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期盼着假期,这表示可以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睡到自然醒,畅快地打游戏。”
如今的中国游戏业已经步入到百花齐放的状态,游戏再也不是旧认知中的玩物丧志和无聊玩具。每一位爱好游戏的玩家,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面上演着关于游戏的探索,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欣赏游戏、参与游戏,将游戏融入进自己的生活,同时不断去“探索游戏更多可能”。
每逢假期,作为游戏厂商的发力点,游戏大作频频,游戏展会万人齐聚,引爆着一轮又一轮的游戏热点。而每一为游戏玩家,都在假期里,上演着一幕幕关于游戏的“连续剧”。
让兴趣变成职业,人生之路自己选
北风,24岁,职业电竞选手
作为90后的职业电竞选手,北风目前的生活可以说和游戏已经牢牢的绑在了一起。
“假期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是每年很重要的时间点,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都会在假期发力,会有很多游戏的上新和变化,我们的假期总是忙碌的。”
“选择电竞这条路,要说家里人没有担忧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对于我一直以来都是支持的态度,而我本人则比较的严谨,选好了一件事就一定会做好。”
《2018年中国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2017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达到2.5亿,市场规模突破50亿,并首次出现了观赛人次突破100亿的赛事,打破了电竞史上所有已公布赛事数据纪录。
与此同时,无论是市场还是玩家,对于电竞的反馈越来越强烈,电竞作为热点词汇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电竞比赛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亚运会、奥运会等将电竞逐渐划入正式比赛项目……
“很多人都觉得,电竞=打游戏,但其实,对于电竞职业选手来说,电竞更多是一份工作,需要长时间艰苦的训练和团队合作,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自律精神。”
“我每天在自己的电竞比赛项目上需要花费8-10个小时进行训练,这其中包括和队友的默契度培养、特殊战术训练、游戏内容的吃透、自身技术的打磨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在结束了一天的训练之后,北风会尝试更多的游戏,还会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对新游戏发表各种看法。
“去各种软件,像偷星猫、TAPTAP上面找好玩的新游戏,还经常会去看各种新的游戏资讯。因为电竞毕竟和游戏绑在一起,再好的游戏也有凉了的一天,早点发现新的爆款游戏,转型的时候才能快人一步。”
北风对于自己的电竞生涯看得很重,居安思危对于每一个电竞人来说或许都是必须课,因为有太多的先例,热门游戏一个大的版本变动就让电竞团队进行大换血也不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的大学宿舍,假期的荷尔蒙
小杰,20岁,大二学生
老家武汉的小杰来到上海读书已经2年了,是一名游戏爱好者,今年假期他独自留在大学,选择了一家便利店打工。
“我看网上都说,假期就应该睡觉睡到自然醒,刷刷手机,打打游戏。而对于我来说,到便利店的第一分钟整个人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小杰说,“中午休息的时时间会和同事一起玩玩手游。”
“我玩的游戏很多”小杰打开电脑,桌面上密密麻麻的游戏图标,“RAC、RPG、FPS、MOBA、ACT等等游戏类型,我都蛮喜欢的。”
“手游上玩的最多的应该还是《梦幻西游》,去年身边的朋友都在玩《王者荣耀》,我也跟着玩了一段时间。”
“打工赚了钱,氪金起来会自由一些,有时还能在游戏里面赚一些”小杰说,“当然,我不能跟游戏中的氪金大佬比,所以抱好帮派氪金大佬的大腿很重要。”
“我都是去TAPTAP还有偷星猫上面翻翻看最新游戏的介绍,看看网友的评测,毕竟现在游戏踩雷的实在太多了。”
去年大一,学校电竞社团组织《王者荣耀》比赛,小杰当场和几个素未相识的小伙伴组队,没有磨合,结果竟然拿了个第二,现在几个伙伴都成了死党。
“玩游戏能认识很多新朋友,现在有了网络,平时连隔壁寝室的人都接触的比较少,游戏也算是社交的一部分了。”小杰说着又在游戏里面发起了组队。
据了解,在大学生假期“宅”情调研报告中,超过56%的大学生的假期都在网络、手机中度过,他们选择在网络世界中认识更多的朋友,也有很多发展到真实生活中的伙伴,这就是当下的年轻社交的真实写照。
来自上班族的“假期”碎碎念
陈志,29岁,游戏策划师
上班真的是一件又爱又恨的事情。
在这个前十几年一直被称作“假期”的日子里面,再看看周围全是转行的、考研的、出国的、旅游的、焦虑的同龄人,每天沉浸在KPI的世界里面,加班到精神恍惚,日常炫吃炫喝和集赞转发就像一口枯井,唯有在每月的发薪日能看到一丝波澜。
“做游戏,是因为爱游戏,但是进了这个行业发现远没有自己想的那般美好,那些说做游戏就是上班打打游戏,看看比赛,都是扯淡。”
“上了班之后,玩游戏的时间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工作日时常加班,周末还要接到老板的电话,这些都压缩了玩游戏的时间。”
“虽然这样,但是我对玩游戏的热爱却一点都没减少。”
也许对每个上班族来说,都还记得,曾经有那么一册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着去哪里升级,怎么加技能点,怎么打出那些隐藏的支线。
每个上班人的心中都有那份对曾经假期的怀念,却再也无法回溯,虽然在那个时代,游戏在家长们看来是玩物丧志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小开始玩游戏的人是幸运的,也见证着游戏在时代车轮之下的变迁。
“现在我就喜欢玩一些3A大作,平时上班的路上我也喜欢在偷星猫上看一些STEAM上关于新游戏的评价和推荐。”
“手游这种氪金模式,对于我这种硬核玩家来说已经少了很多的吸引力。”
“当然,现在和朋友出去聚餐,打一把《王者荣耀》或是《绝对求生》也未尝不可,但在我看来,这只是拉近距离的社交手段罢了。”
游戏生活,快乐为先
从最早的小霸王、古董级PC、笔记本电脑到高端组装机、PSP、PSV、PS4、VR;从8位游戏、16位游戏、单机、网游到主机、掌机、电竞、页游、手游;从烟雾缭绕的街机室到人声鼎沸的网吧,再到优雅的网咖;从享受着真正假期的学生党,到在工位上每天忙的焦头烂额的上班一族,时代一直在变迁,从未改变的,是对游戏的一颗热爱之心。
在舆论风向高吹的今天,游戏也开始慢慢得到了媒体的认可,成为了荣登大雅之堂的“第九艺术”,游戏可以衍生出不同文化艺术形态,展现出艺术之美,甚至于游戏内的IP还不断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无论是精美的雕塑、手办,还是细腻的绘画,共鸣的音乐。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世界级IP文化数不胜数,无论是肃穆的故宫,巍峨的长城,还是静谧的长白山等等,都在游戏中被复刻。游戏作为载体,不仅可以承载光荣 ,还将作为文化的输出而备受关注。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在电脑还未普及的时代,当发现家里突然多了一台崭新的电脑,并用它打开一款简易的游戏,那种面对新世界大门时的兴奋与疑惑、好奇与不安,哪怕多年之后,再回想起那个潘多拉之盒被打开的一天,游戏就已经深深烙刻在了骨子里。
via:腾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