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64|回复: 0

The world at your fingertips — 天涯明月刀幕后(10)回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069
发表于 2018-4-3 1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jpg

文/顾煜 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gu-yu

前文回顾:The world at your fingertips - 天涯明月刀幕后(9)工具

垃圾回收

引擎中,对象生命周期也要更好的管理起来。

整个项目使用的旧引擎框架,对于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是比较简单的,依赖于引用计数。我一直不太喜欢引用计数,因为它对指针加入了额外的内存开销,同时在指针操作上,加上了额外的引用计数的操作,再加上需要考虑多线程操作指针时刻的引用计数安全性,也会带来额外的性能开销,还会引起循环引用导致的内存无法释放问题。

所以之前的几个版本都没有好好处理对象生命周期,对象全依赖于程序员手工创建和释放,反正demo规模小,能扛住。但这次要做的demo版本规模稍大,是时候好好管理这一块了。

我开始做一个垃圾收集系统(Gabbage Collection),也是比较简单的Sweep and Clean体系。我们把对象分成Managed和Unmanaged两部分,对于Unmanaged的那部分对象,程序员必须自己去管理。

对于managed那部分对象,主要就是游戏内用的对象,由于我们已经在整套序列化体系中标注出指针,那么扫描指针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在整个游戏循环后,线程安全的地方,做一次Sweep,把被Reference到的对象标注出来,把其他没有被引用的对象放到pending delete的队列,过几帧后就可以安全的删除了。

这样做,带来了很多好处。

换关卡等操作变得极其简单,只需要把整个关卡的根指针赋值NULL,然后做一遍垃圾收集工作,所有关卡里面的无用对象,由于丢失了到根结点的引用路线,就被删除了。

更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内存,那完全可以先加载一部分新的关卡,然后再删除旧关卡,这样新旧关卡共用的那部分object,就不用被删除和重新创建,仅仅需要reset一下内部的变量值,就可以自然地被重用,节约开销。

考虑到网游一般都是大地形streaming,我们事实上不停在做物件删除和重建,垃圾系统在整个过程中,能最大限度重用新旧系统共用的Object,减少IO和内存分配的压力。当然这个问题Reference count系统也可以做到,不值得特别展开。

平时的指针操作都没有性能开销,只在垃圾回收的时候才有少量开销。这一点听上去似乎不重要,我们只是把一部分开销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但实际非常重要,游戏引擎中,性能的可预测、可管理极其重要。在引用计数系统里面,整个系统是均匀的变慢,你并没有太好的方法去优化它。但在垃圾回收系统里,我们平时运行是不需要引入这个系统的,我们只是定期运行垃圾回收系统,即使有较大的开销,也是一个可控的情况。对于集中的开销,后续我们还开发了分帧的垃圾回收系统,可以在一个固定分配的时间片预算里面,进行GC的操作,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抹平性能消耗的尖刺,达到平滑的帧数。

垃圾回收系统还带来了更多有趣的用法。

考虑到多线程框架中,逻辑线程和渲染线程往往耗时不一样,这些线程在同步点上有可能会互相等待。有了我们的比较通用GC时间片系统,我们可以在两个线程互相等待的时候,在空闲cpu上插入少量GC的工作,让它们尽可能多的利用足cpu时间。反正GC标注工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工作,再多的CPU都是有价值的。

再比如在Editor中的对象Copy/Paste,本来并不是特别容易做的一件事情。对于没有外部引用对象的情况,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复制一个就好。但如果一个对象还引用了别的对象,就会比较复杂。有几种情况需要分开讨论。一种是引用的对象,从属于这个对象,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把这个对象以及引用对象一起复制一份,并且让旧的对象引用它,这个我们称为Deep copy。另一种情况是引用对象是公共的对象,比如关卡中其他物体,这个情况下,我们不能简单的复制这个新的对象,而是直接引用它,这个我们称为Shallow copy。考虑到每一个对象可能都会引用其他对象,我们的整个过程必须是递归的选择shallow copy和deep copy。好在所有的引用都已经用垃圾回收系统标识出来,仅仅需要根据引用数据的类型,打上shallow copy或者deep copy的标记,就可以比较简单的做到这个事情。

垃圾回收系统也可以对磁盘上冗余资源文件做清理,所有访问不到的对象就是没用的,游戏打包的时候也不需要带上那些对象。在编辑器中做一次全关卡的GC操作,就知道什么对象有价值,什么对象没有用,输出列表后,把无用的对象一一物理删除,就完成了磁盘资源清理。

当然没有免费的午餐,GC系统的缺点也是有的。回收体系变得更复杂,程序员的理解成本更高了。而且日常开发过程中,有不少开发规范要遵守,对新加入团队的程序员来说,学习门槛变高了。早期不够完善的时候,也可能引入一些随机crash,非常难查。

总体来说我对新系统还是很满意,垃圾回收体系对于简化对象管理、性能控制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也提供了不少side effect,可以帮助工具集做得更好。

GC优化

说完垃圾回收,说一下后续做的一次优化。

垃圾回收系统启动一次,往往要数十毫秒,可能引起性能的波动。为了降低性能的波动,我们做了分帧的回收优化,每一个frame分配了3ms供系统使用,垃圾回收系统每帧都跑,用满3ms就退出,不再进一步消耗性能。经过多帧的垃圾回收,终于完成mark所有对象的时候,我们就把系统中的多余对象做上标记,过几帧全部删除。之所以要过几帧删除,主要是考虑多线程问题,还有可能有其他线程正在使用这个变量。

如果GC能跑快一点,我们就能更及时回收垃圾,对工具效率和内存管理也会有一定的收益。

当时正值春节前夕,同伴们纷纷离开了办公室。每逢佳节,手头需要做的杂事瞬间收敛,不再需要为琐事奔忙。既然大家都退散了,还有半天就要休假,那就不考虑长远的工作,抽空看看代码,看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吧。

我看了一下内存统计的log,注意到每次GC,都会有30000多次的内存分配,这个显然太多了,从那里入手看看吧。

要优化,先建立测试体系。我在一个指定的场景,Loading完地图,等待固定的帧数,做了一个GC,且不分帧,一次做完,尽量确保测试条件稳定。然后启动GC,自动输出一个垃圾回收到结束后所需的时间。做完这个,我统计了一下当前GC的时间,作为基准参考。然后我就禁用了编译器对代码的优化,便于调试,再另外输出一个GC时间,作为优化的起点,开始下一步的优化。

整个GC系统分成三部分,首先清理所有对象池中的对象标记,确保所有对象的标志都是干净的,然后循环对所有根节点对象进行序列化操作,通过指针对象访问到其他对象,一一打上标记,最后再遍历一遍所有对象,没有标记的对象都是可回收的对象。

原始的版本,关闭编译器优化后大约需要19.6ms。

第一想到的是,内存分配是不是太多了,一次GC有33000次内存分配,原因出于在遍历指针对象时,会随手把后续需要遍历的对象push到一个list里面,这操作会导致内存重新分配。由于这个容器需要push_back,也需要pop_front,所以无法使用vector,我随手把容器类型改成了deque,分配操作变成了26000次,但再尝试GC,依然要19ms,这次尝试顺利的失败了。

deque还是分配太多,我们更简单点,直接做一个定制容器,一个resize,一次分配好需要的内存,push_back和pop_front就会变成很简单的指针加减操作。GC结束后统一释放这块内存即可。马上分配操作的时间变成了15500次,时间有19.6ms变成了16.6ms。

本想回家休假了,但初战告捷,自然要乘胜追击。

继续看内存分配问题,还是有15k的内存分配,来自于一个辅助类的clone操作,这个操作需要分配很少的内存,在同一个函数里先分配,用好就在同一地方释放。这个有点浪费,我想从算法角度处理一下。但我看了一下算法,这个clone类可以隐藏template的细节,简化复杂的模板代码,所以也不容易改掉。对于local使用的少量内存分配,用动态内存分配太浪费了,我用_alloca的方法,直接把内存分配在stack上,简单快速,且无需释放,函数退出的时候自然就回收了。三行代码一改,内存分配直接下降到2次,时间从16.6ms变成了13.8ms。

继续努力,我找到一个频繁被使用的struct,里面比较复杂,既不是POD,又有一些不必要的字段。我先去掉了default的constructor,再去掉了一个没用的字段,希望memcpy的时候能少copy一点内容,profile一下,效果寥寥,只有0.3ms的减少,可以忽略。

最初内存分配的罪魁祸首被干掉,我开始没有方向了,胡乱尝试了一下,把对几个容器的操作inline化,无效。

还是要耐心看看代码,我又注意到了,在遍历指针的时候,我们先peek一下队列,取出首部的指针,然后处理这个指针,最后把这个指针pop出来。这个是冗余操作,既然这个指针迟早要死,为什么不在第一时刻死呢?我顺手在自定义的容器里面处理了一下,把peek去掉,我们直接pop指针,取出这个pop的指针做后续处理。进一步看,这些指针会被加入待处理队列,留给后续处理。但并不是每一个指针都要加进去,如果这个对象的指针已经被处理过,就不需要了。我加上一个检查flag的操作,确保一个指针指向的对象,只在没有处理过的时候才加入,时间很快从13.5ms降低到了10.8ms。

进一步看,每一个对象和结构都会被完整扫描,但其实并不需要,有很多结构里面没有任何指针,这些结构并不需要被处理。在生成对象数据元信息的阶段,其实我可以在宏里面做很多预处理,如果一个对象完全没有指针,我完全可以在预处理阶段标识出来,有了这个标识,我就可以知道这个结构没有指向外部的引用,就根本没有必要扫描相关的结构。我可以直接跳过这个结构扫描。做完改动,10.8ms又变成了8.5ms。

后续的思路又开始模糊,还能进一步优化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进入心流状态的人,当然要乘胜追击。

我对待处理队列做了很多微调,有进步,也有反复,对很多GC以及对象本身的标志做了细致的管理,确保尽可能不把无需处理的对象加入GC系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很繁琐的,主要是需要相当深度的测试,确保没有破坏整个游戏,工具集也需要看一下,也许随手调整了一个标志,就有可能导致GC整个系统失败,进而会有内存泄露。当然这个工作主要还是体力活,脑力损耗不大,正好逛逛办公室,心情,一般都是随着办公室人数的增多而成反比,今天人不多,心情挺好。做了这些精细调整后,时间消耗从8.5变成了7.2ms。

我在细致调整的同时,也随手加了一个新的统计信息,关于所有的引用对象和指针被访问了多少次的,从这个统计里面,我注意到了我们有17万次的引用访问。这里也许有戏,对象数量和访问数量有点偏多。

找到了新的线索,我又来了精神。测试环境下大约有18000个对象,但我们访问了17万次引用,有点多。我加了一些log代码,dump出所有reference信息调用的时候,都是在什么对象的什么引用上面,然后我就发现我们有大量的策划使用的静态表格,里面有很多的引用。这个当然不能怨策划,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策划表格会被转成XML或者二进制,用和其他游戏对象一样的机制被序列化,所以本质上每一个表格也都是对象,但我真没想到表格之间还要互相引用别的对象,我一直以为表格内部都是纯数据。糟糕的是,表格的每一行通常是一个巨大的结构体,也会有很多行,结构体里面只要有一个指针,就会被重复无数遍,这个指针也需要一次次被重新查找扫描,成为后续GC的负担,更何况往往结构体里面会有很多个指针,带来的负担就更大。

表格应该是一个静态的结构,无需被频繁的分配和释放,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将其静态化?并告知GC,跳过这一步?听上去很靠谱,实际做起来也是,我简单加了一个GC_Free的标志,标识出表格。然后在GC扫描的时候,会有检查对象标志的地方,也去查一下GC_Free标志,可以跳过所有带有这个标志的对象,简洁完美。时间开销进一步减少,7.2ms变成了4.3ms。

进一步做了不少尝试,去除一些无关的调试代码,尝试把一些函数参数全局化,减少频繁调用的函数开销,但测试下来都没有什么效果,全部revert回去。

最后找到了结构体序列化的地方,有一个Lazy Init结构体元素的地方,是在序列化的时候才做一些数据的初始化,我改成了在游戏初始化的时候把所有的信息都预处理完,又节约了额外的0.2ms,最终GC一次的开采大约稳定在4ms。

做完这一切,时间也不早了,没有进一步的力气深入打磨,我打开了所有的编译器优化,让编译器完成最后的工作,编译器优化后,大约开销在2.4ms,完全可以接受了,我随手把每帧分配给GC的时间片预算从3ms改成1ms,整个引擎Loop终于从GC系统优化中收益,得到了2ms的时间。

一整天奋战,原始版本的19.6ms,优化到4ms,加上编译器优化,只要2.4ms,成绩不小,我带着心流的满足,愉快地开启了春节放假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4-12-22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