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丹青

[讨论] 《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复制链接]

0

主题

40

帖子

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0
发表于 2006-8-29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丹青 楼主:)

  对于创意本身来说,是没有范畴的,广告、活动,甚至一些专利的发明,都离不开“创意”这个词,是否把您的标题改为《游戏创意实现方法学》更为妥当些?
  又及,事物都有共通之处,广告也好,活动也好,其创意的实现方法也都是有迹可循,有案可查的。当理论本身和实践相碰撞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火花。非常感谢能与您分享在创意实现问题上的理论总结经验。

0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06-8-30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对于楼主一说,我部分同意,不可否认,楼主的总结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关于游戏创意方法论》。
      然而,正如我们认识世界的实践一样,只有在科学的世界观直到下,科学研究才有突破创新,艺术也是基于自身的感受和认识总结。你以什么样世界观在认识世界,那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创意。
       世界的物质的, 那么坟堆上的灵火就是骨头里磷的自燃现象, 世界是意识的, 这灵火就成了鬼活,是一种意识的表现。
      然而, 我要说的,是不论哪种世界观,不论对错,都在我们人的心灵深处留下记忆。
      前者,重在让我们对其产生有了认识,后者,重在让我有了敬畏,人不可没有敬畏。
      话撤远了。
      但归结为,创意是世界观其下的创意。
      还要更正一点,创意不是,对过去事物的总结、组合,这只是其形式,更重的是对已知事物的再认识,是后现代结构的。这是你犯的最致命的错误了,你的《方法论》缺少的就是这个直到思想。
      我们整理自己创意思路,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为什么象棋一定这么摆放, 为什么象棋有大小,为什么就这么几格,为什么就一定要这几个子, 为什么……
      这些问题,就会导致,象棋玩法的不同。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世界观的改变,但是当你用这些问题,来重构这个游戏时,往往就是一个世界观的调整。
      原本的象棋世界是有大小,尊卑,当改成《翻翻棋》时,世界还是有大小尊卑,但是把每个角色的运行规则都统一了, 或者部分统一了,这样一来世界就变简单多了,为了增加不确定性,于是又引入一个运气的因素。
      这些游戏还不足以见证游戏的世界观问题,我们想想《魔兽》冗长的故事背景,无非就是在强调这个世界是怎么没创造出来的。为什么他们用重笔墨去写这样长的一个背景,起本质就是世界观直接导致游戏世界的构建。
      个人总结,我认为, 创意是在一定世界观直道下,对已知事物再认识的过程。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百个人做同一个题目的创意,会有一百种结果,原因就是,大家世界观不尽相同,各自掌握的已知事物也不同的原因。
      在这里,还要解释的是,世界观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和。想想看这和游戏多像啊,游戏就是一个世界嘛。
      还要请网友认识一点,各人之间的世界观不同,有别与世界观 的哲学倾向不同。
      我们每个人之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程度各不相同,当然是世界观也不同了。
      然而我们已知的世界观总的哲学倾向有两种这是不争的事实。
   

18

主题

44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5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谢谢挖美指正,令我肃然起敬。
我从来没有把世界观拔高到如此地步。这或许是自己思想上的拘囿,亦或是因为策划工作的本质,令我无论做任何事,都必须去进行条理分析,以追求最佳效果。
其实洒家以前也是个诗人,汗。
当然仍深刻记得这类神秘物质所具有的特性,灵光一闪,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境界,是每个做创作的人都梦寐以求的。
刻下反省,倒觉得自己流于贾岛之窘,却无贾岛之勤,更无太白之资。
一身匠气,境止于此!

另,挖美兄是否颇爱道家玄学。你对世界观的理解,令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0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06-8-30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不敢,不敢,我对道家 ,确实颇有“玄念”,私以为老子道学乃我汉邦之精髓,自古有 老子为纲,百家从章  之说,更有 ,孔丘学于老子,以”仁政“”有为“辩之,皆为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玄妙太虚之境界所俘,至其归,而 三日不语。曰:彼若游龙,翱翔太虚,我之奈何。
       足见,老子及其道家学说, 之深妙啊。
       然而, 我并没有,丹兄之所见更高。人生在世,学无定长,言出则理明,勤思则智通(交流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只要我们勤于思考,才是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本质)。
       愿结交丹兄为友,愿结交各位朋友。
      

0

主题

21

帖子

2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7
QQ
发表于 2006-8-31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确实不错

46

主题

678

帖子

6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4
发表于 2006-9-14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其实很多人都有很多绝佳的创意,但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卖意一亿,从根本上错误的认识了社会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创新启示录》

序:
   
    在序文里,我先说明我写此文的目的不是让你来赞同我,并以此来博得你的好感,也不是在努力证明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我在之前就没有打算这么去做,况且我只是在表述,并未论证。如果我的观点让你很反感,那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读我的文章, 但如果你最终用一种鄙视且带着怀疑我的眼光来揣测我的目的和意图, 那就免了,我的目的很简单,我写的这些仅仅是为了用极少的文字纪录我自己的观点与思想,既使我写的东西的确无任何实际的价值,但如果我通过文字共享我的思考的结果,让你从我干瘪而枯燥的文字中找到久违的趣味,这也不失产生一种潜在的边际价值而让我欣慰。或者你可能认这篇文章的确一文不值,你大可以提出其浅薄之处,而用你自己的思维角度写出一个关于“创新”这个广义的题材有关的文章来。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
     谈到用何种方式来写这篇文章,很多人写作是按顺序写下去,或者先写好逻辑框架。而我却并没这么做,我只要想到什么,随时马上在电脑上打下来,以后再慢慢去整理。可能这句话是我今天写的,而后一句则是我上个月写的。我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非常不善于写作,外部环境很容易影响着我的思维流畅度,错别字当然也会很多。可这样的好处也很明显,你看,这是不是一个典型开放式的结构?我可以随时增添我的临时想到的观点。对,现在的我可以跟过去的我交谈。现在这样的话,那你不用去找前后文严密的逻辑论证,因为这里面的确也没有太多的因果关系.仅仅只是用自身局限的逻辑,局限的视角,局限的思维在说,或者是说我在用一种可能比较新颖的角度去说一个模糊的泛性的观点,并非要证明我所说的就是真理。显然,我的文字记录的意义大于论证的意义。创新的过程,是产生新思维的过程,是探索真理的过程。如果得出了真理,那还有探索与创新的必要存在价值吗?
    很早以前我就对一位朋友说过,现阶段中国不缺少聪明人(在一定程度上聪明也是一种反讽),也不乏有思考的能力人,更不缺乏愤青(指自我精英主义的愤怒青年)。看来愤青的成分更多些吧。这里我并不是批评愤青,而是愤青应该只是一类人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的标志,但现在事实好像并非如此,我们未来的将要参与到创新工作中的青年,已经失去理智,到了只能、砸东西来发泄的缘故,或者软弱得成了躲在看起来安全却正在加热的锅里悠闲自得的鱼儿。
    我也有过愤青时代,但很短,大约只有一年左右,在这之后我又成为了一个正常人,我写此文时刚满24岁,正是现在中国大量愤青集中的年龄段.现在,至少在愤青看来一些可能会引起厌恶的事物,并不能使我内心里产生那种极端的情绪化,更不会像愤青一样在表现在行为上的偏执。并不是我不会关注这些,而是我用一种更理性,更有从更清晰的掌握事实的真相,并从本质上更大可能性的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探讨与研究,如果可能的话,我会用已经存在的事实来证明或者从更深远的未来来探讨我提出的问题所带来的价值和影响。
   

   
   

   
----------------------
创新的三种形态:

创新的个体-人

创新组织结构-参与创新的人的组成及其关系

创新文化- 创新的人 所处的环境


---------------------------


     
正文:




一:意识的觉醒


1. 从“***(某名人)说”现象开始

   什么是创新,我真的无法回答你,原因是我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我读过关于创新的书却忘了创新的定义.但是现在有一种工具很好使,你想的没错-就是计算机互联网。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创新”。 可以发现很多有关创新的消息,有的是写的学术论文,有的是学习性组织,这些东西烂多,都懒得去看,即使看看也没有用。原因大家当然很清楚,这些东西没有一个能在实质上讨论过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创新,不管政府怎样提倡,大叫“创新,创新” 而且有很多所谓权威专家写了N多的关于创新的论文。恩,你读我的文章的时候知道他们究竟他们所谓“创新”究竟讲了些什么。
     我是真的不知道,你知道吗?如果你觉得已经知道,OK,你可以不用读下面的内容了。因为你已经得到了你所要的东西,而我却没得到我想要知道的,就好像一个大学教授读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您老人家能读得下去吗。
     如果你不知道,ok! 我也不知道,我们都在同一水平上,这是我们讨论一切问题的前提。讨论问题的前提是:任何一方都没有比对方掌握更多绝对的真实。
   
     下面先我让大家先读一则我刚搜索到的消息:
    “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名校七大顶级大师论剑惠州,为期两天的惠州最高规格企业家论坛“打造学习型惠州——财智时代与企业竞争力”,1000余位企业家、政府要员齐聚市会议中心,空前强大的专家组合:教授+官员+企业家,思想激荡,经验分享,思维创新——一场不容错过的高峰论坛。 时间:2004年10月30、31日”
    其中演讲的内容有:  ""日"加一笔成什么字"  "如何用吸管穿透石榴"等.
    从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我的观点)1.认为创新组织就是学习性组织。2. 通过 ' "日"加一笔成什么字"" 这样的主题能帮助不懂创新的人.  3.这里都是专家学者权威人士.
     再在网上随便搜索一篇普通文章来读读. 发现没有,这些文章中的多处总会出现"某某某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之类的句子.
     
     然后再联系着那消息看看, 有没有发现点什么?  
  
     是不是好象都是权威,领导 在参与创新的活动,而我们的普通人都在引用他们这些权威所说过的话啊?
     
      难道创新真的是领导,权威,专家的专利?
     
     我再给你看一个台湾的网站 : http://www.innovation.org.tw/   名称为:全民创新运动
     
      呵呵~ 当我们的权威,精英正在讨论  ""日"加一笔成什么字" 的时候,我们的台湾同胞已经开始了全民创新运动.
      下面的我就不用继续谈下去了吧.
      
       既然承认了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深入探讨的切入点。
   
       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这个问题问个为什么? 从“大众为什么会喜欢引用权威的话”深入的讨论.
         
   问题:  大众为什么喜欢引用权威/名人的话?
(个人观点)
    不敢。中国人都不敢自己表达自己观点,却都要用某个伟人的的近似的话套着来用。这种做法还带附带用权威来压倒对方感觉,既然“马克思都这样说过,你还有什么可狡辩吗,难道你的观点比马克思的更正确”。恰恰,这种方法在中国最有效,因为中国人对权威的恐惧和崇拜,往往大过自身利益与观点本身的力量。这表现的结果为: 即使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引用某个伟人先说了类似的话来达到我自己的目的。如果没有某个伟人与我的观点接近的,那就没办法了,我会在记忆库里寻找一个与对方相反的某个伟人的话来反驳他,其实这并没有表达我自己的观点,我只是不愿意在论理上输了对方。  在这个阶段,中国人这基本上没有自由思想交流的土壤,所谓思想,无非是防卫自身的武器。主要是指文革后遗症类。
    不会。不会思考,脑袋里记住了各种各样的人的观点。在适当的时候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用,瞧,你看,多棒,我记住的越多,你越争论不过我。即使是处理事情,也要套用理论。比如要套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观,他总会从两个极端来着手考虑。我们对此做法正确与否不做过多的评价,但如果把一个实际上很复杂的问题都简化为两个极端来分析,没有认真思考而随便下结论,未免太草率,至少创新思维不是要两极的思考方式,而是要多面的思考方式。 这正是现代的填鸭教育后遗症-思维模式的固化类。
  以前有人说,越学越聪明,这恐怕不见得。 因为一个人的大脑能存储的东西终究是有限的,当一个人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记各种各样的堆成山的书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自己独立的去思考问题的机会。
   
(个人观点完)     
   




二.从文化历史中看清现状与追寻根源



   我们与欧洲不一样,欧洲封建社会从根本上是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当各种宗教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就会出现思想的碰撞,在欧洲古代战争,很多都是宗教战争,虽然只是打着宗教的幌子的利益之争,(这个在中国不可能出现,从陈胜吴广叫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开始,一直都在延续的是一种名目张胆权利的争夺,这也被后世效尤)  中国古代的大众都不喜欢宗教,因为那个东西没用,不能当官发财,要不就进入避世的佛教与道教。而思想的碰撞最终会找到两种或者几种宗教的弊端与不足之处,怀疑对方的宗教,才是思想碰撞的起源。这也导致后来出现了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后来科技发展,工业革命。
   你看,中国从秦朝的时候就实现了大一统,孔子的学说功不可没,汉朝把儒学发挥到最大的高度。从一定程度上,这种急速的发展,导致的是结构严谨,而无自发的更新力。至后来1000年后的明朝,中国还在原地踏步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的原状还会保留下去。当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刚刚萌芽,却又让中国赶上了二战。马克思的资本论在中国马上成为主流得力于农民,没有经历过像西方的工业革命的中国,这也是一种必然,靠工人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而在之后的几十年的中国***执政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政治与思想的不开放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直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这段时期就应该告一段落了。如果说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说,中国的老百姓上百年被压迫的社会环境加剧了急迫想抄近路的决心,但实际上这种体制还无法正常运行,至少世界环境内是不允许的,世界上决大部分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难道我们都要去消灭他们吗? 要么是被孤立。毛泽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方法,却不知道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恐怕他老人家看到如今资本主义如此盛行,不多来几次文革才怪。
    虽然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出发点是好,但是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清醒的人,去看清中国未来的走向。至于官僚资本的形成,这是必然,因为早期政府是靠官员的权力掌握着资金,而这种权力的强势又导致了信息对外的非透明, 这就是贪污腐败猖狂的最根本原因。
   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另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 "我们在教科书本上学的正是要反对我们正在走的路"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只要不是弱智谁都清楚。当教科书上的谎言很明显的时候,怎样让谎言不被揭穿便成为我们教育的必修科. 你看,谁都知道这个谎言,但谁也不在乎,因为我们正在做的高明的欺骗行为-我们的饭碗,正是拜他们所赐,欺骗何时成为一种全民的时尚了?
   当这种思维,这种道德成为了一种习惯,当这个环境下的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称为一种经验,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必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长大的绝大部分人。当学校的老师, 用一种含糊且明确的语言叫你给他送礼,要不然就不让你好过的时候  其实家里的父母也在鼓励你这样做,目的是想让你更适应这个社会。竟然后来还出现一本叫做《厚黑学》的书,在中国颇为畅销,在西方恐怕是稀罕的事。  
     
    我们的中国儒家文化从没教过人如何思考,只是列了一些条条框框(虽然这稳定了早期的中国封建社会) 比如 就有:"人之初,性本善" 的教条。但凭什么你就真的知道了人刚生下来性就善了? 我们需要有问这个问题的人,可是最终却没有。但读了这个就能当官发财。 而那些最终厌恶了官场的人,也有一条出路,就是本土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我不把这个做哲学是因在中国少数人中盛行的宗教从根本上有一大同,就是避世的人生观,显然这个是死胡同,进去后也出不来了。 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这些中国不是当官贪污发财,就是去做和尚、道士。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为什么只要读到这首诗就能让这么多中国人(只古代和现代人)在情绪上感到极大的共鸣?很显然这不仅是陈子昂的心情,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包括现代中国人在骨子里潜伏着的个人的自我在社会中存在不被认同空寂感。这与道家思想中“无为”的最终人生价值取向是相同的。(个人认为“无为”是最高的理想境界,而一般人都在不合宜的社会里把它误用了)无疑从哲学的认识层次来讨论,《道德经》是非常聪明的,但它没给中国人在精神上在现实中自我价值的体现指明一条方向。
     西方人把人分成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指人的动物属性,自我是人性,而超我则是神性。,中国人的层次结构应该为:本我,自我,无我。中国人没有“超我”。无我则是人的自然属性,可以算得上是生命体的回归。 当超我不能实现时,则直接迈向无我的境界,比如,入道或者成为佛教徒。中国的哲学体系和在中国流传的佛教并没有给那些苦苦在现实中追寻超我而未果的人一个超越自我的精神的"法门"(佛教术语,“方法、途径”与之意思接近)。现在我们也不要先考虑“超我”带来的经济价值与自认整体的破坏性。而仅仅只是弄清楚为什么这个特征没有在中国人整体里精神里凸现出来。
   所以,在中国只有两类人:“应世者”和“避世者”。一种是以物质为导向的应世者,他们用儒家的规范作为指导,在复杂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如鱼得水,这类人也就是指普通大众,但他们既不愿意思考也缺少一个超越自我的的精神做指导。西方人的确是有超脱精神,这与他们的宗教社会化的传统有关。普通中国大众可能认为觉得那是欺骗自己,为什么要相信一个从未谋面的缥缈的上帝. 他们儒家行为规范的束缚下,只需要追求物质的社会活动.这类群体是个庞大的固态的结构. 另一部分思考者却游离于这个结构之外,但他们缺少应对中国这个固态社会结构的超然的精神支撑,慢慢成为了避世者 .  前面的那首诗 正应证了他们状态. 如果是换成西方人在这种情况下则会埋怨上帝抛弃了他。于是他便开始藐视上帝,于是,就有了欧洲近代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中国大部分人对物质进行崇拜,缺乏对超我的精神支撑,当物质满足了需求,就停止了追求,成为享受者,他们当然不能成为创新者。而另一些隐藏着的“高人”,更像是在象牙塔里讨论高深的哲学、世界观,但却毫无实用性 。
     

    你发觉没有,中国现在就是这样的一种状况,这好比一个村夫撑着一根扫把,在一个发着臭味的水缸里一直不停的搅拌,他是希望里面的水更清澈些,不时的还加点石灰什么的,当然,就算加得再多,照样只是这样搅拌的话,这一缸死水终究还是臭死水。因为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让水不臭的这种状况。
   我们需要什么呢,现在需要的是一边排掉发臭的、酸的、有毒 的东西,另外,一边注入新的血液。这才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这句是废话)
   
   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制约力量究竟有多少,如果从制衡的理论去推导,当需求迫在眉睫的时候, 我们是否能形成一个具有创新的力量去跟守旧力量形成一种对峙,并最终凸现出来,而且这种凸现又保证这种加热只是会缓慢燃烧而不是突然爆炸。(在化学反应里创新组织对应为“催化剂”)
   在中国,创新应该就是一种全民活动。
   从根本上来说,在中国现代的文化大漠里,经济发展才是创新的唯一突破口, 别指望政治自身会自我创新。 很显然,中国文化没有自我更新的条件,也没这个能力,非得有东西逼着它这样,现在就是这样,那些搞文化的知识分子,过去的学术权威,他们已经躲得更远了,倒不时的冒出几个像“汉芯造假”的愚蠢至极的行为。这更显得他们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的懦弱和不知所措。让这些吃白饭的所谓的的“专家”骗子去见鬼。我希望我们中国的群众不要再迷信这个,除非我们的企业真的有能力创新的自主开发了,并且在国际市场上独占一份市场,并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这才是的创新本身的唯一的价值。事物的发展总有它自己的规律,如果你一定要说有一个上帝在指挥这些,让这些事物变得混乱或者有序,也并非不可。事实就是我们走捷径的时候失败了,现在重新开始且在进步,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创新的瓶颈,思维方法的瓶颈。   
    创新并不是高深的理论,它只是一种用来促进生产力的活动而已, 如果只是躲在象牙塔里研究理论,有什么用呢。   当然,要促进一个社会的推动力,往往是需要实用哲学来支撑。
   
问题:    一、你在这种封闭循环的迷宫里是否能逃得出来?
               压在孩子独立思维身上的三座大山 :
                 1、传统家庭的制约:大人的强制思维、 资源缺乏时自我权利的争执、行为的习惯校正。   
                 2、教育的制约: 受教育目的的自我认识、 教师行为思想的教唆
                 3、社会的制约: 生存的行为法则、


          二、在你走出来之后,是否能找到除了做个“隐士”的另外一种生存方式的可能性?
         
          三、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坚定的决心走迷宫之外不同的路?
          四、你是否找到足够支撑你走不同的路的生存哲学与心灵上的信仰?



三 从“我说”开始谈人性的释放
1. 我说
    我该说什么,不要引用名人的语句和观点,试着用“自己的”的大脑思考。
2. 我说什么?
    当然,我们大众并不是圣人,所以并非要你说的是真理,而是要找到关于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方法的切入点。
3. 思维的自发者
  本因人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只不过大众在精神与利益的驱使下造就了一个个的权威,也就是说当个人缺乏精神支柱或者无法思考的时候,而权威用来补档这个缺口,在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还可以进行责任转移的勾当,这个时候所谓的权威者成了替罪羊。只有当个人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成长起来的时候,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权威,每个权威都是普通人。 而是普通人都在赞叹自己的伟大的时候,每个人才有权在平等的条件下表达自己。否则,则是某类权力思想的不自觉的宣传者,而非自发者。难道我们还能等着靠别人来施舍我们?因为即使是施舍,无非是人类最粗俗的同情心的产物,同情心拯救不了我们,就如施舍给乞丐食物并不能改变乞丐自己本身的命运一样,这种有毒的东西只能加深我们藏在内心深处的忧郁,那些得意的旁观者正希望你做一个抛弃自我的自卑儿呢~!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彻底的拯救自己,那谁还能?

4. 我在思考
   我在思考,请不要打扰,(思考的环境)
5. 思考只是一种习惯行为
   

=================================================================================================




1.创新的个人主体  应该具备的特征: "超我"的性格表现特征, 泛性信息接收体,  分析思考者,上帝的遐想者,实用主义。
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时候是绝对相信自己的是在理论上灯泡是可行的, 如果没有被求证的理论与坚定的信念,灯泡是不会被千家万户使用的.
  创造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刚开始就不敢肯定这样做的价值,另外是不敢肯定能做到。
   -------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叫做成功学的激励讲座。就是通过讲师在台上大喊一些口号,比如:“我是最强的,我是最棒的”之类,虽然在现场演讲的过程中观众感受到了这种氛围,自我开始膨胀,但是,一旦这种气氛没有持续下去, 慢慢作为这种激励课的受体又会恢复原状。我在这里不是说这个没有用,只是没有宣传的那么大的用处,毫无目的的情绪高涨,并不能改变一个人,     因为很多处于自卑中的人并没有认真地自我审视,并在精神上找到一个可以支撑他的信仰,并沿着信仰走下去。看来人类最高的精神状态只有在宗教中才能得到最高的体现,我们需要一种超越的精神体现,这种最高的体现,便是“超我”的存在状态。
   
  只有确定了你这么做的意义,你才有坚定的信念去完成你是使命。创新本身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活动,如果你要想在你涉及的领域创新,必定要确定 是否该创新的方案结果产生的价值大于以前惯用的最佳方案。

2、信息处理
个人性格的差异影响从外界环境所接触到的同一消息的的信息关注点的差异,分析能力的差异使得对相同信息的处理与识别上的不同。

知识的作用:
  相对于超越,知识唯一的作用只是用来当作素材来使用、查阅,我们可以让它作为基础、起点,而不是目标。 知识本身对创新活动来说是毫无用处的,越是从全局上实现了创新的事物,所用到的知识就越少,创新的目的无最终就是为了摆脱已存在知识的约束,从而创造新的思想或知识体系并显出其价值。


2 持续不断的思想是创新的源泉。

圆的崇拜者- 由“圆”非圆引出的多边型似圆的哲学思考
科学的创新发展起源于人类对上帝的遐想。 只看得见的和看不到的,
事物存在的表现多面性。1寻找表现的多个属性,2事物本源的追踪

3.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成果,都是无数次尝试后偶然发现的结果。


4.创新的组织


---------------------
唯经验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为实用者的群体目光短浅,
作为思考者,却盲目前瞻,
这造成了实用者都按规定办事,不用思考
思考者只会瞎想、却不办实事。

     
----------------
困境能酝良 人的智慧。佛教里戒能生慧的观点。(引用)
-----------------
怎样思考:
发现超越的新思路:
(哲学命题讨论):  现在我们一般认同一种这样的观点:无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因子造就了现在的结果。
  我们要从中寻找什么切入点呢?(我的观点)不妨一问,  偶然性是否是必然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实际根本不存在偶然性。大胆的提出疑问,找到更新观点的切入点,无疑,一条崭新的路被你打开,并呈现在你眼前了。


--------------
谈逻辑的发散
逻辑思维对人发散思维的制约



   逻辑对人的思维的限制就是以前提条件命题为真为基础的,但恰好这个前提条件并不是充分或者说根本就不是真。逻辑原本没错,但它毕竟只是人的思维定义的产物,人的想象力又往往受制于这个逻辑思维本身的泛度。不仅是前提和结论,就连逻辑思维本身都是需要受到怀疑的。因为**, 所以,当一种新事物盛行的时候,他就已经过时了。
----------
信息面的不对称。
--------
怀疑-联想- 确立

一切创新思想起源于怀疑,
一些习
----------

没有激情,哪儿来的创造力呢。人性的解放,便给创造力施展的释放了空间。

----------。

   

4.文化沙漠


三. 寻找上帝

唯物,科学 与创新

其实世界上不只是有物质,其实还有你自己的"心",这个不同于别人的且永远不会被替代的思想,这个是唯一的.
    很显然,创新不是建立在唯物论 的基础上的,正像研究科学真正的突破口却并不是科学本身而是被称为个人的“心”的东西。








1.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自卑情结
   弱点意识:中国人在生活中总爱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来比较。
   谦卑,实际上是谦虚与自卑的合称。为什么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用。很明显,他们的意义都是一样的,心底很谦虚肯定是自卑的。 中国人提倡谦虚,所以中国人一般都很自卑(不一定,但鼓励肯定会加大这种程度)。 你看,孔子有句话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大概小学的教科书上就这样说,几乎成了教条。但这句话只提及到这个事实的另一方面,换个角度,那个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人,可能洽好在一方面可能我就是他的老师。老师并没有普遍性,只有我们需要学某个陌生的东西的时候,老师才起作用。如果说,用互相尊重来讨论,尊师应该从人的互等角度来看,并不是说只能学生尊重老师,而老师不用尊重学生。 要不又沦为另一个俗套,即 :学生为了表示尊重而给老师送礼,以此来博得好感,而老师则对没有送礼的学生给予他权利内的变相处罚,以赢得这个捞油水的机会。

   

2. 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当你说,底气不足代表你缺乏一个精神支柱。
  需要寻找你的灵魂,



四 创新的缘由



五 创新
创新活动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更新或者陈旧、腐朽的制约人类发展的东西。权威恰恰是制约思想的最有害武器。而作为创新的思想,首先就不能使权威成为他本身,要不创新的方法成为了教条,即用自己的方法否定了自己。这里我还要声明,我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仅此而已。



1.创新的个人主体  应该具备的特征: "超我"的性格表现特征, 泛性信息接收体,  分析思考者,上帝的遐想者,实用主义。
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时候是绝对相信自己的是在理论上灯泡是可行的, 如果没有被求证的理论与坚定的信念,灯泡是不会被千家万户使用的.
  创造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刚开始就不敢肯定这样做的价值,另外是不敢肯定能做到。
   -------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叫做成功学的激励讲座。就是通过讲师在台上大喊一些口号,比如:“我是最强的,我是最棒的”之类,虽然在现场演讲的过程中观众感受到了这种氛围,自我开始膨胀,但是,一旦这种气氛没有持续下去, 慢慢作为这种激励课的受体又会恢复原状。我在这里不是说这个没有用,只是没有宣传的那么大的用处,毫无目的的情绪高涨,并不能改变一个人,     因为很多处于自卑中的人并没有认真地自我审视,并在精神上找到一个可以支撑他的信仰,并沿着信仰走下去。看来人类最高的精神状态只有在宗教中才能得到最高的体现,我们需要一种超越的精神体现,这种最高的体现,便是“超我”的存在状态。
   
  只有确定了你这么做的意义,你才有坚定的信念去完成你是使命。创新本身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活动,如果你要想在你涉及的领域创新,必定要确定 是否该创新的方案结果产生的价值大于以前惯用的最佳方案。

2、信息处理
   
知识的作用:
  相对于超越,知识唯一的作用只是用来当作素材来使用、查阅,我们可以让它作为基础、起点,而不是目标。 知识本身对创新活动来说是毫无用处的,越是从全局上实现了创新的事物,所用到的知识就越少,创新的目的无最终就是为了摆脱已存在知识的约束,从而创造新的思想或知识来体现并显出其价值。


2 持续不断的思想是创新的源泉。

圆的崇拜者- 由“圆”非圆引出的多边型似圆的哲学思考
科学的创新发展起源于人类对上帝的遐想。 只看得见的和看不到的,
事物存在的表现多面性。1寻找表现的多个属性,2尽量去发现事物本源。

3.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成果,都是无数次尝试后偶然发现的结果。


3.创新的组织
  创新过程中,

---------------------
唯经验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为实用者的群体目光短浅,
作为思考者,却盲目前瞻,
这造成了实用者都按规定办事,绝不例外。
思考着只想却不办事,也不例外。

     
----------------
困境能酝良人的智慧。佛教里戒能生慧的观点。
-----------------
怎样思考:
发现超越的新思路:
(哲学命题讨论):  现在我们一般认同一种这样的观点:无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因子造就了现在的结果。我们要从中寻找什么切入点呢?比起用已经出现的逻辑来论证它,不妨一问,  偶然性是否是必然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实际根本不存在偶然性。大胆的提出疑问,找到更新观点的切入点,无疑,一条崭新的路被你打开,并呈现在你眼前了。

--------------
谈逻辑的发散
逻辑思维对人的制约
   逻辑对人的思维的限制就是以前提条件命题为真为基础的,但恰好这个前提条件并不是充分或者说根本就不是真。逻辑原本没错,但它毕竟只是人的思维定义的产物,人的想象力又往往受制于这个逻辑思维本身的泛度。不仅是前提和结论,就连逻辑思维本身都是需要受到怀疑的。 当一种新事物盛行的时候,他就已经过时了。

--------
怀疑-联想- 确立

一切创新思想起源于怀疑,
一些习
----------

没有激情,哪儿来的创造力呢。人性的解放,便给人的创造力施展的释放了空间。

----------




==========================================================================找问题的原因所在,不要只怪罪于中间现象。 如果问现阶段为什么中国人穷,就有人马上回答,“是因为中国贪官多”,虽然没有错,但是这样回答跟没有回答一样,因为这不是可动因素,即我们不能人为的改变这种现象。所以,我们要从更深的角度来谈论为什么,看清楚哪些是可变动的。



================


三.创新与权威之间关系最著名的行为悖论(关于创新组织的管理)
  为什么你越是鼓励创新却更加无效?
   
   即:你用“鼓励创新” 这样的行为否定了你要达成的这个愿望的本身的含义。
创新是个时髦的词,但你在未弄懂这个词真正的含义以前,请勿误用。

   相信压力管理的人相信这样的一种观点:*



========================
后记: 阅读完后,请回到文档第一页,<在阅读整个文档之前一定要了解的:> 从第二项开始看.

46

主题

678

帖子

6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4
发表于 2006-9-14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创新本身包含很多社会的根本问题,不是几个策划在这里说几句就能清楚的,用时间讨论这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多买几本关于创新的书了, 这样会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自己。
   
     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创意不得了,我劝你去写小说什么的,这个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干,而且不受干扰,成功的例子很多了,  比如 最近的叫做 《武林外传》电视剧的剧本来的,
     

6

主题

125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06-9-15 0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build UP or shut UP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6-9-15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先收藏再看..顶下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6-9-15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Re:《创意论》——我的创意值一亿!

做出来市场好就是1亿,否则。。。一文不值~~

同感同感

我只是一个路客,连"门外女"都不能算,但是看了以后觉得有些不实
个人认为还是实些比较好
[em10] [em10] [em10] [em10]ab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4-4-28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