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由腾讯游戏旗下广州独立工作室银之心(SGRA)开发的生活模拟经营游戏《粒粒的小人国》迎来首曝,以“‘身边的小人国’生活感,放大熟悉生活小美好、可以看见你所有情绪的小人国乌托邦”为创作宗旨,开发团队欲在本作中打造一个微观治愈乌托邦。
此前,GameRes游资网受邀参加了本作在腾讯广州大厦举办的“腾讯游戏小小品鉴交流会”,期间也和主创团队进行了深度交流。
先讲试玩体验:画风很惊艳,花海地图处处有惊喜
《粒粒的小人国》试玩环节,我主要体验了角色装扮、家园建造、花海地图探索和资源采集,以及暗星深井挑战。
试玩版开场即身处家园,玩家可以用缩小枪将原始规格的物品如太阳镜等缩小成可摆放的物件,同时腾出的空间可建造邀请粒粒npc入住的房屋(npc可以在地图探索环节中遇见)。
玩家可以通过建造系统装扮房屋,家具设计从造型上来讲都比较Q萌,有一种糯糯叽叽的感觉。(因为本人玩模拟经营游戏更多喜欢种植和跑图,所以建造这部分未有深入体验)
主角的装扮系统中,玩家可以自主选择DIY肤色、发行、发色、服装等等,造型选择丰富,逐一尝试乐趣也会有很多。
乌帕巴士可将玩家传送至探索地图,本次体验了名为花海的地图,玩家可在探索中逐步拾取相关的采集工具,比如弹弓、阳光瓶等等,并掌握如何用相关工具采集花蜜、花粉、阳光等资源。
从地图设计来看,开发团队在视觉引导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从郁郁葱葱的小路到视野开阔的花海,郁金香花群有苍天大树之感,阳光洒在花瓣上透过缝隙落下来,能给人以一种清新的舒适感。
一些细节上的,比如花丛中带着银光的葡萄风信子,玩家是可以抱着花柱摇晃互动,摇晃时还会有如风铃般的特效音。而巨大的花朵在主角跳起急坠后会打开花伞,抖动就产生了花粉可供采集。
主角与地图上相关物品的互动也就构成了地图初期探索的新鲜感,而跑图还会有类似于金币般的道具奖励,于是本人就尝试跑遍地图的每个角落,想搜刮出所有的惊喜。
花海这张地图其实不大,跑图结束后意犹未尽,于是笔者尝试打开暗星深井挑战。不同于明媚的花海,暗星深井在色彩色调上都会更压抑,场景上有很多颜料、涂画的设计,在一层又一层的挑战中,玩家可收集蓝色星星,但必须要注意闪避滚动的npc来避免伤害。而这其实就是开发团队设计的“倾听多元情绪”的挑战系统。
再讲访谈:“摇粒乡”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考
(1)立项灵感来源
《粒粒的小人国》创作起源于一个日常的片段,制作人在午睡中梦见自己变小,看到一切日常物品都变得很大,身形就跟闹钟般大小,叶子也能当作小雨伞。这种奇特的变小视角在团队内部刮起了强烈的讨论风暴,比如用蒲公英飞行,把牛奶盒当房子,甚至把尺子当成乐器,“小人国”的故事、独特的玩法和情感体验由此展开。
而《粒粒的小人国》的核心概念也由此逐渐成型——通过“变小”的视角,重构玩家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方式。这一设计理念贯穿了游戏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场景构建、角色设计,还是玩法机制,都围绕着“微观世界中的宏大体验”展开。
例如,游戏中主角醒来的地方是童年卧室的一张书桌——这个承载无数成长记忆的空间,在“变小”之后,化身为玩家的第一个家园。桌上散落的如键盘等常见物件,都被重新赋予功能属性,比如电脑屏幕变成游戏街机。这种将现实物品进行功能性再创造的设计思路,既增强了代入感,也让玩家在游戏中不断产生“原来还能这样用”的惊喜感。
(2)世界观建立
如果说“变小”是游戏的物理基础,那么“陪伴”则是其精神内核。在这个名为“摇粒乡”的微型世界中,活跃着一群被称为“粒粒”的原住民NPC。他们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灵魂所在,也是连接玩家情感的重要纽带。
根据开发团队介绍,《粒粒的小人国》目前已设计出超过100位形态各异的“粒粒”,以及储备了百万字以上的对话文本,玩家可以通过百种以上的表情、动画和生活情景演绎,在游戏内感受到千粒千面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每一位“粒粒”都不是扁平化的符号化角色,而是具备完整背景故事与个性设定的生命体。文案策划在采访中明确表示:“每一位粒粒都会有自己的设定,包括种族、身份、喜好、人际关系甚至内心矛盾。”
随着玩家与其互动的深入,这些角色的故事将逐步展开。游戏内置了一套动态关系系统,类似于“记忆解锁”机制——初始阶段,玩家只能看到粒粒的表层性格;但通过持续交流、完成任务或赠送符合其喜好的物品,他们的深层人格会被慢慢揭示。这种设计让NPC不再是任务发布器或装饰性存在,而是真正具有成长弧光的“朋友”。
此外,粒粒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社交网络。他们会彼此交友、合作完成小项目。玩家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日常对话和行为,拼凑出整个摇粒乡的社会图景。这种“生态级”的角色塑造,极大提升了世界的沉浸感与真实度。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中还有一个神秘物种叫“乌帕”——它们外形酷似小猫咪,却来历不明,行动飘忽不定。玩家可以在游戏初始阶段收养一只乌帕,作为自己的专属伙伴,并由此展开摇粒乡的冒险。
这些精心打磨的角色群像,共同构成了《粒粒的小人国》温暖人心的情感底色。在这里,没有激烈的战斗,也没有紧迫的任务倒计时,有的只是安静的陪伴、缓慢的成长与温柔的共鸣。
(3)美术风格
《粒粒的小人国》极具辨识度的美术风格,制作人将其概括为“富有生活感的风格化卡通渲染”。这一定义精准捕捉了作品的视觉精髓——既保留卡通动画的明快线条与比例,又注入大量真实生活的纹理细节。
色彩运用上,整体基调明亮柔和,饱和度适中,营造出温馨治愈的氛围。材质方面,以书桌为例,用写实质感的底层物理渲染将生活真实感表达出来,同时叠加一层类似“绘本风”材质渲染风格,与生活拉开一点差距以此增加趣味性。
服装与角色设计同样充满巧思。角色服装穿搭方面大概遵循几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穿搭如睡衣或者运动服;二是潮流穿搭,如充满时尚感的主理人;三是幻想系穿搭,比如女巫服饰。这些服装穿搭理念也会融入到粒粒,概括说来就是:不管是做什么样的衣服,潮流的也好,特殊情景的也好,日常的也好,就是锚定舒适感去做的。
(4)家园建造
在《粒粒的小人国》中,玩家的起点是一张普通的书桌。开发团队之所以选择书桌作为初始场景,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考量。“我们认为卧室里的书桌是一方可以自由掌控的空间。它是私密的、可控的,也是承载记忆最多的地方。”因此,当玩家以“变小”后的身份重返这张书桌时,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油然而生。
主创团队介绍,未来还计划拓展更多微观空间。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环境特征与资源分布,鼓励玩家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比如说种植玩法或许就会出现在窗台的盆栽里。
《粒粒的小人国》未来规划了许多生活玩法,比如说演奏、烹饪或者是跳舞。在家园建造、衣服装扮、粒粒陪伴以及生活玩法的各种组合之下,玩家可以体验到小人国更丰富的生活感和代入感。比如可以建造火锅店,和粒粒一起打火锅;以及建造舞台,和粒粒一起开演唱会。
(5)探索和资源循环
如果说家园是玩家的“内宇宙”,那么外部世界便是等待探索的“外太空”。一个代表性区域是“花海”,玩家可在其中采集花粉、收集露珠和阳光、结识新的粒粒。这些探险区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奇观,更是支撑生活玩法的重要资源来源。比如烹饪系统允许玩家使用采集所得食材制作料理,当然也会有种植系统,露水可能是种植浇水的材料。
也就是说,这些生活化玩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探索、建造、社交等系统紧密交织,形成一张有机的体验网络。玩家既可以专注于某一领域深耕细作,也能享受跨系统协作带来的复合乐趣。
(6)社交和商业化
游戏社交方面,主创成员指出,作为一款主打生活感的游戏,他们想做的是能够让玩家在探索、采集等各种日常行为中创造更多有效的社交契机,会更关注用户之间社交的质量,而不是绝对的好友的数量。
而在地图探索设计中,开发组更倾向弱动机或者无动机的玩家具体停留点,他们更希望玩家能够以沉浸式地探索小人国,甚至可以不以社交地方式去缓慢地建立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或者是规模比较小的社交关系。所有的玩法设计和表情、互动设计都是面向玩家直接能够产生长线的高频的接触和互动去做的。
一旦玩家们能在游戏中建立高质量的社交关系,或许未来还会有一些更进阶的玩法去承载玩家们日常的活跃和长周期的探索。
面对媒体们最为关心的商业化问题,运营负责人坦言:“我们现在不好说具体的商业模式,但基底一定是优先保障用户体验。”
不过,从现有信息仍可窥见其商业化蓝图的轮廓。首先,游戏计划与现实世界中的品牌及知名IP展开深度联动。制作人指出:“‘身边的小人国’本身就强调与现实的连接。”未来玩家或许能在游戏中见到经典潮牌联名服饰、热门动漫角色化身的访客NPC。
更令人期待的是“IP走出去”战略。当《粒粒的小人国》积累足够人气后,或许能与玩具厂商合作,将游戏中受欢迎的粒粒形象制成手办、盲盒或周边产品,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双向流通。这种虚实结合的生态布局,或许能强化品牌文化影响力。
结语
通过试玩和访谈,我们感受到《粒粒的小人国》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像是一封写给成年人的情书,游戏通过独特的微观视角、情感化的设计以及轻压力的社交互动,让玩家在熟悉的日常场景中,重新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并在与微小事物的交互中获得朴素而真实的治愈。它用温柔的力量告诉我们:幸福未必在远方,有时就在一杯茶的氤氲热气里,在一片落叶的脉络间,在一颗愿意为微小事物停留的心中。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sDnMcA6dqo7p_adVOrI0E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