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游戏究竟是什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电子游戏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很少有人会说自己没玩过游戏了。作为一个游戏玩家可能不会去思考游戏到底是什么,他们只要尽情的享受游戏能带给他们的乐趣即可,但作为一个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你可能会也需要或多或少的思考下游戏究竟是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给游戏设定一个范围,即传统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游戏比如掷骰子游戏、比如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
事实上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游戏的定义,每一个时代在不同人的眼中对游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柏拉图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和人)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亚里斯多德认为: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并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拉夫.科斯特认为: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胡适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愿参与,介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欺,并映射现实生活跨入了一种短暂但完全由其主宰的,在某一种时空限制内演出的活动或者活动领域。
辞海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的活动。
那么,你又认为游戏是什么呢?一种娱乐方式?一种打发无聊时间的工具?亦或者一种谋生的手段?再或者一种艺术、一种信仰?
如果你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想好答案,那么我们暂且先放下这个问题,我们也不用像一位哲人或者艺术家一样想的太过虚无飘渺。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试着分析一下最初的可称作游戏的活动是怎么产生的。
人类的一切活动源于和周围的事物产生交互,而游戏便是在活动中产生的。
我们试着回到原始社会从新生的幼儿的活动开始说起,他们可能处在一个安全的洞穴中,并且不用担心食物的问题,一切的行为都出于天性,一切的乐趣都出于好奇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一个动作如果引起了某种“相对舒适”的反馈,他们便会不断的尝试去触发直到产生疲劳为止,这种“相对舒适”来源于人和周围事物的交互方式,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反之当一个动作引起了某种“相对不适”,出于本能他们会停止并且以后很可能不会再做这种尝试。
我们有时候会说幼儿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没有任何人为的设计成分,没有任何游戏规则的限制,完全出于天性,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对于幼儿的这种行为大人们必须时刻保证它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之中。当然这种游戏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游戏,但它却是促使人们设计出游戏的最跟本原因。
随着成长,随着每一次探索幼儿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学会了行走,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当他们走出那个安全的洞穴便必须学会一项最重要的能力即安全与危险信号的基本判断,这时候大人便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守着他们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同时他们失去了一样东西,即出于天性对周围事物的肆意探索。
因为他们发现在失去了安全保障下的探索充满了不可预知,处处可能都有危险的信号,这种获得“相对舒适”的代价实在太过高昂。可是人的本性却从未改变过那就是出于好奇不断的去尝试,去和周围的事物产生交互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于是他们迫切的需要有一种方式即安全又可以满足这种本性。
我们试着想象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生理问题后,三五个原始人聚在一起,外面的环境太过危险轻易不能出去,周围的事物如此熟悉已经丧失了探索的乐趣,平时能谈的话题也太过陈旧没有新意,大家都无话可说,一片沉闷。突然一个原始人一拍脑门说道:“我们来做个新的活动吧,我们可以这样…这样…再这样…”。其它原始人一听瞬间来了精神,于是大家玩了起来,开心的渡过了夜晚来临时的最后时光。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个原始人到底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活动,但他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可以与周围人和事物产生交互的方式。于是游戏就这样产生了,在某个安全的环境中依据某种规则进行某种活动来获得源于本性的相对舒适。
如今我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我们需要的相对舒适可能已经不仅仅源于本性,我们也有很多的方式去达到这个目的,传统的游戏是一种,电子游戏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电子游戏最大的优点便是绝对的保证了参与者的安全,并且将交互产生的效果放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极大的满足了这种相对舒适的状态,这也是其可以流行的最跟本原因。
今天的人们同样对游戏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理解,在此我们不需要讨论出游戏到底是什么,仅希望大家能对游戏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