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研究人类发展史的一个子课题,可能会有许多人感兴趣,大家不妨讨论一下吧。
以下观点并不成熟,应该存在不少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1. 武器的伤害
冷兵器的伤害主要分为 穿刺、切割、钝击三种
例如: 长矛 用来刺时 主要是穿刺伤害
剑 用来刺时 主要是穿刺伤害
用来砍时 主要切割伤害
斧头 用来砍时 主要是切割、钝击伤害
。。。。
2. 防具对不同的伤害的抵抗能力
多层布甲或皮甲
对切割有明显的降低伤害的作用,
对穿刺有很少的降低伤害的作用,
对钝击几乎没有降低伤害的作用
锁子甲 对切割有明显的降低伤害的作用,
对穿刺有少量的降低伤害的作用,
对钝击有很少的降低伤害的作用
铠甲 对切割有很强的降低伤害的作用,
对穿刺有明显的降低伤害的作用,
对钝击有明显的降低伤害的作用
3. 单人正面躲闪、格挡能力很强,侧面躲闪、格挡能力较弱,背后几乎无躲闪、格挡能力
4. 身体各部分躲闪能力不同 头部〉手臂〉腿〉躯干
5. 身体各部分遭遇相同攻击时,对人的影响不同 头部〉躯干〉腿〉手臂
6. 人使用武器的动作主要是 刺 (攻击)、扫(攻击)、架(防守)
7. 人的力量决定了人能使用多重的兵器,以及使用某种兵器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 力量也决定了人的最大负重能力.
8. 敏捷度随着负重增加而减少.减少的比例应该等于增加的负重占最大负重的比例. 也就是说,0负重时敏捷度最高,满负重时,敏捷为0,走路都走不动.
9. 敏捷度高时容易躲闪. 装甲越重,敏捷度越底,使用兵器获得的最大出手速度也越低. 所以,力量小的人,有时侯选择穿布甲,反而获得更高的战斗获胜概率.(实例:战国后期,秦国的敢死队员都是穿布衣冲锋陷阵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