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4-10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理论]什么是视觉文化?&景像的社会
景像的社会
作者:居伊·德波(Guy Debord)著 肖伟胜译
Abstract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France in 1967, Guy Debord\'s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critique of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manifestations of modern forms of production. Debord saw the current forms of social control as based on consensus rather than force, as a cultural hegemony attained through the metamorphoses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into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Debord\'s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developed Marx\'s analysis of commodification to its latest stage, which he described as the becoming-world of the commodity and the becoming-commodity of the world. He argued that, in societies where modern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 prevail, all of life presents itself as an immense accumulation of spectacles: Everything has moved away into representation and, therefore, social relations among people are only mediated by images.
然而,可以肯定 ,对于符号胜过实物、摹本胜过原本、表象胜过现实、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象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却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的。是的,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所以,最高级的幻想也就是最高级的神圣。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二版序言 1 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生活本身展示为许多景象(spectacles)的高度聚积。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 2 从生活各方面分离出来的诸多形象汇成一条共同的河流,其中,这一生活的统一便不再可能重新确立。现实以其普遍的统一方式部分地展现为一个隔离的虚假世界,一个纯粹静观的对象。这一世界之形象的专门化是在自足的形象世界中完成,这里,撒谎者对自己都撒谎。作为生活具体颠倒的景象总体上是非生命之物的自发运动。 3 景象同时作为全社会,或是社会的一部分,抑或统一的手段来展现自身。确切地说,作为社会一部分时,景象尤其是一个集中了所有注视与意识的领域。正是因为它是一个分离的领域,所以它成了被欺骗的注视与虚假的意识的共同根据,它所达到的统一只不过是一种普遍分离的官方语言。 4 景象不是形象的聚积,而是以形象为中介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5 景象决不能理解为是视觉世界的滥用,抑或是形象的大众传播技术的产物,确切地说,它就是世界观,它已变得真实并在物质上被转化了。它是对象化了的世界观。 6 从整体上理解景象,既是现存的生产方式的筹划,也是其结果。景象不是现实世界的补充或额外的装饰,它是现实社会非现实主义的核心。景象以它特有的形式,诸如信息或宣传资料,广告或直接的娱乐消费,成为主导的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景象是对在生产或必然的消费中已做出的选择普遍肯定。景象的内容与形式同样都是现存状况与目标的总的正当性理由,景象也是这正当性理由的永久在场,因为它占用了现代生产以外的大部分时间。 7 分离本身是统一世界的一部分,是分裂为现实和形象的全球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自主景象所面对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是包含了景象在内的现实总体性。但是在这总体性中的分裂危害到如此程度,即使得景象呈现为其目标。景象的语言由主导生产的符号所组成,这些符号同时也是这一生产的最终目标。 8 人们不能把景象与实际的社会活动进行抽象对比:这种划分本身就是分裂的。事实上颠倒现实的景象是被生产出来的。活生生的现实在吞噬景象秩序,给予景象实质性的内聚力的同时,实际上被景象的静观所侵蚀。客观现实就是景象和真实社会活动这两方面的现状。限于这一路径的任何概念没有什么基础,只是抵达其对立面的通道:现实在源自于景象,景象就是现实。这种彼此的疏离乃是现存社会的支撑与本质。 9 这是一个真正混乱的世界,真相只不过是虚假的一个方面。 10 景象这一概念统一并阐释了许多不同的明显现象。各种不同式样与对立的东西均是在社会方面加以组合的现象外观,是本身必须认识到的普遍真理。就其自身而言,景象是外观的肯定以及将全部人类生活(即社会生活)当做纯粹外观的肯定。但是触及景象实质的批判把景象展现为对的生活看得见的否定,展现为已变得显著的生活之否定。 11 为了描述景象及其形式、功能与倾向于瓦解景象的各种力量,必须特别加以区别某些不可分离的因素。人们分析景象也就是在如下意义上说着景象自身的语言,即言者穿越了在景象中得以呈现的那个社会的方法论领地中。但是景象无非是社会经济构成的总体性活动的意义及其时间运用,它同时也是我们卷入其内的历史运动。 12 景象自身展现为某种完全肯定的、不容争辩性的和不可接近的事物 。这不过是说:"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原则上它所要求的态度是被动接受,实际上它已经通过外观的垄断,通过无需应答的炫示来实现的。13 景象的基本特征在于这样一个简单事实,即它的手段同时就是它的目的,它是永远照耀现代被动性帝国的不落的太阳,它覆盖世界的整个表面但永恒沐浴在自身的光辉之中。 14 有赖于现代工业的社会所以是景象的,这决非偶然或表面,它基本上就是景象主义的(spectaclist)。在其主导经济的形象就是景象的条件下,不存在什么目标,发展乃是一切。景象的目标就在于自身。 15 作为当今物品不可缺少的装饰,作为制度的理性的总体展现,作为一个直接塑造不断增长的形象物品的发达经济部门,景象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 16 景象征服现实的人们达到这样的程度,即经济已经完全控制他们。景象是对物的生产的真实反映,是生产者的虚假对象化。17 经济统治社会生活的第一阶段,使人们实现了从存在向占有的明显堕落。目前这个阶段则是经济积累结果完全经济占据社会生活,进而导向了从占有转向炫示,由此一切实际的"拥有"都必须展现出其直接的名望和最终功能。同时,一切个体现实都已变成为社会现实,后者直接依赖于社会权力且受制于社会权力。只有在个人现实不再是它自身时方允许炫示。 18 在真实的世界变成简单形象之处,简单形象就变为真实的实在,而且成为催眠行为的有效动机。人们通过各种特殊的媒介(不再是直接把握)来观照这个世界,作为这种倾向的景象很自然地发现视觉乃是一种人的特权性感官。触觉是为其他时代的,而最抽象、最神秘的感官才与今天社会的普遍抽象相对应。但是景象不只是等于注视,它甚至与听觉相维系。景象避开了人的活动,忽视了他们劳作所产生的重新认识和修正。景象是对话的反面。哪里有独立的表象,景象就会在那里重构自己。 19 景象继承了西方哲学研究的一切缺陷,亦即依据看的范畴来理解活动。更进一步,景象是建立在精确的技术理性的无止境的扩张基础之上的,而这种技术理性正是来源于上述思想。景象不是在实现哲学,而是将现实加以哲学化。每个人的具体生活都已沉沦在一个观照的世界之中。 20 作为分离思想之力量与分离力量之思想的哲学,从来就不能凭自身替代神学。景象可以说是对宗教幻觉的具体重构。景象技术并没有驱散宗教的阴霾,在这阴霾下,人们获得的力量与他们自己无关;景象技术只是把人们与世俗的基础维系在一起。这种非常世俗的生活因而日益变得暧昧不清和令人窒息。它不再投向苍天,而是庇荫于其绝对的拒斥之中,庇荫于荒谬的天国。景象是这样一种技术上的实现,亦即将人类力量放逐到天国,它是在人们内部所完成的分离。 21 当某一需求变为社会梦想时,这个梦想也就成必须的了。景象就是被囚禁的现代社会的梦魇,它最终是向昏睡表达其欲望。景象是昏睡的卫士。 22 现代社会的实践力量分崩离析,它被构筑成景象中的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通过入学事实来解释,亦即这种实践力量始终缺乏内聚力,而且其自身又充满了矛盾。 23 最古老的社会专门化,即权力的专门化就植根于景象之中。所以景象就是一种代表其他活动而表现的专门化活动。它是等级社会最为圆熟的表征,在这个社会中,其他表述方式均被禁止。在这里,最现代的也最古代的。 24 景象是现存秩序关于它自身不间断的话语,是其赞美的独白。它是存在状况极权管理时代权力的自画像。景象关系的那拜物教的和纯然客观的外观掩盖了如下事实:它们是人们或阶级之间的关系,一种带有其决定性规律的第二自然支配着我们的环境。但是景象并不一定是被当作自然发展的技术发展之必要产物。相反,景象社会是选择自身技术内容的某种形式。从"大众媒介"(它们是最显著的表面现象)的具体意义上说,假如说景象看似侵蚀了作为单纯装备的社会的话,那么,这种装备绝不是中性的,而恰恰就是适合其完整的自我运动的手段。如果某个时代的社会需要(在其中这样的技术已经发展起来了)只能通过其中介来满足的话,如果这个社会的管理和人们的一切接触只能通过即时交往这种权力中介来实现的话,那是因为这种"交往"本质上是单面的。所以,在现存管理体制的控制中,"交往"的集中乃是允许展开这一特殊管理的诸手段的聚合。景象的这种普遍分裂与现代国家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与社会中分裂的普遍形式密不可分,与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和阶级统治机制密不可分。 25 分离是景象的全部。劳动的社会分工的体制化,阶级的形成,导致最初的神圣观照和神秘的秩序,由此任何权力从一开始就将自己掩盖起来了。这种神圣之物论证了宇宙论与本体论秩序的合理性,而这种秩序是和统治者的利益一致的;它美化和诠释了这种利益,这正是社会所不能做到的。于是,所有这样分离的力量都已是景象性的了,但是恪守静止形象只是意味着对如下事物的普遍认可,即认可了现实社会活动的匮乏的想象延长,这在恍然大悟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个统一的条件。与此相反,现代景象则展示社会能做到什么,但在这种展示中,被允许做的事情与可能做的事情截然对立。景象保存了生存状况实际改变中的无意识。景象就是它自己的产物,它制定自己的规则:它是一个虚假的神圣实体。景象展示它所是:一种自在地从生产效率增长中发展起来的分离力量,而这种生产效率的提高是通过把劳动分工日益精确为动作的区分,这些动作完全受制于机器的独立运动;于是,劳作的目的乃是独断扩展的市场。所有共同体与所有批判意识都消失在机器运动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被分离所助长的种种力量已绝无可能重新统一起来。 26 随着工人与他的产品普遍分离,任何对已完成的活动的统一观点,以及生产者之间所有直接的交往都丧失了。伴随着分离产品的聚积以及生产过程的集中,统一与交往成为这个制度管理的排他性特征。这个分离经济体制的成功就在于使世界无产阶级化。 27 由于生产的分离作为生产的分离获得了成功,所以,某种基本经验(原始社会中曾是最重要事务),在分离的经济体制发展的高峰时期,便被非劳动性和被动性所取代。这种被动性绝不是从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它有赖于生产活动,是忧虑而向往地屈从于生产的需要和结果;它本身就是其理性的产物。在活动之外,在一切活动均被否定了的景象的背景中,是无自由可言的,正如现实活动自身都被这结果的完整结构所吞噬一样。因此,当今"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休闲,绝对不是在劳动中的解放,也不是从劳动所塑造的世界中挣脱出来。在劳动中失去的活动,没有一样在屈从劳动结果的过程中重新获得。 28 奠基于孤立之上运作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孤立循环生产。技术就建基于孤立之上,技术化过程也反过来孤立了。从汽车到电视,在景象系统中被选中的所有商品,同样也是继续加强"孤独人群"的孤立状况的武器。景象不断地、更加精确地重新发现自己的种种假定。 29 景象就源于世界统一的丧失,现代景象的巨大扩张表现了这一丧失的全部:所有特殊劳动的抽象化与整个生产的普遍抽象化,均在景象中完美地显现出来,它的具体化方式就是精确地抽象。在景象中,世界的某一部分把自己展示给世界,并且优越于整个世界。景象不过是这一分离最好的共同语言。将观者维系在一起的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变更的关系,而正是这种关系维系着孤立。景象重新统一了分离,但却是把分离当作分离来统一。 30 观者从观照对象(是他无意识活动的结果)那里一无裨益,以下面的方式表现出来:他观照得越多,他生活得就越少;他在需求的主导形象中认识到自己时所接受的越多,他对自己的生存和欲望就理解得越少。与主动积极的人相关的景象的外在性,就呈现在以下情形中:他的姿势不再是他自己的而属于另一人,后者将自己的姿势展示给他看。这就是为什么观者感到哪里都不自在的缘由所在,因为景象无处不在。 31 工人并不生产自身,他生产出一种独立的力量。这种生产的成功、产品的丰裕,则是作为一种丰裕的剥夺而返还给生产者。随着异化产品的日益骤增,他那世界中时空间变得越来越外在于他自己。景象正是这一新世界的地图,这幅地图刚好覆盖了景象的地域。那些逃离我们的权力,以其力量向我们展示了它们自身。 32 在社会中的景象对应于异化的具体生产,经济扩张主要就是这些特殊工业生产的扩张。那些随着经济运动而自为地发展起来的东西,只能是那些本源就是如此的异化。 33 从自己产品中分离出来的人,以日益强大的力量制造他的世界的每个细部,因此就会发现他和这个世界越来越疏离。他的生活现在越是他自己的产品,谎言就越是远离他的生活。 34 资本变成为一个形象,当积累达到如此程度时,景象也就是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