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Netease
怪侠一支梅:江湖让我悲哀
一支梅其实行为并不古怪,称他为怪侠完全是因为他所参与是与传统意义上的PC平台游戏不大一样的手机平台网络游戏策划。笔者从来没有涉足过手机游戏,所以只能请他指点一二。
在一支梅的观念中,手机游戏类似于早期的文字MUD游戏,但不同于游戏骨灰级玩家才能操作自如的文字MUD,手机MUD的操作十分简化,玩家要做的只是就服务方指令作出手机数字键的选择,而且基本上只有1或者2,选3的情况都很少。
虽然目前手机游戏大多是倾向改编其他机种比较流行的游戏,游戏策划多是给这些“成名”游戏作作边角上的修补,让它能适应手机的功能设定。但游戏开发的主要题材同热门网络游戏却略有不同:很多游戏在PC上具有高人气,在手机上却行不通,这是因为设备上的限制使在PC看起来是很容易实现的程序逻辑,在手机上却很困难。因此,手机游戏总是以快餐类为主的,较多倾向于经营类游戏,因为此类游戏随机因素比较多,有一定耐玩性。
与一般网络游戏最大不同,手机MUD开发成本极度低廉,只要拥有1万以上用户,包月费用保持在6-15元之间,就足以使公司盈利。加上手机MUD技术比较成熟,开发难度不大,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相对较低,作为策划的他主要工作就是撰稿,其他的都可以不管。手机MUD还有一大特点是其他网络游戏不常见的,用一个游戏圈的笑话来作比:“一个人劝他的朋友包月一款手机游戏,朋友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在这个游戏里聊天是免费的。”这是手机游戏的悲哀,竟要拿很多非游戏的东西去吸引客户。
与那些PC平台游戏策划师同行相比,一支梅的策划生活似乎很轻松,但在他的来信中,也同样有着不被伯乐慧眼相识的苦痛。“虽然薪金低,我可以接受,但我无法容忍我写的策划与编写的故事剧情同样的价格,且经常不被采用。在年初的时候给公司做了2个游戏策划的提案,公司全盘否定。结果一个游戏三月被一家德国公司测试,另一个游戏前几天被国内门户网站前推出。更有甚者,一个被采纳的RPG游戏的本子,公司竟改编成风马牛不相及的一款益智游戏。玩了十几年游戏,百款各种机种的爆机,可以说我对游戏的态度完全不是在玩而更多的是研究和欣赏。我可以容忍我才华的贫乏,但无法容忍上级对游戏的态度。更多的时候我感觉写的不是游戏,更是骗人钱包的程序而已。我不知道我该自己该如何选择。是否应该离开这个圈子,还是坚持一段时间。”
潇湘夜雨——高山流水知音少
在一个论坛上,我看到了潇湘夜雨的帖子,在他的自我介绍中,他因为既做过游戏策划,有从事过一段时间人力资源工作,所以对时下游戏策划人才所说的缺少伯乐的观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他名字所示一样,金庸笔下的衡山派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尽管乐技独步天下,却远没有师弟刘乘风那样幸运,能找到琴箫合奏《笑傲江湖》的知音。
在他看来,游戏公司高层眼中的游戏策划师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字号人才”,就是那些有较多年游戏开发经验的人物,至于他多年来从事的是游戏策划还是程序制作或者是美术类制作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只要他们从事的是游戏界工作,就可以互相“通”。这类人才的特点是:一,有较高的学历:大专算是这方面最最低的学历,一般不予以考虑。二,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2年的工作经验不算很多,不足已称为人才,所谓的人才,必须具备5年以上相关的工作经验(注意“相关”两个字,和上面的“通”一样,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才的不理解)。最好是参与过某些游戏的开发,有过作品,越出名的作品越好。另一类就是“新鲜血液”,这类人才大多属于应届毕业生,或者还没有毕业的实习生,他们的情况虽然与“老字号人才”相差甚远,但是由于他们的专业问题,让他们成了未来游戏设计方面的人才,他们的性质就好比足球队里面的2线队伍主力队员,或者说是1线的新人。但是要成为这样的“新鲜血液”,必须符合一个特点——在毕业后,你能够领取一张写有“游戏策划”近义词的专科以上文凭,最好有学士以上的学位。
所以从高层角度看来,游戏设计方面的人才在中国确实是非常少的。一方面 “老字号人才”已经有了自己的归宿,且由于年龄和创意的问题,他们的创造力和对于时尚的追求正在日益消退。而新鲜人才,不包含如前面说到的石中玉、一支梅这些文凭是计算机、电子甚至语文、物理专业的人才,而是目前正在兴起的、4年后就能开始步入工作岗位的这部分“揣有“游戏设计或策划”文凭,但本身却对游戏略知一二”的人才。也正是对于这样的人才的期盼,让上层领导人失去了对于目前市场上游戏人才的寻觅意识。对于时下来投的人才,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却因为他们不符合“新鲜血液”的规格,而不敢予以重任,也难怪年轻游戏策划师要哀怨,要悲叹没有伯乐的寂寞。
正是这种对于游戏设计人才的不理解和用传统眼光看待游戏设计人才的观念导致了很多游戏设计方面的“未来人才” 白白流失了,也成为了“中国缺乏游戏设计人才”的决定性因素。
笔者竭诚欢迎各方好汉提供意见、建议,同时帮助本人联络来自游戏制作领域的各路英雄,如有意者,可发邮件至zhangshuyue@163.com,本人必将倒履相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