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06|回复: 0

卡牌游戏的养成策略设计横向对比

[复制链接]

3773

主题

378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1716
发表于 2013-8-27 14: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卡牌手游养成策略概述

  在上一篇《浅论卡牌手游的策略设计》文中九保写道:“游戏的策略性体验统一划分为:养成策略、战斗策略。养成策略聚焦玩家成长,战斗策略聚焦游戏核心玩法,国内网游(端游、页游、手游)一般惯常依照这两种进行策略设计。一般针对卡牌手游的养成策略上暂且划分为收集策略、数值策略两部分。”

  一般而言,收集策略主要针对“主体”的获得,数值策略主要针对“主体”的养成。主体为游戏的主要能力项,目前卡牌手游中大多为英雄、装备、技能等。养成方式无外乎升级、强化、镶嵌、合成等等。能力配比划分上,游戏主体能力占比较大,其他养成能力占比较小且鼓励玩家边际能力追求。下文九保会以“游戏主体”作为切入点,分析一些流行卡牌手游的养成策略设计。

  二、卡牌手游养成策略范例

  单主体养成策略设计

  单主体养成,即养成一般只围绕在英雄这个单一主体上,游戏内并无作为主体的装备、技能等。单主体养成优点是让玩家聚焦于英雄这一能力与付费主体本身,将英雄收集与养成的玩法做大做强。如最近热酷的《复仇X联盟》,秉承典型日式卡牌风格,剔除装备只做英雄养成,将边际属性与技能提升通过强化、镶嵌、符石等形式产出。

  另一款如A8新媒体旗下游戏品牌指游方寸的2D写实卡牌《一将成名》。卡牌收集、卡牌养成均围绕“武将”的一维能力主体设计玩法,如升级、武魂、进阶。卡牌产出上也紧扣武将英雄,通过竞技场、名将挑战、限时活动等多种体验产出。总体看来,单主体的养成方式让《一将成名》显得足够“轻爽”,之前推出的IOS版的次日留存也达到了45%。

je4kzhkuhxpcc.jpg

  多主体养成策略设计(轻度)

  轻度的多主体养成策略设计,即英雄之外的其他主体只作为辅助,一般无需投入玩家太多精力与RMB。轻度的多主体养成策略设计,很多情况下是游戏开服到一定阶段,玩家现有追求较饱和的情况下,挖一部分新坑又不影响核心能力产出项。如《我叫MT》在后续版本中新增装备系统,同时装备又不同于英雄卡牌可以进行强化升级,所以在能力占比上装备与英雄比基本在1:8~1:10的阶段。

  多主体养成策略设计(重度)

  多主体养成,形式多是在卡牌英雄本身外,增加装备、技能、宠物等次级主体,目的在于增强养成策略深度与游戏时长。而重度的多主体养成策略设计,则一般会将英雄、装备、技能等多个纬度的能力占比打至平均。如《萌江湖》中装备带来的攻防血三维属性加成,与英雄卡牌本身相当。技能大多也对所有上阵英雄产生加成,在整体能力输出中占比较高。

  因《萌江湖》是一款“重养成策略轻战斗策略”的卡牌手游(详细论述请参看九保的《浅论卡牌手游的策略设计》一文),因此在需要且适合重度的、多主体养成策略,故在传统的英雄收集养成之外,在装备(武器、防具、灵兽、技能等)上集中挖坑,并配套相应玩法体验。典型的例子还可见较早的《大掌门》,《大掌门》也是多主体养成,养成主体包括英雄、装备、技能三部分却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jf4klhkuhy1qz.jpg

  三、卡牌手游养成策略的设计依据

  之前文章中九保就曾说道,卡牌手游养成策略与战斗策略轻重度的设定是“谋定而后动”的,而非一味的攀比挖坑多少。养成策略之“轻”或之“重”与游戏核心玩法密不可分。《一将成名》突出名将收集快速推图,那么仅需要做足武将养成保持玩家游戏的连续性;《萌江湖》就是在各种攻防二维属性基础上玩各种数值加成,嵌套出各种养成形式与策略,那么就做足养成套路和界面体验。

  另一方面,养成策略设计也与游戏的产出方式与产出节奏相关联。相对而言,粗放的投放较适合简单明晰的养成策略,精准定向的投放比较适合复杂养成策略。一般来说,收集强度与养成强度只要做到一张一弛即好。明显的例子如《大掌门》与《一将成名》。前者是定向精准投放,玩家在拥有固定上阵弟子后即可通吃所有PVE/PVP体验,所有的养成策略与行为(装备、技能、魂魄、潜力、传功、洗练等)均围绕这些已有能力项来进行。后者《一将成名》在产出节奏和数量上则较为粗放,每场战斗均有卡牌获得,做成单一主体的养成策略可以减少玩家的权衡度,同时也避免类似《我叫MT》的装备供给远远小于装备需求的局面。

jg4kphkuhydkg.jpg

  所以在卡牌游戏的养成策略设计上,开发者需要依据产品的核心玩法、产出方式与节奏,进行想适应的策略设计。

by:1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9-25 2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