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72|回复: 0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调研报告(2024)》:超8成家长默许孩子绕开游戏公司监管玩手游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303
发表于 2024-8-30 08: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8月28日,正值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简称“830新规”)三周年之际,每日经济新闻发布《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830新规”曾被誉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规范了游戏厂商的防沉迷机制,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登陆保护等做了明确规定。在新规指引下,我国未成年人游戏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在多部门的共同协力下,近三年我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政策俨然已成“全球最严”:《报告》显示,多家头部游戏公司主动加码防沉迷措施,国内未成年人游戏用户数、时长和花费呈现全面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尽管大部分家长知晓国家“未保”政策,但许多家长仍然未能利用好游戏平台提供的防沉迷管理工具,甚至主动帮助孩子绕开平台防沉迷监管,这成为当下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面临的最大问题。

头部游戏平台执行“830新规”更严苛,但未保机制科普宣传需加强

自2019年以来,游戏监管部门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政策五年进行了五次更新,管理要求逐渐严格、管理内容更加细致、管理级别逐步提高。

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规定,从禁止夜间提供,转变到更严格的周五到周日每日1小时提供,游戏付费要求也日趋严格。

对此,国内头部游戏厂商和平台普遍执行了较为严格的防沉迷措施,包括登录验证、充值管理、时间管理、风险提示等,并主动使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未成年人游戏保护,持续升级防沉迷系统。

例如,在登录注册环节,腾讯游戏把游戏充值限制从国家规定的8岁提升到12岁,网易游戏则对70岁以上注册时强制人脸识别。据腾讯财报数据,2023年一季度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和流水占比下降到低于1%,较三年前同期下降均超过90%。

微信图片_20240830083925.png

同时,从多账号监控到一键禁玩,头部厂商均向家长提供了监督管理工具。

为避免未成年人绕开家长监管、进行非理性消费,网络游戏平台除了实名认证、时间限制、消费限制、风险提示等未保技术措施之外,也采取了各种创新措施,诸如提供未成年人守护平台,协助家长更好地监护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

微信图片_20240830083939.jpg

针对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甚至提供代刷人脸认证等服务绕过防沉迷机制的行为,头部游戏厂商的打击力度也在逐年增大。

例如网易游戏通过智能识别模型,精准打击黑产工作室账号;腾讯游戏通过人脸识别"炸弹锁",构建全方位黑产防护网针对屡禁不止的租号黑产问题,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打击措施。

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游戏厂商和平台做了不少动作,但是家长层面对各家游戏产品配套的相应防沉迷机制的了解程度依然有待提升。

《报告》显示,仅5成左右的家长了解游戏厂商或平台的各项防沉迷具体措施,例如对游戏时长的限制等。

其中,许多低线城市的家长希望了解游戏厂商们提供的未成年人防沉迷工具,却因为比较高的学习成本等综合因素望而退却。

有公开报道显示,有一位40岁的母亲对某头部游戏厂商提供的家长监控工具充满兴趣,却因手机未联网而屡次登录失败。探究之下,发现她为避免移动数据产生的费用,通常关闭蜂窝数据服务。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众多家长虽有心监管,却受限于自身对互联网及智能设备了解不足,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这也从侧面说明,游戏厂商或平台对于游戏防沉迷工具的科普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如何提高易用性和普及率,成为摆在各大游戏公司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更好的帮助家长用好相关工具,才能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8成家长允许孩子使用成年人账号玩手游,超7成孩子知道父母支付密码

《报告》调研结果显示,玩手戏是孩子课余时间娱乐方式选择的“三号玩家”,排名次于与同学玩和刷短视频。

不过“830新规”以来,未成年人玩手游频次和花费有明显下降趋势,政府和游戏厂商侧的防沉迷机制效果显著。但在最重要的家庭监督环节中,部分家长在未成年人游戏登陆及充值环节存在监护漏洞,未能做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第一责任人。

在游戏登陆方面,73.8%的家长知晓自己的孩子曾有过使用成年人账号绕过监管玩手游的情况。在游戏充值方面,超6成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行为由家长完成,自己完成充值的孩子中7成是知道支付密码的,部分家长对支付密码的管理存在漏洞。

微信图片_20240830083940.png

在未成年人玩手游时间较长的原因中,48.7%是因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家长亟待加强未成年人防沉迷意识,重点是管好手机支付密码、“脸”和“指纹”充值权限。

超8成家长每日可支配陪伴孩子时间在2小时以下,工作繁忙或成家庭监管缺失主因

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家长与游戏平台公司是天然的对立面,在大部分社交平台上,控诉孩子玩游戏沉迷导致成绩下降、痛恨游戏公司诱导未成年人沉迷充值家长讨伐声量一直居高不下。

然而《报告》调查结果却显示,830新规推出后,相比政府和游戏厂商的行动,部分家长对“未保”政策从责任到认知再到落实尚有距离,部分家长未能利用好平台工具,默许甚至帮助孩子绕开平台防沉迷监管。

调研中,近8成家长知道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政策,超过6成的家长知晓大型游戏厂商或平台推出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但是仅5成左右的家长了解游戏厂商或平台的各项防沉迷具体措施,例如对游戏时长的限制等。

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有81.6%的家长默许甚至帮助孩子绕开平台监管玩手游,超6成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行为由家长完成。

既然大部分家长对游戏害处口诛笔伐,为何还会默许、或者主动为孩子玩游戏充值呢?

《报告》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家长允许孩子使用成人账号而避免系统监管的原因,主要是作为奖励,如完成作业、取得好成绩、各种表现好等。

还有一些家长们认为,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这也成为默许孩子游戏充值的一大原因。调研中,超8成家长每日可支配陪伴孩子时间在2小时以下,且该现象普遍存在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的一二线等城市,及部分低线城市。

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鸿沟尤为突出。许多由长辈照料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与关爱,玩游戏成为社交满足的重要途径。他们唯有获得手机时才表现得顺从。祖辈们常出于疼爱,无条件满足孙儿的需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和喜悦。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指出,“当前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的要点在于家庭、学校、社会、社区共同构筑防火墙,在硬性监管要求逐步落实的背景下,由技术性强制治理逐步过渡到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综合提升。家庭,应是第一道屏障。”

微信图片_20240830083941.png

2024年5月最新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 》作为国内首个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首次明确规定了家长在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中的责任划分。

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依照法律法规,配置了防沉迷措施,因为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那么,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建议责任比例为30%-70%,并由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

值得期待的一面是大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监管对防治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的重要性。《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解决或改善孩子过度玩手游,48.1%家长认为监督与管理最重要,其后重要的是游戏平台防沉迷系统建设、行业监管和学校教育和引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4-10-15 1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