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打不死的小强
做运营的相信被无数人问过:你们运营是做什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说过N个版本。
现在,我发现我已经给不出自己满意的版本了,因为连我自己都困惑了,游戏为毛需要运营?
运营是保姆?
记得以前淘宝的胖胡斐有过这个说法,我以前在昆仑也这么感觉。因为产品在开发阶段,运营完全不参与,都是策划,程序和美术在折腾。产品做好后运营才开始参与其中,开始封测,内测,公测…相信很多公司都是如此,特别是一些游戏联运公司更是如此。
而我现在所在的小公司,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运营已经介入,充当半个策划和半个测试。而且我认为运营越早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好处越大(只要团队内部和谐,矛盾不要太多)。由于运营跟用户接触的较多,运营需要在前线挡住用户的口水。所以在很多问题和细节上,视角跟开发会不一样。不代表运营的想法一定更好,但是会带入一些新的思考方式。《群体的智慧》一书中也提到:团队的多样性(成员的构成)是非常有价值的!
真的是保姆吗?不见得!运营插一腿当孩子他干爹,也许“杂交”出来的品种会更有竞争力。
运营=活动?
(关于活动我想多说一点)
很多人觉得运营的主要职责是做活动来“坑钱”,而大大小小的公司给运营定的KPI都会跟产品收入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只看收入)。
我是做活动策划出身的,所以我写的《游戏运营手册》里,一大半都是跟活动有关。我对活动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一开始我会自以为是的总结出很多非常具体的“技巧”;
之后,会慢慢发现一些不那么具体,比较模糊的“技巧”;
然后,又慢慢发现之前的那些“技巧”好像不太灵了;
最后,发现活动没有“技巧”,没有对错,没有绝对的好坏。活动只是一个过程。
相信很多人会说:你TM扯的太虚了!但是我坦白说,我TM真是这么觉得!
之前我总结出来的所谓的“技巧”其实都是突发奇想,然后硬搬来一些数据作为自我安慰,然后心里窃喜:我TM真是个天才。(就好像樱木发现用眼神来防守一样)
但是要说做活动只是凭空瞎想,没有任何依据也是不行。下一篇我会说明一下运营做决策(不光是做活动)需要考虑的2个模型。
再说回来,游戏产业发展都现在这个阶段,活动的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免费游戏大行其道,好玩已经不是大家追求的目标,收入成了“唯一”衡量产品好坏的标尺。活动又是影响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所以大家拼命做活动拉升收入,甚至抱着把产品做死的心态来实现短期获利。
然而我觉得活动并不是提升收入的最优解决方案,决定收入的最大因素始终是产品本身,一个垃圾产品不会因为你活动做的好变成一个一流收入的产品。产品永远都是基础,活动只是起到放大作用。
而付费活动更是毒品!玩家和运营商都会上瘾,一旦上瘾就没有退路。这些毒品的作用是实现短期快感,但是长期来看,会让产品折寿。
另一方面,活动也是炸药,如果玩不好,能够把产品给毁了。这个比毒品更可怕!
所以,我个人对活动的情节十分纠结:
一方面我十分希望通过配合开发团队不断优化产品来实现长期盈利,而不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活动来实现短期的快感;
另一方面,我又因为很多外部原因,不得不去玩弄那些毒品。
没有运营不行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一个擅长养牛的人和一个擅长种菜的人,如果2个人既想吃肉又想吃菜,最优解是:
擅长养牛的去养牛,擅长种菜的去种菜,然后2人互相交易。而不是2个人既要种菜又要养牛。
在很多游戏公司里,大家都是以这种经济学的方式来分工,写代码的专心写代码,不用管其他事情,策划只管游戏设计,很少跟用户接触,运营搞定玩家和做收入,搞不定了就怪产品垃圾。
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1.程序做出来的东西策划不满意,一追问程序会说策划文档没有写仔细;
2.程序从来不玩自己的游戏,一问三不知,只管写好自己该写的代码;
3.策划做了N久游戏,很少去去玩家论坛,都不知道玩家在抱怨什么;
4.运营经常私下喷策划脑残,设计的游戏不赚钱,喷美术手残,画出来的东西看了想吐;
我认为理想的团队,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较全面的去锻炼。团队中所有人(程序,策划,甚至美术)都应该多接触用户,都应该多玩自己做的产品,都需要做一部分客服的工作。这样一来,整个团队对产品对用户都能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程序有写代码的技能,策划有设计系统,设计数值的技能,运营其实没有具体的技能,都是一些较综合的能力,看问题的视角不相同 。如果开发团队具有这些能力,不光是运营没饭吃了,产品的用户体验也会更好,数据表现更好。
所以,理想的开发团队应该不需要运营来掺合,自己能搞定所有的事情。
如果说现在为什么运营团队必不可少,我觉得是因为大部分开发团队不想做太多跟产品本身“无关”的事情,还有一部分开发觉得运营很高深,自己搞不定(运营真TM没什么高深的)。
对于一些综合能力很好的开发团队,如果一声令下,不许招运营,所有客服,社群,活动都要你们自己搞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相信也能做的很好。(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是从技术成功转型为产品的,你为什么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