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herosone

[原创] 我曾写过的游戏世界设定,唐三郭四也看过。(这里没写完)

[复制链接]

23

主题

3388

帖子

64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40
发表于 2014-11-8 23: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软科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优秀的软科幻作家都会有技巧的回避那些严肃的技术问题……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情节方面

102

主题

2443

帖子

76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3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3: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rosone 于 2014-11-8 23:22 编辑
卡特铁角 发表于 2014-11-8 22:58
实话说,跟你探讨科幻还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但是这是一个能量转化比例的问题,核能其实也是要携带的,只是能量转化比高而已。和你说的情况是无关的。
事实上核能火箭需要带更多东西,没错带的燃料是少了,但是引擎大了,核能火箭最轻的不是核聚变而是裂变,因为聚变需要加压。
所以我的设定是发射上太空后才转用其他引擎的,事实上你说的无工质引擎推力和对环境的伤害性都不适合发射火箭。
甚至可以作出运输机把火箭运输到一定高度再发射。
纯氧爆炸不是说在火箭内部,是整个星球的大气都含有高浓度氧。
能量结晶也不是矿物能源,而是把石油一类的物质再次高压压缩,形成一种同时具备石油性质和聚变性质的物质,它很稳定,但是能通过激光引爆,就好像通过“糖衣”来包裹引爆,因为它本身就自带“糖衣”,它的结晶模式。

[size=14.399999618530273px]裂变核弹的关键技术是向心压缩,核弹引爆时,裂变物质被包裹着它的常规炸药的爆炸力压缩成一个致密的球体,达到临界密度而引发剧烈的链式反应,产生核爆炸。这一切要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发生,对裂变物质的向心压缩必须极其精确,向心压力极微小的不平衡都可能在裂变物质还没有达到临界密度前将其炸散,那样的话所发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化学爆炸。 自核武器诞生以来,研究者们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设计出各种形状的压缩炸药,近年来,又尝试用最新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精确的向心压缩,“糖衣”就是这类技术设想中的一种。 “糖衣”是一种纳米材料,它用来在裂变弹中包裹核炸药,外面再包裹一层常规炸药。“糖衣”具有自动平衡分配周围压应力的功能,即使外层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压应力不均匀,经过“糖衣”的应力平衡分配,它包裹的核炸药仍能得到精确的向心压缩。

23

主题

3388

帖子

64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40
发表于 2014-11-8 23: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herosone 发表于 2014-11-8 23:15
但是这是一个能量转化比例的问题,核能其实也是要携带的,只是能量转化比高而已。和你说的情况是无关的。
...

现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有两个主要方向:
1、磁约束——用托卡马克装置产生强力的磁场约束超高温的等离子流体,以维持聚变反应所需的温度。
2、惯性约束——用高能激光束聚焦打击氘丸,氘丸外层包裹体极速气化产生极大的压力,导致聚变反应发生。

以上两种装置的质量也就几十吨到几百吨吧。对于星际航行的太空舰来说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好过携带几十万吨的功质啊。

点评

糖衣也可以用于聚变。  发表于 2014-11-8 23:51
最主要的原因是裂变会产生大量的辐射沾染,并且质能转化率不如聚变。  发表于 2014-11-8 23:33
裂变已经不是目前核能研究的主要方向了。  发表于 2014-11-8 23:30
明白了……你是在说裂变技术。不过裂变技术的质能转化效率比聚变低很多呢……而且裂变需要的重元素(原子量超过铁的元素)在宇宙空间中很稀少  发表于 2014-11-8 23:29
糖衣?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4-11-8 23:27

23

主题

3388

帖子

64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40
发表于 2014-11-8 23: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herosone 发表于 2014-11-8 23:15
但是这是一个能量转化比例的问题,核能其实也是要携带的,只是能量转化比高而已。和你说的情况是无关的。
...

如果有碳基生命,那么大气中氧含量不会太高——碳基生命需要氮元素多过需要氧。

纯氧环境……对任何有机体都是很危险的——别说导弹火箭了,就连偶尔自然发生的静电火花都有可能导致有机体猛烈燃烧。你可以参考若干年前在国内发生的几次高压氧舱事故。

点评

压力大到能挤出电子?我只知道泡利不相容原理的作用下,电子各自在不同能级的轨道上运行。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同轨道上的电子会被压到  发表于 2014-11-9 17:11
你看一下元素周期表会发现里面的物理特性是在某个温度和压力下的,高温高压下的话是可以挤出更多电子。  发表于 2014-11-9 15:36
硬科幻小说里面,除非是有把握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的东西,否则不要设定得过于另类。一不小心被读者抓到纰漏就前功尽弃了。  发表于 2014-11-9 13:12
好吧,生物化学这方面我也不太懂。但通常意义上的碳基生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不含氨基(NH2)的蛋白质太另类了点……  发表于 2014-11-9 13:11
但是氮不一定就要变氮气,而且也不一定要依靠氮作为分子链接,因为那个地方压力太大,即使电子多出一个也可以结合。  发表于 2014-11-9 00:09

23

主题

3388

帖子

64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40
发表于 2014-11-9 13: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herosone 发表于 2014-11-8 23:15
但是这是一个能量转化比例的问题,核能其实也是要携带的,只是能量转化比高而已。和你说的情况是无关的。
...

其实是用受控核聚变、人工黑洞提供能源最大的好处是在星际航行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获取“燃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好能是用宇宙空间中丰度最大的氕(也就是最常见的氢)来完成聚变反应。用化学燃料来完成恒星际航行有违科学常识——一是工质质量太大的问题,二是化学燃料的能量密度太小(化学反应的质能转化效率太低)不足以维持恒星际航行的能量需求。

如果你一定要设定某种人类非要不可的资源来展开情节。那么我建议把这个资源设定为某个高智能种族遗留下来的数据库。

对于能开展大规模恒星际航行的人类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事就是争夺矿物资源。

102

主题

2443

帖子

76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3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rosone 于 2014-11-9 13:50 编辑
卡特铁角 发表于 2014-11-9 13:31
其实是用受控核聚变、人工黑洞提供能源最大的好处是在星际航行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获取“燃料”。从这个意义 ...

这就和从中国挖稀土回欧洲一样,除了产地没污染,这矿甚至可以放在口袋里,给最小型的机甲提供巨大能量,在任何地方都有泛用性,这样的能量也不是你说要代替就代替的。安全,能量巨大,适用范围广。一件太空衣能装上黑洞吗?能装上聚变反应堆吗?
(后期会拿别的东西,但是不是数据库。)
自己提供能源是很有用的,假如在战场上由母船通过激光或者微波供能,很容易被探测。

23

主题

3388

帖子

64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40
发表于 2014-11-9 17: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压力大到能挤出电子?我只知道泡利不相容原理的作用下,电子各自在不同能级的轨道上运行——泡利不相容原理禁止两个电子占据同一轨道。

而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同轨道上的电子会被压到脱离原有的几率轨道,大量自由运动的电子称为电子简并气,这时物质的状态成为电子简并态。这个东东的压强跟通常所见气体压强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质量小于1.4倍太阳的恒星在最终耗尽燃料将成为白矮星,其内部的物质处于电子简并态,电子简并压可与其自身引力收缩抗衡。

压力再大一些(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电子简并压无法抵抗引力收缩了,电子则会被压入原子核,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此时原子核的原有结构也已不复存在,整个恒星成了一大团密集堆积的中子——这就是中子星。

理论上,压力继续增加,大到连中子也扛不住了,中子就会碎成一堆各种各样的夸克——称为夸克星。压力再大……最后连夸克也扛不住了——恭喜,你得到了一个黑洞……

但实际上能达到电子简并压的地方,别说碳基生命了……就连各种元素都无法维持其正常的形态——电子被挤出来了,原子核密集地堆在一起。比如氢气,在这种状态下会变成一种奇怪的形态——金属氢。

据说木星和土星等气态巨行星内部有金属氢,那那个位置显然不存在碳基生命——蛋白质的结构早被破坏了……

102

主题

2443

帖子

76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3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7: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rosone 于 2014-11-9 17:57 编辑
卡特铁角 发表于 2014-11-9 17:30
压力大到能挤出电子?我只知道泡利不相容原理的作用下,电子各自在不同能级的轨道上运行——泡利不相容原理 ...

H20就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共用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也就是氧原子在高温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并和两个氢原子共用电子,在更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失去6个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用电子也是可能的,也就是H6O,常压下没法形成的化学反应在高压下是可能的,查了一下氮有7个原子,而氧有8个。一般来说失去6个电子这是在很大压力下形成的了,一般能失去的都是最外层的少数电子。复制一下
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最多7层。
每层最多2n(2)个电子
第一层 最多2个
第二层 最多8个
第三层 最多18个
第四层 最多32个
第五层 最多50个
第六层 最多72个
第七层 最多98个
其实现在的电子排布实际上排的最多就是32个
因为还有其他条件的限制,例如最外层不超过8个
次外层不超过18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电子层数越多约束力越小。


所以在高压下的生命未必需要氮,甚至大部分电子移动几位也是有可能的。

23

主题

3388

帖子

64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40
发表于 2014-11-9 17: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herosone 发表于 2014-11-9 13:45
这就和从中国挖稀土回欧洲一样,除了产地没污染,这矿甚至可以放在口袋里,给最小型的机甲提供巨大能量, ...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稀土不是能源矿。现在稀土珍贵是因为大量的电子产品要用到强力的永磁体。而制造这种永磁体需要消耗大量稀土。


正题:
如果你坚持要写硬科幻,那你就要做很多细节设定来限制了……
比如黑洞发动机/核聚变发动机难以小型化,以及难以小型化的理由;
还有这种神奇的矿物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能量密度(把裂变材料都比下去了);
自然条件下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能量密度的物质稳定存在(这很神奇啊,它居然没分解或者爆炸?);
如果是生物产生的就更加奇怪了——生物是从哪里获得了巨大的能量以至于能在体内合成这种高能量的物质?消耗那么多的能量来合成这种物质又不利用,对其自身有什么意义?而且其所处的生物圈居然没有分解者来利用这些高能物质?
……
如果是硬科幻,上面这些东西都需要解释……


另外,如果说只发现这个行星上有这种为小型飞船/机甲供能的矿石,它怎么可能被大家争夺?以一颗行星上的储量就足以引起人类政局的改变么?以人类已经能进行大规模的星际航行这个背景看来,这太不可思议——几只舰队多进行几次星际航行所消耗的能量估计也足够吸干一整颗恒星了……一颗行星上所有的能量物质加起来也不比一颗恒星的万分之一吧?

或者说,你这种矿物不是能量物质,而是一种特别优秀的储能材料。这样还合理一点……
或者干脆就是稀土矿吧。

102

主题

2443

帖子

76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3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7: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rosone 于 2014-11-9 18:11 编辑
卡特铁角 发表于 2014-11-9 17:56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稀土不是能源矿。现在稀土珍贵是因为大量的电子产品要用到强力的永磁体。而制造这种 ...

它是聚变材料,只是自带糖衣而已,黑洞无法小型化是很正常的,假如黑洞太小会自己瓦解的,聚变所以无法小型化是因为小型聚变加压不足,输出的能量还不如输入的能量。水母合成它不需要消耗能量,反而它会伤害水母自身,所以水母才制造出糖衣来包裹。

我们知道一个生物的基因,只需要维持这个生物繁殖就算完了,所以一个基因对年轻的生物好,对老年生物不好,是可以被遗传的,所以水母不需要破坏这个代谢物。
水母并不是一个天然物种,它是被制造出来的,在后面的剧情有,但是这里不打算透露。这个星球上的一切物种都不是天然的,除了人类。
还有这三个不是国家,只能说是联盟,事实上这种物质的需求就是供应给核心人物享乐,还有战争,它改变了以往战争的格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8-28 03: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