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
搜索
查看: 3145|回复: 0

传播正能量 游戏界或许需要更多“公知”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790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358
发表于 2013-3-18 16: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日,“反网瘾专家”陶宏开又在微博上展开了针对网吧的猛烈抨击,除了把网吧形容为“网游鸦片吧”之外,更把游戏比喻成对老百姓的“精神污染”,将一些高校生沉迷网游的案例十分片面地归咎到网络游戏的身上。

  然而,不像当年杨永信“电击疗法”问世时那样轰动,陶宏开如今抨击网络游戏的微博,已经很少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回应。对网络游戏片面的言论打击似乎已经逐渐失去市场。


hxz0318gz01s.jpg


  不过话说回来,社会公众对游戏领域的关注减弱,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除了像陶宏开教授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为青少年敲响反沉迷的警钟之外,游戏界跟主流社会舆论界一样,需要更多的“公知”,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游戏。

  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即人们口中的“公知”,指的是以只是和思想为基础介入公共领域,去针砭时事的人,是学院知识分子生产出的学术研究和大众的公共领域之间的桥梁,可以让知识走出象牙塔,发挥更大作用。像韩寒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出现,给社会注入了一股懂得批判的正能量,活跃了许多民众的思想。

  而在中国的游戏界,向人们传播正确游戏观念的“公知”似乎从未出现。

  在国外,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大多数人的眼中,游戏一直都只是人们正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游戏特征、分析游戏行为,努力让游戏成为造福社会的工具。

  例如最近,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FPS游戏能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视觉搜索能力,让人能够更快地在复杂场景中寻找到特定的目标。而这项研究如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许可以帮助运动员们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或是帮助治疗相关眼睛疾病患者。

  相比之下,国内对于游戏的这类社会化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一部分“网瘾治疗专家”在撑起向社会公众传播游戏知识的重任,直接导致了“游戏”一词在中国社会被广泛“污名化”。

  如今随着游戏形式的逐渐丰富,它可以有锻炼脑力、激发创造力、缓解压力等数不尽的功能,而就因为许多人无法正确认识游戏,这些游戏身上本来应该发挥的好处,也跟着被埋进角落。

  或许游戏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它并不是妖魔鬼怪。用好这把剑,我么需要更多的社会知识分子,启发人们关注游戏的正向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与游戏相处,而不是像“网瘾治疗专家”们一样,一味的扼杀人们对游戏渴求的天性。或许,在中国的游戏界,我们还需要等待更多的“公知”出现。

来源:1717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

本版积分规则

????|????|????|????|?????? ( ?ICP?17032699?-3 )

GMT+8, 2025-5-25 08: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