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xiayi

[讨论] 当教育遇见游戏

[复制链接]

86

主题

1790

帖子

18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9
发表于 2006-7-26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嘿嘿
砖头来了
挖墙好累休息一下
晚上回来看看谁也扔了
拣回去盖房子

[em22] [em22] [em22]

2

主题

40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发表于 2006-7-26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教育


记得鲁迅先生原来有一篇杂文《我们如何做父亲》,就是讲的做父亲的,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因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父亲大行其道的年代,所以他的标题就是针对的父亲,实则包含一切教育者。而我这篇则是借用这个题目,来谈谈我这个被教育者与教育者,对于现行教育的切实感受,看法,感想和建议。

一.中国的现行教育必然是应试教育的
现行教育是应试教育,已然是无庸置疑了。以我看来,就中国目前这个情况,应试教育的模式无法改变。因为应试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又是唯一能够比较公平,廉价的选拔人才的方法。记得我的老师说过,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个学生负担最重的国家,他们的学生都要经过考试。因为他们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竞争激烈的国家。学生为了能够进入高等学府,必须考。为了进入重点学府,必须考。为了一个比较好的岗位,必须考。在这两个国家,无论谈如何取消应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既然有竞争,那么必须考试,既然考试,那么必须有应付考试的教育。单纯指责考试,是没有意义的。由此指责应付考试的教育,也是没有意义的。如何评价现行教育的好坏,则只有评价其考试的内容,与其培养和选拔出来的何种的人才,并且达到了这个目的没有。

二. 现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及培养和选拔的人才
记得《教育学》开始第一章,谈到教育的目的,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旨在培养大批的熟练技术工人和专家。这个观点的渊源由来颇深。据说是伟大的革命导师看到资本主义的种种不公,认为这些剥削压迫都是私有者占有生产资料造成的,所以想象了一种工厂等生产资料为国家占有,全民都是工人的社会化大生产模式,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以这样的社会化大生产,劳动所得国家统一调配的生产模式所设计的。所以,培养大量技术熟练的工人和专家,成了过去体制下教育的绝对目的。而过去体制下的教育从内容到模式,无不是为了为社会化大生产输送工人服务的。过去的教育,以中专,技校,大专为主,大学生都是少数。选拔的一批大学生,也主要以有器物之用的理工科为主。但是导师好象想错了,理想和现实有差距。当前的改革就是为了补救这个错误。国有企业在急剧的改革变动中,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还有三分之一不跟我们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国家化大生产的国有企业自身难保,那些为国有企业输送后备力量的技校,大专也纷纷改换门庭。有个老教授感叹:好好的技校,大专,偏偏改什么大学,学院。弄的那些学生出来一点实际技能都没有了。这个实在是技校,大专处境尴尬,不改不行的缘故。就算有技能,也不一定能够上好单位,还不如没有技能,顶着个文凭,找到好机会自己去在工作中学习。我自己身边出来的许多人,技校出身,好一点现在拿千把块,不死不活的养着。不好的,一个也就百把块生活费。再老点的,还要惨点。且不说单一的技能教育给他们人生带来的后果以及他们的牺牲。现在不可由单一技能而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已经是事实。由此可见,再以为社会化大生产培养技术工人的应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以及培养和选拔的人才,都已经很难适应这个社会了。从这个基础上说,应试教育的内容已经濒临过时。而他培养,选拔的人才,已经不可为社会所需要,至少是很大一部分不为社会所需要。可见教育内容和目的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内容,具备如何的技能,我们如何考核人才和技能,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综合起来,则就是标题要提出的,我们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教育!

三. 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不太可能的。
前些年某些人大叫要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对于此种观点,我想问如下几个问题。我们当然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到底什么是素质!如何有效,廉价,公平的鉴别每一个人的素质。如果全部都搞素质教育,取消考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拔人才?如何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给最有素质的学生?的确,你可以在小学取消考试,甚至在初中也取消考试。但是你无法在高中取消考试。最终还是要面对考试,你如何能够不“应试”呢?或者成百上千万的学子中有一二个出了几本书的被“特招”的才子才女。但是我要问的是绝大多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少,而需要受教育者太多的问题,则素质教育绝不能取代应试教育,至少这个形式是无法被取代的。
所以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在中国不可能。

四. 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我是亲身经历者和施教者,根据我的观察,思索和总结,觉得有如下弊端。
a) 以培养单一技能的工人为主,牺牲了人丰富发展的可能性,扼杀其他方面的兴趣。
这一条本来是马克思攻击资本主义的,结果他老人家想出个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主义来,发现了这一条套到自己身上来了。根据史料考证他晚年也发现了这个错误,想要重新修正,可惜天不假年,死掉了。社会主义也就成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结果教育就成了数理化最重要,其余的都是瞎胡闹。主课最重要,副科上主课。只有这样读出来的,才是有用的人才。其余统统拉倒。多少才华被埋没,只有天晓得。这样出来的人,如何去适应社会?下岗的,吃低保的,养老的,无所事事的!后遗症几十年不治!
b) 以培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奴才为主,看中本分老实,即是所为重“德行。”
既然一切都是奉命行事的社会化大生产,那么当然老老实实的奴才是最好的。领导都喜欢听话的,按部就班的。德行所谓老实本分,安心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才是最好的。善于揣度人意的,周旋圆滑的,才是最好的。这个就是在计划体制下最吃香的两类人。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老师喜欢听话的,小小年纪就以道德来束缚他们。实在神经过敏。有时一点小问题,或者生活作风上的,或者细节上的,会毁一个人一生!根据我的观察,听话的一般就是没有出息的。有独立个性,能够自己思考,能独立面对事情,独立解决问题,相当重要!
看看曹操的求贤三令,无一不是以才御德,有才便可。如果必有德而求才,则无数贤才,将摈弃于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这个发展的时代,苟图衣食,尸餐素位,无所作为,庸庸碌碌,才是最大的无德!
c) 以培养死记硬背和机械的训练为主,单纯强调难度或者量,忽略人对于事物的兴趣,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既然以单一技能为主,而这个单一技能又是从来就有的,那么培养好记性,重复的机械人才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毫无意义的死记硬背与机械重复,而极端缺少探索和发现,以及学生的再创造。背诵和重复简直被吹捧到病态的地步。不背的人简直就在这个体制下活不下去。记得我的一个同学把整部词典背下来了,而学校以一种赞扬的态度来宣传号召。一本词典当时才几块钱,简直是有病。爱因斯坦面对别人问他一个复杂的数学常量,他直接回答说:我从来不背任何一本数学资料中都可以找到的东西。这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记住很多东西。特别在信息化时代,背诵实在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至于机械的重复,则是高考老师们百试不爽的法宝。一种类型的题目,翻来覆去的题山文海,要把你训练到以下意识看到同类题型都会做的地步。这个是训练猫狗白痴的条件反射法,不应该来训练人。像这样培养出来的高分,有何意义?这样大量的占用时间的方法,对着标准答案作题的方法,我真是说不出话来了。王小波问中国人学习的兴趣怎么就没有了,怎么就这样被阉割了。就是这样被阉割的!同样一个题目!让你做一百遍,一千遍,做到想吐为止!这个就是我们的方法!
孔乙己是大家都知道的形象。他就应试教育来说,是个失败品。失败了之后又不能营生,不能面对现实,没有反思,没有奋起,没有痛苦,沉醉在白日梦中。因为沉醉是美好的,一旦清醒,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从成为君子的梦想中醒来,直面那悲惨痛苦污秽的现实。而应试教育没有教给你这样的能力,在回字的四种写法中,在多乎哉,不多也的复述圣人言中,才能够得到高人一等的感受。时代也在变动,但是我们的教育有多少进步呢?以填鸭式的方法而沾沾自喜,以超前的灌输知识而夸耀老师的能力,以死记硬背那些远离生活的东西来应付考试。其余的一概不管,当孩子沉湎于这样的称赞中,仿佛自己也可以成为人上人,而又一旦面对悲惨的现实,是多么难以接受呀。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增多,自杀比例的增大,凸现了此种教育的弊端。原本应该单纯的他们,却要面对这样复杂激烈动荡的一个社会,却又没有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的方法。的确难以承受。从这点来说,应试教育要为这一切负责!应试是对的!但是这样教育就错了。因为应试的内容错了!应试出来的人还是要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的。所以应该应试为人生服务的素质!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与人生毫无关联的东西,应该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教案,是国外一个专家上的一节生物课,小学的——他们非常重视这样的课外教育。那个专家是一个老太太,拿着蜗牛就进了教室,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工具拿着蜗牛进行观察。老太太在一边什么也不管。这样大概玩了半节课,才要他们说出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们兴趣很大,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到的发现。老师帮他们一一归纳。最后学生心满意足,觉得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了很多发现。这节课在内行看来,非常的精彩,深刻。如果要我们的老师来上,最多拿着蜗牛,照本宣科得拿个放大镜让学生来看看,说说有那些特征,然后在黑板上一抄,找几个学生一背就完事了。考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出风头的能力。而真正的学习的本质却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理解和研究的过程,重要的是需要你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乐趣。蜗牛的特征,单独的背出来和在小组里面发现出来,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培养的是单独的优越感的记忆力,后者是协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于自然的兴趣。这两者是格格不入的。没有有探索精神的人会去强迫自己去做无意义的事情,去背一些对于自己生活和研究毫无关系的东西。你提倡此则必须丧失彼!多少天才的想法,兴趣被扼杀!多少探索被禁止,被粗暴的干涉与毁灭!有多少精力浪费无聊的记忆和重复中!我们的生命又有几何呢?
凭借兴趣而探索不辍,出人头地的人,即使学历差一点,也是有很多的成功者的。相反,只会机械记忆重复,即使学历好很多,记下了整本书,也不过是一只新式书柜,生其苟得之心,狂妄之态,以为天下学问不过尔尔,曾不知其于发现是一可怜虫。
达尔文早年由于对于生物的兴趣而搭上轮船做了长途旅行。当年的长途旅行充满了危险。如果一个人仅仅凭借严格的自律和毅力是不会去做这些认为无意义的事情的。而兴趣则支持他克服重重困难,探索到达了他的伟大发现。达尔文的晚年,教会对他口诛笔伐,科学界很少承认他的观点,朋友同道又背叛了他的进化论,他自己又有几个孩子死于疾病。一般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很难承受,他却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显示了他的坚韧。他花了几年的时间去研究了蚯蚓来度过了这段时光。只有能够有持久兴趣,有探索之心的人才能够守静,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够在逆境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长期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而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够坦然面对痛苦而有所成就。
d) 以单纯的学习为主,忽略了人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这一条是第一条的衍生。我之所以单独提出来,因为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环境下,情感非常重要。甚至于到了可以断人生死的地步。但是由于是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跟机器打交道甚于跟人打交道,跟机器协作甚于跟人协作。所以我们的教育对于情感和交流培养甚少。简直是忽略了情感交流与此种能力的培养。草木无情,有事飘零,人唯万物,唯物之灵。在心理学的满足体系中,情感和爱的需要,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是相当重要的,关系人的自我实现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实际的情况远比这个要复杂得多。现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人与人的关系高度异化,物化,利害化,利益化,庸俗化。如何来面对,如何来正视!如何珍惜自我,如何与人交流且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如何识别真善伪恶,是每一个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养我浩然之气,培养庄重而崇高的感情,善用年轻人根深有毒的情欲,为一切美好的事物而牺牲的坚决,以抵制不良影响,找到自我理想的归属。这个恐怕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是必须要培养,要教导,要训练!
音乐,美术,文学,雕塑等等一切艺术的审美,其结果都是为了唤起我们心中美好而庄重的情感。可见情感教育之重要与神圣!呜呼!凡有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事,必先有非常激奋之情也!即其志衰事败,亦情感先靡也,然后人堕也。顾念其厌世之人,无不情感已灰,然后有捐世之举。无情者,殆非世上之人。
各种庸俗的东西大行其道,拿无聊当有趣。世风淫靡,善恶不辨。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的审美与情感教育是多么缺乏呀!
e) 以单纯学习为主,忽略了人的身体锻炼。
把这一条单独提出来说,也是因为这一条相当重要。身体是人体美的物质基础,也是人存在与行动的现实保证。我尝观察身边的许多人,也曾看书中传记,他们能够在挫折中绝而复苏,幽而复明,重新振作起来的,都有一个好身体。以前都受过一定的体育锻炼,毅力,坚韧,庄重,豪狠,能忍人所不能忍,能为人所不为,行动意志甚为果决。相反那些抑郁缠身,悲观厌世的,所受到的挫折并不更深,遇到的困难并不更大,他们的头脑也并不笨,但是结果却迥异。我以为凯尔斯郭尔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人的头脑思想象征着理想和念头,人的身体象征着现实的行动力。如果头脑发达而身体羸弱,行动出现障碍,终日所思而不为,百思交集而无一成,头脑中弥漫着无限的理想与现实却不发一言,不为一事,则就是抑郁症。以这个来推理,锻炼身体,每天达到一点小小的进步,可以有效的治疗抑郁。为什么体魄强健而头脑看起来很小的人很美,就是这个原因。
而锻炼,培养身体和意志,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则是在青少年。小日本在这一点上比我们好得多。常常感到现在的学生是自我压抑,而非自律,是放纵轻狂,而非内蕴坚强,是神经质,无法控制自我,而非有良好的锻炼习惯排解,遇到问题或悲观厌世,或走极端,或者折磨自己来解脱。青少年的念头最多,而实行起来难度又最大,如果没有合理的方法宣泄,实在有点问题。动不动就割腕跳楼,或者以此某些非常手段来寻求交流。我能理解你们,但是希望你们也能够珍惜自己。能否换一个手段呢?寻找一下体育的乐趣?
f) 应试应试,无试可应就会松懈,不学。
初中的东西小学背了,高中的东西初中记了,大学的东西高中填了。然后大家以精英分数进了大学,过了四级,基本上在集体玩网络游戏。因为太好混到文凭了。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人数之多,统计出来估计让人大吃一惊。中国的大学生真是最好的生财者。学费,生活费,择校费肥了学校与在学校卖东西的,在网络游戏中的花费造就了几个首富。因为学也没有用,学不学都哪个样。国家,社会,家长出这样多的钱,培养了这样多的大学生,结果却没有相应的质量,实在是不好。我看公司招的据说是文学研究生,连基本的几句话都写的莫名其妙,病句叠出,言多浮华,就不肯跟你把话说明白的。不知道他们教授是怎么教的。这实在是由于以前的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是敲门砖,是高压的结果,本来对于学习无甚兴趣,结果便是如是。
当然应试教育的弊端还有很多,我觉得以上几点问题最大。

五.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了解到现在教育的弊端与后果,就可以知道我们希望改掉那些方面。我们培养的人才是要面对改革后的市场化经济社会,需要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良好的身体和心灵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高雅的审美品位,独立而自由的人格精神,希望以体育培养其体魄,毅力与坚韧,以美育培养其感情,庄重与善念,以探索发现培养其兴趣和学习的精神,以创造,活力,自由的意志,思维与适应力来衡量其德行,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沟通,交流能力为考试的标准,全面摈弃以往的应试教育内容,无分贫富贵贱的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则我中国之少年,必将能傲视全球!

2

主题

40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发表于 2006-7-26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教育游戏!游戏教育!纯粹是胡闹!
学就学得认真,玩就玩的痛快!何必纠缠在一起!

71

主题

399

帖子

4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5
发表于 2006-7-26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游子离: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a) 以培养单一技能的工人为主,牺牲了人丰富发展的可能性,扼杀其他方面的兴趣。
这一条本来是马克思攻击资本主义的,结果他老人家想出个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主义来,发现了这一条套到自己身上来了。根据史料考证他晚年也发现了这个错误,想要重新修正,可惜天不假年,死掉了。社会主义也就成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麻烦游子离兄给些这方面的资料来源。

18

主题

971

帖子

9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2
发表于 2006-7-26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第一、教育成为产业现在主要的还是中国的"大学",要知道对于90%以上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中小学都还只是在国家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而且现在的教育类游戏打的都是中小学生的,这意味着和我们的好同志朱?基提出的教育产业没有太大的关系,现在很多地方的义务教育都已经免费,这意味着教育开始向纯粹的教育回归。我们不排队有很多的私立学校和子弟学校,毕竟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少数。且这些私立学校的赢利,我公平点说,和大学所使用的“产业”模式完全不同,这些学校里大部分教师都很辛苦,教育质量相对来说比一般的国家教育学校也要高,当然收费更高,但这属于以质量换钱,绝大部分不存在单单的骗钱行为 。
第二、教育不是追求简单的剩余价值,其更深层的意义是传承知识、文化、人格和道德。
第三、"游戏是教育最早的雏形",教育的起源确实有游戏说这个观点,但这个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因为其论证并不严密。事实上教育的起源还有“模仿说”、“劳动说”等等,这些学说的支持者和论证的深度都比游戏说要令人信服。所以此定义不应该被当作论据来用,相比之下,大概艺术起源的“游戏说”更令人信服。
第四、教育游戏不一定都要去做成所谓的“商业游戏”,且教育产生的目的并不为谋利,所以这条论据架空了。商业行为的教育游戏可以赢利,但请教把“教育”做好。

103

主题

1432

帖子

14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58
QQ
发表于 2006-7-26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手段,是学习过程的描述。
有人认为学习就是死记硬背,而忽略探索观察模仿的“游戏过程”,我觉得是对现有教育的一个讽刺,而不代表这便是“教育”。

一个游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区分高手和低手,如果不论这个内容是怎样,这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模型,探索越多,理解越好的,模仿和创造力越强的,就越能独步天下。既然我们能制作为理解魔兽之间复杂关系为目的的游戏,技术上当然可以制作为了理解课本内容的游戏,因为游戏本身只是研究过程,而不限制是怎么样的内容。

当然,游戏不能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就是知识的灌输过程,因为毕竟这个知识太丰富了,不是所有都能够用“体验”来传授,很多都得靠抽象理解。


21

主题

452

帖子

4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4
QQ
发表于 2006-7-26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呵呵,我倒觉得新手阶段做的好的游戏,策划本身的教育引导能力比某些教师要强。

2

主题

151

帖子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7
发表于 2006-7-26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发现很多人对“教育”的印象还停留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样子。

不如到学校里看看再出来喷教育不迟。

世界已经变了很多了。

86

主题

1790

帖子

18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9
发表于 2006-7-26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教育千万年不变
游戏千万年不变
变的是产业

433

主题

4233

帖子

44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03
发表于 2006-7-26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renyihehe: Re:当教育遇见游戏

……………………
tony斑竹呀,你在N多地方宣传你的那个 策划联盟论坛了,但是太失望了。人少、帖子少,有...


嘿嘿。逐步改进逐步改进。原创文章还是瞒多地!!!有些在市面上是找不到地。
偶那里应该改个名字叫陶宝地。很多宝贵的放一起,可能就看起来不珍贵了:)
但至少为中国策划界腾出了一片独立的空间,或许以后你用到时 会想起地。嘿嘿。
还多多关照 [em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7-7 14: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