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如今,我们通过键盘、鼠标和键位摇杆设定等日益同质化的手柄与游戏程序进行互动。可如果你走进一家街机游戏厅,不论是拳皇那看似简洁却又让人为之疯狂的摇杆与按键,还是配备了方向盘、踏板、甚至离合器的拟真度极高的赛车游戏,街机的多样性操作给人带来的兴奋还是不减当年。
1998年,Konami推出了一款名为《劲舞革命》(Dance Dance Revolution,以下简称DDR)的街机游戏,就算把它放在种类最为繁复的街机游戏厅里,它的外观和游戏方式都足以让它成为最夺人眼球的那个。
劲舞革命作为Konami音乐电子游戏产品线、Bemani中最知名的产品之一,这款游戏一经推出就在日本风靡一时,玩家手握身后的栏杆,跟随音乐和屏幕上的指示,在踏板上踩出相应的节奏,而游戏则会根据玩家的节奏和准确度给出评分。
依靠着独特的游戏模式,以及专业的DJ团队为之作曲,这款街机游戏吸引了大量玩家,狂热的玩家社群活跃至今,而Konami也在持续进行产品更新。
这款在日本本土赚足了人气的街机游戏,在发布之后的第二年,登陆了街机游戏的发源地美国,那里玩家团体的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
2017年2月11日,美国玩家Chris Chike在日本举办的第六届Konami街机冠军赛(Konami Arcade Championship, KAC)的劲舞革命项目中击败了来自韩国的FEFEMZ摘得桂冠。从1999年登陆美国,到2017年Chris夺冠的18年里,伴随着街机游戏的整体衰落,这款游戏也不可避免的褪去了辉煌,然而难以想象的是,Chris一举夺魁的第六届KAC比赛,竟然是美国玩家第一次受邀参加KAC。美国玩家的热情和Konami对美国市场的冷遇,简直就是劲舞革命在美国兴衰的缩影。
“劲舞革命就是当下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
劲舞革命在日本推出后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次年,Konami决定将它带到美国。
不出意料,这台8英尺高,闪烁着粉色和黄色灯光的街机,凭借着新颖的游戏方式和精心打造的音乐韵律,在商业展览上获得了一致认可。
然而其高昂的价格却足以让部分游戏厅老板望而却步。
在当时,一台劲舞革命街机的售价高达1.5万美元,同样的价格几乎可以购买两台普通街机,只有资金充沛的大型连锁街机店能够承担这份高昂的投资,而这些敢于为这台充满创想的作品买单的游戏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一位名叫John Bailon的游戏厅经理,起初还对引进劲舞革命充满怀疑,然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劲舞革命就为这家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游戏厅带来了4万美元的收益。这款游戏能够在美国取得成功也绝非偶然,除了游戏本身的因素外,在当时的美国,游戏厅里的游戏要么充斥着暴力元素,要么带有明显的赌博色彩,而能够让人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的劲舞革命,很快就让年轻人着迷于此,又免逃学校和家长的责备,John Bailon不禁感叹道:“劲舞革命就是当下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
Konami起初将美国西海岸和加利福尼亚州作为其开拓市场的重点,在取得了一鸣惊人的市场回报之后,很快就在整个美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美国的游戏爱好者纷纷寻找自己附近的劲舞革命游戏机,在踏板上挥汗如雨,飞快的挪动脚步,努力踩准每一个节奏,在最为经典的曲目“Paranoia”中,玩家需要在1分钟内完成180个舞步,而要想在最高难度下取得游戏的胜利,无疑要像练就一身轻功一般。在顺利的完成一首曲子之后,一位名叫Aldea的玩家甚至说:“我感觉自己像个明星!”。
至于如何能够恰当的表述这款游戏的风靡程度,2000年8月,《华尔街时报》的一篇文章就曾将劲舞革命称为“足尖上的卡拉OK”,这款来自日本的新潮游戏席卷美国的态势,让人不得不联想起同样来自日本的卡拉OK,它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塑造着当下美国年轻人的娱乐方式。
Konami的冷遇
“美国玩家的悲哀之处在于,找到一个游戏机让你兴奋至极,然而却发现向下键竟然是失灵的”
然而,这款游戏在美国的发展很快就遇到了阻碍。劲舞革命席卷美国的速度远大于Konami的供给能力,大量的游戏厅想要订购这台能够为其招揽钱财的游戏机,而正规的供货渠道远远无法满足游戏厅的要求,他们怕的是当他们收到Konami发出的游戏机时,一切都太晚了。于是,游戏厅的经理们便转而寻求其他的供货渠道,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街机,很快就填满了美国的游戏厅。然而通过这样的渠道购买的游戏机,不可避免的存在两个问题,首当其中的就是游戏机本身的质量,失灵的踏板让不少玩家垂着头离开游戏厅,在本届KAC比赛中取得第三名的美国玩家Felker就曾说过:
“美国玩家的悲哀之处在于,找到一个游戏机让你兴奋至极,然而却发现向下键竟然是失灵的”。
除此之外,购买二手游戏机,让美国游戏厅里的劲舞革命比日本本土的游戏机落后2-3个版本,在游戏版本的丰富程度上,更有着天壤之别,有人就曾统计过,截至2002年,日本本土总共发布了15个大大小小的街机版本劲舞革命,而在美国能够玩到的,只有其中的两个。
Konami对美国市场的冷遇更不止于此,鉴于美国街机市场的整体下滑,以及繁杂的法务工作,Konami甚至直接抛弃了大部分的北美市场,2006年的Supernova和2008年的Supernova 2这两个版本,就是通过第三方的分销商Betson进行售卖,尽管如此,美国市场所拿到踏板的质量却很难得到保证,这也让美国的玩家足够失望。
“让玩家留下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玩家社区”
官方的种种冷遇并没有让狂热的DDR玩家失去对游戏的热爱,这款街机游戏除了能让年轻人享受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的快感,更是成为了玩家们的社交空间。志同道合的玩家在游戏厅结识,切磋舞艺,并分享附近其他游戏机的位置,很快就形成了固定的玩家社区。一个位于加州米尔皮塔斯的玩家团体在这款游戏的历史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个玩家团体的核心人物是一位叫做Jason Ko的大学生,当时正就读于UC Berkeley工程专业的Jason希望他的玩家团体除了每周的游戏活动之外,能够拥有更多的社交属性,于是在2000年3月12号,Jason成立了时至今日都在影响着美国DDR玩家的ddrfreak网站。
在网站上,除了上传玩家团体聚会的照片之外,还会持续更新加州所有DDR游戏机的位置。不久后,类似的玩家社区网站也都陆续成立,比如bemanix.com, ddrspot.com以及teamgwailo.com等。在DDR的鼎盛时期,ddrfreak网站每天新增加的用户有50左右,每天的浏览量有10万之多。
DDR早年间的盛行,以及玩家团体的不断扩大,无一不归功于ddrfreak这类游戏玩家的网站,老玩家可以在上面讨论freestyle技巧,切磋分数,甚至商量下次聚会的时间和地点,新玩家可以通过这些网站学习游戏的技巧,并且最重要的是,附近的DDR游戏机位置信息在网站上一目了然。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从ddrfreak网站上找到美国各城市的DDR游戏机地址,甚至具体的游戏机型号。
正是得益于这些由忠实玩家所组成的游戏社区,让DDR在美国仍然拥有大量的追随者,正如有的玩家所说的:“让玩家留下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玩家社区。”
街机萧条时代的劲舞革命
时至今日,劲舞革命早已不像往日一样让年轻人趋之若鹜,很多人将它的没落归咎于Konami对美国市场的忽视。事实上,劲舞革命进入美国之前,美国的街机市场早已度过了它短暂的黄金时代。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之间,包括吃豆人(Pac-Man)以及任天堂公司的大金刚(Donkey Kong)在内的数款经典街机游戏机相继问世。1982年1月份,一篇刊载于《时代》杂志的文章记录了当时的繁荣的景象:当时整个美国游戏厅的数量曾经高达1万3千家,一个仅有1万人口的小镇,就曾拥有4家游戏厅,而这些炙手可热的街机游戏,每天都在迎接着熙熙攘攘的玩家。
然而,当我们揭开这层繁荣的面纱,就能发现其实大量的游戏厅很难真正实现盈利,游戏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游戏厅的老板却发现,他们背负巨额债务购买的形形色色的游戏机,很难帮他们挣到钱,而真正让虚假幻想上建立的高楼大厦,于一瞬间坍塌下来的,却是电子游戏巨头雅达利的一份失败作品。
1982年12月,雅达利斥资2100万美元买下了斯皮尔伯格新大片《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游戏改编权,并以其为蓝本推出了一款能够在雅达利2600上运行的游戏。雅达利最初计划卖出400万套,并且投入了500万美元用于这款游戏的广告活动。
然而,圣诞节过后,由于销量与预期大相径庭,经销商开始把没卖完的游戏返还给雅达利,据说雅达利用了新墨西哥州的一整个填埋场来掩埋未卖出的游戏。到了1983年的第二季度,雅达利母公司宣布亏损3.1亿美元,随之而来的便是诸多电子游戏开发商的市值下滑。
这场被称为雅达利冲击(Atari Shock)的事件击碎了美国电子游戏产业的幻想,随之而来的便是整个行业的萧条,直至1985年任天堂推出了NES主机以及经典作品《超级马里奥兄弟》,才让游戏产业得以重现生机。
劲舞革命进入美国市场的20世纪末,整个美国的街机游戏产业早已江河日下,家庭游戏机甚至掌机已经形塑了大多数玩家的游戏习惯,再加上劲舞革命本身相对小众的游戏受众,Konami对于美国市场的冷遇也不是不无道理,与其说劲舞革命在美国从兴盛走向了没落,不如说它的诞生就多少有些生不逢时的意味。然而在今天的美国,劲舞革命并未像人们所预料的,伴随着街机游戏走向衰亡,以Chris Chike未代表的忠实玩家,足以说明,这些由玩家自发组成的游戏社团,仍然活跃在太平洋彼岸。
正如同样参加了KAC比赛的美国玩家Lloyd所说:
“我们就像处在那阵风潮当中,那些大公司都不喜欢这种韵律游戏了,他们转而去投资酒吧,去做有奖游戏。如果我们还想让劲舞革命这款游戏能够延续下去,我们必须要用行动来证明我们的热情!”
via:别瞎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