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
1、以下内容,均节选自《左眼看游戏产业--南行纪事》,原址在我的17173Blog:http://dofor99.blog.sohu.com/,有兴趣的也可以去查看原文。
2、以下节选,是摘录了一些评论稍多而YY稍少的内容,没别的意思,贴到这边来,可能会有一些讨论,毕竟不少朋友觉得在我的Blog上讨论得不够过瘾。
3、以下内容,如果有兄弟要转载,则麻烦也把这个前置说明转载一下,毕竟有些东西,还是有些顾虑。。。
以下为正文:
A1、青黄不接的盛大
显然,潜龙是很喜欢做噱头的人,因此第一个感触,就是针对盛大。
潜龙在上海呆了五年,跟盛大或多或少的关系,也从01年底扯到04年,但毕竟那都是以前的事,从04年开始,基本上老龙对盛大的印象,就只来源于朋友的言谈、私人信息渠道和各方资料的收集了,所以别看我没事就说盛大,免费运营说,CSP说,游戏功略也说,但本质上,我对盛大的了解,只是基于外围的,并没有具体进到公司去看。
除了这次外,前次去盛大,还是因为要去起点中文网签写作合同,去了趟,在楼下看了看,甚至连楼都没有上去。。。因此这次到盛大里面去拜访朋友,有个主要原因也是想直观地看看盛大。
在我看来,盛大现在的状况,可以用青黄不接来形容,不论是SDG还是SDO,之前的人事动荡,让一些骨干踏实又有股权的中层被震荡出去,有些是套现了,有些是高就了,有些则是无奈离开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在一些主力中层的人力面,盛大青黄不接,虽然谈不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但在我看来,区别并不太大。
不可否认,和03,04年相比,盛大的一些高层,现在要成熟得多,理念也清晰得多,而桥哥的战略布局,在承受盒子的打击后,也显得更加完备,以前的中高层,现在大多也退到管理。。。。但正因如此,盛大的人才青黄不接。
原先的骨干中层,散的散,去的去,留下的说得直白些,都有些不思进取。。。。
近一两年跳起的,能力不详,处事不周,有勇无谋,带团队也有诸多不足。。。。
好不容易从外面挖进来的,难以融入,理念差异,文化区隔,做起事来缩手缩脚。。。
青黄不接的人才状况,最直接的危机,会来自三个方面:
1、决策的中庸
因为很难有人敢拍板,因此遇到一些决策的时候,不论决策者是谁,不论某某会支持某某,但在做一些直接决策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总希望能够撇清关系,总希望死道友不死贫道,于是对于一些事关产品死生存亡的研发运营决策。。。。总有人喜欢和稀泥。。。而勇于决策敢于下结论的,在一次两次三四次后,胆也会怯。。。
我也做过产品,中庸的决策,跟失败的决策,区别并不是太大。。。。看盛大现在的产品线,还有什么是值得夸耀的和敢于夸耀的?
2、无端的风险
欠缺掌控力的人才,以及欠缺掌控权责的人力,最直接的后果,当然是无端的风险。。。
盛大是一个家族企业,虽然经过了这么些时日的改进和修正,但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家族企业,新人核心中层或小高层,想要带入到家族式企业中,时间是漫长而难受的,因此就象决策中庸一样,在处理一些人、事时,因为欠缺掌控力,同时欠缺上面给的信心。。。。因此在进行一些事务,特别涉及到钱和人的事务时,总会有一些不必要的谨慎,或是不必要的困扰。。。。其实这样做,风险远比拿应当拿的,用值得用的,要危险得多。。。。
同时在处理一些对外关系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状况。。。因为处理具体事务的人欠缺担当,或是不敢担当,因此在具体事务上,一些原本不可能出现的风险,会出现在盛大这样的公司。。。
3、局限的发展
要人没人,做事畏首畏尾,外面的人难以融入,里面的人成长还需要时间和空间,高层不太可能跳下去做,直接让下面的人上来,又担心各种风险,想进一步,战略OK但战术却难以保障,战术OK,具体打仗的时候又会遇到下面的兵无法运用自如。。。。
这种状况下,危机就会源于盛大未来的发展,毕竟在诸多传统行业。。。人才的青黄不接,其实也就是公司的青黄不接。。。
唉。。。。其实我一直看好盛大。。。。
A4、官僚放任的网易
显然,老龙是个喜欢做噱头的人,因此今天的第一篇,说的是网易。
说起来,虽然在此次南行前,我从来没有去过网易或网易的任何一家分支机构,但我一直对网易印象不错,这种好感,主要来自产业贡献、门户价值和研发定位三个方面,而换一个角度看,网易手里也有着其它公司很难复制的营销模式,以及几乎不太可能短时间夺取的独特用户群。
此次在广州呆了近两天,从头到尾接触的,都是网易的人,活动范围也在网易附近,或许是因为靠得太近,看得太清楚,所以之前的好感,已经有些褪色,余下的,就只有对网易的感叹了。
回北京后,我也刻意接触了网易一些分支机构的朋友,聊了一些漫无边际的话,还好,总算是有些收获,把一些东西整合起来,对网易做一个我私人的评估吧,如下:
1、技术
显然,网易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家技术主导的公司,也正因此,整个网易的技术特色很是鲜明,主要的表现当集中在对内团队管理及对外洽谈合作两个方面。
这趟原本是没有计划到网易拜访,去广州只是见见一群朋友,但正好那天方便安排,于是就给自己挂了个用得不多的Title,拿了几张用得不多的名片,跟网易的两位管理者见了个面,说实话,限于双方对事务看法的差异以及个人准备的不足,聊得并不愉快,或者说,聊得并不投机。
与我强调一些理念和对市场的掌控不同,网易的两位朋友更多的是希望看到实际的东西,诚然,我对这种严谨的做法也很是认可,但相对生硬的约谈,一方面证明网易对中高层商务拓展培训的欠缺,另一方面也证明网易以技术为主的事实。
技术,往往更关注的是实力,纯技术面和逻辑面的实力,而忽视了一些无形的和不好量化的东西。
用下围棋来做比较的话,重视技术的公司,往往更偏向于占领实地,而忽视了厚势的作用,更不会去花时间精力和成本去建立起厚势。
用这个角度去审视网易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其实有很多东西就可以解释得很顺畅,包括大话、大话II及研发中的大话III,包括意外成功的梦幻,包括网易推广员体系,包括不如意的大唐和回炉的天下II……
不敢说技术主导如何如何不好,正如下围棋一样,喜欢占领实地的棋手,也有业余职业都入段的高人,但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而言,似乎前景有些迷茫。
2、松散
其实一直在犹豫,是用自由好些,还是用松散好些,考虑了一下,决定用带半贬义的松散,因为给我的感觉,确实有些松散。
站在个人和一些兄弟生活工作的角度,我其实很喜欢一个松散的环境,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空间,因为在这样的环境和空间里工作生活,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再对照广州相对安逸的生活。。。。感觉就跟天堂一样。。。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工作心态的放松和生活理念的变化,最简单的一句话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趟因为行程的原因,原本计划的成都没有成行,但想来,成都这个城市也有着类似的状况。
由于工作环境相对松散,生活状况相对闲散,就导致了研发运营人员在环境、工作、交流、心态等诸方面的放松,因为没有压力!!!
之前一直没有弄明白,这么多以前在北京、上海、成都的朋友,到了网易后就消声匿迹,从此人间蒸发。。。很少看到他们在网络上出现,也很少看到他们离职跳槽(指比例)。。。这趟实际接触之后,算是很清楚地弄明白了。。。问题其实就是松散二字。。。。
松散的环境,不错的薪资,相对自由的空间,扁平式的团队结构。。。。这些都让网易对人才有种奇怪的粘着力。。。。至于这种环境对个人的成长究竟是好是坏,那就只能淫者见淫,色者见色了。。。
3、扁平
其实这只是衍生出来的东西,因为技术和松散,衍生出扁平的团队结构。
其实,我并不认为一个扁平式的团队会是件坏事,但如果结合前面两点的话,这就不仅仅是坏事了。
扁平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从顶级,到底层,中间经过的梯次相对较少,扁平式的团队结构,是欧美IT企业比较常用的,也是技术人员比较喜欢的,因为那样才更能够彰显个人的特色和风格,发挥更多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在一段时间里,这个管理模式还是有成绩的。
不过,说句很不客气的话,扁平式的团队结构,不太可能适合中国企业,或者说,相比传统树状结构(一个人管理4-6个人)管理模式来说,能够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成效,会比同状况下的扁平式团队结构管理模式,来得更加优越,特别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项目,一些商业化的项目。
扁平式管理,在中式企业里,会导致两个不良后果。。。。没人负责和难以考核。
每个人跟领导关系都差不多,每个人都可以顺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导想法和理念,每个人都在照自己的兴趣做事。。。这在中国,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很懒散。。。而出了问题时,每个人都很有理由推托不负责任。。。。
扁平,其实是好事,只是看要在什么环境下使用。。。
其实关于网易,我还有更多想说和想表达的,但限于这个篇幅,权且在此草草结束,以后有时间机会,会考虑写一个更加深入些和实际些的东西。。。不如就叫《游戏攻略之网易篇》吧。。。
B1、躁狂艰辛的九城
没错吧,我就说老龙喜欢做噱头,看,今天第一篇,是九城。
很直接地说,我对九城的印象一直都不好,源头应当是02年先入为主的理念,毕竟那个时候,我们和九城的人,打起来虽然谈不上是寸土必争,但也有着一堆的私仇旧怨,加上九城一直走的营销路线和推广渠道,都被我们认真BS着,所以虽然之后九城努力转型,同时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独有的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对九城所持的态度,一直是不友善的。
以前也和九城打过一些交道,但更多是在商务面和竞争面,因此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对九城的不友善感觉,与我之前对网易的友善感觉,来源是一样的,无非是“产业贡献、运营方略和综合定位”这样的一些角度。
这趟南行,安排了半天多呆在张江,除了去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和盛大外,近在咫尺的九城,当然也不会放过。
从办公环境上来说,个人以为九城比盛大要稍好些(纯粹对比我分别去过的两个办公室,估计略显偏颇),不论是公位、感受、氛围。。。相比盛大的忙碌紧张,九城要轻松得多,这或许与产品线的丰满度有关。
不过这种轻松,只体现在办公环境上,从另外的意义上看,九城现在很是艰辛,虽然说精品战略已经初具成效,但这种成效的代价太过高昂了,即使用的是别人的钱。。。。说得好听是,我们也在用美国股民的钱。。。但从一个更为长远的角度上来说,这种艰辛,很快会凸显出来。
不过如果只是艰辛也就罢了,大不了回到从前,本来就一无所有,倒也不担心变得一无所有,辛苦一下,再怎么辛苦,上面顶着,下面不痛。。。但躁狂就不一样了。。。。躁狂只怕是全公司都必须承受的。。。虽然很多人感觉不到。。。
必须承认,接下WOW是九城走得最好的一步棋,而精品战略也算是杀出重围的杀手锏,但MU悄无声息的没落和精品战略中的时间差,却是九城的软肋所在,加上外有群狼窥视(哈,不信?看看巨人的登陆画面),墙倒众人推的事情,中国人其实还是蛮喜欢做的,于是问题来了。
1、可怜的WOW
燃烧的远征,已经变成了可怕的远征,02年的惨痛经历如今再现,虽然表面上看杀伤效果没有02年的明显,但深远影响,只怕比02年要更厉害得多。
02年的版号,用事后诸葛的角度看,跟当年传奇的外挂事件一样,制造难题的同时,也给了公司发展壮大的机会。
不过WOW的成功,赚钱加上市的同时,也引来了麻烦,现在这种可怜的境地,许多人看到了外因,但在我看来,内因才是主导的因素。
外因很容易看到。。。。WOW暴起,盛大退让。。。于是WOW被推到了一线,再也没有媒体说三道四的传奇,在五年多之后,依旧为盛大提供每天上百的利益,而被推到一线的WOW,则成了喜新厌旧的媒体新的标靶,想想也是,从02年开始骂传奇,骂了这么些年,网易和金山的东西,又不让骂,正好有个WOW,不骂他骂谁?
被骂的同时,配合纯运营(与传奇的半自主不同)和欧美游戏,落到06年下半年和07年,就成了一个更大的靶子,资料片拿不到版号,倒也不仅是有人在背后使坏。。。
至于后续版本的风波,说句不好听的,连资料片都遥遥无期,关注后续版本无疑是个笑话。。。。这跟很认真地去跟一个马上要净身的太监讨论生个女儿好养还是生个儿子更有前途一样。。。荒诞。。。
2、尴尬的精品
精品战略,战略是好的,呵呵,不过战术嘛。。。。
退一步讲,这样的战略,在什么市场环境下会是好的?在什么政策理念下会是好的?其实还是可圈可点的。。。精品战略在我眼中,最大的问题来自精品周期。。。。
想打时间差不是问题,想排产品线顺序,也不是问题,但问题在于政策干预及政策主导,在不同环境下,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纯粹靠战略,而且是那种制订完了几乎没办法修改的战略,在中国这个适合“混水摸鱼”的产业市场里,只会面临尴尬的未来。。。跟现在一样。。。
日OL开始滑了,数据,有空查查就知道。。。
Gay War里果然只有男人。。。一个只有男人的游戏,能长久吗?
GE?呵呵,去年就写过软文了,游戏完成度和品质,还在考验中。。。
轮奸?呃,错了,是伦敦。。。。不用太指望,跟GE有得一拼了。。。
RO2?Fifa?。。。
精品战略没错,但产品线没有建立前,核心忠实玩家群体没有整合融入前,谈精品战略,只是点一堆更大的火,烧更多的钱罢了。。。几款游戏欠韩国人的版权金,应当不少吧。。。我是支持九城坚决不给无耻的韩国人钱。。。但合同不知道是不是也支持。。。
3、迷茫的休闲
其实说休闲,可能有些偏了,应当是说非MMORPG,好歹也是把前网星的Team收了,总要做点什么吧。。。。
但,怎么做呢?
北京分部,只怕遥不可期,鞭长莫及也是用来形容这个的,特别主导性对比及入股方式,重现当年腾武腾仁的机会,也不见得小。。。
只看能够把一款只具备DEMO的产品吹到天花乱坠。。。。。噱头不错,但要真刀真枪去较量。。。只怕迷茫这个词,还略显婉转了些。
不要告诉我还有劲舞团,这个东西的麻烦,远大过好处。。。。就算最终运营下来,赚钱了,又能如何?玩家群体呢?忠实于九城游戏的玩家群体,何在??
4、无奈的研发
九城的研发从来都很无奈,尝试过不少的办法,也收购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团队,什么外包啦,制作人负责制啦,办法用了许多,但起色却是半点都没有。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简单,欠缺一个有足够权责,同时又有足够经验的核心,而这样的核心,显然并不是派个产品经理入驻到外包方公司就可以获得的。
经验不够,运营起家,高层欠缺研发制作的理念,没有足够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收过来的人,挖过来的人,又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这一切都让九城的研发,变得很无奈。
总的来说,九城还是有不少机会,也有足够好的平台基础,只不过这样的平台和基础,并不足以让九城持续快速发展,WOW的光环,还能够套多久?
想起九城相对宽松的环境,宽松就表示凝聚力的欠缺,一旦大厦将倾,谁会去扶?谁敢去扶?
文章长了些。。。。慢慢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