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51|回复: 3

策划成长之路应养成的“习惯”

[复制链接]

8717

主题

878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952
发表于 2018-3-15 14: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一个未入行的策划新人,到入行十几年后摸爬滚打的老法师
这十几年及未来再一倍的漫长时光里,有一些对策划特别重要的“小习惯”能迅速拉开人与人的差距
——让新人迅速成长,让老鸟根基扎实
——让每一个人都不至于扮演一个无法删号重练的尴尬老号

相关阅读:

游戏策划成长之路的理论书目清单
如何入游戏策划的“门”

最近一直在思考习惯的问题

对我走来的工作历程里,在刚入行那段【混沌初开】的日子里

歪打正着形成的各种习惯到底哪些是真正帮助我快速成长的

深思多天,最后挑选出以下八条分享给大家

这些习惯我一直在用,短的持续5年以上,大部分10年以上

一、好奇心、强迫症

在初次接触到一切事物时,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特别培育对以下事物的好奇心:

  • 与所属项目同品类的新游戏和头部游戏
  • 最新爆款游戏
  • 策划其他工种的专业技术和方法论
  • 行业其他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思考角度

建立基本的【强迫症】,这是你工作输出的质量底线。包括但不限于:

  • 任何情况零错字
  • 工作与私人文件及目录命名规则讲究
  • 以桌面格子整理目录,文件与目录定期优化、归档
  • 文档内部排版绝对对齐,格式绝对统一
  • 拉起的临时群组必定修改群命名
  • 提交服务器的修改必写修改备注
  • ……

基于这些基本【强迫症】的长年贯彻,很快你能形成自己的工作原则、产出标准——更重要的是工作风格与个人标签。

二、持续追求并迭代更新【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以下几类工具,需要持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再持续保持最新版更新(或更好的可替换工具):

  • 文档类工具:Office系列、脑图工具(推荐Mindmanager)、交互设计工具(我推荐Axure)
  • Todolist工具:随时随地管理待办清单(我推荐 奇妙清单)
  • 日历工具:随时随地查看日程表-好吧,我早已是不能脱离日历的人了(推荐 Outlook原生日历)
  • 记事备忘工具:随时随地记下点子,后面详述(推荐 印象笔记)
  • 电子阅读工具:电子阅读的最大好处在阅后可形成知识库,方便检索(长年使用 多看阅读)
  • 安卓模拟器:电脑上玩手游的最大好处是方便提取素材(不定。最近觉得网易MuMu不错)
  • VPN工具:国外游戏视频图册访问必备(不定。IOS我用SuperVPN,安卓我用极光,大家有更好的求推荐)
  • 截图&视频录制工具:手机和电脑录屏,提取素材用(手机我常用拍大师,电脑不定,欢迎推荐一波)

持续追求和迭代更新的关键在两点:


  • 在以上每一项上,找出足够专业完善且自己用得称心顺手的一款,长期保持更新
  • 带着第一点的好奇心持续学习和练习这些选出的工具,用第一点的强迫症把它发挥到100%的极致

三、积极参与和了解项目各模块的底层设计

项目各模块,乃至整个项目的底层设计工作是含金量最大的,它们的特征有几点:

  • 含金量大,浓缩着项目最核心的设计规则
  • 仅发生在项目早期,一般要求资深老法师控场完成
  • 以战斗模块举例,战斗底层包括核心战斗、战斗状态、属性、职业、技能、怪物等环节的核心规则与技术实现方法

由于此部分工作含金量大,只要深度经历一两个项目此阶段的洗礼即可脱胎换骨;

但又因为这部分极为核心关键,一般人难以接触到全貌。对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 新人阶段:寻找机会以勤劳打下手的方式参与周边,建立基本认知
  • 熟手阶段:正式参与底层,或以复盘总结形式尝试归纳已有项目底层设计
  • 老鸟阶段:主导特定模块底层设计,并将其打造得足够成功(如果顺带产品也成功那就最好不过了)

四、尝试覆盖其他领域或模拟练习


策划始终是个综合性学科工种,越到高阶层越需要借力于跨领域的了解。

在2008年进入网龙天晴时,天晴就有一个系统组策划过三关的规定:即进入到系统组的策划需经历QA质检、关卡设计与制作、资源整合与管理这三个环节的培训和考试。

为此我建议两点:

  • 在做任何元素或模块的设计工作时,除专精领域外(例如你很擅长精妙规则设计)也不能放弃治疗,需对其他不擅长的角度(例如相应地你在包装感、表现力和交互效果上很弱)也尽力去思考,直到让自己的设计变成全项60分,并能挑出一两块80分的板子的地步
  • 为做到上一点,多抽时间看看其他人的工作成果,花时间去观察、思考、临摹,再在自己的设计中逼近、重现、超越

五、以产品经理心态对待手里每一个【项目】


当你是一个新人策划时,你手里的项目是一个零件
当你负责一个功能时,你手里的项目是一个系统
当你负责一个模块、一个产品、一个部门……你始终有着手里主导的一个【项目】

为此,需要对手里的每一个【项目】以产品经理心态去看待。这包括以下关键点:

  • 用户需求:弄明白动机和期望目标再做行动
  • 规划计划:事事启动前先脑图,这是我保持10年的工作习惯
  • 严密跟踪:不单跟踪,还随时关注和报备风险
  • 周期汇报:保持短周期的进度汇报,实现长周期的成果汇报
  • 重视推广:如何让实现出来的东西被最高程度且最高效率的运用
  • 持续迭代:孩子生下来后才是开始,持续培养+不断进化是后续工作重心
  • 及时复盘:在项目【上线】到火热时及时复盘,而非死翘翘时再挖空脑子回忆。复盘需包含:做对了、做错了、将来怎么做 三块内容

六、建立时间规划与时间回顾习惯


尽早建立时间管理意识和习惯,严抓自己的时间消耗。

日常实施上主要分为三步:

  • 对手头上在本月乃至本季度要达成的项保持全貌梳理,并每周更新
  • 每周初对本周要完成的内容列出清单并把各项Deadline分拆到具体日期
  • 每日以日历课程表形式管理时间,保证安排到当天完成的工作内容确实有时间达成,保证每天各项安排不被冲突、不被遗忘

日常回顾
也以同样三步倒序进行:

  • 严格按日程表行动,不拖启动,不延结束,尽量做到日事日清。前几年实施时建议每天结束前写日记回顾总结
  • 周结束时做当周回顾与下周计划,当周遗留的未完成小尾巴建议周末清掉,而大尾巴警戒自己在下周作出更合理的计划
  • 月度或季度总结——有绩效体系的公司通常也会按季度在考核绩效,可两件事叠合一起处理

七、习惯为三种情景随时记录


策划需要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包括抖机灵的点子、厚积薄发的归纳、突然悟到的突破口

需要为三种情景准备好自己的记录工具,并形成长期习惯

1、【工作环境讨论+记录工具】我从08年开始使用一块文件夹板+一叠A4纸作为工作环境用的设计讨论+记录工具,其好处有三:

  • 方便携带、方便书写、方便更替纸张
  • 有足够空间写写画画,在每一次讨论时都练习策划的图文结构化表达能力
  • 归档方便,我的归档方法一般如下:

  • 无意义过程稿丢弃
  • 具有少量有价值信息的通常随后已以其他形式转成行动方针或更详细文档
  • 整页都有价值的一般年度性地归档,以分年文件夹装订一起

2、【移动环境随时记录工具】
我一直使用印象笔记(Evernote),并把快捷条摆到首页(安卓手机)。有几个功能非常方便:

  • 语音记录:不方便打字场所,快速记录下(往往是给自己录音)
  • 拍照记录:参会必备。拍照后加备注再容后整理
  • 【剪藏】功能:我会把此功能接入到电脑浏览器、手机浏览器和微信公众号,使得电脑网页浏览、手机网页浏览和朋友圈看到的文章都能一键存入印象笔记

3、【游戏环境随时截图录像】
每天玩游戏时看到任何有意思的设计、细节都会随手截图存下来,月或季度整理。按近几年来的习惯,每年一般截图8k~1w张图

随时记录的习惯在长年下来能为自己定制一个小知识库,且记录过程产生的思考能显著加速成长

八、持续保持极大量泛阅读

【阅读】这个词对策划来说应该是个广义词,我一直保持对以下内容的持续“阅读”:

  • 书籍:近5年来我已经改用电子书,原因是多看阅读上划书的记录可一键形成笔记并导入到印象笔记(此功能近年观察下来大部分APP都有),这让原本可能遗忘的关键知识被电子化地整理下来,配合印象笔记高级版的全文搜索,可享受【过目不忘】的礼遇
  • 漫画:近年追国漫为主,有机会在别的场合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 新番:基本保持每季1~2部全看,其余大致了解
  • 电影:平均一周一部电影院看
  • 音乐:网易云音乐,纯音和影游漫原声为主
  • 知识站:知乎、混沌大学、Pinterest
  • 资讯:若干网站、若干公众号、B站、YouTube、微博、抖音……

策划的成长速度不能靠单点发力,而需要以面带点触类旁通。

对此泛阅读比常规的阅读更为重要。

除去以上,还有很多习惯

但这八点是多年来最终形成了“我”的关键习惯

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塑造出“你”的关键习惯有哪些?

via:天之虹_游族



2

主题

19

帖子

2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1
发表于 2018-3-16 13: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LZ做过哪些成功项目?

0

主题

1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发表于 2018-4-16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指点~请问是否有过棋牌游戏项目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2-21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