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公司的品牌广告这两年常常出现在电视荧幕中,一向以效果为导向的游戏公司很少能直接通过电视这种媒介来获得新客,而且电视广告报价高昂,从投入产出比上算真不是游戏公司营销的最佳选择。很多人认为,游戏公司一直是土豪,像腾讯、网易等巨头或者独角兽也主要靠游戏赚钱,所以他们投电视这类的品牌广告是人傻钱多呢。其实不然,就算游戏公司投的电视广告不能立竿见影的收获效果,甚至像人们说的那样是投“亏本广告”,但是这也有其特定的价值,是效果广告无法取代的,这就是品牌影响力。
说实话,游戏公司多如牛毛,但是真正能冒出来做品牌的实在是那极少数。很多不知名的游戏厂商对外宣称自己的品牌,其实是孤芳自赏,因为他们的公司可能既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也不那么大,品牌这种软实力并没有在公司内外树立起来,所以就算自己认为自己有品牌,那也只是吹嘘而已。
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游戏公司实在难以从活死人堆里钻出来透口气,随着2013年手游市场的爆发,国产手游异军突起,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开始疯狂增长。但山寨、盗版以及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创新很难。很多游戏厂商在坐等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种宏观手段的速度远远不及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速度,所以另谋出路打造品牌才是硬道理。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个游戏当它可以覆盖上亿玩家时,它就具有品牌意义,也可以让厂商走得更长远,比如《保卫萝卜》、《刀塔传奇》、《愤怒的小鸟》等,厂商自己去打造的品牌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不是做一波就没了。如果游戏本身变成一种品牌,未来还可以做更多事情,不单单是游戏,比如去做影视的,或者更多产品的开发,都保有很大空间。有了品牌,才有延伸出更多产品的可能。
做自己的游戏品牌既需要有定位思维,还要想办法将品牌影响力在时间窗口期至少覆盖目标用户。电视、户外等品牌曝光媒介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比较有前瞻性的游戏公司都选择了品牌广告这样一条必经之路,而不是抱死效果广告一棵树了。就算电视广告等品牌广告形式不能立即带来效果转化,甚至效果跟踪很失败,但是不得不说,在产品能接住的基础上能把影响力做起来并不亏。
“品牌”这种东西听起来或许会显得很抽象,很难被数字化,并不意味着品牌就没有效果,品牌可以在用户的头脑中形成认知,用户的反馈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最终品牌推广一定会带来收益和人气。品牌的效果可以简单地概括成“用户认知获取”和“用户兴趣获取”。仅仅看下载量,很难从一个高度去认知品牌。应该更加综合地去考虑品牌宣传的效果,仅仅依靠点击量看品牌推广是种错误的方式。
大厂商基本都已经有了较高知名度,甚至成为的精品游戏的背书,中小游戏公司的品牌化才刚刚开始。
via:广告主杂志
相关阅读:游戏广告投放:识别广告平台刷假量的正确姿势
声明:游资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游资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