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meRes游资网授权发布 文 / 孙志超
前些天在朋友家里做客,夫妻加孩子三人和父母住在三室一厅,当时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们家竟然有3台小米智能电视(男主人本身是米粉)和一台较老式的创维电视。较老式的创维电视在父母的房间,客厅和另外两个房间各一个。
这四台电视机的作用分别是客厅观影娱乐,男主人玩主机游戏,给小孩配上DVD看卡通片和教育类DVD,老年人看央视节目,海峡两岸和钓鱼休闲类视频,功能明确。
我屋里的电视,当初玩主机游戏时还会打开,如今除了打开显得热闹以外毫无作用。连娱乐节目都在网上看,所以一个月也开不了一次。作为一个终端,而且是最贴近家庭用户的终端,存在时间和发展时间甚至超过了PC和手机,却遭遇今天的境遇。
之前做游戏时候,项目组里的一位策划,现在创业在做的项目是手游在电视机上玩。上次去他那的时候,看到满地的盒子和手柄……
后来他拉我帮着参研参研,所以特意了解了一些关于电视娱乐的内容,大体情况分几类:
1、做移动端和电视端互联的APP(悟空遥控器,类似各种XX遥控器)
2、做基于内容相关的硬件(新游手柄,北通智能手柄,VR设备)
3、做电视端相关的应用商店(当贝,小Y,游戏葡萄)
以上几类目前都有较为成功的案例,有的甚至快接近上市,但并没有感受到这些案例对电视造成的影响。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电视市场本身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市场,排除小米和乐视本身的互联网公司性质,整个市场出货量排名前十的电视厂商几乎都没有电视娱乐相关的任何作为,甚至有些厂商的商店内都没有支付功能。
相比移动端的热闹,电视整个产业几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每年总会有一拨人出来为电视生态造势,无一例外的销声匿迹或是拉到融资之后转做和生态毫无关系的事情去了。难以想象的是面对一个整个智能电视市场+盒子超过1亿2000万的覆盖,周边配套的设施几乎空白。专业的智能电视游戏研发CP竟然只有不到50家,每一家的研发人员也很少有超过20人的团队,且制作水准远远低于传统手游CP的平均水准。这和当年的智能手机其实有相似之处,在智能手机远未普及的时候,手机只是被人们拿来当作通话和听MP3的工具,再多也就是各种摄像头的比拼,再后来3G普及在线看视频和在线娱乐纷纷涌起,随着网络和手机硬件的第一次升级,对于手机功能的释放和需求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痛点,在大概两三年的时间里市场上一直呼出欲出一种新的功能机,这样智能手机的到来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现在电视的情况与当年何其相似,如果拿电脑作为佐证,当鼠标产生以前他只是个计算工具,当终端满足了既定功能且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定会爆发性涌起相关的周边娱乐功能。所以围绕着电脑这个终端设备我们亲眼目睹了他20年的发展史,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移动端作为一个便捷式的终端自然而然的占领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也同样衍生了可以满足我们生活需求的周边。
可以肯定的是,历史更为悠久的电视,在智能电视的普及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整个家庭环境的娱乐综合需求,这一点来说手机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为你不能想象一家人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着一个5寸屏幕的手机来娱乐,大屏体验仅仅只是电视的一个表象,作为家庭娱乐的载体,电视从小霸王开始就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层出不穷的主机和盒子等设备一直在丰富这些娱乐体验,但在我看来这远远没有发挥出电视全部的功能。这上亿用户是真真切切存在且对电视拥有更高要求的,缺乏的是合理的开启方式。
到了这里我另一个疑问产生了,为什么这么多大公司和厂家发展智能电视的生态,到现今为止唯一增加的只有市场上的智能电视存量。和智能电视相关的生态却没有太多的变化,无论是遥控器,手柄,VR设备,还是智能电视市场大厅,这一切都无法回答智能电视本身用户活跃度的问题。智能电视的生态到底需要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激活,看上去很茫然。
对用户来说,假设我买了3个盒子、2个智能电视、3种不同手柄和1套VR设备。那么我在盒子里看到的内容只有视频是最完善的,这也是打开电视的基本需求。然后在某个视频晚会上看到了电视弹幕,这也许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社交,可当我拿起遥控器想要输入弹幕的时候放弃了,因为用遥控器的拼音输入法来打字是一件反人类的事情。所以无论你是用电视遥控器,还是像小米一样用手机模拟遥控器都让人疯狂。(当然小米遥控器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接下来说手柄,扫描到电视的系统名称并连接发现我无法用手柄操作电视机本来的系统,只有用遥控器选择手柄相关的商城下载应用并且进入应用中,才可以用手柄作为操作端,我依然没有脱离开遥控器,甚至更麻烦了。同时每个手柄所支持的游戏寥寥数个,大作少之又少,可想而知一个通用大部分游戏操作的手柄是多么重要,然而这件事基本上不可能出现,索尼和微软如此牛逼的实力都无法让一个终端设备根据他们的手柄来做系统内容,或许手柄最好的形式也就是强化手机的操控而已,那么这条路已经断了。
第三方应用商店,从本质上来说电视上的第三方商店和手游的第三方商店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但智能手机行业本身是一个门槛相对低且还未形成垄断的新型行业,所有做智能手机的大厂商几乎都是以自主研发的手机系统用户为标的的,手机本身则只是一个工具。就算他们不做手机,他们的所有用户都可以完美转移到他们的智能电视,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洗衣机空调甚至净化器上去。这是一个几乎闭环的玩法,没有任何一个第三方应用商店可以搞定市场占有率前十的传统电视厂商,因为传统厂商是以卖电视机终端为核心的,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厂商里竟然有两个没有自己的用户系统,他们依靠每一台电视终端的自有ID作为基准来维护这些用户,就算未来他们想要来做用户系统,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和新的互联网公司小米或者乐视共享其用户。这意味着,任何电视上的第三方应用商店都无法解决通用性的问题,内容也不可能丰富,同时操作的载体所限,商店里所有的应用依然受限于遥控器本身,这条路似乎也没太大的希望。
我跟那位前同事交流时候,他给我提出的说法是这样——
联想手游CP当前的处境,几年来也许会有30000家CP拼杀到死,活下来的不会超过十分之一,那27000家CP的产品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这些内容放到电视上绝对足够引爆至少是整个电视游戏的生态。和主机游戏一样,大作本身并不能让主机本身活得更久,让主机活得更久的是制作主机游戏的厂商。大作只是市场的高端需求而已,电视游戏的生态也不会是依靠某几个手游大作仓促移植可以激活的,这必须是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这个方式必须解决以上所说的种种问题。
针对此事,我问过身边的很多做手游的朋友,他们质疑手游的用户和电视用户重合度较小,就算完美移植也无法确定是否能满足。而完美移植本身的成本是较大的,这一笔支出该由谁来承担。传统厂商肯定是不可能来承担,CP在身在手游圈都抱有侥幸心理,谁都认为自己用心做的产品可以杀出重围,更不会来承担一个不确定市场的负担,那发行会承担吗?现实是没有一个电视发行公司盈利足以承担每一款项目的移植费用,手游移植到电视上一般也是用最懒的办法生硬来做。
比如前两年的永恒战士在电视上只能用遥控器操作,我叫MT移植到电视上,强化一张卡牌足足需要用遥控器进行十多次点击,可以想象那些小团队的手游CP当局者迷,更不可能花心思来摸着石头过河。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对这件事情略有些乐观的态度。智能电视游戏的生态或许会有一点改变。手游存量大量过剩则解决了智能电视内容极度缺乏的问题,如果手游存量能够用一种简单而节省成本的方式,通用的操控,准确的用户定位进入电视市场,电视用户长期压抑的娱乐需求是一定会被激发的。也有人跟我说想玩大屏幕体验的人自然会买XBOX主机来玩,当然这是有道理的,可是主机和游戏都需要巨大的金钱支持,连一个100元左右的物理手柄覆盖率都达不到1%,更何况数千元的主机和游戏。主机游戏满足的只是极少部分的人群,绝对是小众专业的玩家。手游市场繁荣的今天,又有多少是小众专业的玩家造就的?这个显而易见。
移动端与电视端的互联或许是一个新思路,通过局域网移动端和手机端可以很容易且无延迟的互联,因为有电视的环境绝大多数都是有WIFI的,移动端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基准起到通用手柄的功能,通过独有SDK的方式,我们可以在移动端本身植入操控,支付,社交的功能。在继承了移动端操作习惯的基础上,加上电视的大屏幕体验,WIFI良好的无延迟响应,安卓的智能电视将会拥有一个及其广大的空间。这是一条充满了未知和巨大利益的路,一个上亿用户的集合体被各种历史原因和市场习惯封锁在一个大山中,这个用户群体需要一条路通到山外的世界。
针对修路这件事,悟空遥控器等类似产品只是解决了通用性的问题,也就是该修多长多宽的路他们仅仅做完了测量,锄头一下也没敲。物理手柄和设备仅仅是在山里设置了一些小型的驿站,所有人在驿站里可以休息,但路依旧没有,应用商店收集了一些外面的日用品,但山里的人依旧需要爬几十里上路出去买。
在我看来安卓智能电视盒子能够大幅度降低手游CP移植电视版的成本,随着智能电视硬件升级,会带来更好的体验,如果接入统一的SDK,移动端APP则可以解决通用性的问题,巨大的智能电视用户存量则可以完美释放游戏需求并以此激发更大的娱乐需求,未来的前景不可限量。
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设定一套规范的SDK接入流程,打造一款移动端与电视端互联的APP,获得大部分电视生产厂商的支持,给死伤惨烈的手游CP一个清晰的方法。哪怕这条路修的再简陋,只要修通了这条路,未来将会无比光明。但这条路能不能修好,要看创业者能不能得到足够多的支援,以及坚持的韧性有多持久。
相关阅读:2015电视游戏格局之变:整个行业趋于冷静与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