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41|回复: 6

[讨论] 2007娃哈哈哭了给中国自由企业品牌战略打响了警钟

[复制链接]

433

主题

4233

帖子

44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03
发表于 2007-6-10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纠纷正在迅速升级。行事一向低调的宗庆后突然高调地向报社、网站喊冤,哭诉11年前的“合资合同条款”不平等,中了“圈套”,祭出感情牌、民族牌;而达能也毫不退让:既然当初签订的合同是公平合法的,是你情我愿,现在理当遵循。

     且称:商场里从来就没有“活雷锋”。打出了法理牌、规则牌。类似这种与外资合作由“蜜月”到“陷阱”的故事轮番上演,比如不久前的小天鹅与松下;更早期的上海家化( 28.45,0.00,0.00%)“美加净”品牌黯然赎身,熊猫(洗衣粉)、扬子(冰箱)、孔雀(电视机)和香雪海(冰箱)等中方品牌在外资的并购中沉寂。坊间里再次串升起“保护民族产业”、“尊崇市场经济法则”等口舌论争。依笔者愚见,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考量这些事件,娃哈哈们的“哭了”至少传递出三重警示意义:

  首先,与狼共舞,必须明白狼的生存法则。

    世界贸易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联姻”,而是赤裸裸的交易和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跨国公司从来就不是仁慈的救世主,在中国这个如此庞大的充满潜力的市场,它绝不会去培养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竞争者。

  今天那些急于同外方合资或者想方设法让外资并购的企业要冷静想一想:揭开温情脉脉的面纱,外企“联姻”的背后,到底意欲何为?中方的卖点、实力、竞技的胆略水平,是否足以和外方对等谈判?以中国饮料大王的睿智,宗庆后用了11年的时间才悟出当初“不懂什么叫资本运作,所以现在变成了一个大问题”。随着一个个联姻合同的“图穷匕现”,中国企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善良愿望往往落空的血泪教训,是否会让后来者保持足够警醒? 

  其次,增强品牌保护意识,不仅是企业“成长之痛”换来的深刻教训,更应该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跨国公司整合中国市场的利器就是品牌,品牌专家李光斗认为,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土品牌的策略历来都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

  目前外资并购了许多国内知名品牌、商标,并利用控股地位,或将这些民族品牌打入冷宫,造成许多民族品牌因此消失;或限制其生产和发展,使这些民族品牌日渐萎缩。

  上海“中华牙膏”就是最好的例子:外企收购中方股份,在合资经营的过程中利用自己在董事会的决定权,宣传自有品牌,冷冻、减少中华牙膏宣传费用,致使这一驰名商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有专家建议,在寻求外资合作伙伴时,中国企业除了注意外资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之外,还应当在合资协议中签订保护自有品牌的条款,譬如,可以通过品牌租赁的方式,将有形资产作价出资,但将无形资产特别是商标排除在外,通过签订使用合同或者租赁协议确保无形资产不断增值。

  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和平环境下,一个大国崛起的前提条件必然是经济崛起,而经济崛起必然离不开一大批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崛起。

  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经济时代。《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价值链中,中国和印度要甘于为发达国家的品牌做OEM(贴牌生产)。中国企业家千万不要上这种误导的当。事实是: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美国有51个,欧洲有42个,日本有6个,韩国有一个,而中国则一个也没有。发展本土品牌战略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若干年后,假如我们的著名本土品牌都被消灭殆尽,假如我们的国人不以使用本土的品牌而自豪。那时候我们一定追悔莫及。

  最后,从政府的层面看,控制外资并购、防止行业垄断,保护本国的产业和经济安全,符合国外立法潮流和国际惯例,也是对外交往中对等原则的体现。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很早就开始外资并购审查和反垄断立法,防止外资通过并购控制国内行业、实施垄断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如加拿大规定:超过两亿美元的并购协议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后方可生效。美国国会和政府对外国并购更是层层把关、多道设防。中海油并购一事,惊动了美国国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有学者分析,达能在中国的一系列收购行动,事实上已经对中国的饮料行业进行了垄断。任何垄断,不论是国资、民资、外资,只要形成垄断,就必然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就会损害消费者利益。这就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纯粹商业合作,而是涉及到消费者之事、国人之事了。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46

主题

876

帖子

8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87
发表于 2007-6-11 0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7娃哈哈哭了给中国自由企业品牌战略打响了警钟

最近正在看世界是平的~~~~
当我看见这帖子,我就不由的想到,世界本无新鲜事。
像这种案例,我上高中的时候已经看到过,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就不明白现在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商家中这种圈套~~

20

主题

903

帖子

9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7
QQ
发表于 2007-6-11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7娃哈哈哭了给中国自由企业品牌战略打响了警钟

国家好像是有反垄断法的吧,怎么没有看见实行的案例

27

主题

1289

帖子

13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74
QQ
发表于 2007-6-11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7娃哈哈哭了给中国自由企业品牌战略打响了警钟

yi因为国内混不下去才在国外混,国外就那么好混没那么简单

154

主题

4567

帖子

457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79
QQ
发表于 2007-6-11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2007娃哈哈哭了给中国自由企业品牌战略打响了警钟

上学那会做的,韩国品牌三星发家史,现在没法上传

154

主题

4567

帖子

457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79
QQ
发表于 2007-6-11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2007娃哈哈哭了给中国自由企业品牌战略打响了警钟

[em12] 小破店如何变为世界级企业的

1938 年三星以 3 万韩元(按当今汇率约为人民币 200 余元)在韩国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会”。早期三星的主要业务是将韩国的干制鱼、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国的北京及满洲里。而如今,2003年三星集团营业额约965亿美元,品牌价值高达108.5亿美元,在世界百大品牌中排名第25位。三星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在国际市场上彰显出雄厚实力。

从 1938 年公司创立,到 1998 年 50 年期间三星以“事业报国”、“人才第一”、“合理追求”的理念为经营思想的基石,从韩国国内市场到整个世界市场积极拓展了业务范围及市场空间,并逐步成长、壮大。

经历了两次战争后的50年代,在韩国物资极度紧缺、各种生活必备品严重依赖进口的当时,三星为了帮助恢复、发展韩国经济,实现其“事业报国”的理念,开始了在生产领域的发展。1953先后开创了韩国的制糖业、纺织业,这些基础消费品自给的实现为未来韩国经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1969年,三星电子正式成立。根据当时李秉?聪壬?姆治觯?蛹际酢⒗投?ψ纯觥 附加值、出口预期等方面考虑,电子业是最适合于韩国国情的行业。而从这时起,三星不仅专注于企业经营,也开始着眼于韩国社会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今天的成功也离不开三星一直提倡的“对人的尊重”从狭义来讲指对企业员工个人的尊重,从广义来讲包括对顾客、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的尊重。

三星电子可以说是一直是韩国最成功的企业,但是三星电子的梦想不仅仅是做一个供应商,而是要打造一个全球最具知名度的品牌,打入西方市场。

1993年,三星宣布实行“新经营”。这是一场旨在通过从员工个人到整个企业的积极变化来实现从“数量经营”到“品质经营”的转变、并由此实现世界一流的企业经营革新运动。于是,三星人开始认认真真地实现这个目标。三星设定了一个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并立志努力去赶上和超越它,这个目标就是日本索尼。

自从把索尼作为自己赶超的目标后,三星电子开始在技术上虚心地学习日本,韩国政府也是全力支持,他们不惜重金派驻自己的人员到索尼等当时技术强大的日本公司学习,终于突破了技术门槛,有了自己强大的研发队伍。现在的三星电子已今非昔比。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韩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三星电子当然也遭受了重创。当时作为亚洲存储器芯片制造业的领头羊,三星电子的主业一直在制造芯片上,而此时,半导体产品价格却一路下跌,其结果使三星电子在劫难逃,以至威胁到其生存。在这场芯片风暴里,三星意识到决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要多样化经营。


1999年,三星电子在公司战略方面做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经营核心转向自有品牌。这次转折点的本质在于,三星电子从此将从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三星深刻地认识到,数字化正在席卷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从模拟到数字,是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方向。与此同时,三星电子的核心竞争力也要从大规模制造,转向基于数字技术的自有品牌。

长期以来,由于模拟技术起步晚于日本企业,因而三星多年来在模拟技术上只能亦步亦趋。但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三星电子发现,数字时代的技术门槛并不太高,每个企业都有可能获得后来居上的机会,而不是像原来的模拟技术必须要经历长时期的沉积。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的“无所不能”给了三星电子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即全球市场有着很大的一个有实力和有兴趣接受数字技术产品的中产阶级群体,以及伴随互联网成长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人,这在三星电子转型中被定位成了目标群体。

在90年代初期,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就预见到了中国制造商将很快生产出比韩国更便宜的电子产品,于是他决定率领三星向高档产品方向发展。他带领管理人员用锤子砸碎劣质产品,高喊:“除了妻儿以外改变一切!”的口号。

告宣传,还是销售渠道上都给人以高档的印象。三星领导极力主张争取赞助国际重大赛事的机会,让三星品牌尽快变得家喻户晓。通往世界顶级品牌,TOP是惟一的一条路,所以不应怕风险,拿出深入虎穴的决心。通过1997年以来的TOP赞助活动,特别经过悉尼奥运会和盐湖城冬奥会的周密营销部署和频繁亮相,三星的品牌好感度一次次地得到了提升,同时三星作为“年轻、流行、时尚数字先锋”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星进行持续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化。这被认为是指导三星创新的圣经。

================
整个文章超过500k,没法上传,摘抄一部分,其实也是从三星主页上摘过来的

18

主题

1581

帖子

199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91
发表于 2007-6-12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7娃哈哈哭了给中国自由企业品牌战略打响了警钟

外来的都是狼。。。

崇洋媚外的思想在当前的中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也许你会说你爱国,也许你可能会极端的到处跟随抵制洋货的运动,但你骨子里不得不承认,很多领域,尤其是电子产品类,洋东西的确优越于中国国产廉价品。。。

一个洋人在中国骂中国人是猪,结果一中国人和他当街PK,最后双双进入派出所。事后,不到2小时,洋人大大方方的走出了派出所,而那个伸张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却领到了拘留14天的通知。。。如果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在韩国、在日本骂他们国家的人,你觉得事后结果会如何?


现在我住在广州花园酒店这边,满大街的高级外语鸡成天和老外打情骂俏。。。一次在KFC时我又看到了作呕的一幕,于是我随口喊到“高级鸡真TMD不要脸”~~恩,那个女人好象听到了,睁着大眼望着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7-17 1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