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fsfool

mir3 源代码研究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6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2讲:mir3中NPC编码大解密

按照伟大的c/c++传统,我们将一切编号从0开始,
这样做的好处是代码要写的简洁一些,少了一些+1,-1之类的算计。
NPC.wil 中精灵图像与人物代码的关系:NPC精灵图像第一帧的索引号 = 人物代码*100 + 1
NPCface.wil 人物代码与小头像代码的关系:小头像第一幅的索引号 = 小头像代码*10 + 1


人物代码        名称                 小头像代码        注解
0                 铁匠                0                手里拿着铁锤的男人。
1                长者                10                 戴着帽子留着长胡子的老男人,并且不停的整理自己的帽子。
2                查询者                20                手里拿着册子,留着长胡子的老男人,躬着腰,不停地摆动着手好象要求你查看的样子。
3                 猎人                 30                背上背着个黄色的斗笠的男人,腰间挂着个绿色的布袋,双手叉腰,不时的在额头上擦汗。
4                厨师                 40                 头上扎着头巾的女人,胸前挂着围裙象个厨师,身穿紫色长裙,不时摆弄自己的头发。
5                妇人                 50                 有一条黑色马尾辫的女人,胸前挂着围裙象个厨师,身穿紫色长裙,不时伸懒腰。
6                 村姑                 60                有一条蓝色马尾辫的女人,胸前挂着围裙象个厨师,身穿紫色长裙,不时摆弄自己扎头发的扎带。
7                 服装店女人         70                头上戴很多发钗,双手握住垂在下面,不时有象在摆弄布料的姿势 。
8                 比齐丞相         80                一身白褂的男人,戴帽子,手里拿把扇子,不时的扇动。
9                 老翁                90                双手放在胸前的老男人,略躬着腰,戴着高高的帽子,腰间有条围裙象个厨师,不时的揉自己的眼睛。
10                重量级的胖妇人         100                比屠夫还胖的女人,举起小手,还扭动自己肥大的身体。
11                 女屠夫                 110                肥胖的女屠夫,手里拿着刀,不时做出砍肉的动作。
12                 小姐                 120                穿着肚兜,绿色长裤,露出手臂和肩傍的小姐,很性感,还不时摆动自己的小手。
13                会计                 130                 一身红袍的妇女,带着个少数民族的帽子,手里拿着算盘,不时的在算帐
14                 天尊                140                 受里拿着一把叠扇,坐在那里,不停的摆弄叠扇。
15                 武师                 150                 一身绿甲,扎着绿色长马尾辫,不时的擦拭着自己手上的剑
16                 巡捕                 160                 手上拿着一跟木棍架在肩上,头上戴着个小帽子,举手遮阳眺望,好象在找人
17                茶楼老板         170                 头戴白色小帽子,一手拿着茶壶,一手拿着竹扁,不时用两样相互敲打
18                读书人                 180                一身绿衣,扎着绿色长马尾辫,不时的翻着手中的书,再躬下身探望
19                 伤者                 190                 盘腿坐姿,胸口有红色血迹,不时做弯身动作
20                法师                 200                 手上拿着个东西,右手不停的晃动,好象在表演魔术一样
21                 练武者                 210                 在白门练功的人
22                毒药师                 220                一手拿着册子,一手拿着药瓶招摇,一边看瓶,一边看书
23                洗衣人                 230                拿个木桶,在洗衣服的样子,应该是衣服的特修员
24                木棍天尊         240                跟天尊差不多,只是手上拿着个木棍
25                店小二                 250                头上扎着黄色布巾,双手低垂在胸前,好象在服侍人一样
26                马商                 260                肌肉很发达,不时在摆弄自己的肱二头肌
27                赤膊铁匠        270                手上拿着铁锤,边上还有个火炉,最后还敲打一下火炉,应该是武器特修员
28                 赤膊大肚男         280                头上扎着白布巾,手上拿着个罐子,不时敲打手中的罐子
29                 迎宾男人         290                不时的躬身,双手伸出好象是在欢迎请进的意思
30                迎宾女人         300                身穿黄色上衣和大红色的长群,不时的鞠躬,好象是在欢迎请进的意思
31                 博学长老         310                身穿绿色长袍,头戴尖帽子,手中拿着一本书在看,不时的擦汗
32                 灰色伙计         320                身穿灰色衣服,头戴尖帽子,手中拿着一本书,不时的转身好象掂起脚在查阅什么,好象应该是盘点吧
33                 橙色伙计         330                身穿橙色衣服,头戴尖帽子,手中拿着一本书不时的在查阅
34                 红帽老人         340                头戴红色布巾,挺着大肚子,象个印度人
35                 蒙古女人         350                看穿着象是蒙古人,
36                 蒙古男人         360                看穿着象是蒙古人,还不时的举起双手伸懒腰
37                 考生                 370                拄着个拐杖,腰间挂着个布袋,还不时的打哈欠

4

主题

106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3讲:计算的本质

下面公布一篇早期的文章,希望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计算或算法,长期以来一直是作为数学的专利概念,如今随着计算机日益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已经泛化到了人类的整个认识领域,并上升为一个极为普适的哲学范畴,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一种新视角、新观念和新方法。本文旨在简要论述计算、算法这一哲学范畴的确立。

一、“计算”无所不在

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平常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计算。同时,“计算”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概念,它几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而起源和发展的。但是,真正能够回答计算的本质是什么的人恐怕不会太多。应该说,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计算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可计算、什么是不可计算的等问题。30年代中,由于哥德尔、丘奇、图灵等数学家的工作,人们终于弄清楚了计算的本质,以及什么是可计算的和什么是不可计算的等根本性问题。由此也就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数学分支——递归论或可计算性理论。在此我们就是以这一理论为背景,概括出计算的本质,并阐明其他一些根本性问题。
计算首先指的就是数的加减乘除,其次则为函数的微分、积分、方程的求解等等;另外还包括定理的证明推导。抽象地说,所谓计算就是从一个符号串f变换成另一个符号串g。比如说从符号串12+3变换成15,这就是一个加法计算。如果符号串f是x•x,而符号串g是2x,从f到g的计算就是微分。定理证明也如此,令f表示一组公理和推导规则,令g是一个定理,那么从f到g的一系列变换就是定理g的证明。从这个角度看,文字翻译也是计算,如f代表一个英文句子(由英文字母及标点符号组成的符号串),而g为含义相同的中文句子,那么从f到g就是把英文翻译成中文。这些变换间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把它们都叫做计算?
为了回答究竟什么是计算、什么是可计算性等问题,人们采取的是建立计算模型的方法。从30年代到40年代,数理逻辑学家相继提出了四种模型,它们是递归函数、λ演算、图灵机和波斯特系统。这种种模型各不相同,表面上看区别很大,它们完全是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计算过程或证明过程的。但事实上,这几种模型却是等价的,即它们完全具有一样的计算能力。在这一事实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如今著名的丘奇—图灵论点:凡是可计算的函数都是一般递归函数(或都是图灵机可计算的,或都是λ演算可计算的,或都是波斯特系统可计算的)。这就确立了计算与可计算性的数学含义。这一表述过于抽象,下面我们给出一个比较直观的说法:所谓计算,就是从已知符号串开始,一步一步地改变符号串,经过有限步骤,最后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现已证明:凡是可以从某些初始符号串开始而在有限步骤内计算的函数与一般递归函数是等价的。这就是说,所有可计算的函数都是通过符号串的变换来实现其计算过程的,即计算就是符号(串)的变换。(1)
与计算具有同等地位和意义的基本概念是算法。从算法的角度讲,一个问题是不是可计算的,与该问题是不是具有一个相应的算法是完全一致的。一般而言,算法就是求解某类问题的通用法则或方法。也就是一系列计算规则或程序,即符号串变换的规则。
正是这样一个原本只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如今却成为各门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视角、观念和方法,上升为一种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征的哲学范畴。

二、“计算”是一切认知之源、

我们认为,人类最早把计算作为一种哲学性观念和方法而不仅是一种数学观念和方法,并自觉运用到有关领域的研究中,是一些人工智能的专家们做出的,尤其是在后来的认知科学研究中很明显地表现出这一倾向。由于纽威尔、西蒙、福多、明斯基等一大批学者的努力,物理符号系统假说、心灵的表达计算理论,心脑层次假说等相继提出。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思维就是计算(认知就是计算)。他们明确主张:思维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亦即计算过程,这种计算就是指某种符号操作或加工,指在能对其提供语义解释的符号代码的形式表达式上所进行的受规则制约的变换,如问题求解这种思维活动就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初始态空间进行操作,直达到目标态空间。有人更进一步主张:心灵有一套程序或一组规则,类似于控制计算机的程序,思维是一种包括对单词在内的符号的操作。(2)
除了思维、认知可看作是一种计算,一些研究视觉认知理论的学者把视觉也看作是一种计算。这主要是来自马尔的《视觉计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计算理论层次上,视觉信息处理过程由三种内部表象表征:描述图像光强度与局部几何结构的要素图;描述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物体可见表面的朝向、轮廓线、深度及其他性质的二维半图;识别和理解物体的三维表象。这个理论把视觉过程理解为功能模块(像元空间、图像空间、景物空间)的变换。这意味着视觉计算的基本单位是符号表象。3在此基础之上,后来人们又提出了视觉拓扑计算理论等各种视觉计算理论。其共同点是均认为视觉过程就是一种计算过程,但是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计算还存有较大分歧。
在对认识、思维、视觉等内容进行计算主义研究的同时,人们确立了大脑就是一台计算机的信念:大脑的生物结构是其硬件,大脑的运作规律是其软件,大脑的(广义)思维过程就是其计算过程。20多年前的“计算机能否思维”的问题已经演化为当今的“人脑是否计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就是计算”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哲学性的命题,而且已成为科学方法论意义上的一个科学假设。人们早已从科学意义上探究思维的计算本质,计算已成为当前认知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基础观念和研究方法,人们试图从计算的角度揭示出思维、意识以及整个大脑的全部奥秘。
把计算作为哲学性观念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学科研究中的另一个范例是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一些研究。这主要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生命科学、遗传算法理论和DNA计算机等新型学科的相继涌现。这些学科或理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是以计算作为自己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主张生命就是一种算法,一个程序,一个能够实现自我复制、自我构造和自我进化的算法。人工生命的基本信条是:生命的特征并不存在于单个物质之中,而存在于物质的组合之中。生命的规律是一种动力形式的规律,这种规律独立于45亿年前地球上形成的任何特定的碳化物细节之外。即生物体的“生命力”存在于分子的组织(软件)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分子本身。人工生命就在于用计算或算法的观念与方法探索生物学领域中的奥秘。把生命与计算机类比,似乎是19世纪机械论在当今的延续,看起来有背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但人工生命的奠基者朗顿认为,答案就在于进一步的伟大洞见之中:生命系统这台计算机具有与通常意义上的机器全然不同的组织形式,有生命的系统几乎总是自下而上的,从大量及其简单的系统群中突现出来,而不是工程师自上而下设计的那种机器。朗顿强调说:“最为惊人的认识是:复杂的行为并非出自复杂的基本结构。确实,极为有趣的复杂行为是从极为简单的元素中突现出来的”。4这就是说,生命包含着某种能够超越纯物质的能力,不是因为有生命的系统里被某种物理和化学之外的一种生命本质所驱动,而是因为一群遵循简单的互动规则的简单物体能够产生永远令人吃惊的行为效果。生命就是这样一种生化机器,只要启动这台机器,而不是把生命注入这台机器,即将这台机器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让它们产生互动,从而便具有了“生命”。生命就是这样一种算法。算法对于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以过程或程序描述代替对生物的状态或结构描述,将生命表达为一种算法的逻辑,把对生命的研究转换成对算法的研究,特别是把对真实生命的研究转换成对人工生命的研究。
1994年11月美国科学家阿德勒曼在《科学》上公布的DNA计算机理论,更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命就是算法,进化就是计算的观念。5DNA是生命的基石,任何生命类型的所有特征都以严格的规则编码在其DNA序列上,不管是生命的结构,还是生命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信息库或数据库。另外,DNA所有的行为都是以程序化、模块化的形式表现,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个程序库。无论它是作为信息库还是程序库,DNA都具有基本的计算特征。而生物体中所有现象的基本形式都是DNA的复制、切割、粘贴,这一事实深刻表明,生命本身就是由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或算法组成的。生命系统就是一台以分子算法为组织法则的多层次生物计算机,DNA计算机就是对生命这种自然计算机的一种表征。从前,分子算法,如自复制自动机、胞格自动机、遗传算法、人工生命等全都是在电子计算机上实现的,DNA计算机概念的出现是分子算法的化学实现的开端。这种立足于可控的生物化学反应或反应系统,无疑更加有力地直接地表明了生物现象与过程的计算特征。正如有人所言NA计算宣称数学处于生命的核心。

三、“计算”是上帝制定之法则的法则

运用计算、算法观念和方法研究认知问题和生命系统,有着深刻而普适的科学方法论意义,它们是人们运用算法观念和方法研究其他自然现象或自然系统的两个有益的重要范例。如今,计算或算法的观念与方法已经深入到宇宙学、物理学、化学乃至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计算、算法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的普适的观念和方法,人们的科学实践,已经使计算、算法上升到哲学性的观念和方法。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我们以为,把计算、算法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正式提出并引入哲学已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范例,而且还有着更深层的学理:生命、大脑是最复杂的自然现象之一,是自然界进化的最高代表。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猜测:整个自然界也是按算法构成的,是按算法演化的。现实世界之万事万物只不过是算法的复杂程度的多样性。从虚无到存在、从非生命到生命、从感觉到意识、思维,或许整个世界的进化过程就是一个计算复杂性不断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自然界就是一台巨型计算机(硬件),任何一种自然过程都是自然规律(软件)作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物理或信息过程(计算过程),其本质上都体现了一种严格的计算和算法特征。生命系统作为自然界中最复杂最有特色的系统,它也就是形形色色的自然计算机中的一种。这或许就是人工生命与DNA计算理论所蕴含的最重要的哲学道理。
把计算、算法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还有着哲学史上的渊源关系。也许人们还没有忘记,在2500多年前,一位名叫毕达哥拉斯的古希腊人曾向世人宣称:万物皆数。今天,我们何以不能说:万物皆算法。严格地说,当年毕达哥拉斯率先提出的“数”这个重要范畴,并不是一个纯粹哲学性范畴,而是一个从数的角度寻求世界万物之本原,考察事物生成演化过程,由自然科学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相互融合的过渡性范畴。这种观念在近代和现代科学与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这说明,哲学范畴在其生成、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之中,总要受到各个历史时期数学发展程度、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和规定。这或许可以称为哲学范畴的数学规定,正因为如此,当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完全可以把毕达哥拉斯的“数”向前推一大步。毕达哥拉斯哲学在当代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含。
最后我们要指出的是,已经泛化到整个科学领域中的计算、算法这个概念,完全具有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哲学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代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标示器,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过程最本质、最普遍的联系的表征。哲学范畴对各门具体科学都具有普适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如今,人们在各方面都开始用算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正表明计算与算法的一种范畴性吗?历史上每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要改变当时的哲学范畴,有时甚至是直接把科学中的基本概念移植到哲学中。当今计算机科技对哲学的影响也不例外。这正是有人所说的哲学范畴的科技命运。因此,及时总结和概括当代科技成果,把最为精华的人类理念上升为一种哲学范畴,不仅是哲学范畴自身发展之所需,更是各门科学文化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只有渗透着时代最主要、最有效的观念和方法的科学与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时代之精神,成为时代之主流。

参考文献
(1) 莫绍揆.递归论.科学出版社,1987年。
(2) 邱仁宗.当代思维研究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 (美)D.马尔.视觉计算理论.科学出版社,1988年。
(4) (美)M.沃尔德罗普.复杂.三联书店,1997年。
(5) L.M.Adleman. Molecular Computation of Solutions to Combinatorial Problems. Science.1994.266:1020-1024.63

1

主题

32

帖子

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5
发表于 2008-4-3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mir3 源代码研究

这个帖子还是很不错的,"教授==兽"还是很对的。哈哈。

23

主题

515

帖子

5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2
发表于 2008-4-3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mir3 源代码研究

看了10多分钟,没看懂楼主什么意思?????感觉乱七八糟的。

贴了一大堆的代码和图。问题是想表达什么思想,

真的是你那个年薪60万的职位??

呵呵呵~

4

主题

106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4讲:公布mir3系统架构图上半部分

这里是mir3系统架构图上半部分,费点力与下半部分合起来看吧,这可是在任何公开的资料里都找不到的一个大规模游戏系统的架构设计图了.
sf_200845165831.gif

15

主题

56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发表于 2008-4-6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mir3 源代码研究

真的很棒,有时间学习。

4

主题

106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5讲:公布mir3系统架构图下半部分

这里是mir3系统架构图下半部分,所有应该公开的信息都在这里了。
sf_20084922056.gif

4

主题

106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6讲: 研究计算机系统要有一个宇宙学的高度

这里是早期在自然科学上发表的文章,希望能给您们一点启发.

           所有自然系统都是计算机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2-15 09:19  


  (黑洞计算机可能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宇宙学和基础物理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证明它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工具。如果物理学家能够在粒子加速器中创造黑洞(有预言认为10年之内可能实现),他们可能确实能观察到黑洞在执行运算。)

  计算机与宇宙黑洞有区别吗?这个问题乍听起来,就像某个微软笑话的开场白。然而,它却是当今物理学最深奥的问题之一。在大多数人看来,计算机是专门化的新发明:流线型的台式机箱或者咖啡壶内的手指甲般芯片。而对一名物理学家来说,所有自然系统都是计算机。岩石、原子弹及星系可能不运行Linux程序,但它们也记录和处理信息。每个电子、光子及其他基本粒子都存储数据比特值。大自然与信息是纠缠在一起的,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John Wheeler所说,“它来自比特。”

  黑洞可能看起来像是对万物计算规则的一个例外,将信息输入到黑洞中并无困难。然而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从黑洞中取出信息则是不可能的。进入黑洞的物质被同一化,其成分与细节已不可恢复地损失了。197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的斯蒂芬·霍金曾表明,当考虑量子力学时,黑洞确有输出:它们灼热燃烧正像一块热煤。然而在霍金的分析中,这一辐射是紊乱随机的;它没有携带关于什么进入其中的任何信息。如果一头大象落入其中,则大象的能量值会漏出去——然而这能量将会是一团大杂烩。它不能被利用(即使在原则上),也不能重新造出这头大象。

  因为量子力学定律是保持信息的,所以信息的明显损失就提出了一系列难题。其他一些科学家,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eonard Susskind、加州理工学院的John Preskill及荷兰乌特勒支(Utrecht)大学Gerard't Hooft等人争辩说,事实上,向外发出的辐射不是随机的,而是落入黑洞物质的一种被处理过的形式。2004年夏,霍金已转而同意他们的观点,认为黑洞也在进行计算。

  黑洞只不过是宇宙登记和处理信息的普遍原理的最大特例。这个原理本身并不新。在19世纪,统计力学的奠基者们发展了后来称为信息论的知识,以解释热力学的诸定律。乍一看,热力学和信息论是两个分离的范畴:一个是用来描述蒸汽机,另一个使通讯最优化;然而,熵这个热力学量限定了蒸汽机做有用功的能力,而熵又正比于物质内由分子的位置与速度所记录的比特数。20世纪的量子力学将这一发现置于坚实的定量基础之上,并使科学家具有显著的量子信息概念。组成宇宙的各比特值是量子比特,或称“昆比”(qubits),较之于普通比特,它具有远为丰富的性质。

  借助于比特和字节对宇宙进行分析,并不能替代力和能量等量的常规分析,却揭示出许多令人惊异的新事实。例如,它解开了统计力学领域称为“麦克斯韦妖魔”的佯谬现象——这一佯谬似乎允许永动机存在。在最近几年内,我们和其他物理学家一直以相同的见解看待宇宙学及基础物理学:黑洞的本质、时空的精细尺度结构、宇宙暗能量的行为以及自然界的某些极端规律等。宇宙不仅是一个巨型计算机,而且还是一个巨型量子计算机,正如意大利帕多瓦(Padova)大学的物理学Paola Zizzi所说,“它来自量子比特。”

  千兆也嫌慢

  物理学与信息论(源于量子力学的中心原理)合流了:说到底,离散是自然的本性;一个自然系统可以用有限的比特值来描述。在系统内,每个粒子的行为正像一台计算机的逻辑门。它的自旋“轴”能指向两个方向中的一个,因此可以编码一个比特,并且可以翻转,由此执行一个简单的计算操作。

  系统在时间上也是离散的。传递一个比特所取时间是最小量值。精确量值由一个定理所给出,该定理是由信息处理物理学的两位先驱所命名的:一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Normam Margolus,另一位是波士顿大学的Lev Levitin。该定理与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相关联(测不准原理描述了诸如对位置与动量或者时间与能量两个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时,存在着固有的折衷取舍),它声称,传递一个比特所取时间t依赖于你所施加的能量E,施加的能量愈多,时间则可能愈短。数学表达式是T≥h/4E,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量子理论的主要参数)。例如,一种类型的实验量子计算机用质子来存储信息比特,而用磁场来翻转各比特值。这些运算是在由Margolus-Levitin定理所允许的最小时间内发生的。

  从这个定理出发,可以推导出包括时空的几何极限到整个宇宙的计算能力在内的大量结论。作为预习,试考虑普通物质的计算能力的极限——在此情况内,取占有一升体积的一千克物质,我们且称其为“极端掌上计算机”。

  它的电池能源就是其物质本身,通过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E=mc*2直接转换为能量。如果将这些能量全数投入到翻转的比特位中,则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51次运算;随着能量的降低其运算逐渐变慢。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可以用热力学计算:当一千克物质转变为一升体积内的能量时,它的温度是10亿开氏度。熵正比于能量除以温度,相应地达到10*31比特的信息量。“极端掌上计算机”是在基本粒子的微观运动及位置中存储信息的,而这些粒子在其体积内四处运动,因此热力学定律所允许的每一个信息比特都投入了使用。

  极端计算

  怎样才算一台计算机?这是一个复杂得惊人的问题。不论你如何精确地定义,它都不只是那些人们通常称为“计算机”的东西,而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物体。自然界的物体能解决广义的逻辑和数学问题,尽管它们的输入和输出可能不是对人类有意义的那种形式。自然计算机具有内在的数字性:以离散的量子态存储数据,如基本粒子的自旋。它们的指令集合是量子物理学。

  粒子无论何时发生相互作用,都会引起彼此取向的翻转。这一过程可以借助于诸如C或Java等编程语言来想像:粒子就是一些变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就是诸如加法等运算行为。每一比特信息在每秒钟内能翻转10*20次,这等效于时钟速度为100GG赫兹。事实上,系统变化太快,不能由中心时钟来控制。将一个数位比特翻转所用时间,近似等于从一个数位将信号传送到相邻数位的时间。因此,极端便掌上计算机是高度平行运作的:它的运行不像单一处理器,而是像多个处理器的一个巨大阵列;每个处理器的工作几乎独立,并将其运算结果传送到其他相对较慢的处理器上。

  比较来看,一台常规计算机每秒钟翻转其信息比特大约10*9次,存储约10*12比特的信息,且只包含单一的处理器。如果摩尔(More)定律能够保持的话,你的后世子孙将有可能在23世纪中期买到一台极端掌上计算机。工程师们将找到精确控制等离子体内粒子相互作用的方法,而该等离子体要比太阳的核心还要热,而且控制计算机和纠错将占用许多通讯带宽。工程师们也可能已经解决了某些节点封装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你认对了人,你事实上已经能够买到这样的装置。一千克的一块物质完全转化为能量——这正是一颗2000万吨级氢弹的工作定义。爆炸的核武器正在处理巨量的信息,其初始结构给出其输入,其辐射给出其输出。

  从纳米技术到塞米技术

  如果任何一块物质都可看作一台计算机的话,那么一个黑洞就正是一台压缩到最小尺寸的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的缩小,其部件之间的相互引力就增大,直至最终增大到没有物体能够逃逸出去。黑洞的尺寸(称为Schwarzschild半径)正比于它的质量。

  一千克质量的黑洞有着大约10*-27米的半径(一个质子的半径是10*-15米)。压缩后的计算机并未改变其能量内容,因此它能像以前一样每秒执行10*51次运算。发生改变的仅是它的存储容量。当引力小到可忽略时,总存储容量正比于粒子数,也正比于体积。而当引力起支配作用时,它使各粒子之间相互联结,因此它们整体上所能存储的信息容量就较少。一个黑洞的总存储容量正比于它的表面积。1970年代,霍金和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Jacob Bekenstein计算一千克质量的黑洞能够记录大约10*16个比特的信息,比压缩前要少得多。

  因为存储的信息量少,黑洞是个快得多的处理器。它传递一个比特所用的时间是10*-35秒,等于光从计算机一边传到另一边所用的时间。因此,较之高度并行的极端掌上计算机,黑洞是个串行计算机,它的行为如同一个独立的单元。

  黑洞计算机将怎样实际运行呢?输入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将数据以物质或能量的形式编码,然后投入到黑洞内即可。通过适当制备投入黑洞的物质材料,黑客将能够为黑洞执行任何所需要的计算编制程序。一旦物质进入黑洞,它就永远消失了——所谓的“穹界”(event horizon)划分了一去不返的分界线。垂直落下的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在到达黑洞中心之前的有限时间内执行着运算。这个中心就是引力奇点,粒子到此则不复存在。物质在奇点处被挤压在一起,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要取决于量子引力的细节,目前对此尚未可知。

  黑洞计算机的输出采取霍金辐射的形式。如果一个一千克质量的黑洞放出霍金辐射,为了维持辐射能量,其质量将迅速衰减,在10*-21秒内完全消失。辐射的峰值波长等于黑洞的半径,对于一千克质量的黑洞,这一波长等于极强烈的伽玛射线的波长。粒子检测器能够俘获并解码此辐射,为人类所用。

  霍金对于黑洞辐射的研究,使他的名字跟这一辐射连在了一起。他推翻了人们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可逃出黑洞的传统智识。黑洞的辐射速率与其尺寸成反比,因此,诸如星系中心的那些大黑洞的能量损失,比它们吞噬物质要慢得多。然而,在将来实验人员可能在粒子加速器内创造某些微小黑洞,这些黑洞将随着一阵辐射而爆炸。一个黑洞可不被看作是固定的物体,而被看作是以最大可能速率执行运算的物质的短暂集合。

sf_2008411175750.jpg

0

主题

1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08-4-18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mir3 源代码研究

刚开始学C++ 就拿这个源代码开刀吧

0

主题

1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08-4-19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mir3 源代码研究

我想弄清楚在光通的wil格式文件里怎么有WEMADE这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5-16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