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狗之家授权,谢绝转载)
编者语
今年以来,“净化网络游戏,保护未成年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年初,文化部、中央文明办牵头,联合信产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组成净化网络游戏工作联席会议,宣布从 4 月中旬至 9 月 1 日在全国开展集中净化网游工作。之后这场“戒瘾”运动便热热闹闹地展开了,从文化部的《游戏产品内容审查标准》到游戏工作委员会的《网络游戏服务协议》,从强制改造规则到加入“疲劳系统”,从药物戒瘾法到网瘾戒除中心。
而这支浩浩荡荡的运动队伍中,我们竟很少看到父母们的身影。他们似乎只是以受害者和求助者的身份出现,而淡忘了自己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的身份。家庭与玩家的“成瘾”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家庭应该在预防和戒除的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决定作一次深入的调查。
三个真实的故事,三个真实的家庭。
——父母把高翔推给了游戏,游戏取代父母成了高翔的监护人,甚至连他的道德观也是习自游戏。
——父母的早逝和婚姻的不和谐令小米沉迷于游戏,对幸福家庭的憧憬又让她勇敢地走出了游戏。
——在父母的信任下,张文培养起健康的心态,在面对游戏时,他学会了分清“痴迷”与“沉迷”的界限。
自揭伤疤需要极大的勇气,更何况还要追忆许多尘封已久的往事。在这里,我们要对那些愿意接受采访的家庭和个人真诚地道一声谢,感谢他们的无私,感谢他们愿意以自己的事例唤起他人的思考。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抚顺是一座重工业老城,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也贡献了一位时代英雄——雷锋。而今,资源的逐渐枯竭令这座因煤而兴、因油而旺的城市陷入困境。 2003 年年底,一篇题为《抚顺:一座工业老城的痛苦与希望》的报道提及:“在抚顺,整个城市有离岗职工 28.6 万,待就业人员 18.4 万, 12.3 万职工无力参保。”
高翔的母亲就是这 28.6 万人中的一员,虽然在另一座城市找到了新的工作,她的收入也只够一人开销。自从四年前高翔的奶奶去世后,母亲每星期都会回抚顺看望独自一人居住的儿子。
23 岁的高翔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他想在本地谋一份工作,但进展并不顺利。现在他租了一间简陋的小屋,每天为游戏媒体撰稿,平时几乎足不出户。当我们问他为什么不离开抚顺另寻发展时,高翔回答说:“我怕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在家乡我就算是呼吸都可以活下去,再远一些,我就会怕。”
忘记父亲,忘不了红白机
高翔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做过几年个体生意,母亲是国营企业的职工。他的童年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度过的。那时高翔对母亲的印象是“很暴躁,很节省,但很爱我,还有就是每天都在忙碌”,对于父亲的印象则很模糊,只记得父亲每天都很晚回家,喜欢喝酒,喜欢去舞厅,在外面赌博。
高翔对于父亲的感情很矛盾,一方面他恨父亲的种种不端品行,恨他在醉酒后无缘无故的打骂,恨他在输钱后揪着自己说“是你害了我”;另一方面他又离不开父亲的生活费,这是他在网吧玩游戏及至后来上大学时的主要经济来源。父亲心情好的时候也会给儿子买些吃的和玩的,其中高翔记忆最深的是自己六岁时父亲买回的一台红白机。
红白机让高翔暂时忘记了对父亲的不满,当父母在外屋争吵,他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前玩游戏,不会像以前那样惶恐不安。《魂斗罗》是第一款令高翔着迷的游戏,他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玩,直到可以熟练地用三条命通关。为了向别人展示这一成绩,他从家里偷了一元钱,跑到游戏机房去,游戏机房的规矩是一条命两角钱,加人不算,过关后可以继续玩。他花六角钱在老板和其他玩家面前好好露了一手。这件事让他得意了很长时间。
没过多久,高翔的父亲丢下了妻儿,整整一年不知所向。第二年,这个家宣告解体,法院认为母亲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抚养孩子,高翔被判给父亲。之后高翔住在了爷爷家。爷爷平时要看管自行车棚,没时间监督高翔,奶奶是文盲,也没法管他,对于两位老人来说,只要孙子不打架,不出事,就是乖孩子。没了争吵和打骂,高翔在爷爷家的生活倒也平和自由。
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高翔一直很内向,很少结交朋友。到了爷爷家后,高翔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这与游戏不无关系。那时他每天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的时候都会往游戏机房跑,倒不是为了玩游戏,而是喜欢那里的气氛,喜欢和一群游戏迷聊天,聊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光顾游戏机房的大部分是学生,其中还有些大学生,高翔觉得那里的人有文化,对人也不冷漠,于是成了常客。一些年龄比高翔大很多的玩家最初看他年纪小,不太和他说话,后来发现他对游戏懂得实在不少,于是开始一起讨论。如果他们有不会玩的地方,高翔还会主动上前指点两下,对方也会表示感谢。这让高翔有一种成就感,一种被人承认、被人接受的归属感,原本不爱说话的他渐渐外向开朗了很多。
小学五年,父亲从未回爷爷家看过高翔。母亲每个月都会来,但因为爷爷对她抱有成见,母亲只好把高翔叫到外面的饭店,让他吃顿好的。在高翔的记忆中,母亲那时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妈不饿,你吃吧”。
离开奶奶,离不开《反恐精英》
1995 年冬天,爷爷去世了。奶奶身体不好,没有工作,也没有退休金,家里很快便入不敷出。刚刚考入初中的高翔只能向多年未联系的父亲索要生活费。
失去了爷爷的家变得死气沉沉,年少的高翔有些绝望。他喜欢和爷爷一起吃饭、聊天、睡觉,同奶奶在一起他觉得没什么可聊的,奶奶年纪大了,有些糊涂,不识字也不懂游戏,还到处借钱,借了又无力偿还,让他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学习对高翔来说也成了一种负担。初一时高翔的成绩很好,考过全班第一、全校第二,老师认为他在学习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只是不思进取,于是拼命鞭策他。这让原本并不讨厌学习的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开始逃课。
那时游戏机房已经转入地下,电脑房成了高翔的新战场。看惯了游戏机上的回合制游戏,高翔初接触即时风格的《红色警报》就被深深吸引。与其他玩家的对抗,更让血气方刚的他体验到一种征服的快感。他不甘心再做看客,成为高手的念头驱使他拿起鼠标键盘投入地玩了起来。高翔所在的街区附近只有一家电脑房,里面只摆放着四台电脑,每次去总是要等上三四个小时才能轮到。高翔往往是提前一天预订机器,第二天再去玩。这种来之不易的感觉,更让他舍不得离开电脑半步。
之后高翔成了电脑房的“包夜客”,常常通宵游戏,第二天一早伴着微亮的天光回家睡觉,或是睡眼惺忪地走向学校。原有的那点零花钱很快不够用了,没钱时他就问奶奶要,奶奶便想方设法再去街坊邻居家借。但奶奶给的钱越多,他陪奶奶的时间就越短。
高翔升入高中后,奶奶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由亲戚照顾。奶奶的卧床给高翔带来了新的困扰,每当他通宵回来准备睡觉的时候,奶奶总在“哎哟哎哟”地呻吟。他觉得奶奶是故意做出这种样子,好让他多陪她一会儿。困到极点的高翔无法理解奶奶的无助和痛苦,总是毫不客气地说:“别装了,到外面去骗吧,少来骗我。”这时奶奶的唉声叹气就会减少,他心安理得地倒头睡觉。
2001 年年初的一天晚上,天气很冷,迷上《反恐精英》的高翔又准备出去包夜。离开家门时,他听见奶奶口中好像要说些什么,但他没有回头,同以往一样径直走了出去。第二天早晨,当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里,发现奶奶已经过世了。
高翔用泪水记下了那一刻自己的心情:“我摸着头,敲打着脑袋,觉得不应该是真的。她很会骗人的,怎么这次就不行了?我痴痴地呼唤着:奶奶,奶奶……神经的每一次蠕动,都告诉我,奶奶死了,你奶奶已经死了。我不相信,我依然徒劳地推着她冰冷的身体……我大哭着,仿佛每一幕就发生在昨天。眼泪弄湿了我的眼睛,也弄湿了我的心。我抱着她的头,那是我无时无刻不在烦的头,当它真的不再会说话了,我却怎么也割舍不下。”
放下《传奇》,放不下母亲
奶奶的去世并未让高翔从游戏中解脱出来。送走奶奶后,他没有去上学,而是在电脑房呆了三天。在那三天里,高翔没怎么玩游戏,只是在电脑前坐着,听旁边的人说话,驱散心中的痛苦。
之后高翔又恢复了通宵游戏的习惯,这时的他在游戏中渴求的已不再是成就感,而是一种逃避——逃避空荡荡的家,逃避曾在奶奶心中深藏着的那种无助和寂寞。高翔被巨大的孤独包围着,他回忆说:“虽然以前我和奶奶是分床而睡,但真要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很难受。不是害怕,而是难受。在外边晚上玩,白天睡觉,感觉会好些。至少不用晚上一个人对着空空荡荡的一间房子那么难受。”
2001 年 9 月,《传奇》开始测试,高翔成了游戏中最早的一批玩家。打怪的快感、升级的成就感、 PK 胜利后的征服感、朋友之间的归属感……高翔在这里找到了现实中所缺失的一切乐趣,他很快将不快的往事抛诸脑后,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越走越远。“有时候也觉得很枯燥,不想去玩,可就是有一种鼓动你、让你放弃一切的诱惑,很难控制住。如果口袋里还有钱,我就会一直玩下去。”高三上半学期,高翔连续两个月天天包夜,晚上玩《传奇》,白天回家后把闹钟调到包夜的时间,睡上一整天。
奶奶去世后,母亲每周都回来看望高翔。 2002 年年初,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母亲从另一座城市带病赶回家。做完晚饭后,母亲支撑不住,倒在了床上。那晚高翔照例准备去网吧包夜。 11 点多的时候,他去床边看了看母亲,病中的母亲在那一刻流露出的无私的母爱,让高翔突然清醒了过来。他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看着她颤动的双眼,我知道她是多么希望让我在家陪她,不要离开她。她的头发很散乱,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我面无表情地对她说:‘妈,我去玩了。'她点了点头,说:‘早点回来。'我把门轻轻关上,走了出去。”
回忆起那一刻母亲忧伤的眼神,高翔至今仍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说不清楚,当时确实是希望出去包夜。我妈她很难受,可我又想出去,她没有说什么。出去后走在夜里,我越想越难过,后来就哭了起来。那时大概是 12 点多,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快到网吧的时候,我停下脚步,转身跑了回去。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这么无耻。”
那天晚上,高翔躺在床上回想了很多往事,和母亲在一起的快乐,在游戏机房和别人聊天时的自豪,奶奶去世后自己的悔恨……这些真实而深刻的感情如今都被《传奇》给淹没了。第二天一早,一夜未睡的他跑进网吧,把辛苦打来的极品装备送给了朋友,把练了半年的高等级帐号永远地删除了。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解脱了。
之后高翔开始正常上课,并顺利地在高三下半学期的分班考试中考进了优等班。尽管因为基础没打好,高翔进了一所并不理想的大学,但他并不后悔,他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
访谈
本刊记者:奶奶的去世和母亲的生病与你玩游戏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为什么会成为你下决心戒掉游戏的主要原因?
高翔: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种种过去。有时候我觉得我只是在找一个理由让自己能够安心地玩下去,却没有想过家人和我之间的亲情正在越来越淡。我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孤寂与无奈,后来才发现,造成这种孤寂与无奈的罪魁祸首恰恰是我自己。我像是在设计一个圈套让自己跳下去,并找到一个跳下去的理由。也许我并不孤独,可沉迷游戏的时候我却把孤独作为劝慰自己的借口。
本刊记者:你觉得自己从游戏中得到了哪些值得你为之付出的东西?如果不考虑家庭因素的话,你是否后悔自己曾经沉迷于游戏?
高翔:我在游戏里获得的东西远比我所见识的多,可能别人会觉得我有些夸张,但游戏里那种充满神秘的正义感确实给我带来了勇气和自信。当我分辨不清这个社会时,我就按照游戏里的规则把一切分为有光与无光两种。小时候没人告诉我什么叫友善,什么叫邪恶,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只有游戏能告诉我。我到现在仍然觉得我的童年在游戏中度过没什么坏处,至少我现在是个正直而热心的人。没人告诉我该怎么做,这些都是我从游戏中感悟到的。
本刊记者:你现在对游戏和网络有什么看法?
高翔:我发现游戏开始越来越像电影产业了——走向成熟,走向商业化,却不注重游戏本身的内涵。而《侠盗猎车手》那样的游戏又太注重内涵,一种可怕的内涵。我很高兴小时候没玩过《侠盗猎车手》,也很庆幸小时候生长在童话般的单机时代,而不是充斥网游的今天。
至于网络,我感觉就像是一根控制木偶的线,木偶做出什么样的动作,谁也说不准。我们只是这些长长的线中的一段而已。
(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坚硬的荒原
“进了坛子,铺天盖地的祝福像鼓浪屿的潮汐一般从脚下一直淹到胸前,被这么多的善意所包围着,却有一种很想落泪的感觉。真的不想这样生活在虚拟里,不想一个人对着电脑又哭又笑,不想把爱情和友谊全部解读成一段一段只有 0 和 1 的代码,而关了机、断了线以后,还是和平常一样,下班、回家、吃面、睡觉……”
这是小米在她 24 岁生日时写下的文字。那天早上她来到公司,照例打开每天必去的游戏论坛,发现许多人正在等她。看见她现身,大家按事先商量好的开始用帖子搭梯子,摆出一屏的“生日快乐”字样。开启邮箱,里面躺着数封以“生日快乐”为主题的电子邮件,附带着发件人亲手制作的贺卡图片。登上 QQ 和 MSN ,每个人都送上鲜花和笑脸,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同样的祝福。
可是小米身边的同事却并不知道那天是她的生日。下班后她去“干妈”家吃了一碗寿面,然后直奔网吧。在《传奇》里,她是一个等级低微的法师,拥有几个无话不谈、肝胆相照的朋友。最疼爱她的“姐姐”送了她一条生命项链,公会里的人保护着她去“生死之间”杀龙庆贺。午夜时分,小米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宿舍,面对属于一个人的孤独。对她来说,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牵挂和温暖都来自于网络,来自于游戏,现实社会如同一片坚硬的荒原,苍凉而贫瘠。
无处可逃
小米的双亲在她大学毕业前相继去世,亲戚们在瓜分了除房子以外的遗产后也和她划清界限。命运的转折带给她的是措手不及的人情冷暖,幸福的童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夜之间化为泡影。回忆对于小米来说像一面易碎的玻璃墙,不堪碰触。她说一开始她还会经常梦见母亲,后来连梦也逐渐稀疏了。原因可以在她的一篇母亲节祭奠文章中找到:“……至此我和她永隔了,只能在梦里反复相见。每次见面时我都信以为真,依旧撒娇耍赖,依旧叽叽喳喳,但是在梦的结尾我总会自己告诉自己,这是做梦。同样的梦重复 100 次的结果就是我变得害怕梦到她,取而代之的是梦见自己一次次的跳楼、奔跑,逃离本来属于自己的家。”
2001 年,小米大学毕业了。为了开始新的生活,她毅然离开了家乡,跟随男友明来到遥远的海滨城市厦门。表面上所有的伤痕已被深深掩埋,她获得了自己最渴望的宁静与安全。早上两个人各自上班,晚上一个玩游戏,另一个看电视,日子如同厦门街头随处可见的棕榈树,枝繁叶茂,淡定从容。虽然小米隐隐感觉到和明之间由于共同语言的匮乏日益疏远,但她天真地以为生活就是柴米油盐,相处需要宽容多过理解。
2002 年 4 月,她在当地一家游戏公司争取到一份企划的工作,专门创作游戏剧本。由于工作性质的改变,小米频繁接触网络以及各类游戏。公司领导层认识到单机游戏的前景黯淡,决定转型改做网络游戏,企划部主管要求下属多在这方面积累游戏体验。小米的同事纷纷选择了《奇迹》,她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传奇》。只在 MUD 时代玩过几天《笑傲江湖》的小米一下子被这款充满互动和挑战的网络游戏深深吸引。
很快,过分的沉迷让她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她不仅在上班时间偷偷玩,下班后除了吃饭洗澡,其他时间也全部交给了《传奇》。“桌子上布满灰尘我不擦,地板都是鞋印我不拖,晚上他加班回家我也不再给他煮夜宵。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当我突然抬头看他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不一样了。”回忆到这里,小米流露出一丝愧悔。
这一个月里,明爱上了另一个女孩。以小米的个性,她不会去恳求或挽回,而是选择了自我封闭。她泡在《传奇》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从午夜延长到凌晨三四点,早上七点多照旧出门上班。丧失睡眠和胃口之后的她像脱水的花朵,憔悴枯萎。这时候她的游戏目的早已不再是获取乐趣,而是帮助自己逃避,逃避现实,逃避问题。
但现实从来不容逃避,小米失去了在这个家里继续居留的资格。疼爱她的“妈妈”变成了“干妈”,背着简单的行李,她接受了流浪的宿命。
爱的救赎
网络游戏与单机游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互动性,玩家所面对的角色虽然看上去只是一堆堆排列组合过的像素,操纵着这些像素的,却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天生不擅长 PK 的小米对无止尽的杀戮十分厌恶,等级和装备在她眼中也毫无意义。在那些不眠的夜晚,她站在比奇城某个无人的房间,面对着墙壁上模糊不清的水墨国画,在公会聊天频道里大段大段打出自己喜欢的诗词和散句。所有人都知道她不快乐,却没有人能够安慰她的伤痛。直到有一天,一个善解人意的“姐姐”向她伸出了友谊之手。
在不断的倾诉和开解之中,小米认识到天地之宽,之所以自己没有容身之处,既非《传奇》之过,也非生活之过,只是自弃之过罢了。还是在那间无人的房间,“姐姐”向她透露了从未向别人揭开的秘密:在游戏中“她”虽然选择了女性身份,现实中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须眉男子。交出这个秘密,等于交出了他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游戏中建立的形象和荣誉,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个字能够解释:爱。
对于小米来说,杰的这份感情犹如汪洋中的一根浮木,让她看到了靠岸的希望。一样的敏感、一样的细腻、一样的真挚让两颗各有伤痕的心激荡出火花。海滨城市的冬天并不寒冷,午夜的街头仍然有热气腾腾的摊档、五光十色的霓虹。揉着眼睛走出网吧的大门,小米忽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游戏中那个挥手就能放出一道闪电、只要有药水就永远不会疲倦的魔女。爱情可以蔓延在网络里,生活不可以。“我爱的人,我要和他在一起,生生世世,时时刻刻,真真切切。”她决定告别游戏,经营一段触手可及的未来。
再度迷失
杰是广东人,读完大学后留在了江苏,从事与专业不甚相关的文职工作。两人原本的计划是等杰合同到期,来厦门找工作,在这座蓝色的城市里安一个温馨的小家。然而事与愿违, 2003 年 3 月,由于经营不善小米所在的游戏公司突然解散了。这个坏消息让心态刚刚调整过来的小米手忙脚乱,她变得焦躁易怒,无所适从。在杰的建议下,她放弃了继续寻找新工作的打算,北上江苏,与爱人团聚。
杰所在的城市落后而脏乱,与小米想象中的江南水乡迥然不同。这里“一个萝卜一个坑”,想找到合适的工作比登天还难。小米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很快就被证实为拙劣的骗局,无法发挥特长的小米愤然辞职,发誓就算在家洗衣做饭也不做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这一闲,就是一年。
刚开始他们只有一台电脑,还是和别人合住在一起。白天杰去上班,小米就守在电脑前玩《暗黑破坏神Ⅱ》,顺便泡在论坛里和大家聊天。晚上杰下班回家,两人轮流上阵,和同住的人联网游戏,消磨时间。后来有朋友升级机器,将淘汰下来的配件邮寄给他们。刚添置好硬盘和显示器,个人宿舍也分配下来,扯上一条独立的 ADSL 网线,他们终于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二人世界。
这时候,《传奇 3 》开始测试了,兴致勃勃的小米扯着杰去新区开荒。由于时间充裕,她很快达到了所在服务器等级和财富的顶端。她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编制挂机脚本,保持机器 24 小时不停运转,维持自己在游戏中的领先地位。她除了买菜做饭什么也不想干,甚至接到面试成功的通知也找理由拒绝上班。她不再写任何练笔文章,而是用自己流畅的文笔歌颂游戏,换取一张张免费点卡。远隔天涯时曾那么清晰的爱人的脸,在她身边却渐渐模糊,渐渐疏远……
心的方向
小米忘却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却没有忘却她。大学时的好朋友辗转拿到她的电话号码,打电话问她过得怎样。对她如同亲生女儿一般的“干妈”在她远走他乡后依然放不下心,隔三岔五打探她的近况和计划。论坛上的朋友更是多次提出要给她提供工作机会,劝她不要虚度光阴。更重要的是,当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理想,并未真正灰飞烟灭。
几个月过去,小米的心情再次陷入灰暗。她清楚地知道,尽管在游戏里她是公会领袖,是有等级有装备有威信的强者,下线以后她只是一个靠别人吃饭的寄生虫。羞耻之心使她拒绝了外界的好意,将自己封闭在小小的刺猬壳里,暗自垂泪。“游戏没有拯救我,也不可能拯救我,它只是让我逃避现实,让我习惯孤独,让我停止思考,让我继续沉沦。它对别人也许只是一种娱乐,一种消遣,一种工作之外打发寂寞的方式,就像 BBS 一样。可我呢?有时候,在论坛上发生的一点小事就能让我在电脑前抽噎不已,我的法师在 KM 的时候因为网络 LAG 而挂掉我也会不开心很久。凡事看得太真,看得太重,看得太绝对,结果是一个硕大无比的自身拖着一个硕大无比的我向深渊中不停坠落。可怜的杰,一直想靠自己瘦弱的手臂拉我起来,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被我拖入那没有光的所在。”走过这段灰暗的日子后,小米开始客观分析当时的不健康心态。
那年春节,小米跟杰回家见他的父母。从一辈子克勤克俭的老人眼里,小米看到了他们对颓废懒惰者的不满。听不懂广东话的小米在杰和他同学的聚会中捕捉到只言片语,都是对她以及她这种生活态度的轻蔑和不屑。这件事给了她相当大的刺激,回想起父母尚在时的殷切期望,回想起在厦门时的意气风发,她找不到继续玩下去的理由。
在朋友的帮助下,小米去了北京,将荒唐的过去一刀剪断。不久以后,杰也辞职北上,跟她一起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努力打拼。现在她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回了失落已久的成就感。
“前几天我找到了一篇小时候印象很深刻的散文,乌拉圭作家恩里克·罗多写的《坚硬的荒原》。那里面描述了一个残酷的父亲逼迫自己 3 个孱弱的孩子在坚硬的荒原上开垦土地、播下种子、养育幼苗的故事。文章最后告诉我们,那荒原就是我们的生命,父亲就是我们的意志,而孩子就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意志能够征服世界,冲破神秘的黑暗。我们终生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能自由驾驭意志,而不是被它所驾驭。”小米以这样一段话结束了回忆,也许今日的她更能够体会到意志改变一切的含义。
访谈
本刊记者:你觉得沉迷游戏是导致你和第一个男友分手的主要原因吗?
小米:游戏只是外因,我想彼此从一开始就不甚一致的期望值才是决定结果的内因。我可以容忍一个人没有多少本事,却不能容忍他不尽心尽力。由于学历和经历的关系,我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不知不觉扮演着他母亲的代言人的角色,希望他能够有出息,早日成熟起来。而他在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品行的情况下,却要求别人赞赏他、崇拜他,认为他是个优秀的男人。实际上他在好几家公司都没呆满试用期,总是迟到早退、撒谎偷懒。我们都对双方不满,却不明说,最终导致各寻其所。
本刊记者:第一段感情的失败,你觉得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小米:父母去世以后,我害怕孤独,害怕没有安全感的生活,明明知道自己和他并不适合,还是选择在一起,这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爱才是真正的责任感,没有爱的情况下强迫自己承担责任,对己对人都不公平。
反过来说,既然做出了决定,就应该尽量维护这段感情,而不是任它自然褪色。特别是出现问题以后,如果积极解决问题,事情可能不会弄得那么糟,自我封闭不是个好办法。不过我现在觉得即使没有游戏,我和他也很危险,毕竟内因才是主导。
本刊记者:你觉得从沉迷中解脱出来主要是依靠什么呢?
小米:自己有力量的时候依靠自己,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请求别人帮助。比如我第一次沉迷在《传奇》里的时候,因为受伤太深,完全无法自救。只要上网就会忍不住点击游戏图标,进去以后什么也不干都好,就是愿意呆在里面。那时候幸亏有杰陪着我,不仅在游戏里照顾我,还给了我现实的承诺。既然得到了所求的理解和关怀,游戏对我来说就不再重要了。
第二次沉迷《传奇 3 》,情况又不一样。我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也知道周围有很多人希望我好好生活。但我看不到两个人的未来,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只能在自暴自弃中彻底麻醉。这时候爱已经不能帮我走出来,我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觉醒。他父母和同学的刺激是一个因素,他的宽容和忍耐也是一个因素,为了证明自己并非不可救药,我赌了一回。
(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将来的路自己走
张文去年从南京市金陵中学毕业,这是一所有着 117 年历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陶行知、吕敏、厉以宁、吴敬琏等许多知名科学家、学者都曾从这里走出来。张文现在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对于以清华大学为目标的他来说,这不能算是一个理想的归宿。高考未能发挥出应有水平,他认为原因之一是受了游戏的影响。
从小学到现在,游戏占据了张文的大部分业余时间,他把自己形容为“扔下书本就坐在电脑前”的人。虽然没能考上清华,但张文说如果让他再选择一次的话,他还是会选择玩游戏:“你可以说我没有追求,这就是我的生活观念。父母也没有对我表现出太多的失望,他们一直认为只要我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或者这么说,我不感兴趣的事情,是绝对做不好的;我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我们不再是当年那种开口就是‘将来想当科学家'的孩子了。”
张文向往的理想生活状态是“时刻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玩游戏就玩,想学习就学习。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爸妈。精神不能颓废,不能沉沦,这样才能做到问心无愧。”
“我不能过每天除了游戏什么都没有的生活。”他强调说。
儿子:三岁玩游戏
提起张文的游戏史,母亲自豪地告诉我们:“说出来你们肯定不信,他从三岁就开始玩游戏了。”
一半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一半是因为父亲也喜欢玩,张文的父母在他三岁时就买了台红白机,从此张文就迷上了游戏,这倒也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张文触网的时间也很早,九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上网,上的第一个网站是《命令与征服》的官网。那时中国的互联网刚刚步入商业化,张文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网民之一。
对小学时代的张文来说,《大富翁 2 》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这同样也离不开父亲的“熏陶”。那时张文一家人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里,左邻右舍都是单身汉。《大富翁 2 》是父亲和这群单身汉们最爱玩的游戏,常常六个人一起玩台北城,谁先倒闭就管一道菜,五个人都倒了就有了五道菜,然后大家就挤在宿舍的过道里边炒菜边喝酒。张文喜欢在一旁看着父亲玩,不赌菜的时候自己也会玩上几把,玩到最后他甚至能背出台湾地图上的每一块地的地价和地租。
上了初中,《帝国时代》和《星际争霸》走进了张文的生活,他常常拿着家里给的午饭钱去网吧找人对战。父母知道后没有干预,而是和儿子约法三章:去网吧玩游戏可以,但不能因此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自制力不强的张文最终还是违反了约定,一次,他逃课和同学去网吧连《星际争霸》,被班主任抓了个现行。老师将他们从网吧拎回学校,逐一给家长打电话。父亲气冲冲地把他领回家后,立刻发动了“张氏教育大法”:“爸爸先暴风骤雨一样地骂,妈妈在旁边愤怒地说我不成器。结束后妈妈会悄悄到我房里开导我,讲上两三个小时的‘政治课',直到我心服口服为止。”
高中的时候,学校管理比初中松了很多,这让张文有机会加入校外的一些兴趣团体。他先是以翻译的身份加盟了一支《魔兽争霸Ⅲ》战队,从常务副队一路升到队长;高三上学期,又跳槽到当时在江苏排名前六的一支《反恐精英》战队。队务管理需要处理很多人事调配、论坛管理、比赛日程制订之类的琐事,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战队的管理和训练上,导致张文疏忽了学习,高考未能发挥出应有水准。不过他并不后悔,他说自己本就不是一个活在学校里的人。
父亲:比孩子更懂
在张文眼里,爸爸是最棒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爸爸的“大棒”政策,更是因为他的电脑和网络都比自己强很多。初三中考前,张文的父亲在他的电脑上安了一个“后门”,还装了美萍监控系统,用来不定时地检查儿子在电脑上的活动。没过多久,父亲发现监控记录有点异常,到儿子的电脑上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儿子把美萍监控系统破解了。
父亲认为,想管好孩子的某个方面,做家长的必须在这方面比孩子更行,这样才可以对孩子产生一种无形的监管压力。他举了个例子,张文中学时曾是班上所有电脑的“总管”,班上的电脑是上课专用,不允许玩游戏,但父亲知道他难以控制自己。有一次,父亲使用非常规手段,侵入了张文所在中学的服务器,直接监看他所用的那台机器,抓到了他用电脑玩游戏的记录。回来后盘问儿子,张文开始拒不承认,等父亲拿出证据才一下子傻了,这之后再也不敢用学校的电脑玩游戏。
听父亲讲完这个故事,张文连忙又补充了一句:“自从我爸侵入我们班机器后,我就学会了反侦察。”这听起来不像是父亲对儿子的管教,倒像是一对黑客之间的斗智斗勇。
儿子:边游戏,边学习
虽然因为玩游戏而与清华大学擦肩而过,张文仍然认为自己从游戏中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在他看来,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学习工具。九岁那年张文迷上了《大航海时代Ⅱ》,为了找全游戏中所有的航线,他和母亲软磨硬泡,要来了一本世界地图册。当游戏中的航海日志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他的地理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初中,无论地理考试还是填图作业,只要涉及到行政区划,他总能轻松摆平。
玩英文游戏的时候,父亲鼓励他不看攻略,也不用修改器,而是勤翻字典。刚上初一,他就凭着一本《牛津英汉字典》,把《模拟城市 3000 》和《凯撒Ⅲ》通了关,从中积累了大量词汇。初二时他开始上战网玩《暗黑破坏神》,与国外玩家的交流帮助他练就了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初三那年元旦,他和一个住在明尼苏达的战友在游戏中的 Tristram 小镇聊了整整四个小时,当时家里用的还是收费昂贵的拨号上网。
上了高中后,《魔兽争霸Ⅲ:混乱之治》成了张文的最爱。高一暑假快结束时,他当上了 War3cn 的兼职翻译,所写的《 Tactical Aggression 》一文广受好评。之后他疯狂地爱上了翻译,加上打字较快,当时 War3cn 首页上更新的战术文章几乎为他一人包办。高二时张文报名参加了英语四级考试和年底举办的全国英语竞赛,凭借在游戏中积累下的良好基础,他的四级考试轻松过关,英语竞赛也拿到了全国一等奖。这让此前一直不太支持他玩游戏的母亲也无话可说。
进入大学后,张文和其他同学一样迷上了《魔兽世界》,玩得最疯的时候一天玩了将近 20 个小时,从早上六点起床一直玩到夜里一点半多,中间只匆匆吃了一顿晚饭,喝了几罐可乐。和其他人不同,张文玩的是英文版本。
母亲:信任孩子
张文的母亲对孩子没能考上清华有些遗憾,但问起会不会因此而反对孩子玩游戏时,她很干脆地回答说:“没道理。”她解释说,玩游戏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怎样玩,而不是一味拒绝。
母亲认为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孩子有一种不正确的心态:“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有的甚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不能容忍孩子有一点点放松。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一个同事对我说,张文生在我们家有点可惜了。言下之意是说,他有很高的智商,如果换一个家长,就会对他有很高的要求,他也就会有更好的成绩。但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觉得,孩子首先要身心健康,做人是第一的,成绩是次要的。”
对于已经沉溺于游戏中无法自拔的孩子,母亲认为最重要的是信任。她举了个身边的例子:“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说起来他心里也很痛苦,他并不想这样,他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追究起来,是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没人关心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反而是众人把他推到了反的一面,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坏孩子。从那以后,他就干脆坏到底。后来遇到一个好老师,先做通家长的工作,再做通学生的工作,大家一起帮他,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被人抛弃。这孩子后来发疯一样地学习,一个学期居然过了近 20 门课程,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来他有这么大的潜力。在他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象珍珠一样,让所有人都感动。”
儿子:除了考试,什么都可以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张文的张扬个性,他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也不能接受那些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学生,这让他在现实中显得有些离群索居。这一点在他上高中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那时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异类,学校对他的评价是“除了考试,什么都可以”。在应试教育的畸形体制下,我们实在很难分清究竟张文是“异类”,还是认为他是“异类”的那些按部就班的学生是异类。
张文确实有恃才自傲的本钱,他是个聪明的孩子,高中打《魔兽争霸Ⅲ》常常能轻轻松松地以一对三,所以很少有人愿意陪他玩。现在的大学同学也把他当成神秘人物,无论下棋、打牌,还是玩游戏,都不愿意带他一起玩。有一次,张文一边玩《魔兽世界》,一边和班上自称最强的一个同学下围棋,最后竟然把对方涮了 30 个子。
张文坚持玩英文版《魔兽世界》,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自己喜欢原汁原味的感觉,还能顺带学习英文。但这样一来,由于无法和其他玩《魔兽世界》的同学沟通,他更是被大家当作一个怪人。
张文觉得当异类的感觉也不错,可以自得其乐,而且他在现实中虽然是孤军奋战,但在网络上却有很多朋友。他从不认为网络上的友情是虚拟的,他说如果自己在北京遇到什么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找当地的网友,其次才是找父母在北京的朋友和同事,因为他不愿意让父母替自己背上人情债。
父亲:将来的路,你自己走
父亲认为张文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将来的路,你自己走”,儿子也一直很感激父母不把他们的意愿强加在自己身上。张文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让他决定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他们买来了笔墨纸砚,但张文说不喜欢画画,也不想学书法,他们就没有再强求。
父亲说:“‘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是口号。孩子的潜力都很大,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家长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潜力。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但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奉行‘填鸭政策',用硬填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主动吃食。”
父亲还介绍了一些早期教育的经验:“我们从小就注意让他自己学习,他两岁多的时候,喜欢让我们教他识字。不过我从不教他,而是带他上书店,让他自己选了一套拼音教材,带磁带的,回家后给他一台小录音机,教会他使用录音机,让他自己学习。他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拼音掌握得很好了。然后我们给他一本《新华字典》,教会他使用,这样就不用我们教他识字了。大人的读音有时候可能不准,而且一般只能告诉小孩某个字怎么读,但字典除了读音外,还有相关的解释及词语,这是一举数得的。”
访谈
本刊记者:你的自制力并不强,而大学的管理很松散,父母又离得远,会不会有沉迷游戏的危险?
张文:显然是会有的,更何况我是在计算机系,也就是玩游戏的男生最多的系。其实我大一上的时候确实就有这样的危险,一度沉迷得很厉害,但是当期末临近的时候,超负荷的压力会逼迫自己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再说,慢慢长大,自制力总是会好起来的。
本刊记者:你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小学到大学都很顺利。如果有一天遇到较大的挫折,你觉得自己是否会去游戏中去寻找逃避?
张文:肯定不会的。虽然我的性格导致我身边的朋友很少,但顶多是“离群索居”,不代表“众叛亲离”。也就是说,总还是会有可以信任、可以依赖的人的,不需要在“ 0 ”和“ 1 ”的虚拟世界中寻求逃避。
本刊记者:如果让你选择成为一个游戏中的角色,你愿意成为谁?
张文:我可能会选择去做一个《魔兽世界》里的 NPC 。做一个普通人,比如当一个技师;做一个上层人,比如当一个 Trainer ;做一个豪侠,比如迪菲亚兄弟会的 Boss ;当一回 Champion ,比如 Thrall 。这些 NPC 都有他们的背景,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爱情,最伟大的爱情, UD 术士任务的 NPC , Duskwood 农场的那个男孩。很凄美,一定不能忘记他们。
玩游戏是孩子的权利
学者卜卫是“童权”的坚定捍卫者。对于谴责游戏、要求青少年远离游戏的做法,卜卫提出过批评。她认为孩子需要游戏,游戏绝对不是什么电子海洛因,而是孩子天生的权利。
卜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媒介与性别、互联网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本刊记者与正在丹麦以访问学者身份调研的卜卫取得联系,获得了她的授权,特摘录她对游戏和网络的部分观点,作为本专题的总结。
玩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如果说“看电视是儿童的权利”,或者“玩电子游戏是儿童的权利”,一些成年人会不服气。有的家长还对我说:“那么点小屁孩,啥也不懂,有什么权利?”
我的根据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出版的《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一书中有非常详细的解释,现在简述如下:
1990 年 8 月 29 日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992 年 3 月 2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该公约,公约于 1992 年 4 月 1 日正式对中国生效。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承担并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保障儿童基本人权的各项义务。其基本人权包括:生存的权利;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等。其公约中的参与、享受媒介和文化部分就成为本文讨论儿童权利的主要依据。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在媒介使用方面有如下权利:
1 、媒介接近权。《儿童权利公约》第 17 条指出,缔约国应确保儿童,包括少数群体能够从不同的国家和国际渠道获得信息和资料。
2 、有益信息的知晓权。《儿童权利公约》第 17 条还强调了儿童有权利获得“有益于儿童”的信息,即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信息。
3 、媒介参与权。《儿童权利公约》第 13 条进一步指出:国家应确保儿童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从媒介尤其是儿童媒介中应该听到儿童的声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里,与传播媒介使用相关的部分还包括“儿童有休闲和娱乐的权利”。
游戏是孩子的伙伴
游戏应该被看做是一个中性的工具,作为“伙伴”或“朋友”。研究发现,当交往、逃避现实的心理需要特别强烈时,青少年会大量接触电子游戏,并形成一种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依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游戏被称为“电子朋友”( The Electronic Friend )。这类研究没能证明青少年因大量接触电子游戏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但却证明了:当儿童需要交往或需要逃避现实时,电子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机会,使他们放弃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被动的角色,而成为电子游戏中所扮演的成员。他们就会在电子游戏这种幻想的世界里寻求补偿。
在青少年生活中,电子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具有其它媒介所没有的乐趣。研究说明,大量接触电子游戏与青少年的自尊 / 自卑、敌意 / 善意、群居性、社会性、成就动机等均没有显著相关。对发展正常的青少年来说,作为娱乐工具的电子游戏,并非必然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
我国城市青少年玩电子游戏主要是为了满足交往、逃避现实、娱乐和消磨时间的需要。社会交往不能满足的青少年比其他青少年更大量接触电子游戏,在现实生活中不成功的青少年也接触更多的电子游戏,对电子游戏依赖也较多,主要依赖电子游戏满足交往和逃避现实的需要。那么青少年是因接触电子游戏而不成功呢?还是因不成功而更依赖电子游戏呢?研究认为可能是“不成功”和“大量接触”相互影响的结果,使之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现实生活越不成功,越依赖电子游戏接触,而越依赖电子游戏接触,则越不成功。对这部分青少年,不能单纯地强迫他们戒断游戏,而是要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
父母应尽的责任
之所以提出要针对父母,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儿童比成人(包括他们的老师)能更快地适应新技术环境,当一些教师还没有学会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有的孩子已经比老师懂得多了。这大大增加了教育、尤其是互联网管理的难度。如果父母没有相应的网络素养教育,他们就没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应该是自己孩子的最佳保护者,因为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关注、指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络,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那么,父母和老师可以做哪些工作呢?
1 、学习新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
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儿童使用互联网最好是为了学习和提高学习成绩,或是从娃娃抓起学习一门技术,如果上网聊天或游戏,就不正常了。我以为这种看法有两种误区。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使用媒介的权利,儿童也有闲暇和休息的权利,因此,在他们的娱乐时间里,上网聊天或游戏是正常的,而不是相反。况且,调查已经显示,上网聊天或游戏与学习成绩并不一定是冲突的关系。第二,儿童使用互联网,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或学习成绩,互联网有许多功能可以用于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探索精神、平等参与精神、创造精神等。这对儿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种观念还应该包括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在网络中共同成长。
2 、学习应用互联网的安全规则和相关知识
很多父母不了解网上安全规则或技术措施,但所有父母,尤其是年龄较小儿童的父母都应该学习这部分内容,以保证监护权能有效地实施。关于这部分内容,在很多儿童网站上都有,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我国儿童网站《红泥巴村》专门有儿童上网安全的网页,汇集了十几个网站的儿童安全规则,并约请专家探讨网络安全技巧,比如关于冲浪安全问题、电子邮件安全、网上聊天安全、隐私暴露问题以及如何对付 cookie 等。
除了学习,父母和教师还应该关心儿童的生活,发现儿童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帮助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这是避免媒介、包括互联网负面影响的最根本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