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fu_071

[讨论] [转帖]从西游记和魔戒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复制链接]

14

主题

66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发表于 2005-9-14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从西游记和魔戒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佩服楼主渊博的知识,思考也很厉害,我觉得不管怎么说。好文章。毕竟你做了分析,而不像有些人什么也没有说到乱扯淡,我自己也水平不高,只有顶的份了。呵呵。

18

主题

212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发表于 2005-9-14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从西游记和魔戒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开发东方文化吧~~~~~

0

主题

46

帖子

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6
发表于 2005-9-14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从西游记和魔戒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花果山的猴子始终还是猴子

41

主题

2104

帖子

21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9
发表于 2005-9-14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从西游记和魔戒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呀……

20

主题

1425

帖子

14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0
发表于 2005-9-15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从西游记和魔戒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好文,绝对是好文!

二楼的,文化就是文化,有些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东西,社会背景再变它也不会变,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变的东西太多了,这篇文章中就提出了很多。

心理学家早就研究过,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不一样,中国人考察一样事物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它放到背景中去看,比如评价人,会说他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什么专业,什么城市,父母是谁。西方人则相反,他们更多的是评价这个人本身的能力、性格、外貌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发现中国人整体的考虑问题往往可以一次到位比较准确,西方人却更善于不断调整,在相同的时间内中西方人可以作出差不多准确程度的判断。

不是说这两种方法哪个更好,但的确有差别。差别就在于中国人不太善于把事物和它的背景分离,从中找出理论性的东西来。所以中国人早就发现了电磁现象,但没有电磁理论。像力的分解这种理论也只能在西方产生。中国人好不容易发现一点理论,动不动就和天人合一之类的联系上了。现在呢?动不动就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联系上了,要把它放到社会背景中去看,还要考虑它是否商业性,是否主流等等。于是思路就被禁锢住,在眼前的真理竟然也会抓不住。

20

主题

1425

帖子

14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0
发表于 2005-9-15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从西游记和魔戒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最近半年以来一直在酝酿写一篇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和游戏设计的文章,一直没有动笔,就是觉得题目太大了,想得还不成熟。

我来稍稍总结一下本文写出的中国文化特点吧!
1.论资排辈
2.权威至上,
3.人情关系多
4.追求稳定,追求和谐
5.功利主义

千万不要说论资排辈是封建社会的东西,论资排辈从几千年前至现在一直大量存在。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是影响中国文化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要求的就是社会稳定,人口流动性小。如果社会不稳定,人口流动变大,农业基础就会被破坏,社会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也会被破坏。而论资排辈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要素——你不用来争,总有一天轮得到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孔子要求的论资排辈。事实上论资排辈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虽然本来就够腐败了)——你没这个资格,行贿也轮不到你当官。论资排辈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个好东西。

权威至上和论资排辈的道理是一样的。而且中国人还有权威敏感,中国人哪怕在一群陌生人中间,或者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能很快找出谁是权威,谁不是权威。中国人对权威的存在十分敏感,甚至在权威面前会有心理失能,哪怕本来很有能力,在权威面前也会认为权威绝对不会错。中国人还有权威崇拜,权威往往会被神化,权威是万能的。还有权威依赖,什么事情非领导点头不可,自己是做不了决定的。

中国人人情关系多。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分几个层次:生人层次,熟人层次,亲人层次。在每个层次人情关系都是不一样的,而且界限分明。在每个层次里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也是非常分明的。前面说过,中国社会本质是农业社会,要求是个人口流动小的稳定社会,这也就造成了人际关系往往是熟人关系的小圈子。比如一个村子,人人都相互认识。由于人口流动小,大家行事必须考虑今后还要长期相处下去,因此人情在人际关系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讲人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以上所说的其实都是社会追求稳定。明朝对社会稳定的追求达到了极致,所以才会有贞节牌坊这种东西,也是对夫妻关系稳定的追求。按部就班,各司其职都是对稳定的追求。

但是有一点这篇文章没有说清楚:中国人各司其职是有人际关系范围的,关系越远越各司其职。熟人之间,亲人之间,相互帮助是一种义务,而且是一种被道德约束的义务。鲁迅就写过一篇文章,好像叫《兄弟》,说的是哥哥不知生了病还是出了车祸住院了,有生命危险,弟弟把哥哥的儿子接过来住,表现出很高的兄弟情谊,但是晚上他睡觉睡不着,因为如果哥哥死了,他要担起照顾侄子的责任,是很沉重的负担。如果不照顾侄子,又担不起社会舆论。后来哥哥的病好了,弟弟还被人赞扬,说弟弟对哥哥情谊很深,哥哥生病弟弟觉都睡不着。这就是中国社会舆论对传统道德的约束力。

在中国古代,考取功名是农民摆脱务农宿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最主要方式(其实现在高考也是)。农民子女需要整个家族的资助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考取功名,因此他考取功名以后扶助整个家族也就成了他的义务。这往往是造成腐败的根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功利性的,重回报性的,家族对这个农民子女的资助就是投资,考取功名后需要回报的。明朝有个思想家就对家族的人要他资助不厌其烦,最后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来对付——出家当和尚。

当然中国文化还有很多特征,这里不一一列举,但是这些文化和社会性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没有太大的关系,几千年前存在,现在仍然存在。这种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也许随着时代发展会慢慢变化,但可能不是一两百年能变得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7-4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