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9|回复: 0

国潮3.0时代:模拟经营品类如何诠释中式生活?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175
发表于 昨天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模拟经营品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细数市面上的模拟经营游戏,中式生活题材一直是品类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原因无它,模拟经营游戏的底层驱动决定了其框架要高度符合玩家认知,无论是游戏的画风、背景设定,或者是玩法结构、成长体系,本质上都是为了营造沉浸式体验。

在此环境下,以本土文化为抓手的中式生活题材天然能够让玩家产生代入感,满足玩家的情感诉求和认同。因此,大多数中式生活模拟游戏围绕着种田、建造、交易等广为熟知的元素展开,进而构建出相应的底层框架。

而将这些元素杂糅在一起,通过各个系统的耦合和循环反馈让玩家达成心流体验,也是近几年来中式生活模拟游戏较为常见的打法。

一套完整的中式生活设计框架

《乡村教师》便是这套打法的代表之一,游戏以乡村支教老师的教学工作为出发点、辅导学生考上好学校为目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玩法框架。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游戏高度还原了现实中的上课流程,从课前准备→上课教学→课后安排,每个部分都做了细致的玩法展现。

具体来说,游戏在课前准备阶段设置了学生的随机事件和课程数量选择,这部分会影响学生的心情、专注度、纪律和教学安排次数。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是上课,学生的心情值必定下降,心情值越低获取知识的效率越低,这非常符合现实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12.jpg

上课阶段采用了类小丑牌的玩法规则——将课程环节(讲解、测试、内容回顾、问答等环节)作为卡牌内容,通过出牌的形式安排上课内容,组合特定的牌型和教学工具能够加倍获取教学分数,教学分数达标将给学生带来更多知识。

这种“打牌式”的教学形式是游戏在迭代了几个版本之后的成果,它增加了上课流程的可玩性,在数值之外带来了更深的策略考量。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19.jpg

课后安排则是分为谈话、课外活动、补习等选项,通过聊天、消耗体力/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心情和好感度。

从实际体验看来,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底层逻辑是“消耗心情值获得课程数量→上课获取知识→课后活动提高心情值”,最后以期末考试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下学期的奖惩buff。

此外,前文提到的元素杂糅、玩法叠加,在《乡村教师》中也深有体现。

游戏以赚钱、提升生活技能为驱动力,耦合了种田、做饭、钓鱼、家访等子系统将内容做厚做深。比如说,玩家可以通过种田和钓鱼获取白菜、鱼等物品,在集市上出售赚钱,钱用于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如修建学校、购买活动器材开展校园活动、购买作业本补习等等。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20.jpg

再比如说,在不同地点会触发一些相应的随机事件,向指定NPC学习请教可以提升生活技能值,厨艺达到3级后可以煮饭给学生吃,名声达到300后可以家访了解学生情况等等。

这些日常事件的循环和交互,也正是游戏的成长思路——玩家在以天为单位的时间线中不断累积教学经验和资源,带出一届又一届的高分优秀学生,最终帮助学生走出乡村,走出大山。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21.JPG

个人游玩下来,《乡村教师》在教学模拟和养成的设计上算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只是简单的像素风+文字互动,但整体体验下来内容和情感反馈并不匮乏。同时,游戏的立意足够深,并且在内容层面上完美表达了这些立意(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玩家所做的举措都是为了让学生过得更好),这也是游戏能够获得大量好评的主要原因。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22.JPG
游戏此前曾冲进好游快爆新品飙升榜TOP3(图源:好游快爆)

中式生活模拟游戏的三个关键词

依个人所见,评价一款中式生活模拟游戏优不优秀,不仅是在于其数值和系统设计如何,更重要的是内核是否足够吸引人。如果将成功的中式生活模拟游戏内核进行解构归类,我认为其中有三个关键词:现象衍生、文化表达、哲学寓意。

现象衍生

基于生活现象和社会热议出发,在游戏里面还原现实荒诞的现象,引发玩家高度共鸣,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式”系列游戏。

以《中国式家长》为例,游戏对家庭教育、社会压力、代际关系等现实问题进行夸张化呈现和反思,将现实中的矛盾转化为可交互的玩法体验。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为孩子从幼儿园到高考的每个阶段安排学习、兴趣班、课外活动等日程,时间被切割成碎片化的“行动点”;在亲戚聚会上需要通过比拼孩子的成绩、才艺等“成就值”赢得面子,失败会遭到亲戚嘲讽。这种对社会现象的解构与批判,也是游戏一度引发玩家共鸣的核心原因。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23.JPG

由梦游勇者工作室研发的《走亲戚大作战》也是如此,游戏围绕春节期间热门话题“走亲戚”展开,以文字对话模拟为玩法,玩家在选定身份过后进入对局,面对随机出现的亲戚和场景选择自己的立场和做法进行对话,并获得相应反馈和成就。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24.JPG

虽然在玩法设计上极其简单,但凭借着和亲戚对话那种“荒诞源于现实”的共情感,游戏在2024年年初上线后获得了不少玩家关注,在今年游戏甚至还推出了PC版本以及DIY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内容文本量。

文化表达

传统文化符号下的内容呈现,其维度涵盖了画风、形式、玩法等多个方面,观察市面上几款较为成熟的同类产品,能够发现他们对文化表达并不只是浮于表面,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比如说以明代江南背景为蓝本的《江南百景图》在建筑设计上严格参照了明代建筑风格,游戏里面的建筑多为砖结构和硬山屋顶,并且在布局上讲究风水理论,如:城墙东南方位所建之塔需与文庙建筑轴线相合,以昭示文脉昌隆之吉兆;山水作为传统堪舆学中的祥瑞之象,民居营造时需要遵循"向山得势,临水纳气"的择址原则。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25.jpg

在美术风格上,《江南百景图》则是参照明代苏州版画,传承了明朝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青绿工笔山水美学,并以水墨晕染的动态效果落地,呈现出蕴含中式美学的水墨画风。

同时,基于明代文化背景,游戏还衍生了漕运、徽商、盐商、抗倭等玩法,进一步诠释了明代江南的市井文化。

哲学寓意

从传统文化符号出发,进一步来看,许多中式生活模拟游戏在内容设计上还蕴含着哲学寓意。

比如说《桃源深处有人家》中,对木材的简介是“这是来自山林的馈赠,需适度取用,切忌规求无度”,玩家采集木材的时间越长,获得的木材的数量和收益就越低,其中隐喻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26.JPG

游戏会根据节气推出不同的运营活动,活动期间可以种植特定的蔬菜以及制作特殊节气菜品,如立春可以种植生菜和制作春盘和春饼,意蕴了道家“顺应天时”的哲学思想。

再比如说《天神镇》中,玩家作为主神管理城镇,可以通过居民供奉来结交各路神仙,并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影响城镇的发展——月老能够改善居民结婚生子的意愿,风伯雨师能够帮助调节天气,这种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蕴含了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现象衍生、文化表达,还是更深层的哲学寓意,其本质都是通过多元维度的叙事与交互,构建起游戏的精神内核。这些内核不仅是中式生活模拟游戏的灵魂,更是其区别于其他题材的核心竞争力。

中式生活模拟游戏路在何方?

一直以来,中式生活模拟游戏都是中小厂商的优选赛道。一方面,生活模拟游戏的制作成本低,开发周期短,对团队的技术力要求不高;另一方面,生活模拟游戏受众群体广,且在中式背景下可选题材相当丰富,能够做出极具特色和差异化的内容。在其他品类早已卷成红海的市场环境下,中式生活模拟游戏或许是突围的一个方向。

不仅如此,中式生活模拟游戏带来的文化认同和共鸣,在时下备受行业关注的UGC层面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内容输出上有着更强的可塑性。

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是向新生代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中式生活模拟游戏在内核上完美契合这一形式。以传统文化背景为题的优质游戏从不缺流量,这点在2020年《江南百景图》的爆火现象中深有体现。

在没有什么宣发的情况下,游戏在上线4天后便达到了百万下载量,此后更是在3个月内达到了千万下载量,并带动了各地文旅发展,打破了大家对爆款游戏发展路径的认知。

时至今日,也有不少借助文旅联动实现破圈增量的游戏,去年《黑神话悟空》爆火后带动各地文旅发展的情况再次也验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29.JPG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但想要做好中式生活模拟游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看来,这类游戏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商业化难做。画风不错且带有建造元素的游戏尚可依靠外观付费,但对于大多数低成本制作的游戏而言,游戏只能做成买断制或者IAA游戏(依靠广告变现盈利模式),前者没有长线发展的空间,后者则是以牺牲游戏体验为代价,被不少玩家诟病。

其二,玩法吸引力不足。玩法的权重在游戏前期占比并不大,玩家的体验大多源于内容,会随着内容被消耗而持续走低,也正因如此,厂商把开发重心放在了内容设计上,而忽略了游戏本身的可玩性。当内容消耗殆尽,玩法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真正凸显出来,以《乡村教师》为例,就个人体验而言,在达成人生目标后,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反而容易感到乏味,缺失了游戏本身的可玩性。

种田玩法也是如此,大多数种田游戏的活动本质上是在玩法内容上进行叠加,并没有质变性的体验,如何玩法和内容的占比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也是游戏开发过程中难以权衡的一点。

微信图片_20250214083430.JPG

此外,对中式生活模拟游戏而言,其玩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模板框架可以套用,尤其是以传统文化为蓝本,更需要考虑时代背景的特殊性。

对此,有一种解法是耦合趣味小游戏,来满足玩家对玩法的需求,市面上几款运营超两年的游戏就是这么做的。但对于后来者而言,在开发初期确定主玩法的可玩性,保证玩家在游戏的不同阶段中都能够获得心流体验,或许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

个人认为,中式生活模拟游戏想要做得好玩远比把内容做深要难得多,但在解决玩法痛点之后,游戏有着更广阔的市场,能吸纳到更多的用户群体。

总结

遵循着品类发展路径,我认为中式生活题材的前景远不止于模拟经营,就像是放置和卡牌之间,二者从来都不是互相绑定的关系。

设想一下,中式生活题材在模拟经营之外,和其他品类相结合碰撞之后,能不能有着更加奇妙的化学反应?

虽然说这种想法看似天方夜谭,但游戏创新,本质上就是一场在想象之外的革新。

文/朝闻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FS9BKungXxAC05mGcEM9K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2-15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