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29|回复: 0

裁员、欠薪、转型,VR行业新的转机在哪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082
发表于 2016-11-14 09: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jpg

  VR行业正在出现一系列的裁员、欠薪、转型事件,从资本宠儿到行业遇冷,似乎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这个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还存在新的转机?

  

  从9月份开始,记者就从业内获得多家国内VR公司倒闭、转型、裁员的消息。暴风魔镜、米多娱乐、众景视界……这份VR界的裁员、欠薪名单,一定还可以列出更多名字。

  这些公司多以硬件头显公司为主,既有默默无闻的小厂商,也有知名互联网公司投资的VR头显公司。此外,有业内人士反馈,已经获得B轮融资的公司中,也有“遇到了一些问题”的。

  2016年10月底,一篇来自垂直VR媒体黑匣网的文章,让米多娱乐再获高关注度。米多娱乐一度是VR内容行业里的标杆公司之一,拿到过《我是歌手4》、吴亦凡这样的大IP, 发布过鹿晗VR演唱会,也为综艺节目的明星嘉宾们制作了不少AR海报。

  但在黑匣网这篇名为《中国VR明星公司米多娱乐欠薪调查:无奈还是无赖?》的文章中,米多的前员工们(包含部分尚未离职员工)表示被拖欠了半月-4个月左右的工资;名为“米多讨薪”的微信群人数一度增长到了50人;甚至“ 整个技术部门从7月到现在所有工资都没发”。

  米多的几名员工已经提起了劳动仲裁。记者也联系了四名被欠薪的米多员工,他们分别来自运营、公关、文旅、技术部门,四人均表示欠薪的事被曝光之前,从7月开始薪水基本一直未发放。记者获得的微信截图显示,已经有米多前员工收到了款,退出了一个叫“讨薪群”的微信群。

  记者向米多CEO李朕求证,李朕以要保护离职员工的名义不愿做过多回应,表示离职员工欠薪主要是因为没有办完工作交接,没有正常履行离职程序。欠在职员工薪水的说法没有得到李朕的认可。本文发稿前,双方仍在劳动仲裁的过程中。

  几乎同一时间,另一家做过VR头显的公司——众景视界也被爆出拖欠员工欠薪。一幅众景前员工在股东盛景网联门口讨要薪水的图片在网上流传。欠薪员工打出横幅“ 盛景网联合伙人王湘云恶意拖欠员工薪水和报销200多万”。横幅中的王湘云是盛景网联的合伙人,其所在的公司正是众景的投资方。这场讨薪事件,最终以王湘云发表声明结束——“自己只是众景视界的股东,没有义务支付员工工资”。

  这家叫做众景视界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2016年4月份发布了首款产品AlfaReal AR。两个官方微博中,一个未发表任何消息,一个在8月23日后停止了更新。记者也尝试联系众景的高管马树庆、公司PR、股东达晨创投和东方网力,均未得到回应或者接通电话。11月11日中午前,记者曾多次拨打众景官网公开的400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官网预留的公司地址世宁大厦的物业也表示,这家公司年初就搬走了。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显示,约30名众景员工在8月30日签署了《离职协议》,放弃裁员补偿,希望公司把欠薪、五险一金补齐;另有20名左右愿意降薪留在公司的员工也在10月11日被告知公司经营不下去了;10月11日之后,CEO刘俊峰一直联系不上;目前众景员工已经发起集体仲裁和诉讼,还在等待法庭的开庭通知。

  与欠薪同在的,还有裁员。10月20日,暴风魔镜被爆出大规模裁员,“裁员规模可能将接近50%,预计当周完成”。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证实,“办公室已经空了一半”。不过,“该给的赔偿、相关善后都已处理妥当”。

  暴风魔镜官方声明表示,“目前,暴风魔镜正在积极布局VR生态,拆分汽车、旅游、房产、UGC等业务板块,拟成立独立的生态公司。此次人事变化属于公司正常的业务调整。”同时,暴风魔镜“还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各类优秀的人才,校园招聘也正在进行中。” 暴风CEO冯鑫也回应了此事,“ 暴风魔镜大概500多人,裁了一点点”。11月6日,暴风魔镜CEO黄晓杰也发表了《致所有关心暴风魔镜的朋友》的声明,表示500人的团队目前裁减到了300人。

  

  这些头显厂商的压力,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早在去年,就基本已是业内共识:他们要面对来自大厂、手机厂商的降维打击,难有还手之力,面对山寨,又鲜有招架之力。

  大厂对VR平台势在必得,从Facebook、Google、微软到阿里、腾讯悉数入局。受制于安迪比尔定律,手机厂商也虎视眈眈,三星、HTC、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均有入场。有内容资源的厂商,自然也不愿意坐以待毙,Steam、微鲸等都已行动。

  来自山寨的压力或许比想象中更大。发稿时,淘宝上已经有15元包邮的塑料Cardboard眼镜盒了。 一家位于济南的工厂,“很可能是业内第二家开始开模做眼镜盒的厂商” ,只生产硬件,不涉足软件。这家公司曾在2014年时为OPPO手机发布会做了一批VR头显眼镜,当时售价在业内还很有竞争力,公司利润也还不错。但在今年年初就感受到了压力,市面上外贸订单单价包邮美国已经可以做到10美元。而近期老板发现淘宝上已经有人做到十元包邮,比他们的成本还低,公司已经把这个项目放弃了。

  垂直媒体VR价值论采访时获悉,深圳头显厂商的产品VR BOX二代出厂价是45元,但到了5月,大量仿品出场价做到11元,公司5月份以后也只能把出厂价调整到18元;4月份时,热销款VR眼镜盒尚能有10元利润,到10月份时,利润早已降至2毛,甚至1毛。

  在这个典型的研产销模式的行业里,在研发、生产、销售环节都不具有任何优势的企业,面对研发、销售方面均有优势的玩家,只能节节败退。

  三

  如果说,这种来自竞争的压力尚可预期,但政策走向的变化太快则让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有些措手不及。

  就像没有人能预料到, 二级市场成功倒逼一级市场投资,给VR创业带来投资红利,也少有人预料到,政策、资本会在半年之后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今年5月中旬,当不少VR创业公司还沉浸在第二届CES Asia 的喜悦时,证监会叫跨界虚拟产业,表示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同时,这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也被叫停。

  这项政策,本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还特别强烈了诸如水泥企业不准通过定增收购或者募集资金投向上述四个行业,但却成了推倒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只手。在发表《证监会叫停跨界定增虚拟产业,VR创业公司的寒冬可能真的要来了》一文时,记者获悉,当时“已经有投资人在微信群中讨论从已投资VR企业撤资了”。

  6月,证监会再度出手,将重点核查影视、VR等热门虚拟经济并购重组。根据21世纪经济的报道,证监会已启动对并购重组的调查,对已完成的并购重组未实现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进行抽查。对大部分VR创业公司,尤其是还在融资中的VR创业公司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长期来看会是个行业好消息)。

  这一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米多。李朕告诉记者,公司在4月份时开始扩展,但5月份这条消息出来,“影响很大”, 再加上人民币开始贬值,公司“对VR行业发展预期不乐观”,于是7月份开始调整,收缩业务,缩减人员。冯鑫坦言,“ 资本、整个环境不够好”,黄晓杰也表示,“这次的资本寒冬很冷”。

  现金流、自我造血成了当时行业热词,并延续至今。资本热情退却,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可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更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活下去。

  米多也在尝试各种变现的可能。调研之后,他们选择了通过增加交互增加收费的可能。比如,面向B端,推出了AR海报等营销创意;在C端,增加了观后打赏、下载收费等功能,并在鹿晗的VR演唱会进行了使用。暴风魔镜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  积极布局VR生态,拆分汽车、旅游、房产、UGC等业务板块,拟成立独立的生态公司”,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很可能是为了To B 业务做准备。

  其实,自从3月开始,二级市场对于VR的热情就在下降,只是很少有人察觉。当时,3记者曾统计过2015年11月到2016年4月8日期间,涉足VR 的A 股公司的市值变化,结果发现目前这些公司的平均股价增幅为2.7%,高于大盘-10.2%,但带来收益的企业和亏损的企业正好各占一半,其中投资硬件的A 股公司股价跌幅8.0%。上市公司的投资布局基本完成,市值维护作用弱化,对VR初创公司的投资热情自然降低了。进入4月,二级市场移情移动直播领域,5月之后,国内VR领域就鲜有融资。

  与此同时,那些还在投资VR的中国资本则在海外积极寻找优质项目。VR影视公司Jaunt VR和Felix & Paul Studio、VR CG 动画公司Baobab Studios、直播企业Next VR、主题公园The Void、VR 游戏公司Survios、 VR媒体Upload VR、VR成人内容分发平台VR Fetish等公司都已获得中国资本的投资。

  华岩资本今年投资了Baobab, 投资经理杨曦告诉记者,海外的项目价格更便宜,且项目成熟度更高;华岩投资的Baobab是由《马达加斯加》系列动画电影的导演Eric Darnell和Zynga前游戏部门副总裁Maureen Fan于2015年共同创办的,首支动画作品《Invasion!》“可能是目前最受欢迎的VR影片”,并且已经成为IP,要被搬上了传统电影屏幕;而国内类似的项目,虽然团队、项目、进展都要差不少,但估值也不低。

  

  资本移情,竞争加剧,但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热情,短期内大规模盈利并不容易。

  来自iiMedia Research的研究显示,2016上半年,71.3%的受访中国手机网民表示不愿意购买VR产品。而到目前,除了阿里巴巴的VR购物“ Buy+”,似乎还很少有打动用户的VR硬件及内容。

  媒体上的热闹,并未能转化成实际的硬件销售。受制于PC价格,体验更好的PC VR销量远低于业界乐观版本的预期。Oculus Rift、索尼PS VR的代工厂歌尔声学表示,“预计2016年全世界高端VR头显数量超过一百万台,歌尔市场占有率为70%。”而根据记者近期的数据,HTC Vive的销量很可能在15万台左右。

  即使Google Daydream VR 以系统层的优势吸引了手机厂商,但受制于大尺寸OLED屏幕,明年移动VR设备很可能并不会大规模普及。记者从业界得到的消息显示,一家十分重视VR业务的手机厂商,因为无法从三星处获得屏幕,已经被迫砍掉了移动VR项目,转而重新研究一体机。

  来自内容开发者的运营数据也证实了国内VR市场刚刚起步。一家VR 游戏CP 同时在PS VR的国内外平台上线了游戏,但创始人也告知记者,目前大量的下载来自海外,来自国内用户的下载还不多,公司现阶段也打算将一部分业务重心放在海外市场。

  VR 游戏CP的境遇,从发行商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作为游戏行业的重要一环,发行商迟迟不肯入局VR市场。Versus Evil和Plug In Digital等中小型发行商均表态几年之内不会进驻VR市场,而SE、华纳、Capcom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是半遮半掩,目前并未接纳任何其它开发商的作品。

  影视作为VR内容中的另一个主力,盈利仍不乐观。兰亭数字COO 庄继顺表示,“3年之内我不认为任何一家VR内容公司可以盈利,这个行业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 拓展应用市场,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一家VR公司市场部的员工,曾对接过肯德基级别的大公司,对方均表示(VR公司)“体量太小,没有办法谈”。

  

  行业跌宕起伏,也考验着创业公司内部管理的能力。

  这波国内VR创业潮,创业者多是VR爱好者、传统数字仿真行业从业者,或是要经历从爱好者到创业者再到管理者的社会角色转变,或是要带着公司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行业发展的演进速度、资本市场的微妙变化、行业人才的流动,都会影响公司的命运,基于此的战略规划也成了这些管理者最先面临的挑战。回顾这段创业经历,不少创业者和业内人士都没有预期到资本的变化。

  今年4月《资本环境这么好,有远见的VR创业者可能已经考虑融更多的钱了》的一文里也预测,大部分VR创业公司可能在半年后就会缺钱,开启新一轮融资,但届时的资本环境可能并不乐观。但有创业者当时表示不考虑融资,“刚刚融了些钱,过段时间再说”。

  获得知名上市公司投资的A公司(化名),2014年时就已经进入VR行业并获得投资,现在公司正在进行清算。创始人王明(化名)在分析这段创业经历时提到的一点就是——对行业预期乐观造成资金过早烧没,是裁员最直接的原因。

  米多娱乐其实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李朕告诉记者,今年4月分时公司进行了扩张,但是5月份证监会的政策影响很大,7月份时公司对行业的预期不再乐观,开始进行战略调整。

  对资本的乐观预期,盲目扩张, 带来的成本增长远超过员工的工资成本。一名北京的HR,其所在的公司已经相对成熟,有300多人,帮我们算了笔帐,他们所在的行业,员工薪资可能会低于技术公司,但实际运营中,各项成本加在一起,平均每人每年在35万元人民币左右。在VR行业最火热的上半年,薪资水平也水涨船高,一家VR公司6月份时开出的PR负责人的年薪已经达到50-100万元人民币,另加期权。

  对于不少刚刚步入社会就去创业的年轻人来说,管理方面还没有积累太多经验。王明在创业之前是个独立开发者,从设计开发运营推广都是自己完成,有些功能即使个人做不出来,也很容易把控进度;创业后,虽然招到很多大牛后,有机会去实现一些更有难度的技术及产品,但却没有把握好进度,导致产品增加了很多不适时宜的功能,拖了产品上线的时间”。

  资本市场忽然降温,更考验创业团队高层的管理经验。李刚(化名)近期从一家欠薪的VR创业公司离职,此前他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自己开公司创业,猜测公司欠薪很可能是在调整方向时没有预留出这期间员工的薪水,致使接下来发展很被动。几年之前,他自己的公司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欠薪、裁员、转型,并不会是这个行业的主旋律。

  相比于VR行业里还有大量的公司,出现欠薪、大规模裁员的仍是个例。即使在所谓的“资本寒冬”里,我们采访到的多名创业者,也基本都觉得“这个行业生机勃勃”、“对优质的创业公司来说这些都是好事”、“ 2018年行业就会发展起来”。

  同样是在欠薪、裁员消息频发的10月,Google、微软、Facebook、索尼、Steam、小米等都推出了相关的产品,或者召开了开发者大会。这个“处于寒冬”的行业依然发生了至少22笔投融资,其中国内至少有8起,虽然不少项目估值降低了,资本回暖也是事实。

  市场回归理性,制约VR行业的问题也正在被解决。比如,20ms的制约正在被攻克。一方面,屏响应时间只有2ms的AMOLED屏虽然还是三星专属,但后者目前已经对国内的Vivo、华为和小米开放了曲面屏供应。另一方面,Oculus 擅长的ATW(Asynchronous Timewarp异步时间扭曲)技术,也逐渐被高通、MTK等芯片大厂掌握。

  产品高性价比正成为大趋势。一方面,4000元以下的VR Ready PC、299美元的VR Ready PC 头显、200元以下的移动VR头显、20元以下的VR眼镜盒都已经或者即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无线连接传输技术、交互技术都在成熟,明年CES开始我们就很可能看到一些成果。

  用户基数也在扩大。今年10月索尼PS VR正式发售,索尼PlayStation 部门高管吉姆·瑞恩(Jim Ryan)表示,PS VR 首发已经卖出数十万台。黄晓杰预测,2017年,2017年全球至少1000万-2000万台Daydream手机,未来三年会接近2亿台保有量,以此推测Daydream 的头显用户数量可观。

  VR内容正在丰富。游戏方面,《使命召唤13:无限战争》的VR体验任务《豺狼攻击VR》已经免费开放给PS VR玩家,2017年我们很可能看到《最终幻想15》、《生化危机7》等知名IP的VR版本。影视方面,VR影视公司数量大增,Baobab这样的公司也已经尝试了IP变相的可能,2000元级别的便携式VR拍摄设备已有多个选择。

  更多的创业者有望赚到钱。HTC Vive中国负责人汪丛青也表示,“ 现在有5个左右的游戏开发商,月收入超过百万美元。预期很快可以诞生周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公司,而在未来两三年内,还会出现日均收入超过百万元的内容公司。”

via:36氪

相关阅读:暴风魔镜CEO回应裁员:不要贬低VR未来 VR的春天就要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1-24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