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 皮皮嗨
雷火艺术中心动效设计师
在FPS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作为后来者的《界外狂潮》一直想去做一些不一样的设计,给这个类型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体验——当然,也包括界面动效这个领域。
《界外狂潮》的动效并非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刺激,而是通过色彩冲突、动态失衡、结构解构等设计手段,将“打破规则”的理念贯穿于交互体验中。这种设计既服务于玩法创新(如游戏的碎片卡机制),也塑造了游戏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潮酷朋克美学的解构与重组、手绘质感的温度介入,以及混合媒介的虚实共生,构建出兼具潮流感与街头文化张力的视觉语言。
今天这篇文章就会带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创作历程,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一、前期定位分析
在设计之初,我们首先分析了一下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一些FPS游戏,比如《CS》《COD》《战地》《Apex》等等,看看它们的动效是如何呈现的;我们还关注了一些其他类型,但是风格会有些相似的游戏,如《赛博朋克2077》和《极品飞车》等等,对它们的风格化动效也做了一些解析。
CDPR-《赛博朋克2077》
我们在调研过后,发现当时的游戏动态设计领域存在着明显的风格空白——市面上不仅缺乏狂潮手绘风格的动效产品,而且当时的动效表现形式也普遍趋于保守,难以满足品牌对视觉张力和个性化表达的需求。
基于这一市场缺口,我们决定去打造行业首套完整的狂潮手绘风格动效体系,以填补市场空缺,并为品牌视觉注入更具冲击力和艺术感的表达方式,也为动态设计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觉语言和创意。
我们在分析和讨论过后,也整理并确定下来了一些我们动效风格的调性:
1、高饱和度色:
采用鲜艳的颜色,吸引玩家的注意力;
确保色彩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力;
2、破碎几何图形:
利用不规则形状,创造视觉冲击;
结合色彩偏移,形成独特风格;
3、波普艺术元素:
融合流行文化符号,增强视觉趣味性;
运用大胆的色彩和图案,突出个性;
4、故障艺术风格:
模拟数字故障效果,增加视觉层次;
通过错位和扭曲,展现技术美感;
5、朋克碎片元素:
采用反叛和前卫的设计理念;
结合锐利线条,强化视觉冲击。
二、风格探索
在基调确定之后,我们开始探索具体的风格表现。我们关注到了两个优秀的作品,一个是Criterion Games制作、EA发行的《极品飞车:不羁》。这款游戏的动效采用了序列帧美式手绘漫画风,其笔触肌理效果丰富交错,在车辆加速漂移时出现的动态涂鸦效果非常帅气和独特:
另一个是索尼电影娱乐推出的《蜘蛛侠:平行宇宙》。电影中的多维空间扭曲效果、错位失真效果与形变效果都极具视觉冲击力:
在我们看来,《极品飞车》中较为狂放的手绘涂鸦元素,还有《蜘蛛侠》里的故障色彩,整体都是比较符合《界外狂潮》项目想要传达的调性的。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类似的风格表达,结合《界外狂潮》“狂”和“潮”的基因去融合和重构,最终创造出我们想要的效果。
1、动效seed探索
色块
抽象与节奏:色块动态的核心在于通过形状、色彩和运动的抽象组合传递情绪;
动态设计:尝试色块的参数化运动;
色彩情绪与过渡:不同色块的碰撞方式(如硬切、渐变、叠加)会影响风格;
高对比色块(如《蜘蛛侠:平行宇宙》的故障艺术)适合表现冲击力。
手绘涂鸦
手绘涂鸦风格是一种充满自由感、原始生命力和个性化表达的美术形式,适合用于动画、插画、独立游戏或动态设计:
线条的「不完美感」:故意保留铅笔草稿的抖动、断线或重叠笔触;
动态抽象符号:闪电、爆炸、对话框等元素用简笔线条表现;
色彩溢出与粗糙填色:模仿马克笔或水彩的边缘渗透效果,用AE的「Roughen Edges」特效或Blender的「Texture Noise」增加手绘质感。
视觉风格提取
依据项目GUI的视觉风格,提炼出动效设计的核心色彩,确保整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视觉材质叠加
完成动态设计后,叠加特定材质,强化视觉效果,使动效与视觉无缝融合,提升整体视觉体验:
2、动效的节奏方向探索
脉冲
脉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动效展现形式,一般多用于科技类产品或者科幻题材的动画动效中。脉冲效果往往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而玩家则大多会对这种规律充满好奇。
格式塔心理学表明,脉冲规律符合「闭合原则」,用户会下意识想补全动态间隔,延长注视时间。
暴雪娱乐-《风暴英雄》
干扰
故障干扰是我考虑的第二动效现象,它在细节表现上会尤为出色。
涂鸦+故障艺术用AE的「Glitch」特效,破坏手绘线条,加上色块错位位移、画面扭曲这种“失控”的视觉瞬间,呈现出强烈的干扰效果,表达“打破规则”的游戏特色。
索尼电影娱乐-《蜘蛛侠:平行宇宙》
Seed和动态方向都有了,那接下来就是在项目中具体去应用和验证了。
三、验证
案例一
首先拿我们的登陆页面进行大胆尝试。《界外狂潮》这张登陆页面的风格化很强,而且有明显的从左往右的动视,比较适合拿来验证我的想法:
先拆分其中一条动态线,找一找大致的感觉:
这个方向确实是我们想要的效果。有了基础形,剩下的就很好办了,其他的画面元素一个一个添加上去就行。但是每一处细节,也都是经过了组内无数次的反馈和讨论,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比如人物出现的细节,色块和脉冲的表达我们就调整了很久:
通过这一次的案例验证,我们也进一步确定了项目的动效核心关键词:色块本身的故障干扰+脉冲现象。把核心关键词作为设计的核心语言,进一步推广到游戏的其他场景,以此来表达我们想要的狂潮动效风格。
案例二
第二个尝试的场景就是我们LOGO的动效:
在设计的时候我思考的会比较多,因为它和登陆界面不大一样,它是比较对称的外形,所以还是要有所区别。
我的思路就是从中间往两边带出,然后沿用色块故障干扰和脉冲的核心关键词来做动效:
效果出来,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但是最后的静帧消散我觉得还是缺少了点有趣的设计。
回忆起我看过的很多宣传PV还有LOGO展示动效,它们的结尾往往都会通过一个干扰效果来收尾,这个点一下子击中了我,我也打算加上一个类似的效果。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而是要把这个效果做得更有《界外狂潮》的调性:要狂野、要潮流、要“很坏”——最后,我就加上了这样时空错乱感觉的结尾设计:
通过第二个案例,我们继续总结出了游戏四种关键帧的风格表达:
纹理加波点;
丰富的色彩冲击;
叠影效果;
马赛克与电玩风的混搭。
案例三
接下来我们开始探索局内界面的动效。我们做了涂鸦风格的动态尝试,主要用肌理笔刷搭配故障效果,加上脉冲动态,让动效整体特点鲜明。几何碎片效果经过优化,让线元素突破边界,加上不规则随意的涂鸦笔触,表达出我们想要的狂潮风格:
而线稿方式的涂鸦,个性化风格会更为突出,我们用在了点击选择角色和武器的界面中:
四、风格延续与统一
狂潮风格验证成功之后,那就可以去大规模铺开,应用到整个游戏里了。
局外:
局内:
排位赛模式的包装:
更多点击动效:
营销动态的延续:
在各个界面一点一滴的完善下,我们的风格越来越统一和饱满,越来越趋近于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五、结语
每次在做完动效的下一秒,我都会习惯性地追问自己:这个效果还能不能更狂野一点?它还有优化的空间吗?
创新的落地是不断试错与打磨的过程,也是永不满足的过程。就这样,在看似固化的领域,我们扒开了一道创新的缝隙,开创性地打造了行业首款“狂潮动效”设计体系,使游戏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玩家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击杀、每一轮胜利的瞬间,那些炸裂的色彩、跳动的脉冲、不羁的涂鸦,同样可以成为表达态度、传递情感、塑造世界的核心力量。
今天《界外狂潮》也正式开启了名为玩具战线的全新玩法模式,大家现在可以在PVE关卡里也去感受我们狂放不羁的动效风格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试试哦——
也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这次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