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译影视“浙军”之谜
--------------------------------------------------------------------------------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时间:2005-8-4 15:19:13
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全省影视节目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浙江100多家影视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可以这样说,这也是浙江省影视企业登场亮相的一个好机会。身为横店集团总裁助理的徐天福,尽管事务繁忙,但他还是与横店影视传媒公司董事长吴晓东在会议的前一天晚上从横店匆忙赶到杭州。会上,徐天福用精心准备的幻灯片“材料”向与会的100多家影视制作企业代表就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及横店影视基地相关情况作了演示。紧接着,中南集团董事长吴建荣、浙江长城影视公司董事长赵锐勇、浙江金视影视公司总经理朱思恩等影视制作业代表也上台作了精彩的发言。
据了解,这是自1999年至今浙江省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影视节目工作会议,屈指数来,已有六年之久。
浙江广电局林吕建局长说:“这几年,浙江影视异军突起,已引起广泛关注,下一步如何做大做强浙江的影视制作业和发行市场规模,以及如何规划电视剧创作和题材,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走出自己的天地
也许正是江南的风情蕴育了如诗如画的山水和浙江人的灵气。这些年,人们突然惊讶地发现,我国一系列制作精良、市场反应良好的热门电视剧,大都出自浙江各大影视制作公司之手,如《至高利益》、《天下粮仓》、《大年三十》、《风流少年唐伯虎》、《绍兴师爷》、《梦断紫禁城》、《大汉天子Ⅱ》等,有的还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并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奖项。浙江影视业的发展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于是有了“影视浙军”这一说法。据了解,2001~2004年底,浙江省影视剧制作投入资金5.43亿元,共拍摄电视剧83部1846集,纪录片、专题片等各类节目18000多集。去年,浙江的广播影视业(含社会影视业)经营总收入达50.28亿元,这着实是一个令人侧目的数字。在采访过程中,林吕建局长对《中国广播影视》记者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几年开拓,“浙江影视业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雄厚民间资本、广阔市场资源和强劲文化需求的浙江省,浙江广电对影视产业发展模式又是如何进行探索的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把培育民营影视制作主体作为发展影视业的重要突破口,是浙江广电局这几年来的工作重心之一。2002年上半年,根据浙江省委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浙江广电局作出了降低门槛、放宽政策,大力鼓励和发展民营影视制作主体的决策。结合浙江实际,对影视公司的注册资金、业务主管、准入条件等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对确有影视制作经营前途而一时注册资金又达不到300万元的公司,允许其在三年内累计达到即可。而对一时找不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公司,允许其直接挂靠省局(此项要求在2004年8月20日广电总局34号令执行后取消)。主动改进服务,按照政务公开和效率原则,改革审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针对一批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希望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资金投入电视剧生产的情况,浙江广电局相关部门尽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质审查,为其办好各种报批手续。去年,浙江省还制定了《加快浙江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报刊上公布。
据了解,浙江省目前有180家影视制作机构,其中民营影视企业占80%。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就有24家;去年它们主导投拍影视作品的金额较前年更是增长近一倍。2001年前的三四年时间里,浙江省新批的影视制作单位只有一家。但经过短短三年多时间,便已从41家猛增到180家,每年审查批准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还在逐年增加。目前这180家影视制作机构,总注册资金达八亿多元,“用‘突飞猛进’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林吕建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浙江省民间资本雄厚,另一方面,浙江人文荟萃,“有资金,就要寻找投资项目,有人才,就需要舞台,而影视产业恰好成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新的舞台。”
“浙式”市场格局
浙江影视制作已初步形成了以民营影视机构为主体的发展态势。换句话说,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已成为影视“浙军”的主力。
分析人士指出,影视“浙军”之所以能迅速打响,抗衡北京、广东两大老牌“影视工厂”,除了充裕的资金后盾外,与浙江整个广电影视业的改革创新、民企强烈的市场意识及影视剧高水准制作不无关系。如华新影视拍摄的《子夜》在纪念茅盾诞辰100周年之际推向市场,电视剧《上有老》则恰好在国家倡导公民道德建设的背景下推出,都抓住了良好的播出契机,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横店影视城将《英雄》等影视节目的场景保留下来,再由真人向游客表演电影片断,深受游客欢迎,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古影视工作室”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定投入,成功运作了《飘扬的红领巾》、《童话西游》、《边城》等电影项目27个,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发行利润达到700多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浙江华新影视公司、长城影视公司、嘉义影视公司、金视影视公司以及稍后出现的横店影视等民营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几乎占到了全省影视业年产能的一半,赢利面达到30%以上,并且长城影视、横店影视和华新影视、嘉义影视公司等六家企业已成为持有甲种证的民营影视机构,有的已在全国甚至海外有了品牌效应。但林吕建坦言,在全省影视制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贸然介入影视制作业的小规模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增多这一现象不可忽视。他说,这些公司有一定的资金,但缺乏操作经验,在信息繁杂的情况下,无法正确判断,往往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仓促抓选题,抓项目,出现亏损之后,从此便不碰影视制作行业。所以,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引导,鼓励民营影视制作机构走联合之路,兼并之路。
在民营影视制作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浙江省原国有影视业也在积极探索改革发展之路,如浙江天元影视制作公司与大型民营公司浙江广厦集团合资成立浙江影视集团,天元影视公司正式归于浙江影视集团控股,从而完成了体制改革的巨大转变。
目前除广厦集团外,还有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财团准备投资影视业,如中南建设集团、房地产公司绿城集团等,都组建了文化传播公司,这很可能将对浙江全省的影视业进行一次洗牌。
“崛起”的动漫业
宽畅明亮的办公室、现代化的办公设施,齐备的制作设备、专业的人才团队——这就是位于杭州高新区动画产业园区的中南卡通公司、时光影视公司、盛世龙吟影视公司及网络游戏开发公司等大型动漫制作企业所在地。
“一个从外星球来的三眼淘气男孩来到地球过暑假,却意外地变成了一只可爱的胖猫。这只胖猫不仅成了小学四年级女生香凌一家的宠物,而且可以在关键时刻扮演用超强法力保护小朋友的英雄,当然,平时外星男孩的日常工作是帮助小懒虫香凌完成她的暑假作业……”这部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的大型原创系列动画片——《天眼》就是由浙江中南卡通公司推出的。该片在2005年“六一”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动画精品版》首播后,得到了业界好评。有评论说,这部动画片是中央电视台“六一”五大看点之一。
时空影视公司的大型三维动画片《童话动物园》在完成20余集后,在浙江少儿频道播出,其发行版权立即被买断。如今,《天眼》和《童话动物园》被广电总局列为全国首批推荐播出的优秀国产动画片。
杭州高新区动画产业园区是全国九个产业基地中唯一一个以科技园区命名的动画基地。首届国际动漫节于今年6月在杭州成功举行。“动漫之都”杭州再次引起业界追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初以来,浙江广电局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发展动漫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浙江的动漫业一年之间就有了重大变化。浙江已成为全国动漫业重点省份之一。浙江省已上报10多家动画制作公司的38部4546集动画片,除中南卡通的《天眼》已陆续播出外,另一部中国首部全三维动画片——《魔幻仙踪》也已完成人物造型和场景。时空影视的《童话动物园》、盛世龙吟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极限狂飙》、横店文化传媒的《哈贝岛》、温州市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抗日小奇兵》、《我们就要学雷锋》等,由于创意新颖、寓教于乐,又有趣味性、娱乐性和亲和力,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还有一些公司正在积极地进行题材筹划或寻求外资合作,希望合作拍摄具有广阔海外市场前景的动画片。目前,仅杭州高新区动画片年生产能力就达到两万分钟。
今年1~5月,浙江国立动画设计院、杭州东方国龙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杭州比因美特卡通影视有限公司、杭州智慧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等一批专门从事动画创作、生产的企业又相继注册成立。“这些资金实力和制作力量雄厚,具有自主开发大型动画节目的能力的制作机构起点较高,从根本上改变了浙江只是境外影视机构加工基地的格局。” 林吕建说,浙江广电局还出台了《浙江省影视动画创作奖励扶持办法》等政策,进一步鼓励扶持影视动画制作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打造影视制作业的航空母舰,把浙江建设成影视动漫制作业的摇篮也是浙江影视人的奋斗目标。”
打造实验区模式
横店,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小山村,如今已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并被美国人称为“东方好莱坞”。这里也是我国唯一批准成立的影视产业实验区所在地。
在授牌的同一天,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影视产业项目——东方影视后期制作有限公司落户实验区内。实验区现已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河南、苏州、杭州等10多个省市的54家影视公司入驻。目前,进入横店影视实验区的部分企业正在影视基地进行紧张拍摄。
据了解,横店共拥有13个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和亚洲最大的摄影棚,并还将继续兴建唐宫、唐街、中南苑和一个名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庞大外景拍摄基地。此外,与现有场景配套的秦汉街和苏州园林也已提上日程。“建成之后,除了海洋和沙漠,什么样的场景这里都可以找到;无论是历史、战争、革命还是现代生活题材,什么样的题材横店都可以胜任。从秦汉到民国,这里的场景都十分完备。”
随着横店影视城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今年出现了拍片淡季不淡的现象。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摄制组35个,平均每天都有15个剧组在同时拍戏。这些戏中除了《大汉英雄》、《方德与苗翠花》、《大汉天子》、《少年嘉庆》、《县令黄马褂》等众多古装戏外,像《上海迷雾》、《误入军统的女人》等民国戏也纷纷赴横拍摄。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剧组也开始进入横店片场。继年初的韩国影片《无影剑》之后,由德、美、日、中联合摄制的大片《生死由命》也从桂林赶到了横店影视城,以《铁皮鼓》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国导演大师施隆多夫,《明日帝国》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也到横店影视城选景。可以预见,横店将以其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剧组。
但横店实验区的使命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提供影视拍摄地上,实验区还担负着体制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电影《英雄》在横店影视城的秦王宫景区及摄影棚里拍摄了几个月,从布景搭建、设备租赁到群众演员、技术人员配合,剧组共支付人民币400万元;而影片后期制作送到澳大利亚完成,一掷800万美元,因为只有澳、美、加等少数几个国家的高科技影视公司有这样的制作设备和制作能力。如此悬殊的收益对比,深深刺痛了浙江影视人。横店不能满足只作影视拍摄基地,更要成为影视产业改革与发展的平台,借此平台,积极探索影视产业基地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林吕建说,在省委、省政府和广电总局高度重视下,经过长期的努力工作,实验区建设在10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实验区在吸引更多国内外有实力的制作主体前来落户和合作发展上仍存在不小的距离,在高科技集聚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更好地吸引国内外高科技影视机构和品牌主体落户横店的方式和途径,是下一步要做的重点工作。
人才是关键。作为浙江广电的行政主管,林吕建告诉记者:如何培养和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优势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之一。吸引各类优秀影视人才落户实验区,加快打通体制上的壁垒,进一步实行优惠政策,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从而真正树立起实验区的品牌,“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影视‘浙军’一定会做大做强。”林吕建颇为自信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