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一周里,射击手游赛道上“杀”出了一匹黑马。
被7000万预约玩家期待的《无畏契约:源能行动》(下面简称瓦手),在8月19日上线后迅速冲到了苹果App Store免费榜第一,此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上线首周在新老游招数频出的暑期档中连续数日占据榜首,在畅销榜上最高拿下了Top6的好成绩。
与线上优异成绩相呼应的,还有瓦手在线下的热度,在重庆刚落幕的瓦二周年嘉年华活动中,瓦手惊艳亮相,并且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作为首秀后的第一场线下活动,瓦手的势能十足,为重庆注入了更多人气与活力,瓦手玩家的热情,也在线下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在重庆的街头角落,能够看到不少瓦手玩家的“抽象”操作,像挂着“热烈祝贺获得瓦手我方MVP”、“欢迎瓦手来战”等内容的秀MVP横幅,让路人频频侧目;而在重庆的各个场景中,也能看到三三两两瓦友聚在一起搓瓦的画面。这些现象不由得让人感慨:瓦手,似乎把重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瓦手班子”。
依GameRes看来,无论是线上持续走高的成绩和热度,还是在线下城市活动的火爆现象,都足以说明瓦手上线首周的成功。瓦手,似乎在朝着高于市场预期的方向发展。
为何瓦手能被玩家认同?
在瓦手上线的首周里,年轻玩家群体是其绝对的主力,并且在游戏内和社区中主动释放出了足够多的激情和张力。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瓦手为何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瓦手的玩家群体又为何如此热情?
深入解构瓦手的用户吸引逻辑后,能够发现和其“潮流”的产品形象以及让人上头的玩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潮流的产品气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年轻人喜欢追逐潮流,一方面是为了寻求认同,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我。而瓦手不仅懂玩家,还懂“潮流”。他们的“潮流”源于二者的结合,更在于对年轻玩家需求的精准洞察,也因此,年轻玩家群体天然就和瓦手存在着共鸣点。
虽说得益于游戏内鲜明的潮流时尚画风,瓦手天生就具备着“潮流”基因,但想要把“潮流”塑造成玩家对瓦手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回看瓦手从首曝到上线的宣发动作,内里其实在不断塑造产品的“潮流”特质,瓦手的“潮流”,并不是浮于表面的点缀,而是由内向外散发而出的气质,它不是靠着单一事件标榜的“潮流”,而是从游戏内外多层次塑造出来的形象。
拿上线时的宣发动作来说,瓦手邀请了在年轻玩家群体中知名度较高的王俊凯、周也、付航等明星嘉宾合作,产出了如“王俊凯带玩游戏”、”王俊凯来瓦秀直播”等极具看点的话题内容,快速吸引到年轻群体的注意力,并获得不少年轻玩家的高度认同。
在社交平台上,#王俊凯来瓦手秀直播夜#话题在快手上登上搜索飙升第1位;#王俊凯瓦手开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实时上升;#王俊凯教周也付航打瓦手#更是在多个平台上有热搜词条。
同时,瓦手也很擅长用主场化的宣发策略在节点造势,让玩家在线下最直观地感受到瓦手的“潮”味。
从首曝阶段的“地表最潮试玩会”,到行业首例秀场概念的定档发布会,瓦手始终延续着IP一直以来的潮酷风格,打造出符合IP调性的活动现场。在前不久的ChinaJoy现场,瓦手更是搭建了780m²展台,以潮酷的互动形式彻底点燃了玩家的激情,成为了展会上最耀眼的活动区域。
而在近期举办的重庆二周年嘉年华里,他们甚至做到了目之所及皆有瓦,全方位覆盖了重庆的各个地标建筑,打造出了城市级的宣发活动,甚至还带动了玩家社区的地域化二创,在线上形成了文化”可传性”的传播效应。
2、迎合玩家需求的发行理念
借由瓦手首曝至今的宣发活动,我们能够发现项目组独到的发行思路和成熟的发行能力,从这些活动的理念和成效出发,或许也能解释为何游戏上线一周热度不减。
其一,瓦手项目组在发行过程中总能精准抓住年轻玩家的喜好,并基于“潮流”的特质塑造新触点,在情感层面上和玩家达成共鸣。难得的是,几乎在每个宣发活动里,他们都能延续这种思路并找到最受玩家欢迎的形式,将活动成功落地。
其二,瓦手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了,观察瓦手的用户圈层后不难发现,玩家的组成不仅仅有那些被端游吸引、被IP吸引的玩家,还有射击玩家群体、竞技游戏爱好者,甚至是吸引到了游戏圈外的用户,一些原本不玩射击游戏的用户群体,在明星效应和潮流特质下也愿意主动尝试游戏,并且在里面找到触点。
其三,借助线上线下活动延伸,瓦手在游戏外为玩家搭建了可社交的场景,进一步满足玩家的社交需求。结合本就活跃的玩家生态,延伸社交意味着玩家在社区里的粘性会更强,玩家在社交场景中衍生出的梗、二创、攻略等内容也势必会反哺到文化层面上,最终形成独特的社区认同感,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闭环。
此前在瓦手定档发布会上,腾竞体育CEO、腾讯游戏无畏契约端手游发行制作人金亦波曾强调“致力于打造移动潮流竞技第一IP”。瓦手的底色,自一开始便是扎根于“潮流”之上,并在一步步发行过程中逐步为产品内核注入“潮流”基因,以此在产品层面上和其他手游形成差异化。
由此,瓦手上线后在社交平台的热搜不断,经常能够制造超出游戏自身内容的话题,并以此吸引到圈内圈外玩家的注意力。比如说二周年嘉年华中,周也、Amber、付航等明星嘉宾在表演赛上的亮眼表现成为了传播基点,#周也Amber电竞姐妹花#、#周也三杀#等焦点话题轮番冲上了热搜榜单,瓦手也借此吸引了不少下沉用户圈层的关注。
不过,独特的“潮流”产品特质和成熟的发行能力固然能够帮助瓦手在市场上找到正确的定位,将其市场价值最大化。但产品的成功,往往是发行和产品力二者缺一不可,跳脱出发行层面,瓦手至今热度不减的背后同样离不开过硬的产品力支撑。
3、让人越打越上头的玩法
“玩得太上头了”,这是不少玩家对瓦手的评价,即便对于此前未曾接触过端游和英雄战术射击的玩家而言,在快速上手游戏后也会产生这种感觉。
这主要得益于瓦手项目组扎实的产品思路。一方面,瓦手的玩法是经过端游市场长时间验证过的,可玩性自然不用多说,并且这种快节奏强反馈的玩法模式,也填补了移动端射击强竞技性的空白,给手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多巴胺冲击;
另一方面,瓦手项目组在还原玩法上做足了功夫,他们并非简单复刻角色、地图、枪械等资产,而是针对手游操作做了专项优化,将一些复杂操作简单化,以主动降低门槛的方式让手游玩家能够体验到英雄技能和射击带来的竞技乐趣。
为了适配手游玩家习惯,推出了自定义改键功能
不仅如此,针对新手的教学训练方面,瓦手也做得相当完整,具体来说,他们有意地将训练技巧培养体系化,让玩家的“每颗子弹都有痕迹”,达到“所练即所得”的成效,在训练和实战中带给玩家强烈的成长反馈和成就感,构成了“越练越有”的驱动逻辑闭环,奠定游戏可玩性的基础,进而在长线中形成用户留存的支撑点。
到这里,我想可以大致总结出瓦手上线首周爆火的逻辑了,它根植于“玩家认同”的理念,做到了玩法有深度,玩家有活力、社区有粘性,在游戏内外同步构建出了一条其它产品难以撼动的防线。这是它最有别于其他游戏的地方,也是能够让玩家在圈子里“越玩越上头”的源流。
全力投入建设生态,瓦手做长线的新思路
在行业的常规认知中,射击游戏玩家并没有很高的忠诚度——转移成本低、转移意愿高,玩家更容易因为新游戏的吸引力或者朋友的选择而快速更迭所玩的射击游戏。
所以对于瓦手而言,上线首周的平稳落地,只是吸引玩家进入游戏并初步留在圈子里的门票,想让玩家在长线中持续留存,甚至在长周期中做到稳定的用户增长,做好生态建设是关键所在。
好在,瓦手在生态层面上具备着先天优势。
首先,瓦端的巨大成功为瓦手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其发展成熟的生态也为瓦手前期注入了更多内容势能;其次,在IP一体化下,瓦端的梗文化和生态内容自然能够在手游上复用,此前瓦端便借助梗文化触达到了更多用户圈层,而凭借门槛更低、受众用户范围更广的优势,瓦手有望在手游市场上进一步扩圈传播,甚至是反哺瓦端。
再者,受瓦IP潮流调性的影响,瓦手的玩家群体天生就自带很强烈的创作和分享欲望,虽然上线不过一周,但瓦手玩家的活跃度和粘性,早已超越了传统的玩法驱动所能达到的效果。
根本在于,瓦手在游戏之外的生态内容很好地抓住了玩家的注意力,从游戏内到游戏外构建起独属于“瓦文化”的内容壁垒,让玩家自发地留在圈子里,甚至是主动拉身边的朋友进圈。
而本身就具备着出色的发行能力和精准的市场洞察能力的瓦手项目组,也懂得如何在生态层面上抓住玩家触点,并以此为基点,持续扩散活动话题效应。
这种发行模式,是从做流量到做生态的思路转变,它不再局限于单次曝光或短期转化,而是通过持续构建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将玩家纳入一个更具参与感和归属感的品牌生态中。
而从瓦手长期主义的目标来看,做生态的发行思路显然要更适配长线运营的良性发展,它不仅能够持续激活用户黏性,也能为IP的扩展延伸和品牌的价值沉淀提供更坚实的底层支撑。
对此,腾讯早就对外发布了3年持续投入15亿的生态建设计划,可以预见,在持续的投入建设中,瓦手生态在后续也将迸发出更高的价值,在长周期中为瓦IP构建出品牌壁垒,甚至有望成为腾讯在射击手游赛道上的又一个护城河。
结语
虽然才刚刚上线,很多发行策略的可行性要在长线验证中才能得出结论,但从短期效应来看,瓦手在市场上已经展现出特别之处。在瓦IP影响力的支撑下,它以更潮、更贴近年轻玩家群体的形式,在线上线下构建出可持续的用户生态,进而在电竞、社交、文化层面上形成复合生态,打开了移动端射击游戏发展的全新方向。
玩家对瓦手的定义早已不止在于一款射击手游,它是年轻人释放竞技热情的战场,更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的秀场。
文/朝闻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4LUDrDLcYXtKOG50eW_g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