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情况:
跟朋友合伙做了一款手游,即将上线,考虑上线后拉投资开始做大一点,本人更倾向做单机手游,偏原创一点的游戏类型,请问之后拉投资的话,怎么谈比较好。还有需要注意什么?怎么签协议,是谈分成还是投资回报。
下面简单说下自己的想法:目前团队4人,都是独立研发,在职人员,初期2人程序+美术,研发了一款手游,类型目前市面上没怎么见过,是新型的。后期又来了一个美术和一个程序。
本人打算担当制作人的位子,现在这款快上线的手游是我亲自操刀,策划,流程+数值。
拉到投资就正规做成公司,会再扩充一部分人员。目前就是这样的规模和现状,这样的团队市面上非常多,如何能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想请教创业者拉手游投资需要注意事项。
相关解疑:
高晓虎(创新工场资深投资经理):简单回答一下,只针对这个特殊的提问,不针对其他游戏团队投资。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看早期项目的时候不会考虑太多什么“谈判优势”,只考虑产品和人,具体到早期的游戏CP投资来说,我把产品拆为核心战斗、成长线和系统、数值控制、卖相四个方面,我一定让他给我拆解一次。
创业团队讲得越清楚,我给他的加分会越高。后面会评估CEO的商业感觉和团队的执行力。这些都好的话,投资人会追着你跑的。
我建议你把心放到产品和执行思路上,别考虑什么谈判技巧,越是好的投资人越在乎前者,而看穿后者。如果你太在乎后者,你只能找到差的投资人,后期会给你带来很多问题。
孙志超(创新工场):我觉得还谈不上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因为根本没有“谈判”。产品是否成功未验证,公司也没有收入,暂体现不出价值。
既然是天使投资,不在于有什么业绩,在于有没有人看好你。只要找到一个,就够了。注意事项?单纯从投资角度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认识老板又多,终归能找到头脑发热有钱的主。至于谈成的条件,不取决于你多聪明,而是对方有多傻。
匿名用户:我经历过手游融资,幸运地在市场风向还好的时候拿到了钱。分享一下作为创业者的感受。
首先,所谓的“谈判优势”,只在一种情况下存在,就是你拿到了多个TS。融资的经验、技巧确实有价值,但在没有或只有一份TS的时候,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小。
其次,找到你们团队而非产品的价值,发掘自己的魅力。我觉得,好的VC,并不太在意单款产品。它们投的还是人。这话很俗,但是大实话。老大是不是靠谱,团队的人员搭配、经验、方法论(宏观比微观更重要)、创业精神是不是能支撑你们在一个实质上是传统行业的红海市场里存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说像传统行业?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现金流差(账期很长)。吸引人的只有整体市场规模的高成长性和较少的政府管制,但这两点现在也越来越存疑。这种背景下,通过判断单款产品是不是靠谱来决定是否投一个手游团队,近乎痴人说梦。再有经验的人,也不能通过PPT或Demo来下结论。一方面是确实判断不了,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大忽悠太多,有的人能说的天花乱坠,你让他捡根针他都捡不起来。我们最后拿了两家机构的投资,他们都没怎么关心我们当时的产品设计(事实上关心这个也确实没意义,我们最后上线的产品跟融资时的demo有天渊之别)。另外一些VC,确实很详细地让我们拆解产品的设计思路,但要么拒绝了我们,要么我们没拿。
再次,如果有心创业,我仍然认为这是个值得付出、让人兴奋的领域,但做好拿不到钱自己坚持干的准备。连这样的决心都没有,何必去辜负别人的钱?现在手游市场的投资风向已经很冷了,过去可投可不投的团队大家都愿投,现在可投可不投的团队一定pass。
参加过一个活动,有人问徐小平,你光说你们投资的成功案例,那如何看待失败的投资?徐小平说,我们没投过失败的案例,因为真正的创业者是不会失败的。深以为然。只要你有一颗创业的心,愿意跳这个坑,总会有收获。不用太在意起步的细节、利益,心脏大一些,也别理会冷嘲热讽,只要你在成长,你在生扛,你就能活下去。Nice这个团队,经历过多少失败才有今天?楼上有创新工场的投资经理,他们投的游戏团队,最成功的的应该是展程吧,展程最初是做啥的?幼稚、资历浅都不是原则问题——这个行业傻逼都有成功的,别光看人傻逼在哪里运气多么好,想想傻逼身上的牛逼之处。你把这些话当鸡汤,你就会死在运气不足的半道上;你把这话当公理,你就能坚持到最后。
via:知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