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的不应该只是体验,还有形式。Wii遥控器凭借其简约而迷人的设计理念创下了辉煌的销量纪录,而Wii U的平板手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11月到3月Wii U的销量糟糕至极。单看345万的销量并不是很差,但是当你发现其中306万都来自首月,那么这样的销量足以致命。从那以后Wii U就开始一蹶不振,甚至无药可救,就连像《勇者斗恶龙10》这样国民级大作的发售都未能挽回日本国内市场。而在美国地区,四月的情况变得更糟,随着月销量下滑到4万以下,Wii U轻而易举地被PS3和360超越,而更为尴尬的是,超越这个数字的还有Wii。
这些数字显然达不到任天堂550万的预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在DS和Wii时代,任天堂凭借其天才的设计和运气俘获了一大批玩家多年以来的支持,公司也因此节节攀升。这也使得他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任天堂不寻常的游戏设备拥有着游戏行业里不寻常的用户,那就是“普通玩家”。
相比于Wii控制器,Wii U的平板手柄缺乏卖点和令人兴奋的瞬间。而更大的不足则是软件方面。Wii的首发有着任天堂最强大的软件阵容,而Wii U则只有《任天堂大陆》---一款拼凑起来的半吊子产品。虽然也有一些游戏很好地运用了平板手柄的双屏理念,但显然这一理念还是缺乏基础。
这一点对于任天堂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症结所在,用创意的硬件驱使开发者去制作创意的软件。比如DS的巨大成功就是任天堂一手促成的。然而这就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家用机开发者,特别是大的发行商,往往对这样的创意缺乏兴趣,他们更愿意走自己的老路。在他们的立场看来,不管是成名续作还是原创作品,在主流之外去迎合新的理念风险太大。
结合任天堂的传统和如此低的装机量,EA的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放言“任天堂正在走向灭亡”。第三方逐渐失去了热情,比如失去像《雷曼:传奇》这样的独占作品,还有之前EA曾确认不再为Wii U开发作品,虽然之后这种说法又被否认。
EA的立场对任天堂而言十分不利,因为很明显它们的大作应该再也不会在Wii U上见到了。EA把这一切归咎于FIFA 13在Wii U上的销量,但显然问题不只是运动游戏,也不只是EA。我们在Wii U上不会看到基于寒霜引擎和虚幻4引擎制作的跨平台作品,毫无疑问,在次世代大战开始之前就已经输了。
新的主机市场正在灭绝的说法正在专家和媒体之间广泛传播,等到Sony和微软纷纷登场亮相,2013年的圣诞节我们将看不到平板手柄的身影。这也许是真的。但是想象一下另一种场景:我们在Sony和微软售价400英镑的新机器上玩着和以前感觉差不多的游戏,而Wii U则官方降价到200英镑,并迎来了第一方阵容的大海啸,首款高清3D马里奥,马里奥赛车U,塞尔达,再加上秋季发售的《皮克敏3》和《神奇101》。那么对于消费者的选择来说,一切皆有可能。
糟糕的销量让任天堂从最初的疯狂想象中醒来,值得思考的是他们作为硬件制造上的地位,以及让他们的作品跨平台。就算Wii U没有失败,或者说没有把任天堂拖垮,甚至任天堂没有为此赔钱,无论如何人们还是想问问任天堂将要如何改变以适应未来的目标。到2014年3月底,他们的预期是卖出900万台Wii U,1800万台3DS,以及3800万和8000万套软件。Wii U的预期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3DS看起来倒是比较顺利。任天堂在冬季之前的定价策略还有待观察。
任天堂的优势和劣势来源于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公司毫不妥协的软件质量,这也使得他们的游戏往往无法及时发布。也许任天堂可以痛苦地幸免于主机的失败,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也会因为赶工而给马里奥的金字招牌抹黑。宫本茂曾说过“延期的游戏最终可能是优秀的,但烂游戏永远都是那么烂。”
这也是支持者们默默等待的原因,那些重量级软件最终还是会出的。我个人可以百分百担保这些独占作品的质量,但是有些作品还是缺乏在家用机方面的特性,比如《怪物猎人3U》,《勇者斗恶龙10》,《真女神转生X火焰纹章》和新的《异度传说》。没有人期望每一款大作都会充分利用主机的特性,但是显然这些作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巩固任天堂在日本传统游戏市场的地位。
Wii U主机的保守设计无可否认,虽然放弃了更强大的性能,但选择了新的方向。无论如何任天堂还没有陷入到真正的麻烦中,这个圣诞节假期将是这台主机市场真正的试金石。Sony和微软已经习惯于谈论他们主机的十年计划,而Wii U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五年甚至是即兴的产品。
来源:Eurogam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