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5-9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国产游戏纵横谈(2+3) arpg 企业市场策略
三 智冠
游戏是一种商品,卖出去要挣钱,这一点智冠看得很清楚,但是其却忘了重要的一条,游戏是一种文化产品,好的内容所生成的无形资产才是真正的大头。
智冠这个公司的历史也已够长了,但是从现在来看,智冠又留下些什么?
一个偌大的公司居然没有连个招牌作都没有,也许金庸群侠传算,但这恐怕是金庸的招牌更多吧?
智冠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行销体系,而大宇的核心在游戏本身,台湾的游戏业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好游戏+坏行销与坏游戏+好行销的比拼,恶心竞争无过如此。
如果是在一个正版流通完善的市场,显然前者会取得胜利,而在这个盗版横行的市场,情况就不同了。打个比方,一套好游戏的销量在美国的话能达到中等游戏的数十倍,而到了国内市场,因为盗版的缘故,好游戏的销量却无法超出一般太多,买正版的总是那些较核心的玩家。
所以做三套粗制滥造的游戏,行销得当的话,比作一个经典挣得钱要多。更何况是顶着大招牌的名作改编呢?
智冠的名作改编,实在是破坏市场的罪魁祸首之一,一方面,不懂游戏的人很容易购买名作改编的作品,但是其品质的缺陷却使很多潜在的国产游戏玩家对武侠游戏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智冠垄断并浪费了大量的经典的小说和漫画的改编权,使有志如此的公司找不到素材,比如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不乏经典,但是到了游戏领域,又有什么称得上经典?
实际上,创造经典的机会智冠并不缺少,关键的是短期经济的计算杜绝了这种可能,像当年的三国演义系列,如果智冠能坚持到现在的话,虽说难以比上光荣,但是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的系列总也不难,有如98年的风云——天下会,画面在当时是非常领先的,如果踏踏实实的改编原作,修正程序,成为不大的经典也是容易的,但是智冠却由于种种考量放弃了三国演义的开发,风云为了赶电影而草草上市——这种情况发生在智冠身上实在太多了。
但是从经济来看,智冠这样做又无可厚非,这样正是投入小收益大的最好方式。
说到底,还是国内开发游戏的基础薄弱,一般的开发水平根本达不到要求,智冠的做法其实游戏像EA,但是人家美国游戏的总体开发水准有多高?随便做一个也不会太烂,并且EA旗下还收购了很多实力强的中小型公司,如westwood。而国内的整体水平实在不行,所以这就成了一个“生淮北则为橘,生淮南则为枳”的惨痛事例。
短期的经济利益,智冠是清楚的,而长远的发展,智冠确是短视的,其经营规模上来看,智冠要大于大宇,但是从无形资产来看,智冠恐怕要排到很后面。就“双剑”来说,其品牌价值正在一天天地增大,可以设想,即使大宇倒闭,仙剑和轩辕剑的招牌也是难得的财富,乐于接手的公司肯定不在少数,这两个系列会一直做下去(如英雄无敌),而智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