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23|回复: 7

[讨论] 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复制链接]

83

主题

281

帖子

3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9
发表于 2007-7-30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网上开始掀起一股“批韩热”。
是的。从2000年宇智科通代理的第一款韩国网游《黑暗之光》开始,中韩两国网游的合作至今已经整整七年了。
常言说:“七年之痒”,两口子感情再好,七年婚姻生活之后终归会转为平淡。
而最近一段时间,代理韩国网游的中国网游公司与开发商的官司连连,而很多企业上市所阻也大都是因为本身原创产品太少,基本以代理为主。于是,有人提出要和韩国网游“离婚”,要自由要独立。

我非常赞同中国网游要自主研发要独立,但我觉得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一件事情:为什么韩国泡菜到了中国不但没有“水土不服”,反而能永远走在中国人的前头,让中国的游戏公司一直被牵着鼻子走而不能自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的很多顶尖大作登陆中国却屡屡受挫,这又是为什么?难道中国人就只能吃泡菜不能吃西餐?


七年来,韩国网游(俗称“泡菜”)一直凭借其先进的开发技术和超前的游戏哩念,在中国网游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
《传奇》把MMORPG火遍了全中国,“网游就是打怪升级PK”的概念一直影响至今;
在所有中国人都跟风做MMORPG的时候,《泡泡堂》又给落后的中国玩家上了一课:原来网络游戏还可以这样玩;
正当中国人又跟着做休闲游戏平台的时候,《劲舞团》却又把“中型休闲网游”的概念摆在了中国人的面前;
这股音乐休闲网游热刚刚兴起,《跑跑卡丁车》又再次闯入了我们的视线......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网游发展所走的每一步,给我们“领路”的都是这位成天吃泡菜的邻居。
而相比之下,国内那么多游戏开发商,永远把握不住切入市场的时机,要么是做得太早,MMO最火的时候就做休闲网游;要么就反应太慢,休闲游戏平台都快退热了才开始拉班子建平台;唯一能有钱赚的就是紧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代理别人的成功之后赶紧做一款类似的,比如《传奇世界》和《超级舞者》......
在交了整整七年的学费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开始反思:为什么韩国人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的市场,还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了解过韩国网游市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与日本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网游市场与韩国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是游戏的普及程度,还是玩家对游戏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类型,完全都如出一辙:
首先,中韩两国不象日本和美国,我们没有自己的游戏主机厂商,更没有那么多针对其平台研发游戏的开发厂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定了我们的研发实力只能集中力量在PC平台上,也限制了TVGAME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同时,中韩两国的单机游戏都发展不起来,只能把重心完全转移到网络游戏上来。这和日本欧美也不相同,他们的单机游戏市场还非常强盛,很多游戏厂商根本不用考虑网游市场,单靠单机市场也能生存;
其次,正由于PCGAME和TVGAME在国内普及不起来,所以国内很多玩家都是跳过PCGAME和TVGAME直接接触网络游戏,他们对游戏还不是太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除了现在他们所玩的网络游戏到底还有哪些游戏类型,这就使得他们对游戏的接受程度还停留在没有主观判断,完全跟风的阶段;而经历过PCGAME和TVGAME普及教育的日本和欧美国家,他们的玩家则对游戏有着非常清楚地认识,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游戏,懂得自己去分辨游戏的好坏;
此外,缺乏PCGAME和TVGAME的“启蒙教育”,导致中韩两国的玩家对游戏的接受程度非常地低,太过复杂的游戏他们不会玩,太过深奥的游戏他们不想去深究,无论是打怪练级的MMO还是轻松娱乐的休闲网游,能在两国占主流市场的永远是那些没有太多内涵不需要太深入探究的游戏。而日本和欧美国家的玩家则对游戏有着更高程度的要求,他们玩游戏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更懂得如何利用游戏来充实自己;
最后,当然就是中韩两国历史文化的相似之处,相比欧美所推崇的DND规则,韩国人的奇幻武侠历史等题材更具东方特色,更贴近中国玩家的认知范畴。不可否认,西方的奇幻文学在中国已经开始慢慢普及,但相比土生土长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韩国的游戏厂商比日本和欧美,甚至比中国人自己更了解中国这片市场。
因为他们起步比中国梢早,而国情大致相同,就使得中国基本上就在沿着韩国人的老路走,他们当然比我们更清楚我们下一步要怎么走。
国内很多研发公司对韩国网游表示不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做游戏,做出来的游戏全是韩国泡菜;可事实上呢,韩国人很会做游戏,因为他们做的都是针对韩国和中国这两大市场做的游戏。
市场才是检验商品好坏的唯一标准!
电影有票房和口碑之分,票房高的不一定口碑好,口碑好的不一定票房高。
游戏也是如此,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一味地追求高品位高内涵只会曲高众寡,喝彩的人多掏钱的人少——我们是做买卖,不是赚吆喝,搞艺术也是要吃饭的!

韩国人就非常清楚每个阶段市场的需求变化,知道怎么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主动去迎合市场,这才是中国游戏公司真正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经过与韩国相处的这七年,中国的游戏行业能真正成熟起来,学会自己去分析了解自己的市场,而不是永远等别人来教你现在市场是怎样一个状况——市场是你自己的,却要等别人吃了第一口螃蟹之后才跟在屁股后面拣别人的残羹剩饭,不觉得可悲吗?

个人BLOG:http://blog.sina.com.cn/gamerwolf

18

主题

493

帖子

4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4
发表于 2007-7-30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国内很多研发公司对韩国网游表示不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做游戏,做出来的游戏全是韩国泡菜;可事实上呢,韩国人很会做游戏,因为他们做的都是针对韩国和中国这两大市场做的游戏。


就游戏是否成功方面

MAYBE做市场`比作游戏本身更重要些`吧`

83

主题

281

帖子

3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9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一款市场定位不准确的游戏,换成是谁做市场也卖不出去。

就好比去北极卖电风扇,你觉得能卖得出去吗?

33

主题

422

帖子

5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7
发表于 2007-7-30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游戏玩家也两极分化。
一类找不到好游戏,准备积极在向美欧靠拢。喜欢在观望。
另一类只找人多的游戏,越简单越好。。。

54

主题

2917

帖子

3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65
QQ
发表于 2007-7-30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Re: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king163sdo: Re: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游戏玩家也两极分化。
一类找不到好游戏,准备积极在向美欧靠拢。喜欢在观望。
另一类只找人多的游戏,越简单越好。。。


这点说的不错!

一类是:专门玩国外知名的游戏。
另一类是:玩一些简单易上手的游戏。

433

主题

4233

帖子

44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03
发表于 2007-7-30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吃泡菜的七年之“痒”是中国游戏领域值得超级反思的七年。为什么韩国会成为全球游戏圣地,还日益复杂和夸张.

批韩是特殊人弄出来的,为了保障靠廉价和无知的国产游戏圈捞钱发迹,但后来推出打倒韩国游戏的那批人发现国产游戏发迹太困难,又秘密投靠回韩国游戏.

其实在这个接近大炼钢铁和"红卫兵"式的批韩过程中,我们散失了很多向先进开发集体学习和引进的机会和时间,更散失了商务沟通的氛围,结果是很惨烈呀;
超越别人,就是忍辱负重得向先进集体学习和跟班,抓住全局核心,避免愤青和接近自傲的保留;与其批韩,不如向韩国新型游戏圣地学习,才是中国未来成为全球新型游戏圣地的机会.

59

主题

1490

帖子

14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96
发表于 2007-7-30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代理人家“劲舞团”,自己换皮做了个“超级舞者”被人家韩国人痛扁了一通,当然在国内反韩了,想问你,怎么在你靠人家游戏风光的时候不反韩,看你哈韩比谁都起劲。

LS说的明白,当大家都做红卫兵的时候,你努力学习,等恢复高考了,你肯定第一批留学美国,呵呵,这世界其实很奇妙,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你愿意做个被怂恿的蠢者吗?

76

主题

1100

帖子

11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7
发表于 2007-7-30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吃泡菜的七年之“痒”

历史惊人的相似,我们只是被幕后推动的愚蠢"愤青",打倒一切违背帝王指令的异教徒,他们都是狗屎,冲呀,小兵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7-18 06: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