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雅文的游戏博客
又是好久没写博客。。。没写不是因为不想写,而是自打我上了Master以来,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一是记不住,当时有所感,但回头就忘了,最近记性感觉变得好差。。二是东西太多,实在不知从何聊起。每件似乎都值得一说,但每件似乎又都只是只言片语,零零散散不成文章。
不过今天我决定必须得写一写了。 原先总抱着侥幸心理,感觉以后抽空总结就好了。但现在看来,如果再不写,这个“以后”恐怕永远也不会发生。。。开学这已经是第九周了,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回忆起刚开学时的那些感受。 今天就好歹总结下好了,免得以后忘的更多。。。
这学期是我读电影Master的第一个学期。除了主课主要是围绕拍摄一部自己的短片以外,剩下两门选修课我分别选了Film Theory和Sound Design
其实我选这两个选修课的初衷都是出于我对游戏的兴趣。。。首先我觉得电影和游戏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然而电影毕竟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学术体系相对比游戏发展的成熟很多。反观今日游戏界,虽然关于技术,商业运作,市场规划等等的研究性文章很多,但似乎尚未在学术层面上完全形成自己的体系。我觉得也许游戏可以吸纳很多电影发展至今那些现成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使自己变得更专业,也更接近一种成熟的艺术载体。而Sound Design方面更不用多说,声音的运用对游戏和电影都是同等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游戏本身让玩家更倾向于在游戏时关掉声音,免得影响自己,那这游戏在我看来绝对是失败的。虽然声音也许不是玩游戏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其关键程度至少也要应该是,如果不开声音,则会大幅降低游戏体验这种级别的吧。
其实这两个本身是很初级的,只是起到一个入门的作用。给学生对这个领域学习的一个方向,概念基础知识。
不过即使是这么初级的知识和概念,就已经充满了值得人思考,充满启发性的知识和思想。
比如声音,真正逼真的声音并非是用精密的设备录制而来,而是靠设计者的智慧设计出来的。真正逼真的声音并非来自喇叭,音箱或任何音源。 而是人的大脑产生出来的。当你真的听见一声枪响,你未必会觉得那是枪响, 你可能就是听到啪的一声而已。 然而在好莱坞的电影里,或者COD那种游戏里,你也许总会被里面枪林弹雨的声音所震撼,但那真的是枪的声音吗?还是一种让你认为是真枪发出来的其他被设计过的声音呢?为什么往往被设计过的声音会让人感觉比物体本来发出的声音更真实?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问题,以后有机会我再总结吧。。。比如人脑对多个音源的自动处理,现场交响乐和CD录制音乐体验上不同的缘由之类的。。。
电影理论课也是如此,比如说今天吧,我们通过Funny Games这部Michael Haneke的电影重新思考了一下观众观影时的思维过程。其实观影过程中,观众并不是只是在单纯的接受电影传达的画面的那么简单。观众在看到一个镜头或者一系列情节后,会不由自主的去猜测,或者期许一些电影里还未发生的故事和情节。然后电影对这种期许给予一定的回应,然后观影的整个过程人都在这种不自觉的猜测,期许,接受回应的循环中度过。 其实在观影过程中,观众与电影是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互动“的。这种互动的存在,或者说观众主动或者被动去脑补情节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
电影究竟是存在于荧幕上,还是观众的脑子里。
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而且一旦将这概念引入游戏,我觉得会变得更加的有趣。游戏究竟是电脑中的那个程序,还是通过程序展现出的东西(声音也好,画面也好)使我们大脑产生出的一系列思维,想象过程?
还有电影中观众的期许(Expectation),猜测与精神互动,放进游戏里又该如何去理解。游戏中对期许的运作和电影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而且我可不可以这样去理解,那就是游戏具备赋予玩家掌控并达成个人期许的能力呢?
好比说,假如说电影是一场梦,但有时我们会有这种体验,就是我们突然间在梦中意识到了自己是在做梦,然后用自己的意识改变梦的内容。而是不是用自己意识改变梦内容的行为,就是一种游戏行为呢?
最后再说说梦。 假如最逼真的声音是人大脑创作出来的,电影并非是存在于屏幕上,而是存在于观影者的幻想中,而这种幻想过程也是类似于做梦一样的一种行为,最后游戏过程也是如此,是一种做梦,并一定程度自我意识去影响梦境的行为的话。。。
那么这里有个想法就是,做梦并不是睡觉(Dreaming is not sleeping)
睡觉时做梦,和所谓的醒着时人所身处的现实,也许可以理解成人梦境的两种不同形态。而电影和游戏的功能,则是创造两种形态之间的第三种形态,也就是所谓的白日梦吧(好吧,我承认,我Matz的电影精神分析法那章还没完整读完,这目前只是我粗浅的理解。可能完全曲解了作者本来对白日梦的诠释吧╮(╯_╰)╭)。。。人为意识的影响,让我们清楚的能区分开“梦境”与“现实”,两种不同“梦”的阶段,并通过“睡觉”这种行为来彼此转换。而电影和游戏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不是就是想通过外力,让人即使不睡觉,也可以让“梦”转换为不同的阶段,或者形式呢?
好了。。。今天就先胡思乱想这么多吧。。。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觉这个世界真的是每个领域都是学无止境的。当我们自以为对某件事物已经了解到不能再多了解时,换了个角度,却又总能发现一番全新的天地。而那时,我不得不感慨自己当初的那种自满是有多么的无知和肤浅。
“然而对这种知识与思想的探索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说真的,我觉得这种思想很可怕。。。
有价值才去研究?没有价值就不去研究了吗?
当我们看不到一件事物的价值时,我们怎么能判断这就一定说明这件事没有价值,而不是我们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实力看到这样事物的价值呢?
当然这不是现在国内最大的问题,国内的情况也许更糟。。。那就是连所谓价值的定义都被彻底扭曲。
钱成为了价值的第一标准。。。
钱作为一款游戏好坏的绝对标准的直接结果就是:游戏做的好不好不重要,能卖钱才是关键。。。
这时候吧,估计总有网友就要出来说,厂商也要吃饭的啊。你游戏不卖钱,怎么做的下去呀。之类的吧。。。
好吧,我想说:
这种疑问第一反应出的就是厂商对自己本身产品的严重不自信。
第二点,追求游戏深度,提升产品质量,这本来就是在提升自己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举措吧。怎么就反而成了会让自己公司生存不下去的罪魁祸首了?
第三,也是最关键一点。用粗制滥造的产品忽悠玩家,或者想尽办法榨取玩家最大利益价值,这些行为都是典型的贪婪。如果你做游戏的初衷是贪婪,那就别搅游戏这汤混水了,最后市场做臭了,不但自己贪不到什么便宜还可能拖着一堆有志想做好游戏的小组一起下水。。。(好吧,我知道这话他们是不会听的,本来就是想在干杀鸡取卵的事,能捞一笔是一笔,who cares)
很多国内游戏厂商,一味的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不重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追求对游戏深层次品质的探索。坐享国内市场相对封闭,群众对游戏认知相对较低,市场基数庞大且增长迅速的绝对优势。完全不顾整个产业的形象与未来。说真的,感恩先不提。。。国内这些厂商们,你们真的有对你们的衣食父母做到最起码的尊重吗?
额。。。3点半了,明早还要采访。。。突然感觉想写的真的好多。。。本来想再写写关于EA和Valve那个游戏销售平台的事。。。只能下次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