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在两支中国战队的决赛“内战”当中,《穿越火线》(简称CF)首届国际邀请赛CFGI正式落下帷幕。比赛的结果虽然并不出人意料,但纵览这数日来的比赛历程,以及整个赛事从赛前组织,赛事执行,到赛场外舆论氛围的每个细节,这届CFGI的成功举办,或许将给中国本土电子竞技的国际化带来不小的启发。
【启迪一:国际化赛事需有国际级规格】
一般而言,单个项目的一场国际邀请赛,其赛事规格自然难以同国内外一些大型综合赛事相提并论。然而,倘若从细节上对比CFGI与近期的一些国内外赛事,尤其是由中国主办或承办的国际赛事,却会发现,CFGI已然从比赛的软硬件条件上均具备了世界顶级赛事的水准。
举办一场国际一流水准的赛事有多难?倘若亲历过、了解过当初的西部某国际综合大赛,或是去年冬季的上海奔驰中心某单项赛事期间发生的种种尴尬,或许会觉得的确很难。但CF却在轻描淡写之间,用一届成功的CFGI告诉国内电竞界,举办国际级赛事就是这么简单。
而对中国电竞界来说,上到相关管理者、组织者,下到参与赛事组织执行的每个相关责任方,每家供应商,每个服务于赛事的工作人员都应当了解一个同样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国际级赛事,不是有了国际级的比赛项目,国际级的选手来参赛就算齐活了,赛事自身的软硬件条件不过关,国际赛事就会成为“国际笑话”。
对于电竞发展仍处在较为初步阶段的中国来说,实在经不起太多的折腾,避免成为“国际笑话”,理应是任何一个本土电竞从业者都应当避免的底线。
【启迪二:优势项目应优先推行国际化】
本届CFGI,代表中国出战的VG与AG两支队伍,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战队的挑战。从实际表现来看,本届赛事的国际战队虽然较往年来说实力有了一定提升,但中国战队的整体实力仍然占据相当优势。无论对手是CF项目的发源地韩国,还是FPS底蕴深厚的欧美,在CF项目上,国人的实力优势依旧显著。
鉴于CF项目的这一发展形态,有观点认为,一家独大的格局不利于赛事国际化发展,应当优先发展其它非优势项目,从而推动中国电竞国际化。
这一观点,若在探讨乒乓球这类中国已统治数十年的体育竞技项目上或许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发展进程瞬息万变,且每隔若干年就会有一轮大规模洗牌,甚至热门流行的比赛项目都并不固定的电子竞技来说,这种优势太大就不适合对外推广的“国际精神”就显得有些迂腐了。
无论是以怎样的形态来进行对抗,也无论有着怎样的特殊性,电子竞技的核心本质依旧是“竞技”。是竞技,就会有输赢,而胜负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竞技体育项目在整体上的发展前景。因此,中国电竞想要真正走出国门,想要受到更多社会公众的理解和关注,那么首要的便是在国际赛事的战绩上有所表现。
以公认的电子竞技强国来举例。
在《星际争霸》(SC)时代,韩国人很快在该项目上占据优势,并形成举国参与的态势;而在War3项目上,随着中国选手的快速崛起,War3在韩国的热度也急转直下。
进入MOBA时代,韩国人的这种选择性更为明显——在中国战队拥有优势的Dota项目上,韩国人从最初的热衷到如今基本放弃;在韩国选手表现更出色的LOL项目上,韩国人则又是举国热情高涨。至于FPS项目,由于在十余年间未曾有过足够突出的表现,因此也基本被韩国人舍弃。
为了实现电子竞技产业的整体提升,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推进优势项目的国际化,着实不失为一种功利但却相当有效的行业发展路径。
【启迪三:国家荣誉不应被电竞舍弃】
几乎每隔几年,或者准确说是每到奥运年,电子竞技申请“入奥”的话题就会被翻炒得火热。的确,电子竞技在全球的火爆程度已经不逊色于绝大部分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奥运会注重的是体育精神当中对国家荣誉的无上追求,而非是职业竞技体育里对胜负成败和对个人战绩的考量——举例来说,奥运会拳击项目禁止职业拳手参赛,足球项目通过限制球员年龄而降低高水平职业球员的参与等等,就是为了应对过分的职业化给奥运精神带来的冲击。
将视野拉回到当前的电子竞技领域,便不难发现:随着WCG的“作古”,能够像当初的WCG那样以国籍划分参赛选手和队伍,着重强调国家荣誉感而非选手个人职业身份和战绩的国际电竞赛事几乎已经绝迹。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项目,外援和跨国组合在电子竞技界都已是常态。
但试问,对于国家荣誉极度看重的奥运会来说,又如何可能接纳一个将职业化摆在首位,而将国家荣誉置之于后的、功利主义极其突出的竞技项目?
而本届CFGI有别于当前绝大部分国际赛事的一大特色,便是对国家荣誉的注重——开幕式上的各国代表选手入场,颁奖仪式上的升国旗奏国歌,以及比赛各个环节里不断对选手/战队所代表国家或地区的身份予以强调,都是这一特色的体现。
也许仅仅是一届CFGI,对于电子竞技重拾当初对国家荣誉的重视程度来说有些杯水车薪,但有了这一范例,相信对今后各大项目的赛事组织及俱乐部经营管理都会或多或少有所启发。而对整个电子竞技界来说,其启迪意义无疑会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