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糖小渣 天津好乐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软件工程出身,游戏开发者、作协会员。已出版著作有:《幸存者:手游创业之红海博弈》、《手游创业:从开发到推广那些事》
刚交罢拖欠了很久的最后一部书稿(这一年多时间里的第六本书,其中两本是给某司的影视剧小说)。
并且我的革命伙伴对我说:“以后可以不用写书了,因为与游戏的收入相比,版税已经显得越发无足轻重了。”
(如了解我们的人所知,在去年版号大潮侵袭而来的时候,我们暂停了一款已经制作一年多的解谜游戏,当时写作技能帮了我的大忙)
不论如何,这挺可喜的。
作为全职独立游戏开发队伍里的一员,我觉得我大概可以谈谈独立开发者生存状态这个问题。
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
仅靠游戏基本没法生存/国内很少有人会为买游戏而付费/付费下载习惯没有养成?
关于独立游戏的定义:只有小众文艺才叫独立游戏?
关于人才:我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一个人同时具备文艺和逻辑特质的很少?
关于被大公司抄袭?
关于版号?
那么,中国独立游戏制作者的生存状态如何?
仅靠游戏基本没法生存/国内很少有人会为买游戏而付费/付费下载习惯没有养成?
2013年的时候我们还在纯粹出于兴趣爱好兼职做一些简单的免费游戏,尝试过定价6元,付费的皆是海外用户,无一例外。
2014年的时候我们有了至今还在销售的一款作品。
2015年初我们将该游戏定价为1元,有阵子在付费榜挺靠前,某几日一天2000个下载,事后一看,真正走正规渠道付费下载的却仅有六成。
2016年正规渠道下载已达七成有余,版号政策出来之后我们加入了内购,曾经也被一些玩家骂得狗血淋头,但这丝毫不影响数量同样庞大的、甘愿为游戏买单的付费用户对我们的鼎力支持。
AppStore支付宝付款开通后,付费率再一次有了新的提升。
可以说,这些年来,中国的玩家们越来越让我们感到惊喜。
把东西做好,生存完全可以维持。
关于人才:我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一个人同时具备文艺和逻辑这种特质的很少?
我们能力有限,因此我们是两个人一起做开发。
一个人同时精通所有环节很难,我认同。
但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下,一个人同时具备文艺与逻辑特质的人却不在少数,可惜,他们并非都向往在游戏行业发展罢了。
比如我认识几位已经小有名气的纯文学作者,他们的本职工作有两位是程序开发,有一位是高中数学教师;
比如我与为我的一本书绘制插图的姑娘意外相识,却惊喜地得知她的本职工作是程序媛,她虽喜欢游戏,却仅立志于当个有点成就的业余插画师。
以上我列举的都是如今已稍有名气的,除此以外,在我的大学同学里,最终从事了开发工作却钟情于美术/摄影/作曲的,数一数也有好几个。
个人认为,比起教育环境,传统社会给予我们的期望和上一辈人对游戏行业的认知更容易成为独立游戏开发者的障碍:
比如我就认识一个从事过独立开发的小伙儿告别游戏行业仅因为“父母坚持认为这不是份正经工作”;
比如我认识的另一个码农小伙儿会画画能作曲,业余做独立游戏开发,毕业前就拿过相关奖项,可是很不幸,在他毕业之后,传统社会观念对他的要求就变成了:工作稳定、努力赚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他仍然热爱游戏,只是无暇去做罢了。
有时候,七大姑八大姨一人吐口唾沫是真能淹死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一本有关于游戏创业的书中将前言的题目起为:《一个创业者的家长里短》。
关于被大公司抄袭?
游戏市场仍然缺乏好产品。
我所亲眼见过的更多例子是:凡被大公司抄袭了的产品,在被抄袭之前,其开发者已经因该产品“发家致富”。
更别提玩家的“独立游戏”情节,往往与独立游戏开发者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情感关联。
因此,“被收编”与“被代理”的例子,往往比“被抄袭”多得多。
事实上做了这么久,我们的游戏赚过钱,也活得挺好,一款小产品卖了很多年。要不是因为版号卡了新游戏的发布,现在应该会更顺利一些。
可是很不幸,我们赚的这点足够我们生活的钱,大公司是看不上的。
别说是独立开发者了,即便是略有名气的中小CP们,谁不是靠着行业大佬们分剩下懒得捡的“蛋糕渣”维持生计的呢?
信不信,他们剩下的,也能撑死咱们。
大多数行业大抵如此。
关于版号?
办版号难,但没那么难。
办版号烦,但也没那么烦。
你的独立游戏只要在盈利,我相信从中拿出1W5左右找一家代办并非难事。
实在不行咱们偷摸上某些不正经的安卓平台。
实在不行咱们绕过版号发海外。
实在不行咱们转战steam。
实在不行你回过头来参考我的版号办理完全攻略:《独立开发者分享:手游版号办理完全攻略》
那么,中国独立游戏制作者的生存状态如何?
如文章《一个失败者的独白》中所述:
生存容易,赚钱很难。
但是,我们总是充满了希望。
相关阅读:一个失败者的独白:拿什么养活你,我的游戏梦
|
|