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是新兴的精神文化产业。近年来,动漫产业在全球发展迅猛,成为众多国家的支柱产业。2005年该产业全球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2006年,全球仅数字动漫的产值达2228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值更高达5000亿美元以上。
目前我国动画企业或超过5万家,与此发展速度对应的是动画产量的大幅提高,进入市场的动画电影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多。动漫市场多元化发展步伐的急剧加速,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虽然,中国动画片数量每年成"井喷"趋势,据统计,2012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动画片就有近44万分钟,在2004年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后,近10年时间里,国产动画片产量迅猛提升,每年统计数据都突飞猛进。然而,面对庞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动漫人才表现不尽如人意,据悉,中国目前从事动漫产业的人才较少,其中高中大专学历从业人员的比例约占60%。
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朝阳”文化产业。调查显示,中国动漫市场具有1000亿元的潜在价值空间。国家文化部已经确定:力争在未来5至10年内,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这就表示中国的动漫人才时代已经来临。
业内人士表示, 在快速发展的动漫行业里,从市场需求而言,复合技术与设计人才较少,这与庞大的需求市场相比,明显比例不协调,而国内动漫从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保守估计,我国动画片存在20万分钟的缺口,这意味着要有2.5万名卡通原创人才,而辅助性人才的缺口更是高达8-10万人。
事实上,对于动漫人才的需求不需要多深入的调查就可以发现,在动漫行业里,动漫人才的数量与市场需求存在明显落差。我们只需要在网络上调查下,各地区人才市场上对动漫人才招聘数量的需求便可知。短短5分钟,动漫人才的岗位需求就不断刷新,岗位有上色、中间画、原画、分镜、造型、编剧、导演等,按照顺序越往后越高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收入自然也逐级上涨。低级别岗位从业人员可以是动画专业的毕业生,也可由美术类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转岗,但动画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基本上是相关专业毕业生,在经历了实践考验逐步提高后,才有可能达到岗位要求。
而目前企业最需要的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漫人才,比如说游戏设计师,除了程序知识、开发知识外,表达与绘画能力尤为重要。目前动漫行业有6类紧缺人才,即: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
换言之,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具备动画、电影、电视、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动画、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实现其价值,也能为企业发展、产品开发、衍生设计提供专业的见解。除此之外,优秀的动漫人才,能将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有机结合,并向影视动画专业进行深化与延伸。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较强的视觉感受和视觉表现能力;并且掌握动漫画的各种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有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网络游戏的兴起及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支持,动画及游戏产业的远大前景,动漫创作工作的时尚和高薪,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数码动画设计师培训逐渐显现出火爆趋势,目前动漫行业需求的动漫人才主要集中在数码信息公司、媒体、影视公司、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等。例如,原动力动漫、希际数码、翔通动漫、士奥动画、卡酷影视等企业,他们对动漫人才可说是“求贤若渴”。
我国动漫行业,虽然在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下,全国动漫生产基地超过20余家,但这还远远难以满足中国动漫市场1000亿的潜在市场需求。而国外动漫画形象和产品占据了中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原创动漫画占有率只有不到10%。2004年,中国2000家省市电视台所需要的动画片播出时间为26万分钟,而当时国产动画片实际产量只有2万分钟,达到播放要求的原创动画片供给量则只有1万分钟,动画市场尚有25万分钟的巨大缺口。中国人均动画片拥有量仅为0.0012秒,而日本的人均拥有量则为300至480秒。这些悬殊的数字差距足以说明,我国动漫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动漫人才则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