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06|回复: 0

一个模拟人体生理机制的游戏,灵感来自德国科普作家卡恩

[复制链接]

8364

主题

85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33
发表于 2018-3-26 14: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被视为 infographics (信息图)的先驱。
人们对人体内部是一座工厂的比喻并不陌生。现在有人把这个点子做成了游戏,并辅以令人过目难忘的平面设计艺术。

《Homo Machina》是 5 月份将登陆 iPhone 和安卓的“探索型 2D 手游”。它将人体的生理机制用工厂和小人的方式呈现出来——经理坐在位于大脑的办公室里,流经四肢和器官的通讯线缆把各个“部门”串起来。玩家戳屏幕来观赏工人们运转机器:用滑轮抬起眼皮,撑大瞳孔让光照进来,看细菌如何经过鼻腔过滤被消灭大半,而牙齿变成了切割机。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第一章讲述了“清醒的机制”,从中多少可见玩法和固定“剧情”——你需要催促着工人走向工作站,接下来开始分析蛋、咖啡、吐司和果酱的味道,期间可以操控各种阀门、控制杆和转盘,小人们会像真正的工人一样聊天打趣,而脑部主管会时不时顺着管道喊话,让负责鼻子的人注意一点,早餐马上就要来了。

比起解谜,它更像是休闲向的科普游戏,具有“诗意的叙事,简单的玩法,超多动画和出色的平面设计”。而这极具标志性的艺术灵感来自于一位犹太物理学家兼科普作家——弗里茨·卡恩。

16.jpg

弗里茨·卡恩在 1920 年代左右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其中展现了富有前瞻性的科普点子——他将人体比作“世界上最厉害的机器”,用即便是没受过教育的平民都能理解的类比解释了那些难懂的科学概念。他雇人为书画了插图,这些插图被看做是最早的 “infographics”(信息图),即用想象力和设计思维把信息可视化。如此一来,这些实质上使科普解剖学、生理学的图变得十分易懂。

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随着汽车工业的崛起和大规模制造日趋成熟,一战后的德国崇拜机器和工业。

1933 年,纳粹德国开始实行反犹政策,逼迫卡恩出逃。1937 年,他的著作被列入“具有破坏性且令人不快的读物”,警察局将之列为禁书,所有拷贝被焚烧。不过更让人恶心的是,他的插画后来被纳粹扶植的医学作家 Gerhard Venzmer 所用,生生把艺术用于了邪恶的政治目的。

好在这种创意和艺术并没有被时间埋没和扭曲。开发者称,制造这个游戏就是想向这位科普作家致敬,“我们想分享他的愿景,即科学可以是非常好玩的,而且也想让更多人了解他标志性的作品。”

via:好奇心研究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2-2 15: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