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nautica》深度评测:一款海底恐怖沙盒生存游戏(下)
接上文
构筑一个世界
说完了评价的部分,让我来向大家正式的介绍一下Subnautica的水下世界。
如果你阅读过制作团队的更新文档,你会发现他们将游戏区域的组成单元称为Biome(生物群系),这是一个生物地理学的名词,是生物群落分布中地域特征的体现,多个拥有同一种典型环境特征的地区,出现了相似的相似的动植物群落,比如气温偏低的地方会有针叶林,炎热而多雨的地方则会有热带雨林,这种与地域特征紧密相连的生物分布,就叫做生物群系,任何一个构筑大型户外开放世界的游戏,都会涉及到生物群系的构建,CCQ在这点上就做的很上心,离赤道不算远的丹莫罗为何终年积雪?因为海拔高,非常科学。不过在大多数游戏中气候和生物群这些"背景环境"的差异往往被掩盖在更为突出的npc角色的文化差异之下,你通常不会关注那个弃誓者荆棘之心穿这么薄被你带到冬堡是不是冻的鼻涕直出溜,唯独当温度这样的环境因素也变成资源,或每一种地区的物种都带来了不同的材料时,我们才会关注这个,前者比如怪物猎人,你得考虑穿多厚带冷饮热饮,后者比如Minecraft,当然MC也是我之前见到的唯一一个玩家一直把"生物群系"这个学术名词挂在嘴边的游戏了。
一个Biome包括了一个基本的环境条件和与其相应的全部动植物种群,就Subnautica来举例,巨型海藻和生活在其中的吸盘鱼,潜伏者以及吸血虫等生物共同构筑了我们称之为绿藻区的群系,而这样的群系在Subnautica中有许多,包括了浅滩区,绿藻区,红藻区,蘑菇林,暗礁区,水下山脉,稀疏礁盘,大陆架,水下浮岛区,血油区,库什区,水雷区,蛇蘑菇区,失落之河,生命树,熔岩区,海皇监狱,浮岛和五指山这十九个典型的生物群系以及数种水下洞穴的小生物群系(当然游戏程序中对BIOME的定义还有一些区别,比如程序中水雷区实际上是包含了三个BIOME的,而差异很大的浅滩和暗礁区则都同属安全区SAFE),每个群系都有一套完整的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生物链,以及各自特有的生物,再加上不怎生态的人工建筑极光号和各种外星人遗迹,有可能是没做完的空白区域,还有作为地图边界的虚空,超过二十种各不相同的地图区域,近百种不同的动植物生态,再加上散落其间的极光号残骸,其他的逃生舱,其他幸存者建立的基地,各种零散的外星人建筑,分布在这个三公里见方,深至一千六百米的海域中。
当然实际的分布要更复杂一些,因为一个群系是分布在一个深度区间而非某个深度点的,最宽的如水雷区、血油区和库什区的跨度有接近400米
除去位于地图边界之外,被标记为"仅有浮游生物和利维坦级生物生存"的虚空区域The Void外,包括熔岩区在内的每一个区域必然拥有至少一种可食用的小型鱼类以及至少一种植物,大部分区域都有掠食者存在,少数危险区域存在利维坦级的海洋巨兽,这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活习性,非洞穴区域还会有飞船残骸舱段、其他逃生舱以及其他幸存者的基地,再加上每个群系所特有的地貌景观,可以说在世界构成的多样性方面,Subnautica已经给玩家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游戏中的生物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分为有害的、无害的和有用的三种(当然实际上有肉食素食寄生和植物四类,珊瑚算在植物里了)有的生物可以提供制造原料,有的可以食用,这些是有用的;也有些动植物目前仍是不可互动状态,一些应当是纯粹的背景,另一些则估计是功能设定没有做完,这些是无害的;而那些以掠食者为主的会攻击玩家的生物就是有害的了。这三个类别也有有些交叉的,比如潜行者和毒气鱼会攻击玩家的同时也会出产一些设备制造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剧情解析
在解析本作的剧情之前,我要说一下游戏背景的一条设定
Subnautica其实和Unknownworld旗下的另一款游戏Natural selection2(物竞天择2)共享世界观,阿尔特拉公司其实在物竞天择中有过出场,与Subnautica类似的建造器在物竞天择里也有,只不过能建造军用设施罢了(根据文档在一次"奥布莱西斯殖民地屠杀事件"之后,生存用建造器就不再提供比匕首更高级的武器了),而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在于——蒙古帝国,这玩意是物尽天择世界观下存在的一个当代势力,而不是成吉思汗那个古文明........当初我在海皇监狱的展柜里看到一把"蒙古帝国军刀"的时候心里舞草一声,心说这群外星人还去过古代地球的??结果接着我就发现了一个号称搭载着蒙古帝国大使尸体的救生舱......嗯,难道是大粽子?最后我在那个救生舱里发现了那位大使现场吟诗的录音.....于是我跑去查了查发现我好像想的有点多....
是的,那把蒙古帝国军刀就放在这里
由于没玩过物尽天择这里就不多说了,玩过的玩家可以自行将两款游戏的剧情互相印证,应该能发现很多东西。下面让我们回顾正题
Subnautica自从感染版本加入主线剧情后,经过几个版本的完善,已经走到了即将完结的地方,从已知的信息(比如创造模式建造列表中的火箭)来看再有一两个大的环节后,就能够完成游戏,离开这个水星球,结束深海迷航的求生之路了,所以我也能够给大家讲述一下我在这款游戏中发现的故事。
游戏的剧情包括了数个部分,而加入剧情的版本"感染",这个标题也就是整个Subnautica剧情的基本点,围绕着这个基本点的角色是其他的倒霉蛋儿人类,搞事情的外星人,以及背锅巨侠利维坦。
这个以感染为核心的剧情,并不复杂
在这颗星球上生存了一段时间后,当你用扫描仪进行自我扫描,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受到了未知病原体的感染,并渐渐的如你见过的许多海洋生物一样长出绿色的疮疱,渐渐的你会意识到这种感染并不是感冒或破伤风一类的普通伤病,而是与这次坠毁以及这颗星球的真相紧密相关的核心事件,是比那些利维坦更加危险的东西。
这颗星球当然不是一个风光宜人的潜水度假村,它实际上是外星人文明"先驱者"建造的,用于隔离一种危险病原体——卡拉F2病毒的隔离区,他们建立了许多自律设施,猎杀任何受感染的生物并击落任何试图进入或离开这颗星球的飞行器,而主角缩乘坐的极光号,并不是第一艘被击落的飞船,也不是最后一艘。
俗称五指山基地的外星人炮台
先驱者在这颗星球上设立隔离区的目的是相当清晰的:这颗星球上的巨大海怪海皇利维坦,对这种病原体具有抵抗性,体内的某种物质更是能够抑制这种疾病,先驱者希望通过对利维坦的研究找到解决这种疾病的方法,然而利维坦并不是那么好研究的,海皇利维坦在研究设施中日渐衰弱无法繁衍,而储存病毒的研究中心却在野生利维坦的袭击中发生了泄露,先驱者们只好启动隔离措施,然后撤离了这颗星球。
先驱者研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低估了利维坦类生物的危险性固然导致了最后的泄露,然而对"疾病免疫个体"海皇利维坦的认知错误,才是最关键的败笔,先驱者唯独没有料到这个免疫病毒的深海巨兽,居然不同于利维坦族群其他那些没脑子的野兽,会是一个有高等智慧的生物体,而她并不喜欢被关起来研究,她的不配合让先驱者的研究进展缓慢,最后不得不在发生泄露后放弃这颗星球。
后来,极光号被先驱者的自动炮台击落,我们的主人公来到了这里,在一系列冒险后海皇通过心灵感应联系到了主角,主角也渐渐的发现了这颗星球上隐藏的故事,她向主角提出了一个交易:帮助她,就能得到先驱者一直想从她这里得到的东西——治愈感染的希望。
游戏目前的剧情就发展到主角成功治愈了自己身上感染的疾病并关闭了防空炮台为止,而目前从官方给出的消息可以知道的是,下一步主角需要从极光号的电脑上找到火箭发射平台的图纸,并建造火箭离开这颗星球,这应当就是剧情的结局了。
在这整个剧情中"感染"链接起了几乎所有人(除了那些还没发现感染就扑街的小可怜儿):先驱者好死不死的带着病毒来到了这里,却因为研究中的手一滑被利维坦摧毁了研究设施导致病毒泄露,愣是把好事办成了瞎的;以德加斯号船员为代表的倒霉蛋儿幸存者,即便活过了各种艰难险阻,却遇到了卡拉病毒这个无法撼动的壁垒,德加斯号的三人组不断的潜入更深寻找任何可能的解决方案,最终倒在了利维坦的面前;而利维坦则默默的背起了所有的锅,好好好,都是老子的错,你们绑架我们老大也是我们的错,绑架我们家小孩也是我们的错,老子一家野兽你们这么招惹我我砸你点东西怎么了,非得搞的什么坏事都是我们利维坦干的似的,来来来我得跟你说道说道
那么这样的游戏怎么样来玩呢
在剧情方面Subnautica做出了主打探索的游戏常见的收集模式,主要通过收集遗落的数据终端和扫描任何能扫描的玩意儿获得的文档给出大量剧情信息,相应的在主线剧情的"对话"中其实给出的信息并不多,包括引导玩家的关键剧情——海皇的"千里传音"给出的也仅仅是一个坐标和几个似是而非的词语罢了。
说实话第一次见到这个画面的时候真心是吓了我一跳
除去解锁科技的碎片外其他可扫描物体(包括大部分生物)都可以产生相应的说明文档,只需要用基础道具之一的扫描仪扫描一番即可,这些文档可以给出不少有用的建议比如材料的用途,以及很多涉及剧情的内容(主要是在和外星人相关的部分),用扫描仪扫描每个可以扫描的物体也成了游戏的一大乐趣之一,一来收集文档本身就是探索性游戏的经典套路(也是一条重要成就),二来扫描这个事情本身也是有点挑战性的——比如不用静止枪去扫描死神利维坦这样....
其他的文档则来自于收集其他人遗落在星球上的PAD(如果你仔细观察,你查看各种菜单的UI和这些玩意儿长一个样)和数据终端,这些东西包含了更多的信息,有综述事件的报告,也有直观反映人物性格的谈话记录,除去主线剧情外各个逃生舱的PDA记录还生动的向你展现了各路幸存者的作死历程是怎么让你没法在这颗星球上找到另外一个人类的——在这个方面,游戏同样展示了一些幽默感,比如在你第一次挖到钻石的时候,AI会给你这样一个语音提示:
尼玛瞬间不想回到文明社会了,就让我在这片海洋终老吧....
这些文档目前任然在不断的添加中,尚有很多东西包括海皇利维坦这种主线关键角色都还无法扫描,而同样有些东西可以扫描但并没有相应的说明文档,不少遗落在地上的PDA仍然是无法读取状态,当然隔两天就更新一发的测试版让我对制作方迅速补完这部分内容充满了信心。
最后,给大家游戏过程的一些小建议
看完上面的部分,相信大家对这款游戏也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最后这个部分我将给予大家几条有助于游戏过程顺利进行的建议。
1:游戏有四个模式,其中创造模式不但不需要操心食物饮水氧气血量这四项基本属性,建造任何东西也不消耗材料和能源,所有设备无需能源供应即可工作,怪物也不会主动攻击玩家。其他模式除了标题界面提到的差别都是一致的。
2:用小刀砍削可以从很多东西上采集原材料,这个功能最重要的用途是采集植物的种子,采集可食用植物配合种植箱可以提供足够的食物和饮水供给,当然,大部分植物都是观赏植物。
3:新鲜植物素材和烤鱼是无法长久保存的,存放一定时间后就会逐步腐烂,不再能够实用,唯有腌制品和无法生产的压缩饼干可以长久保存。腐烂的食物可以丢进生物反应堆提供能源,当然,新鲜的也可以。
4:在探索极光号残骸时,焊接器、灭火器、切割机可以打开大部分通道,一些被杂物堵塞看似过不去的地方,也可以用冲击炮将杂物清理开。
5:只要有条件应该尽早进行极光号的探索,极光号上面有大量的物资和众多的科技碎片,包括关键的海虾号动力装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6:铜矿最大的产地在水雷区,踏浪者走过的地方会刷出存在时间很短的一些矿石,采集它们有很大几率获得铜矿,这是游戏中能稳定获得大量铜矿的最佳地点。
7:除去极光号内部和岛上的科技蓝图,其余科技碎片的分布严格遵循深度规律,一个深度区间内存在的科技是一定的,而且某个科技的前置科技所在深度一定不会比这个科技更深,比如有了载具舱才能造船,那么载具舱的碎片所在深度就不会比海蛾号的碎片更深。
8:建立基地时要注意选择供能,热发电需要地热资源,生物发电需要经常补充材料,太阳能电池夜间无法功能且随着深度增加效果会减弱最终在深海完全无法工作,唯独核反应堆可以在任意环境工作——但要记得那个核废料处理桶完全是个摆设。
9:驾驶独眼巨人号有个小诀窍,使用龙骨摄影机的视角来开船,由于独眼巨人号体型巨大,而驾驶位无法看到下方,底部和海底有无擦碰最好的判断方式就是使用龙骨(船底)视角了。
10:静止枪是游戏中的最强武器,虽然不能造成伤害,但可以无CD的将敌人定身,蓄力还能增加定身时间,带上几个备用电池配合小刀,足以杀死任何敌人。海虾动力装甲的战斗力其实没有你的本体高。
11:无人驾驶的空载具也是会受到攻击的,把船停在洞口然后进入残骸探险,等你出来准备进船换气的时候却发现船已经炸了而肇事者正等着咬你一口的事情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所以停船请确认周边安全。
12:大型海怪都是由一些特殊判定的,比如靠近海龙的手会被推开,低血量被死神利维坦抓住会直接触发吞噬攻击直接GG,而这些特殊判定...存在一些BUG,我就遇到过已经死掉的海龙推人,以及被定身状态的死神利维坦吃人。
13:出门探险一定要记得带上至少两三个信标,很多时候你都会遇到奔着某个特定目标去的时候发现半道有有价值的东西打算之后再来探索,或者背包已满却还有很多战利品没装走,此时用信标做个标记可以有效避免迷路,因为这个游戏中没有信标找到特定的水下地点真的太难了。
14::有闲工夫就点收音机听一听,收音机会接受到其他生还者的通信——当然你找到他们的逃生舱的时候他们自然是已经挂了,这些逃生舱之中和附近会有剧情信息以及各种科技物品可供收集。当听过所有逃生舱的来信后你就会从收音机中接收到阳光号前来救援的消息,嗯,阳光号,R.I.P
15:在能前往水雷区挖铜之前铜矿总是有点不够用的,此时可以通过制作焊枪(不需要铜)并拆出其中的电池的方式获取电池从而节省铜矿的使用。
16:探索区域最有效的方式是建造扫描室,扫描室可以扫描地形和区域中所有可以收集的材料/科技/特殊地点,还有两个无人机可以潜入危险区域并提供定位功能,使用扫描室芯片更可以将扫描到物品的位置直接标记在UI上。材料不够的时候用一套扫描室材料用完就拆走到哪建到哪同样好使。
17:游戏有自带的截图功能,按F11即可截图,这种截图方式会自动隐藏界面UI,但不会隐藏定位信号图标,这样截取的图片在保存游戏进度后才会存储,请记得保存游戏。
18:建造基地时要注意基地强固度,地基和加固板会提供强固度,而其他的组件则会消耗强固度,如果数值为负,基地就会漏水停工,所以基地必须有足够的加固板和地基。
19:鱼类同样可以在水族箱中饲养,可食用鱼类可以直接抓进去,其他鱼类则需要鱼卵,有攻击性的鱼类在水族箱中会失去攻击性,但如果从水族箱中放回海洋,那一样会攻击你。只有在水族箱里只有同一种鱼的时候,这些鱼类才会繁衍后代。
20:最后,在探索的过程中请保持自己的耐心,这对于这类游戏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via:NG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