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62|回复: 24

[讨论] 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031

帖子

23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56
发表于 2010-5-17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特效应,这个名词取材于《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最后选择了自杀,当他流行起来后,不少和小说主人公近似的年轻人选择了自杀。
    其中有当时宗教和反对者夸大的成分,但这种现象却被心理学家研究,并且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偶然性的自杀,媒体大肆报道,那么近期的自杀人数会成倍增加,并且死于车祸或者其它事故的人,也会数十倍的增加。
    若自杀的人是年轻人,那么后来的死者多数会为年轻人;死者为老人,那么后来的死者多数会为老人。
    针对这种情况,有种论调叫“社会压力论”,大意是:
    那些能让一些人自杀的社会条件也导致了其他的死亡事件。举例来说,某些有自杀倾向的人对一些给人造成压力的社会事件的反应可能就是一了百了。而另一些人对同样的事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他们可能会变得愤怒、烦躁、神经紧张或心不在焉。如果让这些人来驾驶汽车和飞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交通工具就变得不太安全,那么汽车、飞机事件激增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这个论调解释不了一种情况,即便是在相似的环境,只要这件事情没有大肆报道,那么死亡率并不会增加;而偏远,情况不相似的地区,媒体大肆报道后,死亡率会突然上升,上升的曲线和媒体报道的力度成正比。
    为了解释这个情况,另一种论调叫“丧亲论”,大意是:
    在头版头条的新闻报道的自杀事件经常涉及著名的受人尊敬的公众人物,这些报道可能使许多人陷入了深切的悲哀之中。他们变得不知所措、心事重重,在驾驶飞机和汽车时也心不在焉,结果导致了死亡事件的剧增。
    虽然丧亲论这种“听说自杀事件的人越多,痛不欲生和粗心大意的人就越多”的说法能够解释对自杀事件的宣传与随后发生的事故之间的联系,但它不能对另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做出解释:报道单人身亡自杀事件的新闻常常会导致单人死亡事件的增加,而报道“杀死他人再自杀”事件的新闻却会导致多人死亡事件的增加。
    而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菲利普斯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却很好的解释了这种情况,这就是“维特效应”。
    他认为:一些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别人自杀身亡的消息之后就会模仿他们。也就是说,社会认同原理在这里得到了一种病态的展示---这些内心痛苦的人按照其他内心痛苦的人的做法采取了行动。
    而其它事故的多发,是因为在人模仿被报道的自杀者的时候,有人选择了直接行动,而另一些人,因为买了保险或者宗教、名誉等原因,选择了隐性自杀,例如本来该刹车的时候,选择了踩油门,造成车祸,结束自己的生命。
    换言之,多增的事故里,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在模仿自杀者。
    而模仿的条件,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
    他们将钱包放在曼哈顿商业区不同的街道上,然后观察人们发现这些钱包时会怎么办。每个钱包中都有2块钱的现钞、26.3元的支票和关于钱包“主人”的姓名、地址的资料。除此之外,钱包中还有一封信。这封信可以证明这个钱包已经不止一次被丢了。信是写给钱包主人的。写信人不久前捡到了这个钱包并打算把它归还给失主。他在信中写道,他非常高兴能够帮忙,有机会用这种方式效劳让他感觉非常好。  
  任何捡到这个钱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捡到钱包的好心人在去寄这个钱包的路上又将它弄丢了,因为钱包就包在写有失主地址的信封里。研究人员想要知道的是,在捡到钱包的人中,有多少人会效仿第一个拾到钱包的人,将钱包原封不动地寄给它的主人。但在研究人员将钱包放在地上之前,他们对放在钱包里的那封信做了一点改动。其中一些信看上去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用标准的英语写的,而另一些信则是一个自称刚来不久的外国人用蹩脚的英语写的。换句话说,拾到钱包的人根据里面的信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捡到钱包并试图把它还给失主的人是否与大多数的美国相似。   
  现在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如果第一个捡到钱包并试图将它归还的人与大多数美国人相似的话,那么那些捡到钱包和信的曼哈顿人是否更容易受到他的影响,将钱包寄回去呢?答案明明白白:当拾到的钱包是那个外国人第一个拾到的那个时,只有33%的人把钱包还了回来。但当第一个拾到钱包的人是普通的美国人时,70%的人都把钱包还了回来。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了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参照别人的行为来决定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尤其是当我们认为那些人与我们相似的时候。
    现在,把这个心理学的成果运用于游戏吧。
    如果你要让玩家购买游戏中的某种道具,最该告诉玩家的,就是与他们相似的人也购买了。最简单也最常见的例子,便是玩家一些线上行为导致的公告。
    例如“XXX送了多少朵花给XXX”。这些,炫耀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便是告知另一些与他们差不多情况玩家,给他们个参考的暗示。
    对于一个免费玩家,你要让他消费,给他贴出RMB玩家的终极装备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而是该告诉他和他差不多情况的人选择了消费。
    大部分网游中,有许许多多排行榜,这些排行榜有引导的作用,却大多都关注的是玩家个人的炫耀。但这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我们给玩家看到的,因该是我们想让玩家走的那条路。
    因此,我认为排行榜因该对各个阶层进行细分,让各个阶层的玩家,看到与他们同层次的玩家做了什么选择,这对他们来说,叫“参考”,对游戏来说,叫“引导”。
    这些事,其实不该只让运营一天到晚跑论坛上发枪手贴,而是因该在游戏设计时,就该考虑的。

134

主题

1802

帖子

19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4
发表于 2010-5-17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我觉得不仅仅是排行榜,游戏所要传达的游戏乐趣也是。这牵扯到一个需求分析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做玩家需求的东西,比如一些比较好的服务。但是往往会迁就玩家而失去了作为作者的主导权。在这个立场上,我觉得作者反而成了捡取钱包的人。

6

主题

37

帖子

4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2
发表于 2010-5-17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看完LZ的文章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到了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多起杀小孩案。。。。

14

主题

490

帖子

4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1
发表于 2010-5-17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同3楼……

18

主题

2021

帖子

20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48
QQ
发表于 2010-5-17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一个策划跳槽会带动其他不相干的策划跳槽

134

主题

1802

帖子

19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4
发表于 2010-5-17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我一同学是警察,他最近跟我吐槽说,这帮血洗校园的就和中国做游戏的一样,就TM会山寨别人的,一点创意都没有。

18

主题

452

帖子

7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60
发表于 2010-5-17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这是楼主原创还是转载?怎么看起来不像楼主文风呢

0

主题

20

帖子

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0-5-17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顶下LZ和二楼 后座

11

主题

1238

帖子

17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82
发表于 2010-5-17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我也想跳楼

69

主题

2031

帖子

23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5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apm43: Re:有趣的心理学:维特效应

这是楼主原创还是转载?怎么看起来不像楼主文风呢

实验和理论解释是完全转载的,主要是懒得再写一遍。
这个效应,不仅是“杀幼”这个现象里,按照这个理论的解释,像现在这么大规模的报道,直接出现“杀幼”和间接出现“杀幼”的可能性都会倍增,后者增加会更显著(意味着有孩子,或者小宠物的各位,最近两个月小心点比较好)。
还可以解释的是,艳照门曝光后,网络上出现的层出不段的门。
不过没大规模应用到游戏里,真是屈才。游戏就是对游戏玩家最直接的媒体,游戏里任何一条公告游戏玩家都是看得到的,这是商城最好的消费广告。
运营通常利用这条原理的,便是论坛上的枪手贴和游戏中的托。
枪手贴不用说,只要让玩家相信其是真的,并传达一个和你差不多的XX也在玩XX游戏就好。
而托,他的作用其实不是跟RMB玩家死磕,而是告诉RMB玩家,和你差不多的人他怎么做的。他冲了10星,那么在8星和10星之间犹豫不决的人很可能会选10星,而这个行为,又会带动其他的人。
但这个效果仅针对高端付费群体,运营不可能,也没那么多精力,在各个阶层都做个托,更高效的利用,因该靠研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8-15 1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