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中国游戏企业出海势头愈发迅猛,加之疫情问题彻底消失尚需时日,出海也成为了2020年国内游戏厂商克服国内不确定性的新选择。
据《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895.1亿元,同比增长15.3%。此外,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达115.9亿美元,增长率21%,可以清晰的看到,海外市场的收入增速已经超过了国内市场。
纵观当下,国内厂商美、日、韩、英、德等国家的游戏市场已经有了较为透彻的开发,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游戏在这些国家的流水同比增长率均高于该国家移动游戏市场的增速。除上述市场以外,印度、中东、巴西等市场也有很多国内厂商在不断寻找机遇,这其中,携超休闲游戏打响名气成为了最行之有效的打法。
以印度市场为例,2020年除了几款传统SLG中重度游戏颇为强势之外,更多是国产超休闲游戏的频繁上榜,此类产品轻量、玩法魔性、易于上手,能够凭借买量玩法迅速揽入大批受众,能够在苛刻的市场环境下迅速吸引受众,展现价值。此外,网赚真金类也十分受欢迎,但本质上此类游戏和超休闲游戏的打法没任何区别,只不过一个靠给用户钱促进传播,另一个是给渠道方促进传播。
近日,DotCUnitedGroup围绕超休闲游戏的发展,为国内厂商在超休闲游戏出海应该做出变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有一点可以确定,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海外超休闲游戏市场开始进入存量阶段。据App Annie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Q2全球超休闲游戏下载量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5-6亿,但是可以看到2019年Q3环比增长率已回到2018年Q4的水平。玩家数量不变而入局者增加,促使身处超休闲游戏洪流中的各位更要增强自己在相关运营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发行方面,发行产品的最低次留标准从最早的35%提到了超过45%甚至50%。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的增加促使买量成本进一步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出海手游厂商在买量方面的投入普遍超过了10%,而超休闲游戏又是那种需要吸引到大量用户,配以大量的广告变现才能形成较为可观的盈利规模的产品,换言之,任何一点成本提升,都会对超休闲游戏的盈利造成很大影响。
还有就是创意枯竭的问题,近一年,休闲游戏玩法及收入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玩法、创意的枯竭,超休闲游戏开始走向同质化发展,玩家对游戏的要求也开始提高,为了应对,很多厂商着手向“核心玩法+题材+数值体系”的中度休闲游戏过度,以变通保障竞争力。不过此举主要是Voodoo、Saygames、Good Job Games等超休闲游戏大厂的操作,对于中小游戏厂商,DotCUnitedGroup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一,对于以广告变现为主的休闲游戏,首先面临的就是玩家的流失。优化留存才能提高用户生命周期,创造更多的变现价值。如何提升用户留存,主要还是在玩法上多做文章。不过开发创新性玩法对小厂商要求过高,不妨先着手针对成功玩法进行微创新,而后在推广的时候采用交叉推广的形式,做到自家用户自己享用,构成产品矩阵。
其二,通过组合买量CPI与变现LTV 建立ROI的数据模型,能够有效的找到真实可靠的获客渠道,进而保证买量的成果。同时,将买量数据向用户的方向细化,驱动实现LTV > CPI的目标,可以使厂商与产品实现正向发展。
其三,超休闲游戏之所以能够陷入同质化怪圈,主要原因在于玩法过于简单粗暴,此方面,中国厂商很擅长在将玩法向具备数值体系的方向做加法,并且具备“数值体系”的中度休闲游戏能带来更好的游戏内体验,更容易提高用户留存。这对以广告变现为主要收益来源的休闲游戏更是获益巨大,同时游戏内还能适当结合数值体系增设更多内购环节,变现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如此便能有效突破同质化怪圈。
来源:游戏智库
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XG6a9FlmO8UwPh-I-miZr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