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帧感失准”是格斗游戏中最常见的最难以摆脱的技术问题
若是网战中 它更是近乎无法克服 这正是网战饱受质疑最重要原因和网战的诸多弊端的根源(例如:AB闪流)
2p倒地 1p以下轻脚打起身但1p帧感出现问题 出招时机不够精准 被2p升龙
第二次 2p倒地 1p会作何选择呢他是继续轻脚打起身 还是选择其他方式呢
是什么因素使1p选择继续打起身呢 除了保持战术多变的要求外又是什么因素使1p选择其他方式呢
下面我说一些比较初步的想法 请大家批评指正
2p倒地 1p必定将注意力集中在2p的起身动作上 然后在自己认为恰当的时机出招 这一点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 出招之后1p的注意力放在哪里?
如果1p对自己的帧感很自信相信一定能打到2p 那么1p之后的思路就是 判断2p是防御还是挨打
因为防御和击中造成硬直时间是不同的 (防御硬直时间长 击中硬直时间短)
1p的思维在为了区分二者而做准备
如果1p对想调整自己的帧感 他就会坚持“打起身”
之后1p会监视整个“打起身”的过程
起身-出招-击中(出招快了/出招慢了)
这样可以知道自己的错误之所在 是快了 还是慢了 快了多少 慢了多少
并且记住这个时间差 记住这个“研究成果”
下次“打起身”的时候 就不会系惊胆颤的了
游戏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玩家 在“打起身”失败后 一而再再而三的继续压
真可谓越挫越勇 他不是脑袋有问题 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他是在坚持不懈的研究和修正自己的“成果”
这显然是一种可贵的科学精神
居里夫人要是玩游戏 其“打起身”技术肯定精准无误
因为有强大的科学精神作后盾么 可以不怕吃亏挨打 不把握帧感不罢休
煽情和扯淡到此为止 呵呵 理论不是用来怡情的 它必须能指导实践
当我们清楚了玩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思维过程 就可以通过行为来判断其思路了
如果对方总是“打起身”失败 却坚持不懈的继续来过
我们就可以断定 他的判断集中在 起身-出招-击中(出招快了/出招慢了)这个过程上
他出招后 继续监控自己的动作 而不是监控对方的反应
如果对手 出招后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而不是放在我身上
我们决策的最佳答案不是很明显了么
既然他不关注击中与否 那么一般来说 他会相信我起身后防御
此时 我起身立即升龙 很可能击中他 (因为他 帧感调整阶段么)
如过不幸升龙失败 我还是会进入“受创硬直状态” 而不是他认为的“防御状态”
这可能会造成对手战术判断失误 或操作技术失误
所以 虽然处于劣势 还是值得一搏的
如果对手失败一次 下次看你到底就拉开距离了 这说明他放弃了“测试” 甚至根本没开始“测试”
同样的在清楚其心理过程的基础上 我们也可能找对最佳策略针对之
什么样的菜鸟 会根本没有“测试”呢?
玩游戏是很累的 特别是格斗游戏
不过 无论游戏对玩家的要求多么高 只要它还是游戏 就难以成为生活的重心
更多的时候只能在休息的时候玩玩 精力十足的时候 我们必须工作
等我们有了时间 精力也省不多少了(其实这个时间给让你休息的 目的还是为了工作)
所以 我从来不在道德层面上鄙视菜鸟 另外我也挺菜的
也许他们的天分和高手一样 只不过 生活中那些称之为操劳的事物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感慨一下人生 莫要见怪
生活就是一把枷锁 你还懵懵懂懂的时候 它就套在你的脖子上 驱使着你
跟随这大群的骡马一起奔跑 但你却不知道目的在何方 意义在哪里幸福是什么
对手出现帧感问题 我们要利用之 我们自己出现帧感问题也需要恰当的处理
在重要的比赛中 或者我们特别想赢的时候 不能浪费血量来调整帧感
这时候 只能把问题悬置起来 为了赢得比赛 只要不使用“打起身” 就可以了
虽然失去了一些机会 但还会太大损失
如果是抢5 抢10 或者几十分钟乃至数小时的连续对战的话 帧感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
在战术层面上 弱点毕竟是弱点 只要时间足够长总会被发现
有时是对手有意识的找到的 有时是攻防平衡慢慢移动过去的 不知不觉就形成了新的对战格局 形成针对你弱点的格局 这时候你越想回避反倒越被利用 最后形成一个悲惨的结局 让你承受
格斗游戏是精神高度集中 节奏超快的游戏 玩家的思路多集中在战术层面 、
注意力,帧感和距离感。。。这些复杂的过程都交由无意识来完成
要知道 即便在最简单的战术对抗中 注意的转换和集中 帧感及距离感的使用和调节 都是非常复杂
并且最重要的 这些过程都是难以察觉和说明的
例如骑自行车 人要如何保持平衡 左右脚如何配合 手和脚要如何配合 手脚和身体要怎么配合 转弯和倾斜角度要怎么配合。。。都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这些复杂的事情 并不重要 重要是是我们能否平稳的骑车
而在格斗游戏中 这些复杂的隐秘的过程 确实不应该忽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