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71|回复: 3

十年生死两茫茫,谈创业,多思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72
发表于 2015-5-5 1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1222356477,1842827049&fm=21&gp=0.jpg

  GameRes游资网发布,文 / 喷子哥

  很久前就想写篇文章,想了很久,似乎自己还真没有什么能够拿出手的东西跟大家进行分享的,思来想去,既然要写就把这几年跟着创业团队的故事拿出来分享下吧,可能不同的大环境和团队构成都会有不同的创业道路,没有想过给大家带来什么创业指点(因为至今自己还没真正成功),不保证有什么干货,只是想更加客观些的讲述创业这些事。

  我工作的地方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一个三线城市,提及河南省很多人都有着不太好的印象,对此我不做过多表态,只在这里列举了2013年和2014年河南省的,科技范畴的经济指标(来源于国家工业信息部),所有在这个省份的业内人士都知道河南省的整体科技实力很弱,但是到底有多弱,又究竟弱到了什么地步呢,那我们便用这份简单的数据来说一下,首先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河南省有244家技术信息类服务企业,2014年增长到了287家,就表面看来数据还算不错,但是详细的数据呢,有50%以上的信息类服务企业集中在省会郑州,而且其中有65%以上的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主要为挂靠企业、外资企业、代理品牌服务等),再看下经济指标,跟邻省对比来看,似乎比河北省要高,但是有帝都在那摆着呢,湖北省产值是河南省近6倍,山东省是其近17倍,就连四川省都是其近十倍,仅一个成都就抵得上整整一个省份的信息技术指标,其它地方就更不用说了,那为什么呢?首先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的基础在,想完成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另外,真正的科技扶持还仅仅是停留在各种科技园区,真正的为科技企业起到扶持作用的政策少之又少(仅仅是让大家有个概念,不过多吐槽)

  那么再说说我们这个三线城市的环境,13年真实存在的挂牌科技企业36家(当时网络统计数据,可能会有偏差)技术性外包企业15家,代理有近10家,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的第一个老板在政府的号召下回乡创业了(解释一下,我于2014年底离开上一家公司,进入了现在的公司,也是在新公司半年后发现了创业公司有着很多相似的特点,才以此为题材,两两相对应写出这篇文章),不要问为什么这些老板明知道当地的环境这么恶劣还要选择回来创业,当老板的肯定都不是傻子,面对北上广日益抬高的硬件成本和人员成本,回乡创业自然也有其独到之处,外部环境简单讲就是“贫瘠”。

  那么再来说说业内环境,记得13年对科技行业的信息关注的不多,不过身边发生的最多的就是各种的微信营销会议,一时间微信在群内大红大紫,当各种老板和工业巨头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的时候,工业转型和实体转型的革命浪潮来临。

  前边跑的有点远,到这里便开始分析创业公司的相似性(由于创业的各种变化合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下边将直接对我所经历的两家创业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共性,故事情节简单穿插下吧,为了方便区分便将原来所在公司定义为A公司,现在所在的公司定义为B公司吧)

1.png

2.png

  一、创业公司常态

  1、动乱不断

  当我进入A公司的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发现这个公司真的可以说是动乱不断,首先是公司没有明确的目标,既然建立之初就是股份制,资金充裕,800平米最贵的写字楼也租下来了,一对各色的技术、商务、行政、财务什么体系也搭建起来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做什么呢?所有人都不知道,老板号称是北京回来的大拿,但是创业究竟要做什么呢?完全没有想清楚,那怎么办呢,找突破口;先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首先便是跟政府对接,但是政府的水太深了,一个领导过来一个方向,公司是只出不进;后来老板醒悟了,觉得要自己找路,便出去接触商人,这叫先了解市场需求,这样子,公司便从一个小小的网站起步了;后来就各种尝试了什么商城、ERP、等等,反正就是一个领域不超过一个月,折腾的真是身心疲惫,基本上都进入了迷茫期,无突破口,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美其名曰:试错成本;本来以为是老板太逗了,但是到了B公司后冷静的思考了一下,觉得创业公司初期的动荡期是必须的,在一个新的领域进行开拓,在周边环境没有有效信息的情况下,那么你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个时候一个强力的角色凸显出来了,那就是老板,A公司老板是在各种领域中浅尝辄止,那么这个成本就太大了,而且效果也很不好,那B公司的老板就是在一个领域中迈出了深深的一脚,确定方向没错后便一步步扎实的走下去。

  在这里并不是贬低A公司的老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A公司老板是一个典型的营销家,善于包装、他能够带着自己的家人去一个员工的家里做客共同说服一个员工加入公司,另外他能在一顿饭的时间获得一个老板的绝对信任,这便是能力,至今我还深深记得他书架上一年看完了有将近500本行业书籍;B公司老板则是一个实干家,受国外思想,做什么事都要深挖,自己能够在某个领域达到一定程度,善于钻研,安全感远远胜于一般人。

  2、多会之秋

  创业公司,开会当然成了大家的家常便饭,毕竟嘛,集思广益,简单的说会议呢又分为这么集中,在初期是各种花样的头脑风暴会议,继而又是个各种方向会议,方向定好了接下来又是各种立项会议,项目立好就是分工会议,分工完了就是阶段性的对接会议,东西做出来了就是发布会议,发布完了就是分析会议,市场情况不好就是反思会议,市场好了就是轻功会议,总之创业公司有开不完的会,这是常态,工作流的缺失、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经营方向的多变性,都注定了天天有会的状态。

  3、群雄争霸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那么思想便有差别,在创业公司当随着人员的增加,层级结构的建立,那么团队便出来了,大部分公司都已经不能叫做一个整体,基本上都是在N个团体组建而成的,一般是以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来进行区分的,那么有了团体便有了老大,有了老大便有了组织,在创业初期群雄争霸的局面是必定的,因为能力的差距必定有些人要脱引而出,有些人注定走向后台,这并不代表着对企业有坏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看来在初期阶段反而对企业有促进的作用,就好比说我是从商务老大和技术老大就存在抗争性,我更加注重市场的反馈,而技术考虑的是产品的严谨性,在我们多次抗争下势必会促进产品向着更加严谨和贴近市场需求的方向前进

  二、创业企业的道路

  1、做项目

  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选择项目起步,因为项目门槛低、风险小、有收益、促进团队成长等特性,我在A公司的时候也是项目起步的,但是后来弊端就露出来了,这就是人的惰性,当你有着不错的收益,有着相当的资源圈子,你还会想到重新再来白手起家去走一条九死一生的道路么,结果是肯定的,所以后来很多不同政见的老员工离开了,不过老板还是坚持了下来,这点很令人佩服,但是基因不再,何来未来?

  2、做产品

  做产品具有长远效益、客户留存、企业品牌、长效机制等好处,但是做产品门槛高、前期投入多、风险大;就好比现在在B公司,我们都很认同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也很认同我们的产品,但是市场的反馈在这放着,不过我们已经渐渐摸到了这条路,只要跨过去就能看到未来,虽然九死一生,但问生为何生?

  三、创业企业阶段性

  1、半年潜伏期

   为什么说半年是潜伏期呢,这个时候创业企业是最脆弱的时候,不管你有多么有能力的手下和老板只能让你在这条路上花费的时间更短并不能让你少走这条路,人脉的积累、资源的积累、团队的打磨、制度的完善、文化的沉淀,这半年就是要用来把这些东西做扎实,根基不稳,必定寸步难行。

  2、一年是积累期

  企业可以看作是一台发动机,那么企业的各个部门可以看作是发动机的各个零件,要想让发动机平稳运转,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就是在做这些事情,从策划到开发到测试到商务,这整条体系都是在不断的积累经验,环环相扣,开始慢慢的将企业这个机构给运转起来。

  3、2年是爆发期

  为什么说是两年,不知道别的地区的说法,但是在我们这里,两年就是科技行业难以打破的魔咒,后来分析一下,经过前面的两个阶段,如果你企业仍然无发运转那只可能存在一个结果,这条路错了,发动机的设计本身就不合理,那么这个时候重重的心理打击、资源逐渐枯竭、收支无法平衡,都会将企业送上不归路,要打破这个魔咒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产能,只要你能够超成本产能企业的生存是不用考虑的,很多企业还会借此机会转型(人力密集型转向智力密集型)从而使企业走入循环的生态链。

  所以,创业是一个勇敢者的智力游戏!

0

主题

6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QQ
发表于 2015-5-5 13: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说事件,少点观点也许会精彩点

8360

主题

928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45
发表于 2015-5-5 15: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xiyifen 发表于 2015-5-5 13:56
多说事件,少点观点也许会精彩点

0

主题

17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发表于 2015-5-5 17: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xiyifen 发表于 2015-5-5 13:56
多说事件,少点观点也许会精彩点

你的确想的很不一样,本来谢了很多发生的事情以及解决后的反思,不过我觉得大家应该不喜欢看吧,那个太多了,像流水账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2-24 0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