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ffy_Island
前两天,微软云游戏计划Project xCloud的公布让不少人为之侧目。在这个被游戏业内普遍认为是通向未来的一条康庄大道上,微软率先以最完整的姿态站在了舞台中央。云计算改变了世界上太多太多的领域。在娱乐产业中,以iTunes、Spotify、YouTube、Netflex等为代表,在音乐、视频等产业相继变革后,如今这把火终于烧到了游戏产业。
在不久的未来,游戏或许不再围绕着某个硬件而转,而是所有硬件围绕着游戏而转。主机级别的游戏能够随时随地,想玩就玩,不受设备所局限。说起来简单的愿景的背后,是微软对云技术深谋远虑的体现,以及对服务型业务的深刻洞察。
丨微软即服务
Azure简史
在说到微软的游戏业务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微软云游戏服务的幕后主角,微软这一切变革背后的“始作俑者”——Microsoft Azure云计算服务。
现在我们所定义的“云计算”一词是由如今云计算产业龙头企业亚马逊在2006年提出,随之而来的就是亚马逊第一批云计算集群的部署,以及对以往Amazon Web Service全面更新,使其正式成为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其他业界大佬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准备着自己的云计算业务,微软Azure就是其中之一。
Azure最早于2008年正式公布,2010年正式进入商用阶段。凭借Windows和Office等业务对商业领域了如指掌的微软让Azure具备了后发优势。往往每到财报公布,Azure业务就是所有数据中最为耀眼的那颗新星。
数年下来,Azure全球市场份额蹿到了如今全球第二的位置,仅次于亚马逊。Azure的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增长到了54个,业务从原本的数据计算、存储、消息服务等拓展至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领域。而在Azure从出现到攻城略地的那段时期,负责微软云计算业务的就是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
“移动为先,云为先”
史蒂夫·鲍尔默在2014年离职之际将CEO的接力棒交给了纳德拉。新官上任三把火,纳德拉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内部改革。从云计算业务入手,彻底改变原本微软以Windows和Office两条大腿横行业界的商业模式,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口号(Mobile First,Cloud first)。全面拥抱开源社区,拉拢Linux开发者。他把微软诸多核心业务转移至Azure云端,Windows 10统一各个平台设备,同时放弃专有设备独占思路,将Office等各个重要应用服务拓展至各个主流平台。其中的道理就和我们现在从云游戏中所认识到的一样,让微软提供的服务更加简单易用并唾手可得。
Azure的高速成长为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短短三年左右时间,微软这头庞然大物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完成企业转型,公司营收不断增长,股价不断突破历史新高,新业务遍地开花。如今的微软,是以Azure为桥梁,连接Office、Windows、Bing、Xbox等业务的一体化公司,不再是部门间各自为政的分裂局面。自我革新之后,纳德拉为这家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巨头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微软即服务”。
贯彻服务理念
服务在商业中意味着提供一种可持续性的服务整合。它并非是传统一锤子买卖,而是包含了服务提供方一系列的长期服务内容。云计算就是一种服务型产业,它所提供的各个服务模式一般都以“XX即服务”(XX as a Service)为名,比如客户在云服务器上部署自己的业务,云服务商则为客户提供长久的平台支持和服务器维护,这就是“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
微软深入人心的产品都以服务型为导向,Azure、Office、Windows、Xbox等都是需要为顾客提供持续服务的业务。在Azure打通了微软的任督二脉后,纳德拉顺水推舟,打包微软所有产品提供一条龙立体化服务的订阅产品“Microsoft 365”横空出世。与此同时,Windows 10云端版的推出更是向外界宣示了自己的一个终极目标:让一切软件以云服务为主导。
可能有不少人的正版Office都是从Office365开始的
丨游戏即服务
升天
“游戏即服务”(Games as a Service,以下简称GaaS)的概念出现得比现在的云计算服务还要早。那时候GaaS以2004年后《魔兽世界》等一众MMORPG为代表,玩家付费享受游戏内容,开发商为玩家提供持续不断的玩法更新。一直到以Xbox Live和PSN为代表的主机网络服务逐渐成熟,GaaS逐渐在主机游戏中兴起,后续不断推出游戏补丁,网络模式的加入以及推出各类DLC等延续香火的做法广为普及。
之后随着Spotify、Netflex等娱乐产业订阅模式的兴起,EA也为GaaS带来一种全新的升级模式,即游戏订阅服务EA Access。玩家通过以月费的方式能够享受到EA旗下绝大多数游戏和这些游戏的各种后续更新的内容,打破了一款游戏单独付费的传统方式。
该服务于2014年在Xbox One平台推出,随后在EA的PC平台Origin推出了类似服务。长期提供服务型产品的微软在EA Access运营结果中嗅到了巨大商机,很快联合第三方发行商推出了自己的游戏订阅服务Xbox Game Pass,并在半年之后更进一步,即宣布所有微软第一方游戏首发即加入XGP。这一点后来由EA效仿,推出了支持新游戏终极版首发游玩的Origin Access Premier。
云游戏是一个更深层次的GaaS,游戏平台商提供网络服务,能让玩家越过游戏原本所需要的硬件载体,直接在服务器上开始游戏,游戏存档全平台通用。平台从单一主机硬件瞬间转移到了包括主机在内的所有大众常用的网络通信设备,云游戏是在可见未来内堪称终极的游戏解决方案。
强势入局
云游戏最大的意义就是突破设备限制降低游戏门槛,为游戏带来海量的潜在新玩家。用手机在线听音乐、看视频早已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能力。这集动画在电脑上没看完,那么过一会在手机上继续看。游戏为何不能如此?之所以游戏比其他娱乐载体变革更晚,是因为游戏本身实时交互性的特点导致对技术和成本有着更高的要求。
索尼的PlayStation Now云游戏服务推出多年,虽然支持的市场从美国拓展到了欧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PS Now只是作为一种PS4向下兼容PS3和PS2游戏的辅助手段,期间放弃了PS3、PSV、Bravia电视等一众硬件支持,始终没能掀起太大的波澜。而任天堂目前只是以个别游戏,比如《生化危机7》《刺客信条奥德赛》对云游戏进行尝试。
PlayStation Now推出之时更像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向下兼容手段
前不久公布的谷歌云游戏方案Project Stream已经开始进行测试,通过Chrome浏览器提供1080P加60帧表现的《刺客信条奥德赛》令人信服。然而谷歌最大的问题是它没有一个庞大的游戏库,Project Stream到目前为止也仅仅更像是一种技术测试。谷歌最后究竟是自己入局还是选择推广技术尚不可知。
微软已经探索云游戏技术多年。早在2013年,内部就成功实现了在诺基亚Lumia 520这种低端手机上实时运行《光环4》的效果,Xbox One也早已实现了App串流游戏画面的功能,但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微软选择继续闷头研究等待技术和市场基础成熟的一天。
如今,微软正式宣布了自己的云游戏项目Project xCloud,有Azure全球数据中心基础,有盛产“黑科技”的微软研究院技术力量,有强大影响力的Xbox品牌,有Xbox家族的庞大游戏库,有苦心精英多年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以及拥有足够的资本……这一切再加上技术成熟这一先决条件,微软可以说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Xbox Game Pass的新生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Xbox Game Pass(以下简称XGP)这一新型订阅服务已经成为Xbox的超级法宝,虽然没有公开具体数据,但从财报电话会议中纳德拉多次提到XGP的情况来看,微软高层对此重视程度颇高。仅仅在发布半年后就新宣布了微软工作室发行游戏首发即加入XGP的新政,加之微软此前新增了多家第一方工作室,XGP的未来目前看来是一片大好。
XGP的推出为微软迎来了满堂喝彩
但XGP的吸引力或许将远不止于Xbox One这一圈子内。云游戏的出现就是冲着降低游戏门槛而来,XGP本身也同样如此。一个打破硬件限制,一个打破传统收费制度,双剑合璧即为GaaS更加成熟完整的形态。而这将为主机游戏产业带来巨量潜在新玩家,也为游戏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为金会员等自家服务带来更多订阅者,最后将是多方共赢做大蛋糕的美好局面。但在通往云上世界之前,真的会是一路风和日丽吗?
丨硬件的十字路口
从唯一到之一
长久以来,软件搭配专用硬件销售是主机游戏行业至死不渝的发展道路。以专用硬件形成壁垒,各自发展自身势力争夺用户资源。微软的云游戏毫无疑问将挑战传统主机行业发展模式。
微软为Project xCloud直接注入了原本专属于Xbox One硬件的整个游戏库,包括所有还在为这台主机开发的新游戏。相比索尼谨小慎微慢慢添加PS4游戏的做法,这种行为无疑相当大胆。游戏库的共享直接消除了“用Xbox One才能玩Xbox One游戏”的必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必定影响Xbox One潜在购买用户的购买欲望,甚至直指微软主机是否还有存在必要的这种本质问题。当用户随时随地用各种设备就能玩到Xbox游戏的时候,专用硬件还有什么用?
创造必要性
根据消息显示,微软目前正在做两款Xbox新主机硬件,一款是类似于机顶盒性质,单纯为云游戏提供本地基本数据交换的设备。另一款是类似Xbox One X这种高性能设备定位。为了使这两款设备具备更有力的存在必要性,那就需要再向两极分化,将各自特色发挥到极致。一个让游戏体验足够低廉亲民,一个让游戏体验足够高端全面。
游戏上大家都一样,但各种设备所带来的体验可能不尽相同。手机、平板和电脑满足不了客厅大屏体验,智能电视尚未发展到能够大规模支持云游戏的程度,那么这时一个廉价小盒子将撬开云游戏在客厅环境下的枷锁。它依旧运行Xbox One上的定制版Win10系统,会有少量存储空间便于用户安装需要的应用,其他软件体验也向如今的Xbox One S看齐。
另一个走高端路线的设备将会以尽可能强大的性能为目标,打造出堪称是“主机行业中的Surface”的标杆产品。一是提供云游戏短时间内所无法提供的超强画质,例如硬件强大到能提供游戏内实时光线追踪技术(对这项技术的支持被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为12年以来民用显卡技术的最大飞跃,云游戏短时间内估计难以实现这种程度的效果)。二是兼容包括大型音响设备在内的各种高端外设,让高端玩家享受到专用设备带来的完美体验。
而现有的Xbox One S和X仍旧为玩家提供一种选择,尤其是在Azure目前还无法触及的区域,它们依旧会发挥自己的余热。更何况即便在Azure覆盖范围内,也可能会有无法满足云游戏基本网络要求的玩家。
Xbox All Access
所有的一切都为降低游戏准入门槛,于前不久推出的包含主机硬件在内的Xbox All Access全家桶服务也是如此。
这项服务以两年分期月供的方式,并以总体而言更低廉的价格获得主机、XGP、金会员在内的全部Xbox服务内容。这一脚迈出去,微软另一条硬件产品线Surface便也迈出了另一只脚,推出了Surface All Access服务。对订阅服务的执着或许是微软多年以来作为服务型企业的经验总结。
捆绑软硬件的订阅服务或许是另一条出路。不过由于这个项目刚刚起步,尚未有明确的市场反馈报告,具体反响还未可知。倘若这条路能像XGP一样走通,对于微软无异于锦上添花。新老Xbox设备能够找到更多各自对应的用户,XGP和金会员则收获更多订阅人数。
云游未来
至此,我们已经能看到在不远的将来通过身边各种设备体验云游戏,这很好,但是未来还会如何呢?其中一个答案就是VR和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
如今市场低迷的事实让VR产业不得不承认自己过早地兜售了这种全新概念产物。被微软视为未来电脑雏形的HoloLens如今在具体商用领域攻城拔寨,但无论是成本还是体验目前尚未达到民用阶段,项目组继续闷声做研发。
虽然可能还会继续沉默多年,但它们在游戏方面的真实实力将被云技术唤醒。双4K分辨率VR头盔不再需要一台超高性能的PC,云游戏搭配头盔内置的眼球跟踪局部渲染算法能直接将优质的游戏画面投放到内部显示屏中。置身于清晰真实且不晕的虚拟世界不再是梦想。微软曾经表示,之所以目前不踏足VR领域是认为技术还达不到完美体验的要求,无法兼得无线设计和高质量体验。云计算无疑能帮助VR走向成熟。
HoloLens所代表的现实与“现实”的交互被微软视为未来三大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另外两个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中添加“全新的现实“是HoloLens在三年多前被称为火星科技的原因所在,云计算或许能够帮助未来的HoloLens实时识别现实中的物体种类,并且让“全新的现实”更加逼真,赋予更多物理属性或提供更多交互所需的计算能力。打个比方,你用HoloLens创造了一把虚拟木头椅子,放在现实中桌子的上面,随后你操起桌子上的一把真实的锯子往这椅子腿上“锯一锯”,椅子的腿就断了,并因“重心不稳”从桌上掉到了地上。HoloLens在云计算的加持下可能诞生出各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
云游戏的落实是微软多个部门间的一次深度合作,也是标志着Xbox业务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一步。如若成功,对于游戏串流以及Xbox的发展必然是一件幸事;如若失败,也可为业界同行提供宝贵经验。无论如何,祝愿微软能够实现云游未来的梦想。
来源:vgtime
原文:https://www.vgtime.com/topic/973569.jhtml?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