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meRes报道 / 据游戏工委、CNG中新游戏研究联合发布的《2013年10-12月中国移动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截止至2013年12月底,在被用户卸载的移动游戏产品中,有95.2%的产品是经过用户使用之后被卸载的。
图:游戏用户卸载游戏使用次数分布
通常情况下,游戏采用的名称、图标、IP 是用户对游戏产品的第一印象,进入游戏后的玩法、世界观、界面风格会形成用户的第二印象。2013年第四季度,有4.8%的产品未经过用户使用即被卸载,而95.2%的产品是经过用户使用之后被卸载的。据分析,第一印象往往是吸引用户下载、打开的关键,第二印象则是在游戏中留住用户的关键。游戏产品之所以出现用户使用后即被卸载的现象,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游戏玩法过于单一。目前,移动游戏市面上依旧存在玩法单一的产品。游戏过程中益智、变化和趣味性等设计因素,一般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因此,游戏只有满足用户对游戏场景及游戏方式新颖的需求,才能使用户获得酣爽淋漓的感觉。
虚假或错位宣传误导用户。游戏厂商通常以夸张或者移花接木的宣传手段,以此误导游戏爱好者,从而导入用户流量。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无疑会挫伤用户积极性,不利于游戏产品后续的健康成长。
游戏内付费压力过大。部分游戏在用户体验过程中即会出现用户“分层”现象,即免费用户与付费用户、小额付费用户与“土豪”用户能力悬殊。免费用户和小额付费用户在付费压力面前,难以获得更高等级和技能,从而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放弃游戏。
游戏加载时间过长。部分游戏为了增强用户代入感和真实感,常常做工考究、设计精细。例如,美术框架偏大,经常导致游戏加载速度过慢;通信框架性能不高,无法最大限度区分连接建立与网络数据收发,导致加载速度缓慢。然而对于一款游戏,用户的态度是比较迫切的,加载时间过长的游戏会打消用户的这种积极性,使用户失去等待的耐心。
游戏制作未完成。市面上存在很多制作未完成就急于上市的游戏,类似游戏在用户体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适应。比如:未充分本土化的游戏,在文化背景理解不同的用户玩起来会比较苦恼。同时,未制作完成的游戏容易存在BUG等隐患,影响用户实际游戏体验。
综合来看,目前低质“换皮”、“山寨”移动游戏充斥市场,游戏内容严重缩水,游戏品质严重不足,游戏企业却采用低俗、夸大的宣传手法吸引用户,造成用户第一印象和第二印象之间存在明显落差,也致使用户在体验后产生卸载游戏的行为较为普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