中,聪明的学生不一定会学习,笨学生不一定不优秀,这就是努力与否的不同结果了。也许你要问,作为一个成人,还有机会锻炼创造能力吗?答案完全是肯定的。无非就是多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持之以恒。当把右脑开发了,也就有创造力了。如何开发右脑则在我左侧导航栏中的思想家园版里有所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创造力的本质

    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程序员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锻炼上比较突出,就犹如大多数科学家;而策划人才、美工对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的锻炼比较突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绝对的,一个正常人,是同时具备以上所有思维的,只是每个人的侧重不同而已。同理,尽管科学家也具备发散思维、形象思维,但这不是他的优势,鲜有能够成为爱迪生那样一生1000多项发明的多产科学家。相反,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在生活中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所以,严格意义上说科学家并不等于发明家。真正的创造者是具备一些常人所没有的特质的。
    对于策划型人才来说,发散思维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但是每个人都有发散思维,那如何区分他们的高下呢。这也很简单,优秀的策划人是能散能收,并可以将这两个过程运用得熟谙于心的人。他们的脑袋就犹如一张庞大的立体蜘蛛网,每根丝的末端都有一个沟通大脑的敏感梢,在时空混合的状态下无限延伸;当敏感梢触及一个元素的时候,大脑能判断出这个元素是否有价值。当然在这个判断过程中,联系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个元素是否有用并非单纯判断它自己,而是在联系中加以判断。

创造的方法

    一是靠灵感、灵机一动,乍一看这种方法很不确定、不可靠。然而作为一个优秀策划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是善于发现、利用灵感了;他们灵感的来源是方方面面的,可能是一段电影剧情,一首音乐,一张图片,一个小实体,甚至与人聊天时不经意听到的一句话。
    二是靠了解、总结、经验,其实公式、算法不是理科学科中专用的,搞创意、搞文字的人的脑袋里也有很多套套,参与运算的只不过都是元素与文字。这也可以称作他们的思考模式,这种能力是无形的。
    此外,优秀的策划人还要能够准确的判断趋势,这个工作是要用悟性与直觉的;悟性要稳定一些,直觉则有可能是错误的,特别是在一个人对环境不熟悉,缺乏基础了解的前提下,但游戏策划人则贵在得知直觉不对时,可以适时修正自己的直觉。明确目标,这个要求很简单,但要将目标应用到所有的考虑中就比较难了,发散思维可以创造新意,也能使你脱离主题,所以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时得回头看一看是很有必要的。

优秀策划师的宝贵

    优秀的策划人才是极其宝贵的,首先他不可复制,其次他不可模仿,最后也是很难学习的。这就与程序员、美工略有不同了,程序员的知识是可以学习的,经验也可以积累;美工的美术功底也是锻炼出来的,至于创作品味、风格则可能是独特的。相比而言,优秀的策划人是最难被代替的,因为,他们身上具备的那些能力是被轻易拿不走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拿走的。正所谓,世界上能有多少像席德梅尔、宫本茂那样的游戏策划师呢?恐怕是凤毛麟角;稍逊于他们的优秀游戏设计师又有多少呢?也是屈指可数,至少今天的中国能称得上优秀策划师的人没有几个吧。
    最后要说的是,在优秀策划的标准没有出炉以前,鉴定一个人是否具备高素质的策划能力与潜力都是很难的,更残酷的现实是,我们身边的企业并不注重对有潜力的策划的鉴定与培养,可谓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在国外,策划早已成为了一个高雅、严肃的职业,因为他们明白,策划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游戏的品质,所以,在职业态度上,国外处于重人的阶段,国内还处在重事的阶段。


相关阅读(注: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借此分享,很抱歉没有找到原作者):
灵感来自深厚的底蕴。
创意人永远不安于现况,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尝试新的可能性,冒险性格浓厚,愿意挑战未知、困难度高的事物。

累积创意的养分

    一、感官新体验
    成年人习惯用特定感官来处理生活琐事,而错失利用其他感官的机会,无法增加大脑的新连结。有时候,不妨强迫自己用不同的感官去做一些琐事,刺激嗅觉、听觉或触觉,例如:闭着眼睛换衣服、洗澡;用耳塞塞住耳朵,体会片刻没有声音的世界。
    二、左右对调
    若你习惯用右手,偶尔可改用左手刷牙、刮胡子、化妆、按遥控器,或者只用一只手来扣钮扣、穿鞋子。这个方法让你有机会动用另一半非惯用的大脑神经系统,例如用左手做事,有助于刺激主管直觉、艺术、创造的右脑,活化创意能力。
    三、多运动
    在运动时,右脑的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而且左脑的活动会受到抑制,思维得以暂时摆脱现成的逻辑方法,灵感经常会不经意冒出来。
    四、愉悦感
    研究发现,人在感到愉快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多巴安(Dopamine)的荷尔蒙,作用于脑的前叶,可刺激创造的意愿。反之,一个人郁卒时,肾上腺素会增加压力与退缩。
    五、捕捉灵感
    江玉瑛鼓励,不妨找几个可以一起脑力激荡的创意伙伴,或是随身带着小本子或PDA,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点子与资讯,如广告标语、行销诉求、形容词字库等,这都是建立个人创意库的好方法。
    六、新奇经验
    阅读、看电影、听演讲、逛街、旅行,或者是改变上班的通勤路线、日常事务的进行顺序,都能为大脑带来刺激。生活过度规律化,大脑会慢慢变得不需思考而自动化,因此,别再一成不变地生活,试着去接触新奇特殊的事物,为生活加点不同的乐趣。
    七、学习新把戏
    庄淇铭今年的学习目标为“再学会两种新语言”,让自己会讲的语言达到10种。他认为,学习多种语言有助于开发创造力。而学习艺术、音乐,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对于右脑开发也很有帮助。
    八、观察周遭脉动
    广告人朱宪民在吃饭、走路、坐车、看电影时,总喜欢仔细观察周遭的人事物,例如:从一个女性上班族的外表,去猜她可能做什么工作、过什么生活;坐捷运时看其他乘客在干什么,或者在注意什么东西。“随时随地都在看,以后都有可能运用得到。”若你的观察与别人不同,所想出来的创意自然与众不同。
   
训练创意换脑筋
   
    一、逆向思考
    如果任何事情只朝着一直线思考,久而久之,思考模式即被固定住。谁说,女性用品只能找女人代言?河莉秀大卖女性卫生棉、男明星推销化妆品,成绩都不俗,并成功引起话题。谁说,冰棒只能夏天吃?清凉冰品在冬天里卖得火热。有时候,逆向思考,销售成绩反而能开出红盘。
    二、变换用途
    将事物原本的功能,试着转移到其他用途,可以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庄子》里提到,一个宋国的染布工人,握有能够防止手部龟裂的祖传秘方,被另一个人知道了,花一笔钱买到这个药方,拿来提供军队在冬天打战时,免受手脚受冻龟裂之苦,不仅国家打胜仗,自己也封官加爵。
    而现在复古风盛,很多古早被淘汰的缝纫机、蓑衣、渔篓等,一跃成为复古餐厅抢手的装饰品,这也是改变物品用途,而产生创意的好例子。
    三、调整认知
    有时候,仅仅是认知稍作调整,因为想法是新的,眼光是新的,即能赋予事物新意义,激发出崭新的创意。
    管理专家Mary P.Follett有一个做窗帘的客户,她告诉对方说,“不,你做的不是窗帘生意,而是调节光线的生意。”有了新的自我认知,使得这家窗帘公司从只会生产窗帘,转而思考如何运用各种材料来调节光线,公司的经营格局完全改观了。
    四、拼图重组
    重新组合旧的元素,往往能够迸出新的火花。例如:照相机加手机,成为照相手机;滑板加脚踏车,成为滑板车等等。利用拼图重组,尽量找出各种可能的组合,也许就能从旧东西中,变出全新的东西。
    五、发散联想
    在日本,井字形的Mandal-art记事簿思考法很受欢迎,方法是将思考的主轴放在9个格子的正中间,再将发散联想到的相关事物写在其他的8个格子里。
    六、追根究底
    凡事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人,铁定是创意的绝缘体。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在牛顿之前,所有人都认为水果成熟后自然会从树上掉下来,但是牛顿追根究底,发现了地心引力。
    七、角色扮演
    将自己假想成你要扮演的对象,即所谓“角色扮演”,也是一种让脑筋转弯的好方法。

7

主题

755

帖子

7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55
发表于 2009-4-20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您说的似乎不仅仅是游戏策划师了

5

主题

734

帖子

7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5
发表于 2009-4-20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创意的重要性

如何有创意

12

主题

132

帖子

8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43
发表于 2009-4-20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我先找几个优秀策划师与我的共同点YY一下。

继而沉醉在我的美梦中。

不醒

30

主题

1134

帖子

11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
发表于 2009-4-20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这个行业大概只需要10%的创意

1

主题

110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发表于 2009-4-21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思路比较清楚

3

主题

935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发表于 2009-4-21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昏睡的杯子: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这个行业大概只需要10%的创意

其实米必要这么说...
只是太多人曲解了创意而已...

太多人认为创意就是完全新颖的东西...

2

主题

32

帖子

3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32
发表于 2009-4-21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创意,还必须是有用的创意,当我听了下属提出的创意,马上要问“这个有卖点吗?怎么赚钱?”

因为我知道即使我不问,我向老总提的时候,老总也要问。

要怪就怪现在公司只看到钱。

122

主题

2758

帖子

31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51
发表于 2009-4-21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我就是楼主要找的那个人!

5

主题

734

帖子

7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5
发表于 2009-4-21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用感受解读优秀的游戏策划人才

楼上的确在做震撼心灵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7-29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