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31|回复: 1

《福布斯》眼中的中国VR设备:便宜是唯一优点 但技术不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72
发表于 2016-4-6 10: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随着VR头盔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国的企业也开始对虚拟现实这个新兴的市场充满了兴趣,随着大潮流,不少的中国厂商也推出了自家的VR头盔。相对比国外品牌的头盔,国内的VR头盔总的特点都是很便宜很便宜(这也好像挺符合国内市场),都说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VR头 盔所带来的体验并不是那么的好。其总的来说就是中国VR头盔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企业匆匆推出原型产品的目的是抢占市场,争夺早期用户。

a75deba772acd1b67d0c6b97d3f1e935.jpg

  在人们的预期中,VR应该提供沉浸式体验,观看者会感觉到自己成为了场景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于场景之外。但是我最近尝试的VR头盔没有达到这样的预期。我试用了乐视的设备,观看对象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有时干脆从视野中消失。

  虚拟现实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为了争夺粉丝,几百家中国企业纷纷推出原型产品,分析师说这些产品带来的体验无法让人满意。尽管如此,用户仍然掏钱购买产品,原因在于它们太便宜了。

  乐视的VR设备售价只有149元。这是一款头盔,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提供VR流媒体内容。暴风科技也提供了相似的产品,售价179元。在阿里巴巴淘宝网站,有些厂商销售的VR头盔甚至低到59元。三星Gear标价为99美元(约合人民币640元)。

  一些高端头盔虽然支持更丰富的内容,它们的定价却并不昂贵。深圳3Glasses的头盔定价2000元,上海DeePoon头盔售价1799元。这两款 头盔都是针对桌面游戏开发的,它们的竞争对手是索尼PlayStation VR(售价399美元)、Facebook Oculus Rift(售价600美元)和HTC Vive(售价799美元)。

  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先推出产品然后才担心质量问题。IDC中国高 级市场分析师郑熙说,中国企业希望能用原型产品吸引早期用户,从而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但是它们的技术落后于西方企业。郑熙称:“中国企业这样做是为了尽 快进入市场,它们提供的体验是有限的。”按照郑熙的预测,到今年年底中国出货的VR设备将会达到48万台,比2015年增长475%。

  乐视承认自己的产品并不完美,公司高管李代(音译Li Dai)说,团队正在开发新产品,它的技术更先进,提供的内容更多。李代还说,之所以早早推出产品,主要是因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VR市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足够庞大的。

  虽然观看体验难以令人满意,用户却迫不及待想尝试未来设备。25岁投资行业员工周彭华(音译Zhou Penghua)最近购买了暴风设备,他说:“有时影片不清楚,操作有点困难。我只是想尝试一下新东西,当更好的产品上市时我肯定会买一台。”

  中国最大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还没有动手生产VR设备,它们希望能利用新技术增强现有业务。最近,腾讯开始招募开发者开发VR游戏和内容。本月,阿里巴巴也 成立了研发实验室涉足新兴技术,VR在购物和娱乐方面有用武之地。阿里巴巴还投资了Magic Leap,它开发的设备可以在真实世界上叠加3D图像。Magic Leap估值已经高达45亿美元,但它至今没有推出任何产品。

  编辑点评:国内除了名的“各种仿”,虽然价格是便宜了,但是作为一款新兴技术的产品,其实技术更为重要,对于消费者来说体验感更为重要。中国在VR技术这一领域要走的还很长。谁都想要有体验好,价格低的产品,但是贪心想要低价,对于体验感方面总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相关阅读为何中国VR技术落后于世界

via:太平洋电脑网

声明:游资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游资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0

主题

371

帖子

12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3
发表于 2016-4-6 15: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总的来说就是中国VR头盔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企业匆匆推出原型产品的目的是抢占市场,争夺早期用户。
——呵呵,西方的牛逼技术又是什么?拉出来溜溜,别老放概念照片概念视频!
——说中国企业说抢市场争夺早期用户,这个更扯淡。哪有早期用户?只有被忽悠的风险投资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7-28 1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