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27|回复: 1

[原创]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仙侠文化

[复制链接]

3

主题

17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发表于 2017-6-17 02: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仙侠文化

     (本文并非摘录于网上,是作者赵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直以来游戏界似乎对武侠和仙侠是有所区分的。你要是把武侠做成仙侠后果很严重,但凡标榜真武侠必和修仙划清界限,否则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疑。但是经过笔者赵客的考证从历史写实的角度来说,练武也好,修仙也好,都是注重实证实修,并非空谈理论。都是有据可查的真人真事。武侠不一定全写实,修仙未必是虚构,二者没有明显界限,或者说就是一回事。世上本无事,有好事者非要划清界限。

    一谈到仙侠修仙,首先想到《封神榜》《山海经》《西游记》等神化故事,难免让人觉得仙侠都是虚构。但是不管怎么说古人虚构也是建立在一定历史的基础上,文王伐纣,玄奘取经,这些事实有。然而今天却少有在历史写实的基础上去研究仙侠文化的作品,令人遗憾。

    历史上真实的修仙又是怎么一回事?“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首先要说伏羲,我们知道中国有个八卦图,那是伏羲画的。易经源自于八卦图。但是这跟修仙有毛关系。听我说:《易经.系辞》有一段话: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张三丰认为,“性者内也,命者外也。内外合一大道成也。“以至于”这三个字分明包含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的口诀在里面,后来的修行者没必要在这段话外再去寻找什么口诀啦。”这是张三丰的原话,你们都认识的对吧,他老人家应该不会骗人吧。

    降龙十八掌都知道吧,其中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四招来自《易经》乾卦。

    然后再说黄帝,没错他也是修仙的。黄帝曾经问道于广成子,在那个时期广成子已经1400岁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黄帝得道之后还留下了一本书《阴符经》为道家第一部经。此经本已失传,唐.李筌在嵩山虎口岩石壁中无意中发现,经文写在白色的丝绸上面,有朱红色的轴封在石匣之中,封口有字“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

    经文自“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至“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通篇只有三百余字。以不愚圣,不期圣,以不神为神才是真神。
    张紫阳《悟真篇》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神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筌。”

    老子

    重要人物出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神仙吗,不知道。史记对老子的记载只有寥寥数句。反正后来的八仙都尊老子为祖师(八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不是虚构)我们了解老子只能从他留下的著作《道德经》去感知。

    修炼中人,主要是从炼养角度去看《道德经》。如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张紫阳《悟真篇》,张三丰《道要秘诀歌》等,都是从自己身上做功夫的实际体验去理解《道德经》。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开篇第一句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源自《道德经》。李安导演的电影卧龙藏虎,李慕白使的武当《玄牝剑法》也是源自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北宋华山陈抟老祖流传的《希夷剑法》也是源自道德经:“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

    老子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太多谜题历史无法解释。难怪孔子说:鱼我知道它会游,鸟我知道它会飞...龙我不知道那是咋回事。我见老子犹见龙耶?

    庄子

    庄子的学说基本上是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庄子不同于老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发挥了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成为神仙的思想。

    庄子在《南华经》书中多次谈到修养功夫,如坐忘、听息、吐纳、周天、导引、守一、心斋等。他在大宗师篇中说“古之真人,其梦不寐,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所谓真人之息是指内呼吸而言,不是两鼻孔的呼吸。

    在“在宥”篇借用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论。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己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此数语抵得上几百部道书,苟能照之施行,亦未尝不是极好的方法,极灵的口诀。

    孔子

    孔子也是修仙的,你不是在搞笑吧。我很严肃的。儒门大多只讲述伦理道德方面的事,关于性命双修的心法鲜为人知。孔子不谈乱神怪力,不涉及高深莫测。但不代表孔门没有真功夫。孔子曾经师从老子,已得其真传,后传曾子,曾子传子思,传孟子。其微妙精奥都在一部《中庸》里面蕴含着。可惜世人多追求玄乎,不喜欢平易。岂不闻“以不神为神才是真神”。

    在今北派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传人中,保存有一首“张三丰承留”的五言诗。诗句为: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丹。微危允阙中,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 这首五言诗句揭开了历史的一个重要奥秘,即孔子和孟子都得到了这一真传。张三丰在《天口篇》中言:不须三岛求真,只向四书领取。寓意犹深...

    东汉.魏伯阳

    魏伯阳这个人物历史上少有记载,好像道家修仙都很低调,后人不知道也是正常的。我们对他的了解这要是通过他写的一本书《周易参同契》,这本书非同小可。将周易象理、黄老之学、内丹炉火三者互相契合之意,故名《参同契》。被后世道教奉为“丹经之祖”。

    张紫阳在《悟真篇》中云:“叔通受学魏伯阳,留为万古丹经王。”

    此书虽然是道家内功心法之经典,但是书中使用大量隐喻、隐语十分难懂,正所谓“性”由自悟,“命”由师传。不遇名师指点这本书根本无法学习。

    汉.钟离权

    钟离权,字云房,又称汉钟离,八仙之一。其父在汉代封列侯,钟离权长大后官至谏议大夫,因上书谏事,贬官江南。晋代时钟离权任大将军之职,有一次率军出战遇大风暴雨,单骑独马迷失于深山之中,偶遇东华帝君王玄甫,从此易服随之学道。东华帝君将长生真诀,金丹秘要和《青龙剑法》一一传授给他。

    钟离权留下作品《灵宝毕法》。本书前面有钟离权自序,云:参经访友,未得真仙大道,后在终南山石壁获《灵宝经》三十卷共数千言,入圣超凡。总而为三乘之法,故名之为《灵宝毕法》,后传吕洞宾。

    《灵宝毕法》述内丹、内炼体系颇为完整,上卷为内丹功法初级,即筑基之法,指出呼吸聚气,生液还元,神识内守使炁液在黄庭中烧炼内丹。中卷为长生不死之法,讲述道家大小周天之秘。下卷为超凡入圣之法,讲述出阳神之道。

    另外当今武术界流传的《八段锦》源自钟离权。后来吕洞宾手书石壁上,因传于世。

    南岳魏夫人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济宁人。自幼好道,爱读老庄百家书籍,有志于神仙冲举之术。亲戚来了,也不见面,经常要求找个地方去修道,可是父母不答应。24岁时嫁给太保掾刘文,生有两子,等他们稍长大后魏夫人便与丈夫分居,仍然修道。

    有一回魏夫人独居清修将近三个月,忽见真人降临,传授她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经。其后景林真人又传授她《黄庭内景经》要她昼夜存念,读过万遍之后,就能洞观鬼神、调和五脏、返老还童。

    魏夫人得到《黄庭经》后,来到南岳衡山隐居修炼,于晋成帝咸和九年得道飞升,升仙后棺内下葬的只是一把玉剑。

    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形成后,尊魏夫人为第一代始祖。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唐代道士,道教学者。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南温县人。为陶弘景三传弟子,上清派第12代宗师。前面说了南岳魏夫人是上清派茅山宗祖师,传至司马承祯正好第12代。

    司马承祯留下著作近20种,主要有《修真秘旨》《坐忘论》《修身养气诀》《天隐子》《上清含象鉴剑图》《素琴传》等。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是《坐忘论》说坐忘之道源于庄子“心斋”“坐忘”之旨,在于修证“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之境界。坐忘即无所不忘,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于道冥一,万虑皆遗。本书言简意赅直指大道,对后世影响颇深。

    孙思邈

    孙思邈,唐代道士,医药学家,陕西耀县人,通老庄百家之说,擅长阴阳推步,尤精医学。曾留下著作80余种,大多失传,后人尊为“药王”。孙思邈终身未仕,隐居山林炼气养形,精究医药,并为百姓治病。

    代表作《存神炼气铭》。大体为四言韵语,内言形,神,气之依存关系及修炼方法。认为身乃神之宅,存身之道须安神气。又言气为神母,安神先要炼气...书中将修炼过程分为五时七候,只有掌握了五时七候才是胎息定观,留神驻形之道。最后又说术在口诀,不书于文。可见本书中记载并不完整,真正的功法口诀没有记录。

    吕洞宾

    唐末吕洞宾,八仙之一。这个名气超大,人气爆棚没有不知道的。吕洞宾出身儒门世家,其曾祖父在唐代任河东节度使。历史上确有此人,不必怀疑。八仙之中八位人物全部真实,没有一个虚构。

    正史《宋史·陈抟传》云:“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厦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陈斋中...人咸异之”这是见于正史的正式记载。

    吕洞宾中年偶遇正阳帝君钟离权,跟随钟离权修道云游。又在庐山得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吕祖有诗为证: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天地山河从结沫,星辰日月任停轮。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人间历万春。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

    代表作《指玄篇》《吕祖百字碑》等等。其中百字碑名气最大,只有一百个字,简明深刻,讲述了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内景、效验等。其词甚易,其意却甚深。下面还附有武当张三丰的注解。下面摘录一段供大家研究: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张三丰注解:“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          .....                                                         静,抱神定...”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张三丰注解:“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气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     ......                                                        气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氤氲结成丹质,而气穴中水火相交循                                                                    环不已,则神驭气,气留形,不必杂术自长生......

    王重阳

    这个人物我们都很熟悉,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教主王重阳可谓无人不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全是虚构。全真王重阳,包括全真七子,历史上全部实有!

    王重阳,金代道士,全真派创始人。自幼不群,好读书,才思敏捷。又颇喜弓马武术,曾应试武举,中甲科。相传48岁时,遇吕洞宾化身,授其修炼口诀,遂通仙道。

    不同于佛门专修心性,王重阳主张“性命双修”。儒、释、道三教合一,提出“教虽三分,道是唯一”。

    代表作《金关玉锁诀》。是王重阳早期作品,以问答形式论述修真妙道和五行之法。

    北宋.张伯端

    最初吕洞宾师从钟离权,后来钟吕一脉又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王重阳,南宗张紫阳。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即是张紫阳,南宗第一祖。

    代表作《悟真篇》。《悟真篇》传承钟吕一脉思想不但是道家经典,而且深契达摩最上一乘之妙道,久已收入佛教禅宗语录内。性命双修之学,至师始集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于佛门专修心性而肉身只是个皮囊的态度不同,张紫阳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

    丘处机

    又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在金庸小说中多次出现。聊些题外话,金庸老先生咋有恁多粉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庸的小说总是在一定历史写实的基础上加以虚构。关于这一点你们可以再去了解一下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之所以伟大也是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还有华人著名导演李安,李安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写实。总而言之,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下文章并不是“一大抄”。天下游戏也不是一大抄。“文以载道”才是正路。

    言归正传,丘处机师从王重阳,为北宗七真之一,全真龙门派创始人。说到全真龙门,不得不说北京白云观,时至今日北京白云观依然是全真派道场所在地,同时又是全国道教协会所在地。也就是说丘处机所创全真龙门派直到今天依然鼎盛不衰。

    代表作《大丹直指》。陈撄宁认为(关于此人可以百度一下不在介绍)这本书基本上是传承道家钟离权、吕洞宾一脉而有所发挥。篇中所有功法口诀,乃北派真传,不加文饰直言丹诀。而道家内丹口诀素来秘而不宣,不留文字。能得到此书可谓珍逾拱璧。

    此书14小段论述,分别为一论三宝三要,二论三关三田,三论奇经八脉...指明精、炁、神为三宝,指明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乔、阳乔等八脉之所在,指明“玄牝”乃人身之真窍,得道之要枢。更指明玄牝之所在,不可形求,不可意取...

    此篇泄尽丹诀不传之秘,为天元丹法之上乘。




0

主题

2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17-6-18 2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人看热闹,有人懂皮毛,真要研究,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精力,如果要做一款好的游戏,想要构架一个完整合理的仙侠世界观,我觉得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好头疼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5-29 15: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