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E时代周报 作者:卡萨斯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游戏网站,铺天盖地而来的消息、新闻。其中可信的究竟有多少呢?又有多少是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的虚假消息?笔者总结网游宣传10大不可信,请读者擦亮双眼,勿被不实报道欺骗:
一,??终身免费不可信。“终身免费”是很有诱惑的网游口号,似乎世上真的有免费的午餐,可是运营商真的是作慈善事业的富家翁么?非也!所谓免费只是不用点卡支付游戏时间,而游戏中得很多基本功能,例如喊话、买装备,就要“按件计费”,让你乖乖交钱,以免费之名骗玩家上钩,然后行收费之实。这招实在是高!
二,??明星代言不可信。很多游戏请人气明星代言,有的明星甚至给多个游戏代言(如SHE)。代言明星往往为网游拍广告的同时,亦放言“这个游戏很精彩”或者“我经常玩”。但娱乐明星往往不可能有时间玩网游(参见若干明星的回忆录中辛苦工作四处赶场的部分),因此所谓明星“经常玩”的消息,大部分都不可信,明星的话,只是收到游戏公司报酬之后的例行工作而已。
三,??影视合作不可信。电影改编成网络游戏正成为一种宣传时尚,从《十面埋伏》开始,很多电影都有授权改编网游的计划。但是网游与电影的表现形式根本没有相似之处,电影的故事性与网游的社群性也无法结合。因此电影改编网游的意义基本上在于抄作,蒙外行。更有甚者,连授权都没有拿到就号称合作,或者仅仅是给电影投放一点随片广告就大喊全面合作,宣传手法之下作,让人哭笑不得。
四,??评选排名不可信。“据XX杂志与XX电视台评选,XXX游戏为中国最受期待国产网络游戏。”此类报道每年年底都会有几十个,大多是杂志或者其他评估机构评选。在发布结果时,评选的过程、标准、评委情况、玩家参评情况一概不公开,全部黑箱操作,这种评奖纯粹是广告投放的回报,没有一点参考价值。
五,??“国内开发”不可信。把舶来品假冒民族、国产产品,可以获得爱国玩家的支持,同时也能避开政府对于外来游戏的审查。于是,很多外来和尚开始念本地经,某即将上市的台湾知名游戏明明是在台湾制作,包装上却说是在北京开发,某韩国游戏号称与内地合作开发,其实其内地伙伴连个开发部都没有。爱用国货的玩家要看清楚,支持真正内地开发的游戏。
六,??精美截图不可信。细心的玩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网游宣传时截图很漂亮,但是游戏画面本身差很远?原因是什么?因为有些公司发布的截图,不是采用游戏运行时候截下的图,而是用3DMAX直接渲染,甚至直接用Photoshop等工具进行修改粘贴之后,才放出去的。如同用电脑修过的婚纱照,效果自然比真人好上很多。等玩家看到真正游戏画面后,截图的宣传效果已经达到了。
七,??单人视频不可信。有些3D网游的视频场景、人物、招数都超级漂亮,但是屏幕上始终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这种单人视频往往是宣传者故意调高显示资源消耗来换取画面效果,例如采用超大精细度的贴图,或者超大面数的人物。调高资源的结果是高配置显卡也只能承受几个人的计算量。但是网游哪有几个人玩的,经常需要几十人上百人在一起。所以这种网游推出的时候,其显示资源消耗一定会降低很多,也因此,画面效果将远远低于宣传视频。
八,??在线人数不可信。曾经有位编辑开玩笑说,如果把各游戏公司宣布的在线人数加起来,可能比真正玩网游的人还多,其中水分可见一斑。某知名公司多次宣称在线人数超过30万,但是在最近的上市公报中坦承,最高人数不足20万。另有一国产游戏号称在线15万,其实连零头5万人都很难维持。
九,??未开发功能不可信。新网游宣传中,很多功能和系统是在“未来”开放的,这些空头支票一般很难兑现,如《使命》,造器械,地道攻城,许多吸引人的系统,但是直到停止运营,玩家一样都没有看到。
十,??海外销售不可信。国产游戏进军海外是个很好的想法,但现在也被若干公司当作宣传的工具加以曲解,例如有国产游戏签约韩国的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寻找韩国代理商,这个新闻发布时居然变成“XXX签约韩国厂商,国产网游进军韩国”。如果说找个中介就算进军韩国,那么咱们中国厂商的眼界就太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