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作为现在最时髦的一个词,尤其被互联网各大佬热衷。据全球知名研究机构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规模将达到40ZB(泽字节),这意味着人均将拥有10多个500G硬盘。 图1 2012-2020年全球数据产生量预测 在近日举行的阿里云栖大会上,4万多名“云上高手”聚集杭州,热烈探讨大数据、云计算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商业未来。其中,携全球最大开发者平台Mob亮相的游族网络,不仅以其覆盖全球44亿移动设备的丰沛数据资源吸引众多目光,更提出了共建、运营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大数据商业模式。这也恰好顺应了当前整个大数据产业的走向——从围绕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主的“赚快钱”时代,转向数据资源价值“落地”、打造数据产业生态的新阶段。 图2 游族网络携全球最大开发者平台Mob亮相云栖大会 关于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游族网络CEO林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只有一个产业,就是数据产业。”从企业角度来说,“大数据落地”实际上就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数据平台,而企业纷纷建立大数据平台过程,乃至未来各个平台打通或者互动后形成的整体格局,其实就会逐渐形成数据产业生态。那么,从目前来看,究竟应如何善用各种产业资源,才能让数据、商业和应用向塑造产业生态这个方向聚集呢? 用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 大数据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精准定位。以往的用户研究往往是通过经验得出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大致印象,比如大家都知道某奢侈品针对30岁以上的女性用户,但如果具体到每个人的喜好,比如产品的材质,纹路等细化领域,人工是无法统计的,只有大数据可以。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的观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未来内容产业必须与消费者进行有机互动,因为消费需求将促进内容的创新,而高品位的内容又将培育高水准的消费者。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了解用户需求,是提高用户对产品认可度的重要手段,也是产品更新迭代的重要参考标准。企业要提高用户粘性,甚至发展更多的受众,与挖掘和实现用户需求是分不开的。而产品的升级,也会逐渐拉高受众的整体水平,最终促成一个良性循环。 图3 大数据让用户需求和产品更新形成良性循环 用大数据让营销定位更精准 尽管大数据是如此重要,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企业对用户、产品、竞品、营销等各个方面都只是简单总结概括,而缺乏深入研究。很多决策者也只是凭借主观判断与自己的经验来对市场进行估测并制定策略。这种决策方式容易导致战略定位的不准确。此外,不少企业都崇尚“二八定律”,认为广泛撒网,总会有20%的人为其买单。随着技术的革新,这样守株待兔的方式显然已不够用,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更精准的定位成为了新时期各行业发展的追求。 例如,国内领先的游戏研运商游族在对于游戏业务的发行方面,会通过旗下Mob这样的一个专业的开发者服务平台,获取关于用户游戏行为、搜索行为、付费习惯、喜好特征等多维度的数据特征以及用户画像,将数据形成详尽的分析与预测,给予研发到发行环节清晰合理的指导意见。 图4 游族旗下Mob平台为游族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这种精细化产业链式运营能够细分市场和客户,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最终实现营销转化。不同的用户营销手段都是有区别的,只有大数据可以实现精准到个人偏好特性的细分。营销必须要根据不同市场,推行不同的策略而瞄准不同的用户,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这也是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注重垂直领域的大数据挖掘 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巨头,就是凭借其掌握的海量数据和数据分析能力。被称为“互联网三巨头”的百度、阿里和腾讯,手中掌握了国内绝大多数的数据资源,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各有所长:腾讯主攻社交,阿里主攻消费,百度主攻搜索。后来者很难在这些领域与他们进行较量,但是却可以另辟蹊径,因为仍很多其他垂直领域可供挖掘。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以提供第三方消费点评为主要业务的大众点评网、以票务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携程网等,只要掌握相关垂直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塑造在用户心目中的权威性,即使企业综合实力无法与行业巨头抗衡,但也可以通过其专业性,在垂直领域开拓出一片巨大的市场。 图5 注重垂直领域大数据挖掘 打造大数据生态系统 据游族网络CTO李湛在此次云栖大会上介绍,游族网络的大数据商业模式,是与有数据挖掘能力的公司深度合作,共建、运营数据产品和服务,撬动行业和客户,并基于行业和客户反馈,通过交换、采购、投资、收购等手段加强数据。他指出,这是游族准确把握自身行业定位、依靠自身优势资源下的大数据发展策略。 正如游族网络CEO林奇所言,在不同的商业形态和商业逻辑驱动的商业模式里面,全样本数据算法或数据实时变化的商业形态将会遍布经济的各个领域。数据落地时代,掌握了数据,掌握了数据算法,掌握了数据跟商业模式之间关系的这些企业,就能够决定一切经济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